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共国家画院院长 杨晓阳

2011-12-19

专访:中共国家画院院长 杨晓阳专访:中共国家画院院长 杨晓阳

  记者:刚才听了杨院长和徐秘书长的演讲,今天谈的话题是中国的建筑文化,杨院长怎么看目前建筑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艺术和文化的角度各解读一下。

  杨晓阳:艺术和文化是两个角度,总的来说,我们现在基本上达成共识,无论是建筑界还是全社会,都认为千篇一律是现在的现状。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本质不是建筑本身造成的,是两百年来,中国由于经济的落后造成了中国人没有自信,于是模仿西方。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就是近代旧中国时期一两百年政治经济落后导致的文化自信的缺失,造成了我们的建筑千城一面去学习西方;从艺术的角度来讲是缺乏创新的,是缺乏艺术性的,因为你模仿,必然就失去了自我,你模仿就失去了纵向的文化的传承和横向现实生活的一种启发,这是在艺术创作者笔下没有反映,艺术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产生了视觉疲劳,看了以后就觉得不好。作为一个建筑,除了使用以外,传承文化、传承艺术、传承造型、传承色彩等方面,都应该给人全面的感觉和享受。

  记者: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杨晓阳:建筑对美术来说是非常重视的,新中国的美术史里面第一张都是建筑,第二张都是雕刻,第三张都是绘画,第四张都是实用美术。为什么呢?进入一个城市首先看到的是建筑,近一点这个建筑里面会有雕塑,然后墙面会有绘画,使用的空间里面都是实用品,美术就是这四大部分。美术史第一大项是建筑,安居才能乐业,有房子人才可以在里面生活,过去哪怕是穴居,巢居总是要有一个窝,这个窝是规范我们活动的一个范围,所以对于建筑来说,在美术家来说是非常重视的,是美术一个最大的项。

  在150年前,西方的美术学院刚刚创办的时候,他们美术学院是三科,建筑、雕刻、绘画,民间艺术他们是不管的,实用美术是不管的,建筑、雕刻、绘画就是三种。美术的第一项是建筑,虽然建筑最后从美术学院分出去了,成立了建筑学院,但是建筑学院还有美术家的眼光,不是结构,首先是一个建筑的样式,这还是美术,我主张大美术,一切可以看得见的,有形有色的事物,包括建筑,我认为就是一个雕塑,所有的建筑都是雕塑,有了实用功能就不同了。

  我觉得目前的建筑出现千城一面的现状,作为美术家和建筑家看来,美术家相当于理科,建筑家相当于工科,作为纯美术来说,责任是重大的,在美术创作、研究、教学里面,一定是随着我们国力的上升,国力的强大强调继承民族的传统,强调我们学习时对全世界遗产的继承,这样摆脱对西方的模仿,摆脱对古代的模仿,但是又容纳了精华,最重要的是感受我们当下生活的需要,创造出一种满足我们当下这个时代人对审美的需要的建筑,而不是抄袭西方,抄袭古代。

  建筑就是艺术品,这个艺术反应的一种风格就蕴含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我刚才归纳了,首先大的方面是民族的精神,具体的讲,这个民族有在这个时代的艺术的精神。现在的精神匮乏首先是旧中国那一两百年的经济、政治造成的民族心里的弱势,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强大了,人的心理也强大了,随着这种转变,我们的文化艺术也会发展,就会影响到实用的建筑。

[上一页] [1] [2]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