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进入“诸神之战” ,中国制造业的好日子快到了

2017-05-01 智能家居频道

  在贝索斯离全球首富还差“100美元之际,亚马逊的echo销量即将突破1000万台。此前,智能家居这个让全球硬件厂商趋之若鹜的概念市场,一直久攻不下,巨头们碰得灰头土脸,并未获得消费市场的认可。

  反倒是做电商的亚马逊认认真真的玩了一把软硬结合。由echo硬件、Alexa语音系统与云服务构成的智能家居生态,第一次实质性的触发了智能家居大规模的应用场景,并在北美市场率先明朗起来。

  1000万台echo在数量上看,并不太令人兴奋,还抵不过华为和OV一款主打机型的销量。但是千万不要忽略了,echo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是智能家居的交互与控制中枢。1000万个美国家庭,约覆盖3500万人口,在美国3亿总人口中占比超过10%

  而由echo控制的智能硬件涉及家庭安防系统、电灯、门窗开关、电源开关、插座等几十个品类,近30款智能硬件产品。

  也就是说echo现有覆盖规模所牵引的智能家居硬件市场容量已经达到3亿,作为亚马逊生态延伸到家庭的桥头堡, Alexa系统的普及自然是亚马逊的重头戏。

  除了构建echoTapDot三个不同梯次的产品线向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群细分拓展外,亚马逊未来很有可能针对会员推出echo智能硬件免费优惠,在5年内覆盖超过50%的美国人口,在北美形成一个20亿左右的Alexa生态下的智能家居终端增量市场。

  与之同步,中国基于语音交互的智能家庭终端市场必然会受到北美市场普及的牵引,特别是全球智能家居硬件的生产制造链条主要集中在中国粤港澳湾区。

  以共享单车在国内的发展速度为例,一旦普适性需求明确,智能家居在中国的普及速度一定会大幅超过美国市场,未来5年内在中国一二线城市会形成一个3倍于北美市场规模的智能家居硬件市场。

  从手指触动到语音互动,智能家居市场的实质性启动正如当年手机对PC的取代,霸占了40年硬件入口的智能手机至此可以正式宣告进入衰退期。

  为什么是echo

  智能硬件的下一个增长级究竟在哪里?这是全球硬件厂商的集体焦虑。从手机入口延伸到家庭入口,看似路径清晰,但一直缺乏锚点。

  在这个领域,并不缺乏大玩家,2014年谷歌32亿美金收购智能温控设备制造商Nest labs Inc拉开了巨头淌水智能家居的序幕。随后苹果推出了HomeKit平台,三星也通过收购SmartThings开始智能家居平台建设。

  与国外巨头务实的风格相比,国内企业更擅于在概念上占位,在产品和商业模式上借鉴。百度、阿里、腾讯、小米、乐视等纷纷跟风对外宣称涉足智能家居领域,并尝试性的推出了一些较初级的平台和家庭硬件产品。

  与科技企业相比,倒是传统家电厂商海尔在智能家居上有相对体系化的做法。除了本身生产家电终端产品外,海尔也在2014年推出了一个对第三方开放端口和协议的U+智能家居平台,可实现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和服务的互联互通,这在当时可比诸多互联网科技企业开放多了。

  笼罩在科技巨头光环下的亚马逊echo也在同年11月份低调问世,没有隆重的发布会,更没有得到创始人贝索斯的亲自站台。

  在如日中天的苹果和谷歌面前,一个电商企业在AI上的尝试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面对科技企业们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没有多少人预判到语音交互会成为整合智能家居生态的关键砝码,这种轻视的心态甚至包括亚马逊自己。

  智能家居的难点在于产业链分散,涉及的产品品类广泛,软件企业和硬件企业之间的阵营泾渭分明,每个大玩家都想成为智能家居生态的控制者,仓促的整合与拼凑并未能给用户带来一个交互性特别友善的一体化体验。

  相反,条块分割,概念众多,分散的产品线让用户无所适从,在没有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硬件迁移的成本过高,进一步影响了普通用户的决策。

  特别是国内外主要科技企业均将智能家居作为支撑未来战略的着眼点,急于向市场上推出概念产品,按照智能硬件单品的模式追求上量,忽略了智能家居生态的复杂性。一个更为复杂的运营系统和产品阵列对于用户而言恰恰需要更为极简的交互来降低门槛。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智能家居对应的主流目标用户群是有产阶级,这从一开始就将移动互联网主力活跃的年轻人群挡在门外。对于拥有住房的家庭用户而言,在新事物、新产品、新生活方式的尝试上已趋于保守,传统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过于厚重,交互体验各自为阵,对于用户来说相对复杂,整体切换成本较高增加了决策成本。

  而且,几乎所有智能家居阵营的产品控制中枢仍依赖于手机,在信息过载的移动互联网生态里,增加的智能硬件APP通过手机来控制,并没有本质上提升交互体验,对于生活已趋于稳固,不太敏感的有产家庭用户群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这也是智能家居市场一直未能上量的主要原因。

  与其它智能家居阵营不同,亚马逊做echo的初衷一开始就带有玩票性质,基于创新和兴趣点的业务尝试,并没有快速上量的业绩压力,给了团队充分打磨产品与用户体验的空间。并且在亚马逊内部像echo这样的项目团队和产品还有很多,大家需要靠真实的用户市场反馈来获得生存空间。

  Jeff Bezos自身也是个苛刻的产品经理,当echo还停留在亚马逊实验室时,他有亲自参与echo的一系列关键体验。

  比如当他发现语音识别技术的反应时间需要2.5-3秒时,他给团队提出了1秒钟反应时间的要求。一些在语音识别系统深耕数十年时间的公司也只能做到3秒反应时间,这是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亚马逊团队经过数千次内部试验后最终将反应时间控制在了1.5秒以内,远超竞争对手。

  诸如此类的细节提升还有很多,这也促使echo最终面市时像足了一款极客玩家的发烧产品,关键是价格还不贵。只需要199美元就可以买一个和自己对话并且音质还非常不错的360度环绕音响。

  用户选择echo,首先选择的就是一种应用场景还比较丰富的交互体验,家庭成员都可以零门槛参与,语言沟通本身也大幅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亚马逊做电商平台和数字内容提供商大数据处理和云服务能力出众,线上数字内容非常丰富,为用户创建了足够的应用场景深度。

  以在线音乐为例,来自于测试用户的建议,echo将扬声器质量和音乐选取、播放功能做到了相对极致。迅速打开了用户使用echo的兴趣点和频繁交互的需求。Echo音乐播放也在短时间内占据了无线扬声器市场 25% 的份额。

  随后亚马逊为echo引入了亚马逊平台已成熟的更多云服务功能,比如预订快餐、叫车服务、闹钟与定时,天气预报、查询交通状况、银行账单查询等,在不让用户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快速丰富echo的应用场景,增强echo的可玩性与实用性。

  语音交互所带来的双向参与体验、极强的可玩性、实用性,家庭成员共用共享的交流促进体验成为了echo快速打开市场局面的关键。Echo在两周内接受到的订单超过了iPhone的历史成绩。当用户市场习惯并普及了echo的交互体验后,真正的大杀器开始登场。

  亚马逊全面开放Alexa语音系统的接口,鼓励智能硬件厂商广泛接入Alexa生态,将echo逐步推向了智能家庭的控制中枢地位。这背后另一个核心推动力就是亚马逊的电商平台。

  Echo一方面将其相匹配的智能硬件捆绑销售,通过性价比快速撬动市场,通过口碑和流量广告资源牵引用户的消费潮流。另一方面,work with Alexa的专题页为echo用户提供了丰富智能硬件产品选择。用户在echo的兴趣牵引下,逐步完成对家庭智能硬件的布局和生活模式的切换,做到了丰俭由人。

  亚马逊自己专注于做好云服务,echo控制中枢的体验与用户市场普及。海量的周边配套智能硬件产品则给行业与第三方企业留足了充分的参与空间,让产业链共同完善由Alexa语音控制和echo智能音箱主导的智能家居生态。

  echo的成功没有偶然,智能家居从一开始就是巨人间的游戏。只懂软件不行,只懂硬件也不行,软硬件都涉及你还得有电商平台和数字内容生态支撑。

  每一个参与者都希望成为智能家居生态的控制者,最后多半成为了出局者。软硬结合的生态里容不下泡沫,也不接受急功近利,比拼的全是生态级的硬实力。与其他科技巨头相比,亚马逊的echo显然重回初心,身段更低,离用户更近。

  诸神之战戏点仍在Alexa

  亚马逊这个不速之客在智能家居领域率先玩出名堂,对于浸淫智能硬件多年的谷歌、苹果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讽刺。特别是谷歌先后推出了Google glass,机器狗、AlphaGo程序等当红产品,已然成为了智能硬件领域的代表。智能家居决定着未来十年科技行业的格局,对于任何一个巨头而言,都是不可丢失的战略高地。

  早在2011年,谷歌就提出了Android@Home智能家居计划。2014年又斥资32亿美元收购了智能硬件公司Nest,准备在智能家居硬件端下一盘大棋,只是没预料对Nest的整合彻底失败,最终被划入谷歌物联网部门,错失了重要的机遇期。

  在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推出两年后,谷歌的Google Home智能音箱才姗姗来迟。产品定位也与echo如出一撤,并没有什么新意,无非是集成了谷歌的搜索引擎、语音助手、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语音控制连接符合谷歌标准的智能硬件产品以及生活场景管理。7年时间耕耘,大手笔投入最后却被亚马逊甩过了一条大街,典型的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苹果在iPhone席卷全球的攻势下,赚的盆满钵满,还难以抽出精力在智能家居上做突破性的创新。其推出的HomeKit仍然深度依赖手机的触控操作,虽然已经连接了100多款硬件产品,但是siri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差强人意。

  《华尔街日报》曾发布过的一份体验报道中称,siri经常听不懂指令,把家中已有的设备更换为智能的并不够,还需要配备Apple TV来作为设备和手机的连接桥。这无疑与echo主导的智能家居生态还存在代差。

  已经快被科技界遗忘的微软自然也不会错过借助智能家居翻身的机会,CortanaWindows手机和计算机平台上有了运营基础后,微软也在近期与哈曼·卡顿合作打造了一款基于Cortana的智能音箱产品,可能在上半年正式推向市场。

  与国外巨头们相比,国内打智能家居概念的厂商特别多,而唯一在产品上比较接近的是科大讯飞与京东联手推出的叮咚智能音箱。科大讯飞积累多年的中文语音交互能力和京东的智能硬件生态相结合打出了智能交互体验入口的旗号,只是双方成立的北京灵隆科技有限公司区区100多人的研发团队似乎还很难支撑中国版echo的梦想。

  语音交互和智能音箱这个被初步验证的智能家居入口,已经不可避免的面临巨头间的肉搏战,表面是智能音箱市场占有率的硬件之争,实质还是背后的系统与服务生态之争。当后进者将目光全力聚焦到echo模式,纷纷推出类似产品时,亚马逊布局另一盘大戏已多时。

  就在日前,亚马逊发布了新品Echo LookEcho Look是一款支持Alexa语音的人工智能摄像机,除了Echo的基本功能之外,他有一个突出的针对女性的特点,用户可通过它拍摄自己的着装,在产品对应的应用程序「Style Check」获得来自 AI 和时尚专家的搭配建议。拍摄不仅局限于照片,也可以是视频类的。

  产品中自然集成了 Alexa 语音助手,当你开启该产品时,用户可像使用Echo 一样,用语音启动和召唤设备,比如:Alexatake me a picture/vdieo,它即会为你拍照或进行全方位的录像。之后,用户就可以在手机的Echo Look的专属APP里查看图片效果,如果你愿意,可以SNS分享。

  这次在视频算法,视频处理,以及视频转化方面,亚马逊又有了新的定义。Echo Look 相机内深度传感器可将相片中除了人体以外的背景进行模糊处理,留下主体部分以方便辨别及数据处理,通过算法来判定用户的穿着搭配是否妥当或符合潮流。这种算法把亚马逊最近几年实验室里的一些研究搬到了台前。

  Echo look还不算大招,亚马逊的真正绝招是echo进入测试的全息影像功能。语音互动唤醒、控制;全息影像自动、丰富、及时、全面的多媒体信息展示;脱离手机屏幕,家庭中随时随地的场景触控操作;可以说具备全息影像功能的echo推向市场将是智能家居入口真正迎来革命的开始。

  亚马逊在所有科技巨头中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非常注重产品创新与应用场景的结合,更为关注用户的感受。推进的智能硬件绝不会是一个孤零零的产品,一定会有主打应用场景与云服务的支持。智能家居这盘棋,亚马逊领先的已不止一个身段。

  中国制造业迎来转型契机

  中国实体经济这几年的困难大家有目共睹,产能过剩,产业链高度成熟,外需疲软,内需透支,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渠道快速扁平化,失去了对消费市场的话语权,利润大幅下滑。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短时间内还难以见到明显的改善。

  智能家居市场的上量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以亚马逊echo生态为例,除了Alexa系统、云服务、亚马逊电商平台这些线上生态系统外,整个echo智能家居生态的硬件部分都在中国完成,甚至echo智能音箱的核心元器件供应链也在中国。

  Echo智能音箱的电声元器件、扬声器等核心部件来自中国的一家上市公司歌尔股份。而由echo主导控制的周边智能硬件比如智能开关、智能电灯、智能香薰机、智能扫地机、智能窗帘、智能插座、智能家庭安防设备等配套硬件产品主要产自中国,几乎每一个接入电源的家用产品品类都有机会接入Alexa智能家居生态中。

  只需要对原有产品进行一定的方案改造,对接Alexa生态的API接口,能接受到在线语音控制指令即可。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传统生产厂家来说,让他们培养软件工程师团队,自行解决接入生态的产品改造问题,无疑是难于上青天。

  一方面实体经营如履薄冰,利润率低,成本控制接近做到极致,大多数工厂老板无法承担这么高的人才成本,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实体企业没有互联网基因,很难抓到软硬结合市场真正的机会。这就给帮助传统企业接入亚马逊智能家居生态的方案商们提供了广阔的机会。

  以深圳forrix为例,这家脱胎于安防企业的智能家居方案商,不仅拥有完整的硬件产品开发、生产供应链体系,还拥有极具针对性的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团队。专门为帮助传统硬件厂商进行智能化解决方案改造快速接入亚马逊Alexa生态系统。出自这家公司方案的智能硬件产品已经与三星、GE、霍尼韦尔等家用产品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未来亚马逊电商平台work with alexa专题页中预计将会有超过60%的产品出自forrix的方案,可以说是下一个智能家居产业链中的联发科

  在亚马逊智能硬件生态链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亚马逊全球开店和海外电商的中国大卖家们。他们帮助中国制造的智能硬件产品直接进入北美和欧洲市场,让中国的制造成本直接享受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零售利润,大大拓展了中国制造的利润空间。

  Google、苹果、微软围绕智能音箱大力推进自有系统的智能家居生态建设会进一步扩展智能家居硬件产品的需求,未来5年内将会为中国制造开创一个超过30亿规模的家居智能硬件市场。作为中国传统硬件制造转型的连接器和销售渠道,具有针对性优势的方案商和大卖家们将会成为推动中国制造抢占全球智能家居硬件市场的中坚力量。

  这些生态链的节点本身也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以帕拓逊为代表的早期大卖家拥有较大的营业流水和超过30%的净利润率已被上市公司跨境通收购。近期已爆出了多个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智能家居领域的大卖家先后被上市公司并购,而角色更为关键的方案商们无疑将会是下一波资本市场的焦点。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