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6
天坛家具走出的“现代鲁班”
――记北京市家具手工木工比赛冠军左万青
“左万青在木工大赛中得了第一名!”
第二届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家具手工木工比赛决赛结束三天之后,组委会公布了决赛成绩。这个消息很快在天坛家具传开,不到半天的功夫,左万青所有的尚义老乡都听说了这个喜讯,左万青成了天坛人、也成为尚义人的骄傲。
“我非常高兴,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激动的一夜睡不着觉,这阵子感觉干活都更有劲儿了。”时隔半个月,66年出生的汉子依然满心喜悦,朴实的脸上堆满笑容。他说那天接到组委会的通知之后,他先是愣了一会儿神,缓过来之后马上给在老家照顾老人、孩子的妻子打电话报喜,妻子在那头喜极而泣,让他也觉得鼻子酸酸的。
左万青坦言,取得这个成绩,一要感谢公司,二要感谢妻子。从18岁接触木工,如今已将近30年,来到金隅集团天坛家具也快满15年了,一步一步的奋斗和积累,在这次全市的比赛中成为冠军,并不容易,但也算是水到渠成。
勤勉好学 成才之路
尚义县位于张家口市西部,距离北京并不算远,左万青就出生在这个县城的一个小村子里,家里姊妹5个,他排行老三。这次大赛排名第13的,正是左万青的弟弟左万禄,也在天坛家具三分厂。像那个时代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左万青兄弟两人初中毕业便不再念书,外出干活,边学点手艺,边贴补家用。
进入家具手工木工这一行,完全是出于爱好。左万青初中毕业那几年,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农业生产一派繁荣的气象。农忙时,各家收割庄稼都要用到木制小推车,农闲时,会有木工师傅走村串巷为农户制作或修理木车。左万青看着一堆简单的木料,在木工师傅手里经过下料、安装、打磨,一天时间就能做成一件简单实用的小推车,心里觉得非常了不起。于是只要有师傅在制作推车,他就在旁边看,边看边琢磨,时间长了竟也悟出了一些门道,记下了一些制作流程和手法,与木工师傅交流时也能说到点子上,老师傅对这个勤奋并且爱动脑子的年轻人产生了很好的印象,干活之余便会教他一些动作和要领。几个月之后,左万青逐渐能够上手制作一些像模像样的部件,对各种工具的使用也日渐熟悉。就这样入门之后,家里做饭用的风箱、简单的木凳、小桌,他竟也给家里添置了几件实用的家具。
为了发展自己的爱好,左万青经人介绍进入了当地一家家具厂。一进厂,他就勤劳肯干,手脚麻利,加上之前积累的基础,上手很快,深得老板的器重。老板是位经验丰富的老木工,他手把手的教给左万青一些更好的经验和技巧,帮他纠正动作和手法上的错误,使他的技艺更加的娴熟和规范。来北京之前,左万青已经是这家工厂的技术骨干,能够独立完成衣柜、床等大件复杂家具的制作了。
那时,弟弟左万禄先于左万青来到北京,进入天坛家具,在老家的左万青每次听到回家的弟弟说起在天坛家具的工作,都感到非常的羡慕,他觉得像天坛这样的企业才更能为自己提供发展的平台。机缘巧合,1997年,天坛家具和张家口市劳动服务公司在当地联合招工,左万青如愿以偿地来到北京发展。
可北京的道路也绝非一帆风顺,和左万青同一批来到天坛家具的30余人,之后只剩下3人。左万青说,能够在天坛家具干到今天,一是因为自己对这一行业的热爱,二是在天坛家具给予他的温暖。将近15年的时间,公司的各个分厂经历了改编、合并,他始终没有离开过三分厂。从最初的一线操作工人成长为一名工艺技术人员,自身的刻苦钻研和公司的管理,促进了他的成长,不服输的他说:“师傅们给的压力,经常成为我的动力,就是在这样的鞭策下,自己才得以在技术和能力方面逐步提高”。2009年之前,他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画线、制图都是手工,工厂领导找到他说,现在各分厂都使用计算机了,要求他也加强学习,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方便图纸等资料的保存。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左万青着实费了一些脑筋,对于从未碰过电脑的人来说,连开机关机、鼠标使用等基本操作都不好掌握,何况要学会CAD等制图软件。左万青不断地向同事求助,利用下班之后别人不用电脑的时间刻苦练习。入门之后,他买了相关的书籍,并咬牙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下班回家之后边看书边练习,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就记下来,第二天来分厂咨询。有时候夜里练习太晚,抱着电脑懵懂睡着了。就这样攻坚学习不到半年,如今他用电脑制图、做表格都游刃有余。这事后他告诉自己:“公司对自己提高要求,是对自己的信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必须要勇于进取,只要下功夫,肯定能够克服。”
由于在工作中的良好表现,天坛家具曾在2007年和2009年两次授予他“优秀生产人员”的称号,给予他鼓励和肯定。在工作中,左万青曾经有过一次小型工伤,还中过一次暑,这两次住院,分厂和公司领导都亲自和多次派人去探望他,照顾他。这让他非常感动,他说父母未必能做的这么周到,公司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更坚定了他在天坛工作下去的决心。
努力备战 一举夺魁
得知天坛家具要承办第二届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家具手工木工比赛是在6月份。当时公司组织了隆重的启动仪式,金隅集团及天坛家具上下对这次比赛非常重视,喜欢挑战和钻研的左万青当时就跃跃欲试,他想,一定要在这次市级的比赛上试试自己到底是几斤几两。但是,他又担心这么高规格的比赛上会高手如云,自己会不会与别人差距太大,到头来丢了公司的脸。虽然有这样的顾虑,但是不服输的性格,加上后来公司和分厂领导的鼓励,他还是报了名。抱着重在参与,互相学习的态度,左万青经历了初赛,复赛,笔试和操作,决赛那天,左万青和左万禄被抽签到前后紧挨着的工位一起比赛,这多少增加了兄弟俩的信心。左万青更是一路过关斩将,以绝对优势成为第一名。
左万青说,这次胜利,对于他来说并非易事。实际操作方面,虽然组委会在各阶段的考题中都各有侧重,难度逐渐加深,但是毕竟自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倒还可以从容应对。关键的是理论考试部分,虽然近年来上升到技术管理工作之后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的梳理,所以涉及范围很广的理论考题让他很是头疼。既然参加了考试,就要认真准备,抱着这样的心态,他认真复习考试资料,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回去理解记忆。复赛之前正好是国庆节,他回老家探亲,还带上了复习资料,在家的时间也不忘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决赛中,他的理论考试考出了97分的优异成绩。
左万青的现任厂长李世胜对他的评价很高,他说,左万青让他感受最深的是两点,一是肯干,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努力干好本职的工作;二是好学,他对新的工艺、新的技术,喜欢钻研和学习,当有更高的工作要求时,他不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尽快掌握。这两点决定了他在公司成长更为迅速,李厂长对左万青的将来充满了信心。
在成绩面前,左万青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他说,取得这个成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尤其是家具手工木工这个行业,没有长期的积累和苦练,不可能成就好手艺。他觉得是金隅集团和天坛家具公司多年的培养鼓励,给他提供了这个平台和机会,才让他有了今天的成就。他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自豪,他也坚信,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他能够走的更远更踏实。
最年轻的获胜者
毕金虎,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1986年出生的毕金虎是本次家具手工木工比赛中年龄最小的,是北京市龙顺成中式家具有限公司木工。
毕金虎18岁开始学习硬木家具制作技术,8年时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硬木家具制作技术方面,能够独立胜任工厂各种红木家具的生产和制作。作为一名年轻木工,他参加了第二届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家具手工木工大赛,并取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龙顺成是“京作”硬木家具的擎大旗者,能够在这样的企业学习和工作,毕金虎觉得自己的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希望加倍努力,学到更好的技术,将龙顺成的精湛技艺传承下去,并在年轻一代身上发扬光大。这是他的目标,也是他的追求。
毕金虎表示,虽然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但是这次大赛也让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他将会继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提高专业技能,争取在下一届木工大赛上有更优异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