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4 家具
新浪家居韩娟 周丽媛讯 2010年的年末,对于红木家具行业而言显得颇不宁静。耐人寻味的是,每一场风波的背后,媒体在事件中的地位几乎超过了企业本身。
2010年10月,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传出消息,称红木家具暴跌上百倍,顿时震惊整个红木市场。然而经多方查证后人们却发现,暴跌只是个“传说”,是一则自编自导的网络假新闻。虽然红木价格“被暴跌”的真相引来一片哗然,超高的媒体曝光率却也让红木真的走红起来,一下子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各大媒体的“宠儿”。
12月,福建一些商家在红木家具内掺“白皮”以次充好、牟取暴利的黑幕被央视新闻频道曝光,这让业内那些长期以来通行此“潜规则”企业噤若寒蝉,却也让那些一直以来质量过硬、货真价实的企业感觉出了一口恶气。央视权威媒体的曝光固然给力,但行业内集体造假的潜规则何时得到规范和禁止,还有赖于相关管理机构出台有效的规范和监管措施。
央视的曝光引发了红木家具业内的连锁反应,其他一些媒体相继跟进,一时间关于“白皮”是否“抹黑”的争论之声不绝于耳。身处被曝光的重灾区,福建《海峡都市报》发表题为《红木含少量白边合情理》一文,谈及央视报道对当地红木企业造成的影响,更认为做暗访的央视记者略显外行。该文还提到说,“有网友反映”某几个红木家具品牌质量有问题――虽然只有几个字的描述,却让被点名企业之一连天红愤怒异常,甚至组织车队巡游以示抗议,要求该报澄清事实,还别出心裁地在网络上发起了“据网友说”的造句大赛,以抗议媒体说话缺乏事实根据。
消费者想要明明白白消费,媒体监督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企业多年苦心积累的声誉,很可能就因为媒体刊登出“据网友说”之类的缺乏根据的评判而毁于一旦。红木究竟是被白皮抹黑还是被媒体抹黑?红木行业如何走出这场有关黑与白的困境?这不仅引发了各方人士对红木家具市场规则的追问,也更应引起人们对于媒体干预方式的反思。
2010红木相关大事件回放
红木家具“按斤论价”
2010年1月,连天红(福建)家具有限公司提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红木家具“不折不扣,按斤论价”,将市场上流通的5属8类不同种类的红木根据重量确定价格。这样做一方面,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心里上的保障,以示商家压低虚高价格的诚意;另一方面也以此提高企业诚信度,促进产品销售。
未来红木家具市场是否也会像贵重金属市场一样,走向由重量决定价格的模式?各方人士持不同观点。有关方面专家认为,红木家具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材质的珍惜程度上,也同样包含了工艺技术、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等诸多因素,因此“按斤论价”能否成为未来红木市场主流销售模式,仍有待观望。
红木家具打蜡PK上漆
9月,一则《连天红揭露红木行业潜规则惹怒众商家》的报道一度又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吸引到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上来。打蜡与上漆一直是红木家具制作的两种不同工艺,上漆工艺在传统家具制作工艺当中一直有着自己的重要地位,但这项工艺对材质本身以及家具原有缺陷的掩盖功能却被现代一些商家所利用,拿来造假,使上漆工艺越来越多的与商业欺诈行为挂钩。相对于上漆工艺,打蜡工艺不但令消费者一目了然,看清家具原木纹理及瑕疵,修复成本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暴跌门”事件烽烟再起
10月,“红木家具价格暴跌”的信息轰动业内,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传出消息,称红木家具暴跌上百倍,震惊整个红木市场,就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广西新闻网一篇于2009年5月5日刊发的文章《“天价”红木家具“蹦极”的背后》,被同一人经过改动以《红木家具遭炒作后泡沫破灭8000万家具跌百倍》的标题再度发表。并通过多方查证,确定此“暴跌”信息为虚假新闻。“暴跌门”事件从侧面折射了红木市场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
“白皮”问题引发业内连锁反应
12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了《“白皮”料抹黑红木家具》,引起轩然大波,仙游地区被曝光的红木家具企业大量停业整顿。“白皮”问题一时众说纷纭,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为保证材质原有效果,红木家具含少量白皮不可避免,不能片面将带有白皮的红木家具全部定为造假、欺诈。但国家明确规定,红木家具配件上的白边总量不能超出配件面积的十分之一,被曝光企业的红木家具却大面积混入白皮,超过国标,致使红木家具美观性、牢固性和使用寿命大打折扣,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严重伤害。
同月,福建《海峡都市报》发表《红木含少量白边合情理》一文,谈及央视报道对当地红木企业造成的影响,同时文中还提到“海都网和本报热线也接到一些网友留言和读者电话,爆出贡品轩、聚仙堂、连天红等多个商户也存在质量问题。”消息一经刊登,被点名企业之一连天红立刻提出强烈抗议,甚至走上街头,抗议《海峡都市报》仅以“据网友说”的方式对企业作出不负责任的负面报道,并曝出这其中原因是因为该报有人向企业“勒索”不成而故意为之,并表示要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