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0 门窗
中消协公布的木质门比较试验结果虽然过去一个月了,但影响并没有结束。北京春天木业有限公司的“春天”木门登上了质量“黑榜”,却让同样打“春天”招牌的浙江春天门业有限公司背上了黑锅。木门领域里叫“春天”的厂家还不止这两个,但真正将“春天”注册成商标的仅有一家。重名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一家出事,同名者都会遭殃,尤其是获得商标权的企业,更是成为“冤大头”。围绕同名商标的争夺战,迟早将在木门行业打响。
春天门业声明:
上“黑榜”的不是我
中消协2010年底公布的一份木门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5个“浸渍剥离”指标不合格的企业名单上,北京春天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春天”实木复合门赫然在目。消息传出,业界一片哗然:“春天”这么大的牌子也出问题?
“春天”的牌子确实很大。公开资料显示,“春天”商标属于浙江春天门业有限公司,是“中国驰名商标”,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打得震天响,其防盗门与盼盼齐名。提到“春天木门”,人们第一时间会联想到“春天门业”,“北京春天木门”应该就是“春天门业”的北京分公司吧!
为了迅速厘清自己与“北京春天”的关系,春天门业通过其公司网站发布郑重声明,强调“‘春天’木门商标经注册,隶属春天集团有限公司所有”,“北京春天木业有限公司在法律上及客观事实上均与春天集团有限公司无任何关联关系”,“春天集团有限公司从未授权或转让任何单位使用‘春天’商标进行生产、销售该商标的产品。近期某些商家利用‘春天’商标的市场知名度,在市场上销售与该类商标相似的产品,从而混淆蒙骗消费者。在此,我公司特别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春天’牌系列产品时认清我公司的商标,以防买到假冒产品。”
市场怪象:
多个“春天”角逐京城
百度搜索“春天木门”,排在头两位的官方网站,一个是“春天木门”,隶属于浙江春天门业有限公司;另一个是“北京春天木门”,隶属于北京春天木业有限公司。而多个以“春天木门”为标题进行宣传的网页,都是以北京春天木业有限公司的名义上传的,与浙江春天门业有限公司无关。好一个“春天”乱象!
在北京市场上,“春天木门”是北京春天木业有限公司的代名词。在百安居卖场里,虽然样品一侧大大地标注着“春天活力”的品牌名,但在产品描述上,却直接冠以“春天时尚动感花瓶房门”、“春天现代简约实复门”、“春天唯美奢华实复门”等名称,有意无意地打出“春天”的招牌。北京春天木业在北四环路边上的千鹤家园小区里建有一个旗舰店,记者发现进门处的醒目招牌就是硕大的“春天木门”四个字,而店内陈列区里,“搜狐焦点装修大学优秀商家”的牌子上,也大大地写着“春天木门”。
据了解,除百安居系统和千鹤家园旗舰店以外,“北京春天”的主要营销渠道是网络,在网友心目中,提到“春天”两个字,联想到的木门就是“北京春天”。与此同时,浙江春天门业加大了挺进北京市场的步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分别在闽龙、红星美凯龙和集美开出3家专卖店,这些专卖店的门牌上,都打着“春天门业”和“春天集团”的字样。
除了“北京春天”、“春天门业”以外,北京市场还有一个“扬州春天”。如此多的“春天”,都涌进木门行业分切蛋糕,厂家个个显得春光明媚,消费者却面临着选择难题:到底哪个让人放心呢?
业内预测:
“春天”品牌必有争夺战
公开资料显示,“浙江春天门业”成立于2001年,防盗门是其最初产品,2008年春天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开始拓展室内门市场,主要品类是德式T形门。“北京春天木业”同样成立于2001年,主营实木复合门和实木门。对商标的重视,浙江春天门业比北京春天木业显然早了一大步。
记者通过中国商标网查询的资料显示,早在2004年,浙江春天门业就提出了“春天”19类项目的商标注册申请,2009年5月7日获得国家商标局公告批准,“春天”商标适用于成品木材、已加工木材、家具器具用木材、木地板等各品类木质产品;北京春天木业有限公司提出19类项目的商标注册申请是在2007年,商标名称则是“春天活力”,公告批准日期是2010年2月28日,适用范围是木材、地板和胶合板三类木质产品。
《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属于侵犯专用权行为。”法律界人士认为,同样做木门产品,北京春天的注册商标是“春天活力”,却以“春天”字样进行宣传,有侵犯浙江春天门业“春天”商标权之嫌。浙江春天门业副总经理陈梦法透露,2010年曾向北京春天木业有限公司发过律师函,希望他们不要用“春天”名义进行品牌宣传,但没有深究。浙江春天门业负责营销的副总经理李磊解释说:“很多人以为只要产品名有‘春天’两字就是我们公司生产的,‘春天木业’就是我们的分公司。对于这些误会,过去我们从未追究,有钱大家赚嘛!但是这次他们出了质量问题波及到我们,就不得不出来澄清一下了。”
业内人士认为,木门行业重名现象远不止“春天”一例,这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打造品牌的难题。以浙江春天门业为例,“春天”品牌争夺未来必有一战,如果不及时出手,等对手们真正做大了再来“维权”,成本会更高。(文/北京商报 吴厚斌 王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