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亚楠:设计的责任与未来

2014-09-19 新浪家居

赖亚楠:设计的责任与未来
赖亚楠:设计的责任与未来

  Duravit携手Philippe Starck二十五周年设计师品鉴活动在北京LAN蘭会所正式拉开序幕,现场近50名室内设计师和媒体汇聚,知名设计师赖亚楠担任演讲嘉宾,在演讲中提出:一个民族不能仰望星空,只关注脚下是没有希望的,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不为未来所打算。我们不能未雨绸缪,将来的自己会受到良心的拷问,不可以失去灵魂的卓越,超以像中,得其寰中。这是一次“浴”见未来的思维碰撞,让我们在北京的活动现场一起点燃“菲”同凡想的创意火花。

  以下为赖亚楠老师的主题演讲>>>

 赖亚楠:设计的责任与未来

  因为本身我是大学老师,也在全国各地,在一些商业机构进行演讲,我这两年中演讲的方向已经跟前几年不一样,我知道现在很多设计师通常愿意在这个场合跟大家多做关于个人的设计案例分享。在座都是资深设计师,对于技巧和经验我从来不怀疑你们,我想在座很的经验上设计师超过我们讲课的设计师。我今天特别愿意跟大家分享,我们还是一些观念上的分享,我觉得现在的设计很热,热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如果我们大家不在一方面进行冷静的思考,某一些观点不达成共识,大家做起设计非常累,我想在座很多设计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你认为很好的想法和理念,但是跟你的业主和投资方进行沟通的时候觉得无比的困难,或障碍重重。可能你坚持认为你们是对的,但是他们这些出资方,或者业主们不这样认为,这是因为在价值观基础不一样的前提下,我更加关注在一开始跟业主把这些东西在源头的时候捋顺了。

  本身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我第一天入学的时候,我在入学的时候发现我们学校的校门上有四个标识,这四个标识分别代表“衣食住行”,因为我们从小学画画出来的,那时候考美院的概念,重心非常的模糊,只是觉得从小学了这么一个技能,你上大学要沿着这个技能走下去,但是并不知道这个技能真正的意义是什么,那时候我们报考院校的时候,同时报考了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同时报考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我之所以选择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原因,我父亲是一个建筑师,他跟我说你要搞实用美术,要搞工艺美术,那时候对实用美术、工艺美术和纯艺术的概念没有任何的辨别度,总是觉得我有一双会画画的手,我画的很好应该考什么样的学校。我第一天在这个学校的校门报到的时候,抬头一看发现为什么出现这样四个标识,这个标识是什么?分别代表着衣食住行。后来通过学基础课还没有什么概念,二年级开始选择专业方向,也接触了更多专业知识渐渐了解了要做衣食住行这样的设计,这个设计学院最终服务的目的,培养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大家现在可以看到,在现在的现实生活中,设计真的是无所不在,存在于我们衣食住行中。甚至到当下,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我们会发现如果你想要一个范冰冰一样的明星脸,或者你需要一个苛刻的完美的塑性,这些东西都离不开设计,设计你想要一个好的基因都可以通过设计呈现。我相信在座每一个人,你们在下面听演讲不能专心致志的原因被小小的几平方的手机所绑定,但是这里蕴含着太多设计的含量和一些设计定位的需求,这一切都是离不开设计,有认识设计是一切。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我们可以没有政府,但是我们不能有工业设计。

  中国最近这一段时间设计特别热,设计师也很活跃,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著名品牌的分享会都是请的著名的设计师,实际上设计真的已经无孔不入。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设计无孔不入的同时,将我们大多数人置入危险的境地。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进行一些阶层性的剥离,这种阶级性的剥离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图片上每一个阶层他们都在无时无刻消费着设计,并且通过设计辨识自己的身份,无论是精英、白领和社会屌丝,他们都通过消费设计阐释自己社会的属性。这样的属性到底给我们的设计,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带来什么样的意义,他的导向是否正确?我觉得这一切其实是我们现在恰恰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相对于设计的优势,我更加需要大家警醒的是,我们现在处在设计泛滥的时代,在设计泛滥到这个程度的时候,还有特别有意思的情况,你们在座每一个人认为设计师目前没有主动的话语权,你们是被动的,有时候你们不得不成为给甲方画小人书的一双手,因为你的理念没有办法被呈现,大多数你们发现很的时候你们是被动的,是受制于你的出资方,所以你们是出于一种消费和被支配,这一切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发现,设计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明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精准。甚至我记得我的老师有一句话,他这句话说完引起国内很多学者的争议,他是我们虽然有了工业,但是并没有完全工业化。前一段我在南方策划了一个展览,这个展览的初衷发现这个地方作为一个大工业生产全球的生产基地,我们只是出产了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严格意义上只是物件,不能称之为产品,是因为这些东西只是一个被加工和生产制造,用材料和人工制造出来的东西,它并没有任何自我的品牌属性,没有自我的文化创意,不像Pillippe Starck先生所有设计是原创,他有自己设计的动因呈现的产品,和一个品牌进行合资在市场上非常良性的循环,这些产品都不是这样的身份和定位,我们只是有着工业生产,没有完成工业化。这个理论出来之后,很的学者有很多的争议,这种争议我们不在这里扩散,一直希望把这个话题提出来引起大家共鸣和思考。

  在座也有外籍设计师,在中国我们的机会太多了,中国的设计师消化起来很困难,因为中国在世界上占有这么大的地域,占有这么多的资源,同时又这么大量的消费产生,我们需要有推动性的设计,实际上我们发现,这么多的机会产生,我们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机会,我们看到有这么多这样项目的产生,这样的项目我相信你们或多或少都会有所认识,因为在全国上下的大宗城市,一二三线城市会或多或少看到这样的面貌,我们知道这不叫设计,他们认为精心包装,还带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所谓尊重的情感,并不是真正设计很良性的方式。在这些问题中,我希望在座的某一些设计师,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思考。

  每年我们在全国各地看到很多专业性的展览,这些专业性的展览我会发现这么多的产品零零种种,这么的产品用这种方式呈现,其实是一种遗憾和悲哀,因为这种东西占用了大量物料的资源,这些资源其实是非常可贵的,因为它的生产期超级长,但是它转化成产品的时候却轻易的被浪费掉了,这种东西是目前在国内非常罕见的,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浪费现象,但是它们大多数集中在我们这一块土地上。我们知道现在国内主要的渠道中,不管是居然、红星美凯龙有太多的进口品牌,这些进口品牌他们能够进入到中国,实际上只是某一个代理商,或者某一个经销商,他们完全以自我的判断,并没有一个良心的价值判断,或者设身处地考虑到中国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盲目的引进一些东西进来,这些东西现在在国内,因为老百姓在盲目无知的消费,拿着钞票不知道,在市场上有垃圾只能买到垃圾,这些产品对中国老百姓当下的生活没有起到任何提升性的作用,跟你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关联度,这些东西在中国当下大行其道,而且在宣传的时候不遗余力,品牌推介,媒体推介,似乎没有这个词定位,这个产品就没有价值了。这一切我觉得都是务虚和导向。同时我们看到这些东西的重叠和造型,包括作为产品本身而言它的实用性和美感性都不是很具备的东西,也在商场中零零种种的出现,这些东西我们发现有太多的设计是一种误区,这种误区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像我们很的做空间的设计师,他们应该自己在出方案的时候,其实有时候空间做完了之后应该是非常有效果的,但是他觉得甲方可能认为我的工作量不够,我再多画上几个线条。甲方认为我的图纸不值钱,我再给他一些关系,往往呈现了这样的设计。这种设计你有没有想到,你每画出一笔是不是负责任的一笔,是不是每画出一笔在投资造价成本上提升了很多。

  对于什么是好设计,我认为现在我们考虑的太少了,考虑的是什么?我怎么用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到底什么是设计?到底什么是好的设计?其实是我现在特别希望大家认真梳理出来的。这些天我的活动特别多,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讲,昨天我一个好朋友还在微信上问我,今天我有其他的约会我说今天下午有一个活动出来做一个讲座,他说你这么忙,你成天还到处讲,你还有时间和精力做项目吗?其实我现在之所以要出来讲的原因是,在我有讲的机会的同时,我只是希望告诉大家,尽可能的引导大家到底什么是好的设计,因为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国的设计师未必是清醒的,或者你在清醒的同时未必能够坚持这样做。作为当代的设计师我们的责任到底在哪儿?我们肩负着责任是否能够推动中国未来最好的设计呈现在世界人的面前,这些东西大家是不是能够有责任心的对待,这是我要做的事情。

  这是曾经给我在世界中最好引导方向的一位大师说的话,因为我当时看到他的一个作品,产生了对这个行业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我选择这个行业的原因。这个大师对设计进行综合的阐述,我对设计高度的理解是,它达到了柏拉图式的崇高,数学的规律,哲学的思想,由动情的协调产生和谐之感。我认为他的总结无与伦比,已经非常完整、高端和透彻,这个人是柯布西耶,它在世界领域中起着旗帜性、引领性的作用,我也是他的粉丝。当然,这些话在他那个年代说已经足够完备,这个话反观中国现实的面貌下,你认为这些话还足够吗?在当下反观我们设计终极的目的,恰恰是能否真正创造人类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怎么样创造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中国的老祖宗已经给了我们非常明智的选择,中国生活的哲学观在那个年代已经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的生活方式,那就是留有余地,适可而止。我下周要去宁波做演讲,他们昨天给我打电话说宁波有很多土豪客户想听你的演讲,你抽时间来讲一下。我当时说土豪客户最烦我这样的设计师,我们设计是又低又简,这样商业操作的目的就会有损失,我不太适合讲。这更加刺激了他们,我说要讲留有余地,适可而止,你们觉得可以吗?他说我们特别希望你来讲这个。

  到底什么能够代表我们优越的生活方式?这是我上课的时候让我们学生总结的,一个班25个人,我们在这里抽取了他们总结概括词最高的部分梳理出来,比如健康、自由、愉悦、舒心、爱意、格调、青草、低碳,每一个词背后含义都是非常的广泛,我认为他们总结的词非常好,代表一个中心思想,人之初、性本善,大家本能追求的东西是真善美,只不过现在有时候我们忽略了而已,或者有时候已经来不及思考你想要什么,这些东西恰恰是我们内心中必备的追求。我们当下的设计是否还原了这种需求,我认为现在还没有达到。作为设计师我认为我们肩负着一种所谓的责任。

  我们公司从规划、建筑和室内一起做,现在有了产品,这些年我们公司人天天埋怨我,我们公司业绩越做越缩小,原因是我们很小做大的,城市规划的设计项目,不是我不愿意做,每次我接这样的项目我非常的揪心,之前我们接触到一些项目,我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你为了一个新的项目,把这个城市中最具文脉性,最具地域性,最具文化兴城市的景观和属性彻底的破坏了,取而代之就是这些新的混凝土的东西,这些新的混凝土的建筑,它们其实没有任何语义含量,这些东西是政府想要的业绩,这些东西从设计的角度来讲根本没办法评判,我认为它们就是垃圾设计。可是你的投资方要,设计也要,城市也要,城市的业绩也要,市长也要,我现在坚决抵制这样的设计存在。我相信你们大家现在都有这种感受,我曾经有一个经验两三天跑两三个城市,你下火车就晕了,郑州的火车站、合肥的火车站、济南的火车站长得几乎是一模一样,下了火车硬制的广场,周边围着一群广告牌林立的商业建筑,几乎城市代表性的特征都是这种表述,这样的问题每日每夜在上演着,我们城市优秀的东西被颠覆掉,我们现在不做这样的东西是源自于一个设计良心的发现。我们始终保持一种理智,什么是对的我学会跟自己非常冷静的对话,设计怎样是城市?我们忠实于自己吗?我们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吗?国家要什么?政府要什么?老百姓要什么?我们曾经这样思考过吗?我们的设计能够做到各取所能,按需分配,我们在社会追是否能够享有同样的权利和机会。设计能否在里面做什么样的工作?比如我们的建筑和城市规划能否进一步提高人们之间平等性,我们设计技巧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给更多人带来所谓的机会吗?

  鉴于这样的背景,北京国际设计周连续三年,今年是第三年,头两年做“12间”公益设计展,昨天去看了今年“12间”项目基地是大栅栏老的互动改造的民居,我今年接受改造是一家三口是12平米的住宅项目改造,第一年的设计项目是为一个村子里回迁的老百姓,他们村子是全北京市占地面积最大的村落,这个村落被开发之后,老百姓都等着回迁,这是他们回迁房子的项目,当时也是请了12个设计师,我们一人选了一个户,我个人选了一户是当时最小的一户只有64平米,为什么选64平米的设计,我想住这样房子的一群人,实际上他的人生刚刚开始,他们是未来真正设计社会上的主力军,社会上新生的,带有推动性力量的主力军,因为他们很年轻,对未来的社会和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这一群人在北京大都市生活起来非常艰难。首先,他们没有非常好的资本和财力,在非常好的区位和地段,住物质上比较舒适的空间,他们可能只能用最廉价,最经济的方式选择他自己的居住方式,甚至找到这样的房子对他们来讲已经是一种奢侈。在这种前提下,这部分人是最应该受到呵护和关注的一人,当时选了最小的房子,说是64平米只有一室一厅,实际居住面积40平米左右,我们希望这部分族群生活的比较体面,每天能够干干净净的去上班,充足一身的能量面对工作,面对迎来的挑战和压力,我们给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房子。这个房子只有一室一厅,我还是希望它的功能尽可能完整,比如有客厅,客厅不可能有独立的餐厅,他们应该有一个可以吃饭的餐桌,也会有一个可以工作的地方,比如在卧室,我用卧室的空间做了一个特别长的工作案,想象的面貌,小夫妻两个人拎着笔记本电脑回来半夜还在加班,还在做功课,第二天应付他的老板。可能他们需要这样的空间,没有独立书房的时候,他们在饮食起居方面还增加一些工作的空间,这就是我们设计的初衷和想法。总的想法是设身处地为他们这些人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生活需求,而且尽可能的有舒适度。在舒适度的基础上,我们希望有一些提升,什么样的提升?精神领域,心灵层面,情感层面,这部分提升,希望能够给到他们。让他们面临着巨大生存压力的同时,不要幻灭自己的理想,内心中总是有梦,有憧憬,这是我想给予年轻的创业者,在大城市辛辛苦苦打拼的一部分人。包括他的卫浴等等,我们在空间中利用各种各样的现状和条件,为他们尽可能的创造一些舒适性,比如收纳等等。

  这是去年的“12间”,这是我帮设计周落地我自己开发商的项目中,这个也是占地面积很小,大概30平米,但是它唯一的优势是一个LOFT,可以做一个二层的空间。这个空间中我们当时定位在都市创业族,对于这部分人他们在前期创业的时候没有条件在金融街旁边租一个5A级的写字楼,但是他们也要见客户,同时他们还要比较体面的生活,这时候他们需要这样的空间,所以是一个LOFT的方式。在这个空间中你会发现,我们也是在设计中尽可能的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们的生活角度为他们设想一些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比如下面这个塌,其实这只是一个会客沙发,但是这个沙发你把靠包拿掉就是两张塌,比如大学同学到北京,到你这儿来可以在你这儿住,因为我想我们都是从这个时代走过来的,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我毕业的时候我住的第一套房子,我很多的大学同学来找我,在我们家打地铺的,我觉得人生的经历都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在每一步的时候我们如何走好?我们如何走的扎实,走的让大家心情舒畅,心怀感激,这是我希望为他们做的一些工作。这里其实从设计的角度我们有很多专业性的考量,这个地台结合着塌做的。

  这“12间”项目推广出去之后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我自己每年做“12间”项目,我可能是“12间”受关注度和反馈度最好的,我比较接地气,比较细致入微的帮这部分人群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好的设计必须是解决问题,不是秀自己,不是做一些好看的花哨,吸引眼球的,你能不能够实实在在真实解决生活中的状况,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家看一下楼梯底部,我想这样的空间不会也单独的储藏间,比如他经常要出,出差的时候也很多的行李厢,在什么地方放?因为中国人的习惯什么都是堆在外面,这样感觉很不舒服,楼梯底部就是一个有独立开门的储藏间,我想行李厢可以放在里面,公司分的烂苹果可以放在里面,朋友喝的啤酒可以放在里面,至少有一个体量的储物。这样的空间踏步非常中间,这个踏步也是非常有效交流的空间,这个踏步可以随意坐下来的。一层我设定为一个可以工作,可以对外接待的空间,当时我想象的跟我一样的身份背景,可能是一个设计师,后面抽屉里可以放图纸,上面可以放杂物,这边可以工作,可以会客,来了客人之后他们冬天羽绒服可以有一个落地性的衣柜把衣服放里面,等等一系列所谓的设想,这种设想虽然很微不足道,但是我认为在场景中可以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空间里所有的东西依然是我们自己的产品,包括这样的灯具,我自己做项目从来不外购东西,基本上东西都是量身定制,我是最早在中国做所谓的定制产品系列的设计师公司,我们品牌从设计、生产到空间的对接,全部是一条龙,一体化完成,我们自己的项目都是我们成品直接提供,我们自己有生产也有一个专门的安装和物流的队伍,这样才能保证一个项目的完整性。这个空间中我唯一做过一些建筑上的改造,根据不同场景的逾越度,这个房子在26层,它有非常好的景观,我设置了一个早餐台,打了一个条窗,让大家在早晨的时候在阳光底下喝一杯咖啡,吃一个健康早餐,看到很好的风景,让心情很明朗,很健康,很阳光的上班,这个条窗是我有意思做的一个所谓的改造,当然它的比例和尺度,包括它的高度是经过在现场测量的。接下来是二层,我们看到这有一个衣柜,之所以在这些地方设置这样的东西,是因为建筑空间本身有特别体量很大的,长的特别奇怪的钢结构,这个钢结构没有任何的美感,必须要掩饰掉,这个空间后面是钢结构的构建。我从来不会为所谓美化的东西做处理,每一个东西出现是因为他在某一个方法呈现,这些东西带有一定的功能性,而不是刻意而为的。

  我希望我们未来得设计能以可持续的发展观和生存考量,我们在视野过程中关注弱势群体,营造公平的社会,而是提倡一些个人使用,而不是私人占有。我们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有价值回归性的设计,这其实是我现在一直在推行的一个设计的方向。虽然我们的项目很多种,我内心最本位的设计方向,我认为在当下,这个年代的中国应该做这样一个方向性的设计,我愿意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就是我这个观念。

  我上课的时候我让我的学生进行调研,他们会发现,经过调研之后出来的数字特别可怕,在我们这么大国土面积中,我们发现我们每生产一样东西,我们所消耗的能耗,它们都是呈若干倍的,比其他国家多出若干倍的数据量,这一点我觉得特别的可怕,我们能否在接下来的设计中一直持续所谓可持续性,我们能不能把真正绿色、环保的项目在每一个项目中进行落地和实施,这是每一个设计师未来的课题。这部分内容必须让我们怀有一种责任和正义,在当下这些价值观对我们的设计方式和商业方式能够产生影响?我觉得Pillippe Starck真的是非常聪明的设计师,一个好的设计师是因为他聪明,他为什么聪明,他会用最合理,最恰当的手段,而且是最低廉,最节约的手段打造一个有意思的空间他的手段我们会发现,他在任何一个地方做东西,他的理念是特别一致,他原始的初衷特别一致。在法国的时候他亲自带我参观他设计的一个展厅,通过他亲自的介绍,我会发现这个设计师真的有想法,有观点,有态度,你发现地面没有任何处理,天花没有任何处理,界面装修几乎是零,但是他有风格,有手段,有变化,有场景,有氛围,靠的是什么?就是他的聪明和智慧,靠的是不花钱,每一样东西外界传多少多少钱,其实不是这样,他个人的创意是这么多钱,但是物料的呈现并不是这么多钱,柱子包裹和地面铺设都没有做,但是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很爽,很有意思,所以这就是一个聪明的设计师。

  我们看到在中国还发生一些这样的情况,因为我每年会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进行一些采风,我带着学生和团队去采风,我采风的目的以前是欣赏,以前是去追梦,但是我现在去的目的是赶紧看,看一眼少一眼,因为几乎没有了,以前我可以看到更多更多,现在几乎看不到了。我前天在马鞍山,一个朋友强烈的请我过去,我去的之后才知道什么叫高手在民间,这不是行里的人,只是一个普通的企业老板,其貌不扬,甚至感觉到很土,没有任何形象和气质,但是他个人的收藏量可以用浩瀚来解读。他收藏的每一个系列都是我觉得在中国可以属于泰山压顶级的,都是特别棒的。这部分东西他告诉我,他曾经在一个村落中拆了100栋楼,我当时心里一激灵,不等于这个村子荡然无存了。当然他跟我解读的是,我要不拆这个村子也保不住,我拆了保住了,他倒的的确确,拆回来的东西他可能保存的非常完整,他又用了几百亩地复原出来了,还有一些没有地方放,我很愁我该怎么办。你为什么不跟政府对接,不要政策,或者不跟某一些博物馆专业机构合作,把这些东西梳理出来,你要推广和宣传,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但是他自己没有信心,他说那是政府的事,跟没关系,我只是觉得这些东西放在我手上暂时是安全的,你说这些房子,我如果不主动的拆,我买过很多东西,我知道瓦体在一个人手里,土堆在另一个人手里,几乎是四分五裂,他用这个方式让它有一定的完整度。这时候你会很痛心,因为你看到这些好东西心情是很复杂的,因为我觉得太精彩了,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原来是这样的,我们这么有优势,我们从来没有贫瘠过,我们从观念、理念、精神到物质从来没有贫瘠过,真正的贫瘠是现代,现代是我们是贫瘠的,以前我们是富裕的。这方面西方人可能是看不到的。这方面东西我们会发现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考究吗?不考究,我们喝水是塑料瓶子、纸杯子,以前人用紫砂,那是私人定制,无可复制,都不是批量化生产的,现在都不是了,所以你会看到原来这么多美好的东西在一点点,悄悄的逝去。随着批量消费潮流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传统技艺在渐渐失传。

  我们知道到底什么是富有?我们富有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给我们后人传达什么叫富有,我们应当标榜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是土豪的标准还是明星的认为?我甚为都不是,到底是好的?还是希望大家体会的。奢华尺度的标准是什么?风格等于格调吗?可能在座的设计师对这样的样板间从来不会陌生,因为现在大江南北,从南京到北京、深圳、杭州,你可以看到所谓高端的样板间几乎都长成这种模样,所谓产品都是这样的模样,在座设计师都在画这样的方案,这样的方案老师讲过,我只是拿它作为一个比喻,因为当时这个开发商的老板请我给他们企业上课,他很兴奋的跟我讲,我斥具资打造这样样板间,我当时跟一个美国设计师一起去的时候,我做PPT的时候给他批判了一顿。这一看就是商业想要的,未必是社会需要的。

  设计是你思维的产物,我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家,这是我一个好朋友,他当时买这样的房子只是为了在中国看奥运会,但是奥运会开始之后他没有VISA,他没有签证。这个人他的背景,要是用富来讲,所谓的富裕真的不是一般的富,欧洲所有赌马冠军马都是他的马,在这个房子将近十年前给我极大的触动,这个房子当时交房是卫浴精装,其中一个浴缸是按摩浴缸,他第一眼看到这个照片跟我讲,我不要这样三角型按摩浴缸,我当时很差异,因为我想要这样一个浴缸,他说这个地球上没有很多的水地我一个人怎么可以这么大的浴缸。这就是当时欧洲的一个富人的观点,所以这个地方就拆除了,他说我一个人不需要这样的,这个地球上没有很多的水。一开始我把他当土豪看,现在我非常尊重他,本身他自己也是当代艺术的收藏家。这个房子是我给他设计的,每一件产品是我们公司自己的产品植入进去。还有一个房子,他是德意志联邦制造的主席,也是梅赛德斯奔驰终身顾问,这是一个很棒的设计师,是一个设计大家,我们俩私人关系很好,他相当于我的义父,我每年到德国黑森林看他。这是他的房子,在里面生活的40年,他去年把这个房子卖掉了搬进了养老院,他有四个出色的女儿,现在一个人住在养老院。他的房子40年如一日,但是你看到他没有所谓的装修,他这里面充满他这一生情景式回忆的再现,他的餐厅墙上有很多板画,这个板画是他小时候生活时期斯图加特周边自然的风光,他说我要时刻跟我家乡的风景进行亲近。但是他墙面上所有的画,你们大家是学艺术专业的一定会知道,这都是随便拍一张画都是价值不菲的当代艺术作品,而且都是非常有名的,都是包豪斯时期非常顶级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家,朴素,有质感,有温情,有回忆,有一生生活细节的关联度,我们的房子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些堆砌。在当下,生活方式应该用一追境界甄别,这才是一种所谓的富有。我们现在不应该再做过渡设计,我们应该做的是绘画的设计。我们自己的设计产品希望保持天然的质地,同时用最自然和简约的方式做。我也希望在设计中更多阐释人文的观念,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在设计中我们有人脉,上下有关联度会产生好的东西。其实当代很多的产品,它不是无缘无故凭空臆造,它一定有自己的脉络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经典的谓语产品,曾经走过一定的历史,每一件东西都是有它思想的源泉和开发的缘由。我们做的传统手工大器产品,现在变成一个收藏品级别,因为在市场中它的成本造价太高,没有很好广泛的市场效应,为什么我还在做,只是想把工艺拣起来,给利用起来。我们的产品具有很现代的风格和意识,但是又有特别强烈东方的元素,我觉得做成这样是很正常的,本身我们母体流的是这样的血液,对这些东西是最熟悉的,欧式、法式不是我们不会做,只是做出来跟你没有多少关系。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我理念梳理中,我们所呈现的一些产品的面貌。空间中人也是很重要的及你的空间能不能激发人的热度,这是我们公司的设计师,她们非常享受她们通过劳动所创造出的一些成果,她们一直在设计这条路非常辛勤的耕耘。这都是跟了很多年,从大学一毕业跟我在一起的,是我们公司现在品牌的主力团队。我们一个年三十的饭群都在饭店搞定,我们也不包饺子,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主题,饭桌。

  刚才说绿色设计,绿色设计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现在受着深深的刺激,大家看这是我工作的地方,在座很多媒体朋友都去过,我在这儿工作快二十年了,以前这是一个纯自然的村落,这个自然村落以前周边都是麦子地,我的狗可以在里面撒欢,夏天我们在麦子地里漫步,现在完全不是这个场景,每个人开着车进到这个环境很恶劣的村想这是什么鬼地方,实际上以前是很美的地方,但是不知不觉当中我门口这条很清溪的小河变成这种状态,我拍了这张照片发到网上试图引起关注,一条很清的河,我以前一个合伙人就喜欢钓鱼,他每天坐在这条河边上钓鱼。我们做的掉数是上海世博会,你会看到繁华的都市景象,我们看到墙面都经跟东方明珠一样的景象,是这么多城市垃圾产生的,这里每一个垃圾都是在我的村落,刚才我说围绕着我房子的麦子地现在是四个垃圾回收站,我现在很多产品圆法材料是从垃圾回收站淘回来,我现在是垃圾回收站的大客户。你看到现在这些产品是我从垃圾回收站回收回来所有的废品做的产品,做的一些艺术装置。我们也会用速生材做产品,这个说是火山石的灯,其实是磨脚石。我们以前做了很多的建筑,我们每做一个新的建筑意味着拆了一个旧的建筑。还有磁葫芦,我记得非常清楚是锣鼓巷改造高压线上散落的一地,我拣回来的。我个人想表达的意思,设计师不应自私为了表达自己的方式,模糊了对环境积极的回应。这个环保椅完全是用绿色可回收的材料和工艺产生,同时它有非常好的市场效果,我印象中是三年、四年前米兰展推出来,它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工业化的产品,我们未来中国工业的产品设计是不是应该用这种方式推行,人家已经越来越多的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我个人认为明日的市场,消费型的商品越来越少,取而代之是智慧型,并且具有道德意识,而且尊重环境与自然的实用性。微粒我给设计师一句话,设计并不是秀自己,这种秀自己的方式是非常低级的。虽然现在我们处在这样的工艺时代,好像每个人不秀自己,尤其微信、自媒体时代,每个人不出来秀一秀怕自己被埋没、忽略了,。我觉得不是这样,真的东西好,你有思想,有态度,是金子总会发光,我始终这样认为。我必须跟大家共勉,我们应该相信改变的力量,因为力量掌握在我们每一个手上,你有这个理念,一个概念,你做的每一件东西,它们都应该承载着这种力量。

  价值观决定着文化观,也决定着审美观,也决定着我们每个人设计观,我们每个人能否坚守这样的价值观,解决你未来能做出什么样的设计。西方跟中国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古语非常有意思,告诉我你平时吃什么,我可以告诉你是什么样的人,有时候相由心生,你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吃什么样的东西,代表什么样的心态和背景,你内心层面在什么样的感知基础上,以前人给了我们很多的总结。我们随着时代的变现越来越清晰,我们要有自信,我们对这个社会产生一种影响。我们应该为中国未来的生活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方案,我们必须非常诚实的体现我们对当下的思考,对昨天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一个民族不能仰望星空,只关注脚下是没有希望的,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不为未来所打算。我们不能未雨绸缪,将来的自己会受到良心的拷问,不可以失去灵魂的卓越,超以像中,得其寰中。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