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新浪家居频道
《煮编》× 谭琅 访谈节选
谭琅
漫山半舍创始人/设计总监
与谭琅的采访分成了两个下午完成。
第二次去,提前了一刻钟,他正带着眼罩斜躺在沙发上休息。“最近感觉有点累”,他说。
这大概是谭琅近半年来的工作状态,在很多人说市场疲软的当下,他们的业务不降反升。但眼前的他并未因业务上升而呈现出欣喜状态,而是略显焦虑,“未来我们一年做几个项目就行了,我想把时间留出来做其他事情,现在很多想做的事没办法进行。”
“我现在很怕陪客户去选东西,一个店一个店逛,很耗时。每次我都带着口罩走得远远的,怕别人认出我。认识我的人比较多,看见了都会邀请你去坐一下,你又不好拒绝,时间就很容易这样消耗掉,所以想做一个解决这一烦恼的选材平台,集中一个地方就选完了,节约时间成本。”
在与谭琅认识的这些年,他总有新想法冒出来,他不是一个墨守成规,习惯于呆在自己舒适区,利用自己现有成就去做赚钱的设计的人。很早就成名的谭琅,他自诩自己并不是有足够的“财商”,“如果看重现实利益,我们这样的设计师也不会这么累。”说完,他反问我一句:是吧?
这就是我认识多年的谭琅,在追名逐利的设计师群像里,他好似飘逸一人,浩然独立。
▲天钜别墅
“设计里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是自己的小房子"
2009年,和编辑部同事首次采访谭琅,那时和他一起接受采访的,是点廓设计的另两位合伙人向海明、许一峰。当时的点廓,已经在重庆、宁波两地声名鹊起。许多年过去,我对那次采访稿的标题记忆犹新——《我们都有小天真》,文章主图是三个人姿态各异坐在一起的照片。这一场三人行的创业缘分,谭琅说其中一个原因还与自己的第一套小房子有关。
“那是一个LOFT风格的小房子,装修好后,身边很多朋友来看了,都很喜欢。向海明有一天带了一个人来,他进来一看,心里有点服。带来的这个人就是许一峰,在他来之前,向海明给他说过,有个朋友设计很厉害。就这样,我们三个开始凑到了一起。”
一个在设计界准备大展拳脚的年轻人,以自己的私宅出圈获得同行认可与羡慕,那时的谭琅多少有些骄傲吧,这个房子的设计意义也应该不同于后来的作品,这蕴含着年少意气风发与青春飞扬,以及还未染上一丝岁月风霜的设计初心,那是出发时最好的样子。
谭琅说,那是他设计生涯里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第二个高光时刻,是属于他们三人共同创造的——因一个地产项目在宁波一战成名。
08年春节,谭琅义无反顾关掉在重庆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的公司,在一个罕见的大雪天里,几人驱车从重庆开往宁波。在旁人看来,这是一个果断又可惜的决定。多年后,我和他聊起这一段经历,谭琅并未表现出半点后悔与可惜,他只顾哈哈大笑,讲起纷飞雪地里路上的情形,那是开心的记忆。也许在谭琅看来,结果怎么样不重要,过程才是最好的体会。
▲天钜别墅
“我们当时碰上一个项目,甲方已经找了上海一个非常知名的设计师在做设计,他们已经付了二十万设计定金给对方,甲方可能想再看看其他设计思路,于是找到我们。和甲方的负责人沟通后,我和峰哥就回酒店画图,画了一整天,把平面交出去了。”08年的宁波,地产项目正遭遇低迷状态,甲方需要一个非常规的设计来打破营销僵局,只是整个宁波房地产市场以及这个甲方,没有想到这个僵局由一个新晋的公司来打破。
“甲方看了我们的平面后,都很惊讶地说,这才是豪宅啊。”之后,甲方将该项目交给了点廓。
“这个项目落地让我们一战成名,样板房出来后,项目销售火爆。当时宁波地产圈有个说法,08年是宁波房地产的冬天,而我们做的这个项目是宁波的春天。”
“别墅全案设计研究是
我们一直专研且擅长的领域”
▲ 天钜别墅 谭琅轻法设计总结性作品
在重庆室内设计界,谭琅早已是一个知名度颇高的设计师,他经常出现在各大设计活动的舞台上,业内很多人叫他“谭校长”。
与这个称谓相匹配的,是他在台上的独特见解与侃侃而谈。你若与他聊设计,你完全不用担心会尬聊,他有着超强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欲望,加上时不时的爽朗笑声,你很容易就被带入他所营造的氛围里面。谭琅说,以前很排斥媒体与活动,觉得那很虚。而现在,他似乎有些乐在其中。
“现在很多人可以通过线上媒体获得装修知识,但往往那些所谓的专家讲解其实根本不是专业的,有时候会混淆视听。”谭琅想借每一次的台上分享,或者媒体采访,向大众传递他所理解的专业设计。
“我们对于设计有很深入很细致的研究,有一次在台上分享木作板块,还不是整个木作系统,仅仅是其中三分之一内容,很多人听完都说,你得系统地开个课才行。
谭琅把他的别墅全案设计研究翻给我看,一百多页的PPT,分几十个类别详细阐述,这是他从业多年梳理出来并不断精进的一个系统。这近乎丧心病狂的专研,为谭琅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客户的认同。
▲天钜别墅
去年底,谭琅在天钜的一套作品出街,他说,这套作品就是他们在多年轻法领域研究的一个总结,集大成的一个作品。“我们本想做了这一套,就算总结了,不做了,但很多业主看了后,又来找到我们,你不得不又继续.....别墅全案设计的研究,一直都是我们非常擅长的领域。”谭琅说道。
我再给你说一个我自己的房子,我们现在住的这个房子,你也去过的,我们很多朋友都很喜欢去,因为呆着书房,哪怕是地下室都一点没有地下室的感觉,很自然,很舒服。我们旁边邻居同时和我们装修入住的,现在十年过去了,有一次他们来我们家,一看我们的房子里面所有事物都像新的一样,他问我们是不是翻新过......他的房子里面很多东西都破旧甚至坏了,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上研究出来的一部分结果呈现。”
“很多朋友想让我开课,我也想把这些年研究的系统对外分享,但是现在太忙了。”谭琅说他甚至咨询过做线上教培的朋友,怎么样去做线上授课。
这样的想法,确实很“校长”。
▲南昌私宅平墅
“一个真正热衷设计的人,
一定会有自己的烙印。”
法国著名电影导演Francois Truffaut(弗朗索瓦·特吕弗)曾说过,一个导演终其一生只拍一部电影,因为一个导演的所有电影就是他一生的编年史。套用这句名言,我们是否可以说,一个设计师终其一生只会追寻同一种设计?不同阶段的自己其实都是在完成同一件作品?
纵观这些年谭琅的作品,每一个都呈现得近乎无可挑剔的精致、完整,但每套作品之间,仿佛是各自一个系统与派别,不仔细研究,很难发现源自同一人之手。这当然与谭琅并未将自己固定在某一细分领域的设计有关,他的设计,更像剑宗,讲究兼收并蓄,海纳百川。
“你的设计形成自己独特的烙印了吗?”我把问题抛给他。
“如果在轻法轻美领域,我们自己的辨识度印已经形成。但你说我个人的设计有没有形成完整烙印,我认为我还远远没有达到。”在谭琅看来,他也坚信任何一个世界大师,无论是设计还是艺术,走到最后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特质,个人烙印会很明显。
“杰出的艺术大师往往会探寻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优秀的设计作品也应该具有强烈的辨识度,一个真正热衷于设计的人,一定会希望有自己的烙印,我还在努力。
放眼看国内一些设计大师的作品,你会发现,某些彰显个性的精神是贯穿于设计表现始末的,这种辨识度,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忠诚度”——即设计师忠于自我理念的象征元素。
▲南昌私宅平墅
“出名有很多种,
很多人把出名当作一个商业手段来做。”
张爱玲有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
谭琅在重庆室内设计界的名气形成前,他在大学时代——建院上学期间已经是学校风云人物。他的很多同校校友,都是从老师口中 “很厉害的谭琅”开始认识他,CAS迁迈设计的于跃波,就是诸多好奇于“谭琅厉害”而开始与他结识成为好友的人当中其中的一位。
“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共同的熊老师就常说谭琅一毕业就开公司,很厉害”。于跃波不止一次这样对我们提及。这位学校的知名人物,毕业后没几年,在设计圈也逐渐被人熟知。盛名之下的谭琅,如何看待自己的名气与作品?他思索了几秒,用了一段概括性语言,描述当下设计圈关于名气的状况。
“我想说三个方面,第一是自己做一些宣传推广,比如我们以前很早就建立自己的网站,投稿作品,这些都是正面的宣传自己,第二是因为自己的作品出名,很多设计师希望的出名方式应该都是靠作品。还有一种呢,就是纯粹把出名当作一个手段,商业的手段,实现价值的手段,通过一些方法去出名.....
▲金科九曲河 极简生活
谭琅颇有体会地说到:“我们设计师与客户一般有两种关系,第一种是因为你的情商很高,因为你的情商你可能得到了客户认可,客户和你交朋友或者让你做设计,因为你用情商和客户相处得很好,这不是专业所打动的。第二就是你的专业被客户认同,因为你的专业度客户和你成为很好的朋友。”
“我们当然还是希望通过一个个作品去得到名气”。
“希望外界提起我的时候,他们能说谭琅是一个研究者。”
『谭琅二人谈』
万里归来颜愈少
笑时犹带岭梅香
CAS千迈设计跃波
琅哥温文尔雅,读书时就声名远扬,老师口中那个毕业就开公司,走上人生巅峰的师哥,在追到我们班班花后,终于相识。此后的十余年,一路上,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醉同酣,游山玩水,对于我而言,他身上的洒脱,正是我缺少而又向往的东西。
琅哥从毕业开公司,到和峰哥,明哥勇闯宁波,做到百人以上规模,业绩千万起,到现在一蓑烟雨任平生,专研私宅,他的人生广度和深度,有豪放,有洒脱,有柔情,有孤独,有挫败,有苦涩,有挣扎,他的经历,几乎包含了我们精神世界的所有主题,他挥洒才情,以豁达潇洒的姿态面对自己的人生。
值得托付之人
翰艺设计王品
琅哥是中华文脉的传承者,他满腹才华,严谨又洒脱,作为兄长时,人生哲学为身边人解惑答疑;作为朋友时,有侠义有担当。作为业主的设计师,有专业素养更有责任感,一个有文化传承的家,值得托付给他。
『后记』
从认识谭琅开始,我也喊他琅哥,这一喊,已经十二年了。
他是我当年从事媒体工作时认识的众多设计师中,保持联系最多的一位,不过见面次数,十余年也屈指可数,销售工作上的交集,更是少之又少。正如他所言,我和他可能在“财商”上都出奇一致的不好,不太懂得以利相交。也正因如此,内心里对琅哥的佩服与敬意,多年来有增无减。不趋利,这是我对琅哥的第一个认知。
他对设计的专研,见解,以及谈及与设计有关的人与物,方方面面,每一次交谈,都会让你觉得:你坐在他面前,看到的是一个无垠的世界,好像没有边际的天空或大海,深感自己的无知。他和你聊到这些知识,没有一丝一毫炫耀的成分,那就是他信手拈来,好像稀松平常的事物。博学而好学,这是我对琅哥的第二个认知。
有次和他开玩笑说,下次你过设计方案时我来旁听,还说,要是自己没有经营所累,我来你单位谋个职。后来,一个我们的业主朋友找到他做设计,过方案那天,他真的通知我去了,那是我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见圈里知名设计师如何讲方案。认识的这些年,每次他有新想法,都会想一想或问一问我是否能一起参与,我也不明白琅哥发现了我身上什么优点?但他心里装着别人,是我对琅哥的第三个认知。
还有很多认知,加起来,就如和他更为亲密无间的兄弟所言,琅哥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无论你是友商、朋友,还是谁。
最后,想用琅哥近半载非常喜欢的苏轼《定风波》里的一句,借赠与他: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愿人生海海,洒脱与从容,你一直都有。
▼《煮编》栏目由「阅尽浮华·心归璞睿」
中国宋明极简美学红木璞睿
特约呈现
▼《煮编》栏目由「极简高定·时尚悬挑」
中国时尚悬挑品牌BIZOTI比佐迪
联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