《这就是包豪斯》第四期 | 孙建亚:极简,融入生活的内力

06-19

 引 言

 包豪斯对现代大宅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由德国AEG联合新浪家居、中居设计发起的《这就是包豪斯》栏目,与开辟大宅极简设计的华人设计师孙建亚,循着“去繁就简”和“注重细节”设计观,共话大宅生活方式的现在与未来。认真生活和不盲从给了孙建亚坚持设计的底气。他的作品横跨商业设计、办公设计、室内设计,在景观建筑空间的链接关系中游刃有余。多项全能的他既能操刀超越时间的先锋之作,又能完成不可能的改造挑战。

  前瞻性的设计思维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包豪斯”无疑给了孙建亚坚持自我的底气。风雨数十载为别人的家绞尽脑汁,不惑之年的孙建亚终于赶在女儿出嫁前,为自己和家人打造了一处DREAMHOUSE,实现多年前落下的愿望。走进最美改造大师的自家院子,走近设计师的生活,我们和孙建亚开启一场草木莺飞的约会。

  (拍摄花絮)

  追求功能和美学的完美结合,将自然的呼吸融入每一个角落是孙建亚作品的基本画像。他曾说过:“作为一个设计师,不要极力地去让甲方感受到我们在做设计,心情的转变氛围才是最重要的设计的手法。”许多业主正是被设计中的松弛感吸引慕名而来。

  在设计师本尊的院子里,我们有感于孙建亚对于大宅设计中主次动线与景观设计的思考与探索,沉浸于建筑与自然的链接关系。这里宜生活、宜工作,打破室内外的空间界限,以自然之美点衬室内设计,诠释了“空间服务于人”的设计理念。

  (院落照片)

  孙建亚认为空间应与自然的融合,拒绝过度雕琢修饰,让空间中的各种材质和肌理,成为空间的主要表达语言,形成自然而亲切的氛围。“空间情绪的表达,并不是设计师想设计就能设计出来的,它需要一定的阅历积累。首先是历经生活,才有懂得生活后的输出。”

  真正的设计内容体现在为生活服务的具象作为中,它是切实为生活服务且必不可少的机能,是让生活感受更简便更惬意的动线,是符合居者或者使用者习惯行为的细节,也可能是甄选更合适的材料,塑造更真实的场景等。

  “多出去走走,设计师必须学会观察生活中的那些美好或者不美好的场景,一直不断地感受,从生活中去吸收和领悟一些东西。我们真实的空间是三维立体的,在视觉以外,它还有触觉、嗅觉和听觉,领会到这些会对设计产生非常重要的帮助。”

  因此,在孙建亚眼里,一个成熟的设计师是各方面需求整合的状态。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在过了四五十岁之后会到达新高度。它建立在对工艺工法、新材料、甲方要求、生活品味以及社会业态的理解之上。人事物上积累的经验到了,才有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融合更多的样本之后,对甲方的生活方式提供中肯的意见。

  

  (拍摄花絮)

  亚邑的核心理念是“认真生活,用生活去诠释设计”。走进这座大宅,我们看到一个空间使用者的思想回归过程,所有设计围绕着孙建亚一家的生活起居展开。从景观设计推理室内空间设计,再推理到建筑造型设计,其核心无非是善始善终地解决好问题。

  作为一家之主,在设计的过程中,他考虑不同材质的耐久性、耐候性、伸缩系数所造成的物理变化、造型等,尽量纯粹地解决问题。无论是院落的火山石、超快排水的排水沟、大挑檐和大雨披、室内的黑色地板、倒映绿意的浴室镜、镜面不锈钢扶手等,新家的细节设计源自居住人的功能需要。

  (孙建亚私宅)

  “尤其是极简的房子,隐藏在里面我们看不到的功能性的东西才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觉得是最重要。所谓设计是在解决问题,是在服务功能,是在引导客户生活。表面的的造型是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的解决方法。”

  包豪斯设计理念中的开放空间概念影响了现代大宅的布局,倡导室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通过大面积的玻璃窗和开放的庭院设计,打破传统的封闭空间,创造出更加流动和灵活的居住环境。这在处理厨房空间的设计手法中尤为典型。

  (孙建亚私宅)

  近年来,孙建亚越发感受到厨房是回归生活的重要场景,聚会烹饪在家庭生活中的主导性会越来越强,这一空间的实际功能和使用角色将更加丰富。除了私人使用的中厨房、西厨房,还有承担宴请功能的专业厨房。为了让用餐场景更灵动,厨房设计趋向与庭院跟景观做结合,借鉴餐厅外摆的设计灵感,让宾客更自如地在院子里聊天、烧烤、喝茶。

  在动线较长的大宅中,厨房的功能被分解和延展,散落不同的位置。它未必是某个空间的刚需,但会给那个空间的使用者提供方便。“如果起居室距离西厨中厨很远,是不是中间再做一个吧台?二楼、地下室是不是也要增加?家电的配置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定是围绕在功能需求的周遭。房子越大越需要重复布局相关性配套。不用来回出入厨房疲于奔波,主宾相聚在任何想用餐的地方都会感到自在从容。”

         

AEG厨房

  不仅仅讲究“少即是多”的简洁,还需要以一种极致且理性的态度去考究每一个“极简”的细节,去实现“以简驭繁”的艺术效果,最终达到一种切合本质的美学展现。这是包豪斯对一个世纪以来的美学乃至生活的潜在影响。

  随着人们价值观的改变,甲方不再将“装修”作为追求自身价值的体现方式,视觉审美和生活美学的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国内大宅开始尝试极简主义风格。在完成“虹梅21”旧房改造项目时,孙建亚对建筑及外立面的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把原有的斜屋顶拉平,并且把外凸的屋檐改建为结构感很强的外挑,并以方盒为基础的设计理念,重新分割成功能性较强的露台或雨篷,既增强了建筑的设计感,又增大了空间的实用性。利用了气泡灯减少路冲所带来的突兀感。

  (虹梅21)

  为了营造极致的干净,孙建亚围绕“减少无用的框架,隐藏归纳多余空间”在室内部分剔除了一切多余的元素及颜色,利用墙面的分割达成空间的使用机能。不同角度倾斜的爵士白大理石拼接,成为空间的主角。同时,它作为突出家具空间的背景,又不会过于张扬。成功地精致化了材料细节,但又不会过分地分散空间注意力,从而让视觉均匀地停留在整个空间内。

  (虹梅21)

  极简的艺术,是一种更高级别的考验。“不用过分雕琢修饰,空间与自然融合,经得起时间沉淀,陈设的变换就可以焕然一新。”这是孙建亚对于极简的诠释。“留有余地”则体现在平衡自然与人工的处理手法,是他作为设计师在思想层次的领悟。留一个区域给空间使用者,让它随季节变换、随人的成长、随想法的改变而做调整,成为“此时、此地”的唯独。

  孙建亚在设计中尤其爱使用天然环保材料。“天然材料越久越有味道,能做旧如旧,在刚施工完成之后的状态跟十年后我们看到的状态基本相同,甚至越用越漂亮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包浆。”

  (平江路老宅改造)

  据他的观察,大宅业主从对空间华丽装饰的诉求转向身心松弛的诉求,表露的是“回归生活”的心迹。这与越来越多国际大牌统一“回归自然”的设计方向不谋而合。目前,建筑上的配套产品仍存在欠缺,他期望更多国际品牌引进市场,用新科技新材料辅助设计师完成作品。

  关于“包豪斯”,孙建亚的理解常读常新。“进入职场做设计时慢慢理解包豪斯。去消化室内的功能跟景观之间关联,吸收到一些前辈、一些大师的作品,再回过头阅读包豪斯的一些理念的时候,跟年轻时候阅读完包豪斯的想法又有不同的体会。”包豪斯对他而言,不是一个具象,而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状态。

 

  (平江路老宅改造)

  大宅设计包含了改造景观与建筑之间的联系。改建筑的表皮,开窗的朝向,还有室内的重新分布,都是孙建亚的重点工作。他坦言:开发较早的存量别墅因为设计过时不适合现代业主的生活需求。国内绝大部分别墅都是由开发商或者建筑师规划好建筑再交给室内设计师,处于末端的室内设计师非常的被动。

  在孙建亚看来,大宅设计是有逻辑有次序的,从景观设计推理室内空间设计,再推理到建筑造型设计,其核心无非是善始善终地解决好问题。大宅中动线需求的功能设计是整个房子的核心,它可以创造功能,让居住者的使用体验更舒适,甚至影响了居住者的生活方式。

  “我们不是单独把一栋建筑物放在了某个环境里,我们是在自己的这一方水小小庭院里面,创造自己的景观。设计师就像一个规划师,思考功能性动线的布局远远超过了室内软装。当我们把动线布局、景观建筑室内全部规划好的时候,甚至不用做装饰,合理的收纳陈列后家里就会很漂亮。”

  (山栖谷隐)

  在讲究“less is more”的背后,是包豪斯的核心点——对精湛工艺和对细节的关注,在现代大宅设计中体现为对施工质量和细节处理的高要求。包豪斯鼓励对新材料的探索和使用,现代大宅设计中,设计师们经常运用最新材料和技术,创造出具有现代感和创新性的居住空间。

  在设计阶段,孙建亚要求团队从不同的角度对建筑、景观到室内分开建模,包括家具软装,艺术品从不同的空间透视。确认设计方案无死角后开始画施工图。在施工节点或施工末期还会再去调整一次图纸,验证当时的设计是否有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施工阶段,孙建亚会在墙体里隐藏各种机能或看不见的功能系统,需要施工队在安装时达到设计师的工艺品质要求。同时他不排斥新面世的材料,只要能运用在空间里面解决功能问题,反而愿意给机会给建议。

   (山栖谷隐)

  对于设计师而言,能够熬得住长时间的磨炼,提高自己的修养,真正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做设计就是要多吸收多创作,锻炼不同的思维逻辑。孙建亚相信,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项目,每个设计师最终都可以度过磨炼的时间。最快三五年的历练足以让设计思维达到新阶段。

  “设计做久了,都会有自己的审美偏好和气质。物以类聚,这种气质将会和相应的甲方相遇,我们的审美和对生活的理解自然而然会发生在一个频率上,产生共振。这对于我们的设计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拍摄花絮)

  在寄语年轻设计师如何取舍项目时,孙建亚强调设计师做出作品才是最重要,而不是靠包装。“接到头部项目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业主是因为喜欢你的设计来找你,而不是因为设计费便宜。”专注在某个赛道就要做出一定的高度,去做属于自己的设计。设计师能做的就是等待业主去慢慢转变,做坚持到最后的人。

  “在职业生涯的初期,设计师接项目大多是被动的。经费的原因,甲方的原因,未必是一个理想的项目,重要的是先活下来,保留自己对未来的愿望。在维持好公司的正常运营后,拿出30%-40%的时间和动力去创造你认为的正确的设计。哪怕设计费很少,只要甲方跟你的频道是一致的,设计思路想法都能够聊到一起,这样的项目要先做,因为要出作品。如果你只是为了活着,没有更好的项目让别人发现你有什么样的设计能力,你可能就止步于活着。”

  在学生时代,孙建亚认为设计师是一个很有挑战,也很有趣味的一个职业,自由的工作状态令他心驰神往。从1993年初出茅庐,到2001年落脚上海,2009年创办亚邑设计......孙建亚一干就是30年。无论哪一个阶段,他都保持着自己做设计的独有速率。

  “其实我一直以来都生怕哪一天真的对设计厌恶了。”不让自己接太多项目,公司规模常年不变,是孙建亚的刻意选择和自我保护。“我希望自己不会被工作过分影响。一直充满乐趣地去做设计,有冲动有力量继续前进。”

  现在,做设计已经成了孙建亚的一种生活状态,他享受全心做设计的充实感。“如果哪天我不做设计了会无所适从吧。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享受我的生活。这里的享受生活也包括了我热爱的设计工作。”

  (拍摄花絮)

  工作之外的孙建亚涉猎广泛,垂钓、露营、赛车、种树养花、喝酒看星星......他调侃自己是设计师里比较能玩的,甚至把爱好变成专长,发展为职业选手。这份义无反顾令孙建亚的生活多姿多彩,他总能找到新的目标,投入心力去解锁新的身份。保持好奇,不断拓宽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再回归内在的思索。以生活诠释设计,孙建亚知行合一的设计人生仍在继续。

  跟着孙建亚闲庭散步,听着他对院子里的每株草木,每条动线,每个灰空间,如数家珍。我们感受到他作为创作者的理性和作为生活者的感性,一同憧憬在新院子里陪伴家人走过三餐四季的幸福。

  夜色渐渐袭来,女儿眼里的魔法师爸爸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台,整理起案头文件。虽然过了半夜起床画设计图的年纪,孙建亚依然珍视每天伏案工作的心流时刻。期待这位设计师叔圈模范在量身定制的新院子里完成更多出圈之作。

 后 记

  《这就是包豪斯》纪录片第一季完美收官,这群拥有包豪斯底层逻辑的中国代表设计师,如何将包豪斯本土化,现代化?他们的作品遵循着怎样的包豪斯精神哲学?现场会和其他设计师擦出哪些火花?6月19日11:00-12:00,锁定设计上海2号馆 2B41《起源,传承——对话包豪斯》设计论坛 与设计老师一起遇见彼得贝伦斯、AEG和包豪斯,了解包豪斯的真正内涵。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