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7 新浪家居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北京站的活动今日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本届峰会北京站的主题为“绿色智能建筑技术与应用趋势论坛”,将由著名专家、知名品牌分别围绕现今的智能建筑创新技术与应用作精彩演讲,同时一起展望智能建筑新趋势与发展前景。
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感谢您在百忙当中一起出席2014年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本届大会由千家品牌传媒策划举办,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从2000年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今天我们再次相聚在北京共同交流和分享智能建筑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与建设成就。2014年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在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四大城市举办,除了今天进行的北京站分会以外,上海站分会已经在2014年的11月20号举行了,深圳分会将在12月5号举行,广州分会将在12月11号举行,本届峰会主题是“绿色智能建筑技术与应用趋势论坛”,将由著名的专家和知名品牌分别围绕着现今的智能创新技术与应用作精彩演讲,同时一起展望智能建筑新趋势与发展前景。 首先我要向您介绍出席本次峰会的演讲嘉宾: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顾问总工程师 张文才先生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绿色智慧建筑组长、同济大学 程大章教授 上海大学自动化系 赵哲身教授 上海朗思人居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束健先生 中国房地产报绿色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黄俊鹏先生 千家传媒CEO 向忠宏先生 同时还要感谢支持本此峰会的赞助商(见名单) 峰会的举行离不开兄弟媒体的鼎力支持,今天的北京分会独家网络直播由新浪家居网直播,同时也得到了各大主流媒体的大力支持。现在我宣布本届峰会正式开始。 首先,让我们掌声有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顾问总工程师张文才先生上台为本届峰会致开幕词,掌声欢迎!
领导致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顾问总工程师 张文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顾问总工程师 张文才
张文才:各位早上好!
从我个人来讲,我也是非常高兴能参加千家网2014年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这是我们北京场的。因为这是一个绿色智能建筑技术与应用趋势论坛,主题就是绿色节能的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也包括大家在演讲过程中会提到一些智能建筑方案一些案例的分析。在这个之前我首先代表住建部智能建筑技术专家委员会,也代表中国勘查设计协会智能工作分会的专家委员会向这次会议表示祝贺!同时,也要表示一个感谢,我要感谢一下千家网坚持这十几年为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就是说推动了我们国家在智能建筑技术领域方面的一个发展,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贡献。 因为近十年来,住建部一直在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进程,从最初提出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我们经常叫做“四节一环保”,大家一直围绕着这个在不懈的努力。几年时间里,我们国家出台了相应的跟绿色建筑相关的一些规范和标准,各个省还有一些直辖市也针对自己当地的情况编制了一些地方性的关于绿色建筑和节能的标准,同时也包括关于智能化的一些标准。像我们这里头首先讲到我们讲绿色建筑就要有一个节能问题,大家知道这个标准在编制过程中集中了大量的人力,而且在极短的时间里就编制出来了,而且国家各个行政部门为其开了绿灯,从编制到颁发用的时间是相当短的但是有些标准可以说用的时间非常长,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在经过修编以后形成报批稿报上去到现在还没批下来。
演讲嘉宾: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绿色智慧建筑组长 程大章教授
演讲主题:BA系统再调试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绿色智慧建筑组长、同济大学 程大章教授
程大章: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大会,今天想跟大家报告的就是最近的一些工作体会,关于BA系统再调试的问题。
关于BA系统的功能大家都比较了解,我们大家都在建设行业里面做了很多事情,我们建了很多的高楼大厦。但是,在建高楼大厦的结果是什么呢?在地球上建筑物的生命周期里要消耗40%,建筑物从建造到拆除所形成的垃圾占地球垃圾的40%,所以我们建设的成果也有很多负面效应。因此,刚才张总提到的关于绿色建筑,我们现在中国的绿色建筑强调“四节一环保”,这个实际上是把我们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去,用我们最新的理念、最新的技术去解决生态节能与居住舒适度的问题。 BA系统在我们绿色建筑中间是解决生态和节能与居住舒适度的重要技术措施。我们大家知道,公共建筑生命期,我们的建设费只占15%,我们的能耗费、设施跟进费占到50%,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能耗如果能够再节约的话,那么它的效果是很大的。 在工程实践中间,公共建筑在维护结构不变,仅对设备系统实现有限监控以后,可降低能耗20%—30%,这就是很多厂商经常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是有道理的。
我们说到了2013年,中国的城乡既有建筑面积已经达到了500亿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大约占50%以上,也就是说按照250亿平方米来算,每年单位面积按照每平方米100度电来算的话,每年公共建筑的耗电也高达2.5万亿度电。如果我们能够降低建筑能耗10%的话,实际上相当于三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BA系统的功效大家知道,建筑设备的监控、可再生能源的监控管理、中水与污水的水处理回用这些系统,它的一些自动控制。当然,还有建立物业信息管理系统,来全面的监测能耗,对建筑运行与管理进行常态管理和应急指挥。
我们说一些建筑和建筑的节能大家都在说,但是你要拿真实的数据来说话,真实的数据是运营的数据,BA系统是绿色建筑技术支撑,因此通过实施运行的数据才可以看到我们到底节能环保有什么效果,我们还有什么缺陷,我们来怎么样提高建筑的性能,增加建筑的价值。 追求节能实际上在我们建筑中间是一个持续的问题,大家知道,在我们做建筑设计时,我们的暖通专业、电气专业、给排水专业都是按照建筑物的最大负荷在最恶劣的气候下的量,也就是说我们整个设备的供应能力是按照最大负荷设计的,我们的公共建筑在投入使用时,在前五年往往只有20%、30%的负荷率,以百分之百的能力去跟20%、30%的负荷去匹配的话,这中间有很多问题,设备不在一个最佳运行状态下,而且有很多的浪费,所以,我们要通过测试的数据,数据可视化,然后来分析数据,效果评估,觉得有问题的话是正常的,然后我们要有一个改进的方案。一旦实现了一个改进的方案以后,它就形成了新的运行数据,所以它始终是一个无限的无休止的工作水平。 这是最近两年上海对一些公共建筑耗电的统计分析,商务办公楼采用了334栋样本楼,发现最小值是每平方米每年耗电37度,最大是357度,平均值是122。宾馆、商场都有这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用处呢?实际上它的统计数据提供了一个基准,我们说同类型的建筑能耗差异很大,排除服务质量等级因数后,节能的空间是很大的。对于新建绿色建筑来说,无论你按什么标准设计,最后的主要评价只能是单位面积的能耗,应该在平均数以下。对于既有建筑的话,我们依靠包括智能化监控主动的节能技术,其实也可以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
我这里这个图实际上是总结了最近几年我们在国内外进行的一些节能改造,精细化管理以后,形成了这么一个东西,想跟大家说明白的就是为什么很多供应厂商都说用了我们的节能系统节能了30%?参照系是什么?建筑物建立以后,所有设备处在无控制状态,跟采取了BA系统进行有效控制之后,能效节约30%。这是在很多工程实践是可以得到证明的。 最近几年我们进行了很多的节能改造,对很多工程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发觉尽管BA系统上去了,运行情况也还可以。但是如果对整个控制的工艺,控制的策略进行优化以后,而且再加上一些管理的措施,因为有数据分析,可以采取一些管理措施的话,实现了一个精细管控,在这个节能30%的基础上再下25%,这也是有很多案例和对策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建筑物的设备如果完全是无控制、无管理的话,我们如果实行精细化管控进行有效控制的话,实际建筑能耗只有45%,所以这个大致的定性或者定量的想法,让我们对于我们所做的节能工作可以有了一个底。 我们国家的BA系统很多工程上去以后是做做样子,很多东西不能正常运行。国外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们有人说国外的很好,英国的《金融时报》调查了60栋运营的商业建筑,它发觉50%以上的建筑有控制问题,40%的暖通空调设备存在问题,超过30%的空调传感器无法正常测量,还有25%的能源管理系统、节能装置或者变速驱动装置不能正常运行,15%的BA系统专用设备失踪。跟我们的情况好像也差不多。 所以就提出了对既有BA系统的再调试,我们说句保守的话,80%的既有建筑都存在着室内环境品质不良,一次建筑缺陷、建筑功能变更或者设备系统故障老化、BA系统失常,需要调试证实、记录新建或改建的设施功能完全达到业主的需求设想,现在的再调试是综合的、系统的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设备都上去了,你的运行没有质量,所以再调试是在建筑物已经投入运营以后,根据建筑实际的使用功能和设备负荷,对设备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精准的调整,保证室内舒适要求下实现节能。
我们说要做再调试的话,工作是有前提的,第一建筑的使用功能是稳定的,建筑物的建筑设备和BA系统投入的使用已经有一年以上,可以看出它的一些问题,大体上这个BA系统设备的功能还是正常的,不要这套东西很烂,根本没办法正常工作,一天到晚故障通讯中断,一会烧模块等等,这些肯定不行。已经积累了有一年以上的运行数据,而且这个系统是被大家所抱怨的,而且从能耗来讲,高于当地的合理水平,这些情况下我可以去做再调试。如果不是这个情况的话,我有时候再调试的工作基础,它的必要性就不充分了。 对于再调试的工作流程,我们是这么看,首先再调试的话你要熟悉建筑的设计资料,对于建筑的功能区怎么划分,建筑设备系统的原理和布局、变更情况、控制工艺要先了解。有的时候当然你可以原来做BA的公司,再去调试,更多的是很多甲方很伤心,说我不能再用这家公司了,找一些人来做,首先这些人对情况不熟悉,要了解建筑物运行的情况,它的功能怎么样、物业管理情况怎么样、设备系统维护得怎么样,然后,按那些已有的运行数据来分析,找出可能导致异常情况的原因。 从数据上,在纸面上来分析,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呢?你要到现场去检查,来验证你的分析是不是准确,来验证造成异常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上面只是看了一些运行的数据而已。 在这个情况下,有个问题,有很多东西包括风管的漏风、空调系统的调试,空调系统本身还没调好,空调系统设备有故障,这时候要排除建设中间的错误、安装质量问题,包括你一些建筑上面的某些风格,比如说室内两次装修以后,封闭的控制完全在两个空间,这些问题要排除。排除了以后,这一切东西都正常的情况下,你就来制止实施调试方案,现在负荷怎么样、工艺能力怎么样,我来确定一个控制方法和控制策略,来制定调试方案,并且付诸于实施。 这个工作做完了以后,你到底再调试做得对不对,有没有效果,还是要拿数据来说话,也就是验证你这个再调试的有效性,要分析它的运行数据,验证你的控制方法、控制策略和有效性,也就是说又回到我们前面的这个领域,再调试是实施一个改善方案,改善方案以后还是要不断的循环考虑这个问题。
第四,说一下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现在大家都在说BEMS,实际上我们最早是说楼宇自动化系统BAS,然后又说建筑管理系统BMS,现在又提出了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它是以能源管理和节能决策为目标,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控制、管理,来提高你的运行效率。所以,原来我们讲的有很多我们都只仅限在设备监控,BEMS把设备的管理纳入进来。 我们在最近的几年里,从2007年开始,我们全国推行的能耗分项计量,这些东西应该合在一起,现在被人为的分隔,把它整合到一起来实现一个总的能源管理,这个能源的管理有能耗的信息管理、设备的能效检测管理、建筑的能效需求管理、建筑的能耗基准是什么,还有你要进行节能改造的量化管理,这里面包括能耗分析、高效控制策略、节能评估的核证等等,这些东西要整合在一起考虑。 所以,这个BEMS的系统实际上把能耗监测与各种东西合在一起,主要要做什么呢?能效的最大化,还要考虑需求的最小化,把需求降下来,整个设备系统的能效提上去,也就是说我们的能源管理系统的目标是什么?第一,全面准确的运行状态数据监测。全面准确,一个是全面,一个是准确,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测量是不准确的。精确优化的运行控制,我以前也参与很多工程,有一家非常大的系统集成商让我看他是怎么调试的,他说三句话,导线接通了,指令发过去,然后动起来了,就没有一个精细化的管理。还有全局合理的管理调度,因为能源管理有时候要考虑到整个运营成本和建筑能效的问题,当然这个中间需要友好快捷的交互界面,才便于操作。 最后的目标是达到设备的最优运行,能量的最低消耗,管理的最高效率,成本的有效控制。我们的目标大家都想达到,但是你用什么样的做法去做这个事情?尤其是对大量的既有建筑,我觉得我们的BA系统再调试是非常有作用的。
你说你后面不是转到能源管理期吗?为什么?BA系统是建筑能源管理的工程基础,前面的能耗计量计算得再准确,这些数据就是数据,没有办法改变能耗管理,所以说手段还是BA系统,BA系统正常运行可以有效实现建筑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来提高我们建筑的能耗和它的服务质量。所以,这个事情就提到现在日程上来了,要科学的组织BA系统调试,他真的把这个事情做得比较彻底的话,我们说你节省整个的建筑设备能耗的20%—40%都是可以的。 中国现在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下面,BA系统调试将会实现一个新兴的局面。
我想表达的就是这些,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演讲嘉宾:施耐德电气 主任级解决方案构架师 武新
演讲主题:施耐德电气建筑绿色生产力理念与实践
施耐德电气 主任级解决方案构架师 武新
武新:大家好!
我先为大家分享一下能效及楼宇事业部,包括灯光控制、楼宇控制、能源控制、安防控制,综合布线承载了语音合数据的工具,他们都是单独的。到了一个楼宇里面,或者说以绿色建筑衡量的话,这些系统是不是有更高的应用前途和应用功能呢?其实我们又结合了现在的绿色建筑,包括绿色认证,包括现在我们有一套绿色建筑的实施理论,还有一套相应的节能平台,我们给它相互融合,相当于为这些系统达到的目标和形成的目的是赋予了一个新的含义。
这是我们一个大概的项目典型运行流程。从这里头,常规的项目可能就是设计师实施这个层级划分的,但实际一个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有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就是绿色认证团队,主要是绿色建筑的评星,比如说你是一星、二星、三星,再针对这个给你做挖掘规划。中间是系统设计师,主要是迎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为系统设计师做规划。 在绿色建筑的概念里其实它是有两层概念,除了关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或者说节约环境资源的情况下,其实还有一层就是达到人的健康度和舒适度的要求,其实这些都是相应弱电系统要达到的功能要求之一。所以,在各个弱电系统设计过程中,其实是要围绕着这些东西来开展。所以在做一个项目里头,我们首先去完善这些系统和系统功能之前,先要把建筑分区,按照不同区域去考虑客户的体验,按照客户的体验再落实到系统的功能,从而实现一个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和实践。
下面就是一个绿色建筑生产力的框架,所谓的绿色建筑生产力其实我们给它分了三个层级。首先一个层级是投资绿色生产力,第二层是运维,第三级是客户体验。我们都知道,做一个绿色建筑也好,做一个智能认证也好,不管你是金级还是黄金级,都要有增量投入,但是这个增量投入对于你来说会不会带来更好的益处呢?我们基于这个角度做了分析。 比如在投资生产力情况下,你考虑做一个绿色建筑,比如说现在可能是一星级,你想做二星甚至三星,你在做的过程中已经为建筑实现了增值。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对你建筑本身的设备,包括你的新技术对于你楼宇本身是在增值,第二个,你对社会彰显了企业形象,一个绿色写字楼、住宅的出租率租金是比正常住宅和写字楼要高的。同时你在做绿色建筑投资时,国家也是有相应的鼓励政策。 第二就是运维绿色生产力,从一个建筑全生命周期来讲,初始投资在整个周期占的资金比例很低,如果在运维里充分考虑到了节能包括运维的安全性,其实对于你的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增益来说有更好的效果。
最后一个就是客户体验,我们的各种技术,比如智能照明、环境的控制、PM2.5的控制、二氧化碳、空气清新度,在这些技术应用过程中,我们提升了楼内或者住宅内的客户体验,为客户提高了更好的舒适度的环境。其实这一块对于我们客户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收益。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投资绿色生产力。投资绿色生产力有一个相应的数据,你在做绿建一星,你的设计或者前期做好了,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资金投入的。我们国家都有一定的辅助政策,正常来说在地方基本上是国家补助的一倍,如果你做二星级建筑的话,你要拿到的运营标识,每平米国家会给你补助几十块钱,这其实是可以弥补你投资上的增益的。同时,如果你做了一个绿色建筑的认证,对于你以后的运营成本,包括楼体、住宅的形象都有很大的提高。
刚才我也介绍了,2012年的数据分析他们都有一定的增益,最大的增益好像是达到了50%,一般情况是在25%,就是它的租金包括售价。同时,它其实可以降低你资产运营的成本。 再讲一下绿色运营。所谓绿色运营就是建筑绿色生产力中间这一块,在运营阶段,如果你按照一个绿建认证做先进技术和应用的话,它能够为你规避很多风险。一个楼宇和住宅在运营过程中最怕的是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能源安全。 我们打一个比方,这是我们一个实际的项目,这个项目在运营过程出现了一些状况,首先它的变配电室的位置包括从建筑本体来说存在一些问题,它漏水。第二,它在实施过程中把F栋与商业综合体放在一起,所以同时出现了安全断电的事故,因为恢复缺少预案,大家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也不敢合闸,所以断电恢复用了10个小时,这10个小时从账面的资金损失来说是在900万,但是企业形象损失和各方面的社会损失还没有计算在内。
如果你要在运营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的监测系统,还有一个很好的维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在出现事故的时候,可以按照应急预案去执行,在三个小时以内就可以恢复,也避免了安全损失的额度。所以,这是在运营过程中安全对楼梯造成的影响。 同时,在运营过程中,第二块就是建筑的核心业务。所谓的建筑核心业务,打个比方,比如说商场,商场最大的核心业务就是卖东西,就是让客户尽可能多的去消费。如果一个好的环境它其实是可以促使客户消费的,比如咱们在冬天去一个商场,它的温度30度左右,可能你进去以后逛一会就不想逛了。这是我们10月19号在一个商场测的温度,室外21.6度,室内因为有灯光、人流、设备,平均温度应该是在30度左右,最高温度应该是在31度,最低温度也在28度。其实人在里头购物相当不舒服,想着赶紧买完东西赶紧走。所以,后来我们对这个项目进行了分析,室外21.6度,其实不需要额外的冷风投入就可以把室内温度降下来。比如说它上面有天窗是关着的,热气出不去,第二你的新风系统风管是漏的。所以,对于这一块来说,他是在运营阶段对核心业务的损失。 对于一个楼宇来说,它包含了安全、运营等很多的系统,比如说有电力系统,包括有电能质量的系统,包括有安防系统,有广播,门禁等等,其实这些系统有机的组合成了一个楼在运营阶段或者同安全角度的支撑。 在运营阶段,随着不同系统的增加,可以为你的客户体验,或者说为你的运营能效的降低达到一个更好的收益。比如说咱们这么一个简单的系统控制,随着你家实施了反馈的技术,包括联动、遮阳等等,如果综合加一个智慧管理,环境、灯光的控制,客户的舒适度和能效来说应该已经达到了一个最大化。
最后再说一个客户体验,在一个绿色建筑,里头有很多是关心阳光的舒适度的,比如说要求有二氧化碳的监测,现在很多住宅也装了PM2.5监测。根据统计结果,旷工率下降了,生产率增长了。如果在一个写字楼里面,温度过热的话,你的工作效率是很低的,可能你会觉得很躁,而且能量也过分损失了。如果对空气环境的治理,比如说PM2.5对新风的控制,对二氧化碳、对新风风量的控制,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其实也可以做一定的贡献。这是一个客户体验,他其实是在一个环境里把照明、空调、相应互动的东西融合一体,实现一个最有效化的使用。 刚才说的是绿色建筑生产力相应的理念,从这个理念角度来讲,我们主要关注的就是第一块,由于绿色建筑来说,你的投资可能并不会有一个很大的增益,第二个,你在围绕着绿色建筑或者实际认证去做你的系统规划或者搭建工作链系统的话,可以为运营带来很大的好处,为客户的体验、客户的健康带来很好的效益。 针对这个,我们也有一个相应的解决方案。刚才也说的,施耐德有很多的产品,包括灯控、楼控、能源管理、安防等等,涵盖了温度的调节、能源热表、电能包括电能质量,其实产品覆盖在楼宇的每一部分。相应来说,我们有一个综合的管理平台,一个综合能效管理平台,它的下层把各个系统进行的一个集成,上层也各种功能模块,比如有能耗的功能模块、碳排放功能模块、KPI分析,通过各种不同功能模块的叠加,实现系统的集成,包括实现相互的连锁和大数据的分析,来实现很多功能的应用。
从软件的使用来说,我们关注的是不同的角色和应用,首先一个大楼、一个园区或者一个企业,其实是分了不同的系统。首先最基本的,咱们现在看看中控室,是控制层,我们叫操作元级,再网上是部门经理或者工程部经理,更多是关注策略实施或者目标的实现,再往上是企业级,更多的是决策。所以,应对不同的层级的角色,我们也有不同的功能划分,去执行每一个设备的运行,把这种策略下发到执行团队。对于咱们的管理团队,企业的高层更多关心的是我花的钱和我收到的钱,我的效率和成本。同时,他还要去做一些宏观性的决策,这些决策往下可能会到运维团队去落实。所以,针对不同角色和不同的人员管理界面和管理功能,综合来实现一个楼宇的综合管理。 从项目来说,我们在一些项目上运用了这种理念和技术,首先是我们在武汉的总部大楼,在建设初期有几个目标,首先是要打造绿色建筑,第二是要提高整体楼宇的运营效率,节约相应的费用,第三可能想通过这样一个楼宇作为我们的展示平台。所以,在这么一个项目背景下,我们通过绿色建筑的咨询团队,通过架构、系统的设计,通过我们刚才说的平台,把相应的弱电系统进行有机的集成,也对里面的设备和环境进行综合管理。图上就是我们在现场的展示界面。这个项目最后得到了一个LEED星级认证,同时也做了相应的分析,比如说员工的离职率降低了,同时我们还运用了太阳能技术,相应的我们的运营成本也有所降低。 这个是我们项目的操作界面,最上面在71这一块就是我们建筑LEED金级的认证图片,下面的数据是一些实时的数据,去迎合LEED认证的标准。再往下就是我们对于能耗的分析,包括楼宇里头比如说重要的区域会议室、机房参数的展现,同时最下面就是各种设备,比如说通风设备、空调设备、照明设备现在运营能耗的极点,这些都在运行。
还有一个案例就是某电气集团的总部大楼,这是一栋文化的保护建筑,整体格局是不能动的。我们通过热回收新风机组、智能照明、雨水回收等技术的应用,帮助他们实现了一个LEED和GBL双认证,这也是世界第一的,同时我们也提升了舒适度。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老楼来说,新风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我们通过热回收加上对墙体、窗体的保温去实现。 还有一个项目就是在上海的一个在建商务广场,这个项目用了很多技术,来实现综合的展现效果。在这个项目当中,我们最终得到了一个LEED的白金级认证,这也是LEED最高级别的认证。
以上就是我针对绿色建筑生产力的分享和对案例的介绍,谢谢大家!
演讲嘉宾:邦奇电子 产品应用经理 王健
演讲主题:绿色客房节能降耗应用方案
邦奇电子 产品应用经理 王健
王健:各位来宾,大家好!
我来自上海邦奇电子有限公司,我今天主要分享的是我们在酒店客房当中怎样才能进行智能化所谓绿色客房的概念。 首先介绍一下邦奇电子,我们邦奇电子成立于1995年,至今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我们在这19年当中,主要是做智能照明控制领域,目前在中国已经有将近20几家直属办事处,代理商将近40多家。
邦奇电子目前的合作伙伴包括市场上知名的境外酒店管理公司,包括中国本土的酒店管理公司,我们在这方面都有合作,包括非常知名的地产商,像绿地、华润、万达等等,都有酒店和住宅方面的合作。再看一下邦奇的发展历史,这是我们邦奇电子的一个办事的分布,包括直属代表处的分布,在全国各地都有直属办事处。 邦奇电子从1995年至今已经19年了,在这19年当中我们做过一个统计,从项目数量上来说,我们已经接近了6000多个项目。可以简单看一下邦奇最新品次的分布,LDS是智能照明,PANORO智能照明设备,包括CAPSOUL是酒店客房控制设备,等等。 下面进入今天的正题,星级酒店分布,这是来自于中国国家旅游监管局的数据。可以看一下我们在2014年第三季度,9月底为止,我们中国星级酒店分布的数量。
从图上非常明显的可以看出我们目前现存酒店当中,三星级和四星级酒店可以说这两样加起来可以占到将近70%的酒店总数,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数据产生?可以这样说,习大大上台之后,五星级酒店受到了一个比较大的冲击,现在我们做的越来越多的酒店更加偏向于商务化,或者是比较简单的控制功能。 拿到这样一个数据之后,我接下来给大家看另外一个数据,酒店当中的能耗分布。在星级酒店当中,最主要的用电大户当然是中央空调,接下来就是照明方面,如果把空调和照明加在一起,58加21,基本上占到80%,这块东西的节能无非就是最主要的这两块。 我们做一个非常简单的节能计算,如果我们的空调照明相加,总数据在80%左右的话,如果我在空调方面,我们现在市场上有一个公知的数据,空调温度没调高一度,相应能耗大约节省8%。如果按照客房当中,40平米左右来计算,每天耗电在16度,一度一块钱的话,每个房间就是16块钱每天。如果空调温度调高两度,客人离开房间之后,系统自动设置为离开或者说保温模式,每天节约16%,大概是2块钱,如果按照一间酒店300块钱计算的话,每年将近节约27—28万。
在管理人员方面,如果我们这边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其实我们也可以相应的节省我们在管理方面的人力支出成本。 在照明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酒店改造其实是为了节省能源,这当中会发现一个问题,白炽灯换成LED灯调光方式会发生改变,本来以前的方式非常简单,如果换成LED灯的话,这时候会发生频闪,你就要找镇流器。这里有非常适合我们在酒店改造的项目,这种调光设备如果直接更换的话可以做到非常简便,我们这边还有一些它的调光补偿器,我相信能做到这个技术可能只有我们一家。 这是我们邦奇的Ecoso宜芯系统,主要是满足客房灯光控制的基本功能。我现在碰到很多酒店跟我说我客房不要做灯光,我只要做空调,如果他只要做空调,用在传统的控制设备的话比较麻烦。或者有的酒店说我只要做房务加上空调,遇到传统的系统又是浪费。
我们现在推出了这样一个系列的产品,可以看一下房务部分满足了基本的房务控制,同时还可以生成数据。第一个是酒店正的进出数据,如果在酒店当中做了一个身份识别的话,我们的数据报表就可以直接得出他哪个时间段什么时候有什么人进入这个房间。 我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碰到的经历,在上海北外滩的一家酒店前年开业的,还在试运营阶段,有一个客人丢了一件浴袍,酒店肯定会让这个客人赔偿金额,这个客人说不是我拿的。这时候就发现一个问题,因为当时那个酒店是我们做的,我们做了这样一个管理方式,可以得到数据报表,我们把数据报表导出来之后可以清晰的发现其实是服务员拿了,再配合这个时间段看监控摄像头,可以直接查到这个数据。这是我个人经历碰到的事情。 在灯光方面,如果它的酒店客房档次不是特别高,比如说三星级、四星级,除了阅读灯需要调光,其他的设备灯都可以做开关,这边是我们的模块可以直接实现的。 另外,空调方面,我们最大的节能就是在空调方面,空调也是酒店比较头疼的事情。因为酒店客房空调是客人使用的,肯定是随便客人用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继续做到节能?可以这样说,也可以说是一个欺骗手段,我发现很多客人进到房间以后,特别是夏天,直接调到18度,凉了之后又调回去,其实当中有很大的能源损耗。我们这边在程序当中可以进行一个预设,相当于比如说他手动设置到18度,我这边做一个加减换算,我帮他调到20度,当达到20度的时候,我帮他进入到循环保温模式,这时候达到20度左右,人体根本感觉不到这种区别,无形中为酒店节省成本。 另外一点,客人外出之后,尤其是夏天,如果我空调不作间歇性运行,或者客人离开之后,我不会时常打开进行换风的话,客人再进去之后,酒店客房会非常闷热,这方面又省不了。我们会直接在程序中进行设定,客人离开之后比如说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运行5分钟。 另外一点,客人进入到酒店客房之后,我们会直接把空调设置到低风24度,冬天和夏天可以设置在不同的模式,冬天和冬天可以进行自动切换,这样一个不同的控制逻辑才能实现我们在酒店客房当中空调方面的节能化手段。
前面说了这么多,看一下我们的设备。我们的设备分为三种,第一种应用方式,就是酒店客房,灯比较多,可以用003A再加上所有的003B,可以无限制添加。这样的话,我们看到003A最主要是房务和空调控制设备,003B专门是灯光控制设备,就可以实现一个非常简便的客房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其实用得比较少,它不是我们这个模块的初衷,我们模块的初衷其实在下面。我客房里我要做灯光、要做空调、要做房务,但是我成本要节省,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呢?所以应运而生的就是003C模块,单独一个003C的话,它是一个灯光再加上房务的模块,客房还要做空调,这时候我会有一个强电通讯空调面板,通过这样一个面板去控制酒店里的客房,酒店房务所有设备会全部应用在一个设备当中,体积非常小,这样一个设备就可以控制客房里的所有东西。
前面我说过,一个酒店里,我不要做什么东西,我为什么要做灯光呢?这个时候,第三种应用方式,空调加房务,它的造价成本比较低,也可以实现酒店最主要的控制大头空调方面的节能。这样一个模块应用在酒店客房当中,首先造价非常低,其次,在空调控制方面,我前面所说的一些功能,包括在房务控制方面,这样一个模块可以完全实现。对于一个酒店成本造价上来说,或者说现在越来越多提倡绿色建筑、绿色节能,或者三四星级酒店也想往这方面发展,这个模式非常适合。 前面说了这么多,可以看一下我们客房的模块,三种,003A最主要是用在客房空调加上房务模块,003B最主要是做灯光,当中带阅读灯的调光,003C是灯光加上房务,通过这三种模块的灵活组合就可以实现在三四星级酒店的智能控制。如果你是五星级,甚至七星级酒店,我在跟业主谈的时候,他跟我说,我客人已经付了这么多钱,一个晚上一千多、两千块钱,我节什么能?他爱怎么用怎么用。对于酒店方我们可以这样解释,我可以满足你在高端酒店当中各种各样的控制逻辑,各种各样调光、音视频等等的控制,我同时在不影响客人的使用习惯,包括使用舒适度的情况下帮你做到节能。通过我前面所说的各种各样的方式,在空调方面、在灯具方面进行节能化的控制管理。 酒店客房的灯具方面,越来越多酒店客房采用LED灯,做开关当然没有问题,阅读灯也采用LED灯调光就非常困难,所以在003B我们设置了三种调光模式,包括三种产品,你可以分别选择,它适合不同调光方式。
这是我们邦奇的企业微信,大家可以扫描一下,我们会实时分享我们在行业当中的一些数据,报做的一些经营业绩,还有一些调光设备上的小知识,每周都会定时发送。谢谢大家!
演讲嘉宾:Tridium 亚太技术总监 艾铁军
演讲主题:开放互联,分布式弹性架构——建造大规模设施联网平台的必然方向
Tridium 亚太技术总监 艾铁军
艾铁军: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上午好!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开放分布式架构——构造大规模设施联网趋势》。我会从四个方面跟大家作一个分享,首先是我们目前现状的认识,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我们在各个行业的解决案例。
前段时间我对一家世界级的连锁企业做了一个调研和分析,我们很惊讶的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连锁企业在中国区有将近1000家的门店,他们在不同的门店里有大量不同的系统,包括主控系统、冷冻、空调、防水包括外围系统,照明、电梯甚至一些门禁系统。他们在各个门店里现在有不同的设施团队在维护,他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我怎么能够有效的远程管理这么多国家的门店。现在在中央,他有一个报警中心,主要来管理解决这些核心系统的主控设备的报警,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目前因为这些单一门店也好,或者是分布在不同地方的门店也好,他们没有联网起来,系统之间也是没有做任何集成的,他们怎么做到呢?所以他们在中央有一个报警中心,这个报警中心雇佣了不同的团队,通过24小时三班倒的方式来实时以人工方式去扫描和远程登录这些设备,看看有没有相应的报警,如果有报警的话,他们会以手工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打电话的方式给到门店,说这个地方有报警,需要去处理,然后他会事后再跟踪这个问题有没有解决掉,如果解决掉的话,会在单子上打勾,去关闭这样的报警。 这种方式是通过大量的人工,将近20个人的团队,主要来解决核心两个系统的报警问题,还有大量其他的系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这种人工方式最大的问题,我们先不说每年将近几百万的投入,还有就是它会造成直接间接的浪费。
曾经有一个人跟我们讲,有一次报警没有实时的响应,还有就是数据问题,他们说我每年都要得到各个系统不同品牌的系统之间对比数据,或者是各个门店之间的能耗数据,或者是我整个报警所有的历史数据还有整个响应过程的数据,如果出现问题之后,我需要还原当时的情况,所有的这些他目前是没有办法收集数据的,通过人工的方式也是不现实的。 我们可以怎么帮到他们?这家企业目前在全球排前十名,在欧美超过一万家店,在欧美,他们的人工成本非常昂贵,所以在若干年前,他们已经形成了门店设施联网的观点,能够远程实时监控数据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决策,所以他们在中国区的这些管理层也深深意识到这样一个必然的趋势,所以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他告诉我,他说我需要一个开放式的平台,我需要接入所有门店不同的智能系统,能够去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所谓安全就是能够监控到你设备的运行情况,减少宕机的时间。同时,他也希望降低每年的人工几百万的投入,这是直接的一些成本的降低。 然后是低能耗,他希望有数据,他希望有对比,他希望分析到在哪些地方有浪费。他现在没办法做标准,因为他没有一个基础的数据,所以他即使在同样规模的门店,也没办法分析为什么这家门店的能耗比另外一家门店的能耗高20%,问题到底在哪,他需要有高投资回报率,他说我们建一个系统只是解决目前的问题,我目前只是接入最核心的两个系统,让我能够有效的监控,得到数据,未来我会有更多的门店和更高的需求,所以他希望一个可以持续改进的系统。 刚才讲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减少浪费,一个是持续改进,这两关键词都来自于经营管理的思想核心。
谈到经营管理,最早来自于丰田,经营管理思想不光是在制造业,甚至在软件行业也大量的应用,所有这些都是在用经营管理的思想来得到延伸。 很多人问我,你们号称你的系统整个分布式平台可以接入不同的子系统,可以用来连接所有的设备,那又能怎么样呢?我现在通过刚才的例子,通过人工的方式也可以主动的得到现场的控制和一些信息,通过打电话也好,通过人工处理也好,我可以解决事中的问题。我说是你可以解决,你可以通过人的方式,但是人的成本很高,而且人在这种重复的简单的工作面前非常容易出现人为的因素,导致一些间接的成本发生。如果我们有一个手段能够自动的、透明化的把你所有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设施连起来,能够自动给你推送这些消息,而不需要人的方式24小时盯着,而且是不同团队的人。看起来这个很好,但是如果让我投资几百万或者上千万去解决这个系统,去解决事中监控的问题,投资回报率不够高。你需不需要数据,你原来的方式是没有办法得到整个设备运维非常详细的数据,如果没有这些数据你怎么去做分析,怎么去做对比,怎么发现你的设备处于不稳态,你怎么提前预防,你的设备出现宕机的概率。 还有一点,如果有了这些分析之后,如果我可以帮你做到事前的决策,而不是说你发现问题之后我再去解决问题,而是说我如果能够分析你这个设备的行为模型,我能够预测到你未来在什么时间点这个设备可能出问题,或者是我能预测到你在什么最佳时间点打空调、照明,如果我能帮助你做事前决策,对你会不会有帮助?当然有,我想怎么能做到这些呢?是不是可以真正的实现所有的从事中到事后,以及事前的预防决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一下技术背景。
目前,云计算的发展速度也很快,大家都很熟了,今天我不想在这里解释什么是云计算,但是云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提供无线接入和大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分析决策的计算能力。还有物联网,物联网可以让我们的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可以被连接,越来越可以被管理。还有就是大数据的分析,存储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计算,每个人手机里面都有运算能力很强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甚至我的手表就可以监测到末端设备运行情况等等,这些都为我们的设备联网带来了很好的支撑。还有web2.0浏览器,帮助我们远程管理我们的设施。 这是思科在2013年做的分析预测,说到2020年将近500亿设备会接入到互联网领域,其中将近40%是来自于建筑和设施领域,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空间。在这样的一些背景下,就为设施联网去做连接分析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真正建立大型的平台还是提出了一个挑战,首先第一个就是跨系统、跨平台,就算你在单一的移动设施里,你会有很多的子系统设备,有的系统是封闭的,有的是开放的,有是半开放的。如果你能够把单一的智能设施里的系统集成起来,已经是很有挑战的。如果你要把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设施都集成起来,在同样一个门店里,他用的空调系统可能是来自于不同的厂家,所以你用的是千差万别的系统,如何把它们有效的集成起来,这个非常难。 还有就是跨地域的问题,设施联网一定是你的设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分散在不同的网段里,如何把它们有效的联合起来。
很多人会说,现在的网络无处不在,而且现在的智能设备越来越IP化,我可以把IP的系统直接联入到互联网,我在中央架设一个集中式的服务器,我可以租一个云服务,然后把IP设备连上去。就算不是IP的设备,我可以通过IP网关的方式挂到互联网上,在上面开发监控画面、很炫的报表,实现远程的联网管理。 技术原理看上去是OK的,但是如果你要构造一个真正的可以商用、稳定的设施联网平台一定要考虑这几个因素,第一个是数据实时的问题,如果两个设备需要联动,这个设备说我这里很热,你告诉中央服务器,让某一个控制器把设备打开。要知道,互联网是不稳定的,是不安全的,这是实施上的问题。 还有就是数据完整性的问题,我们说要做事后分析你需要有大量的运维数据、设备模型的数据。如果说你的设备直接挂到互联网,挂到中央服务器上面,如果你的网络断了怎么办呢?互联网就是不稳定,怎么办呢?如果有另外的设备连到中央服务器,互联网一旦断裂,是不可控的。 还有一个就是数据安全性,现在大量的IP控制器用了标准的工业协议,这些协议本身没有安全认证,如果一旦把这些IP的控制设备挂到互联网上,就意味着你把这些设备赤裸裸的曝露在所有的网银面前。我们在2012年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当时有一个机构开发了一个搜索引擎,有点类似于谷歌的搜索引擎,但是它主要是用来搜索的,挂到互联网上的智能设备,他会尝试用不同的协议访问某一个端口。有一次他发现有大量的工业级的设备挂到了互联网,他可以轻而易举的控制你这台设备,这是非常不安全的。大家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这个搜索引擎。 还有系统稳定性的问题,集中式的架构把所有的东西都联上了,你怎么解决无线接入的问题,你本来要接入一栋楼、两栋楼,你的管理会越来越多,你会接入更多的数据点,所有数据都要实时通讯。你的系统一旦出现宕机,就会大面积瘫痪。 还有就是系统的扩容性,比如说你租用云服务器,可以虚拟计算,但是任何单一的节点接入都是有限的。这些都是我们在解决跨域分布式连网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去思考。 还有就是大数据的问题,我不想过多的解释什么是大数据,但是我想解释一下我对大数据的一个认识。到底多大算是大数据呢?一个G,一个T,十个T,一百个T?在我们看来,如果你有足够的数据可以分析一个设备的行为模型,你可以预测到它未来一小时、一天会不会出现问题,需不需要维修,是否处于不稳态?如果你可以分析一个人一天在某个时间点跟什么人在哪里约会,如果你有足够多这样的数据,我们称之为大数据,你是可以来做预测的。 大数据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收集,如何定义数据模型和设备的行为模型以及设备的关联模型,如何去分析和存储大量的数据。如果有了这些的话,我们就可以做出预测,可以做到事前的预测,让我们整个管理变得越来越高效。 Lord Kelvin说过如果一个事情没有办法量化的话,我就没有办法改变它,充分说明了我们需要有数据,这样才能改善系统。
首先,我们需要开放,去年的话题就是开放,在我看来,开放有三层的含义。第一层就是互联,你只有开放了之后,大家才可跟你连接,跟你互操作,你才可能变成一个智能的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可以协调工作。还有就是可扩展性,如果你一个系统建造不可扩展,或者说可扩展性很弱,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而且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你的管理的要求、你的需求,你一定是需要不断的扩展新的功能,或者是接入更多的子系统,把整个测试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所以你一定是要可扩展,从横向接入更多的东西,提供更多丰富的功能。第三个是渠道,如果一个技术只有被一个渠道买到的话,就不够开放。像安卓是开放的,你可以通过不同渠道买到不同品牌的安卓手机,它可以很快的满足你的客户需求。 还有一点,跨地域挑战的问题,我们用分布式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什么是分布式,什么是分布式计算?其实分布式计算在人类系统大量在用,小到一个公司,大到一个国家都有区域政府、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你可以没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也可以协调工作,区域高度自治,不是把所有的都给到中央。我们的设备也是一样的,怎么把大量的子系统管理起来呢?在一个局域网或者在一条总线上是相对安全的实时可控的,我们需要部署本地的单元,一个分布式的计算节点来解决问题,做到实时数据通讯的交互控制问题。这些控制都需要到一个总部操作起来。第二个问题要解决数据收集、存储以及局部运算的能力,而不是说把所有东西直接就不管,实时扔到上面去,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这个地方它解决的两个最关键的问题。 如果说你的社区足够大,你就需要一个联邦政府,如果各个分布式单元之间协调运作,可能有些大的运算,你可能需要一个界面,来协调所有分布式单元一起合作,这时候你可能是中央单元,或者你中央单元哪天工作了、罢工了,这个系统还在工作。通过这样一个解决方案,你的实时性的问题,数据完整性的问题安全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因为分布式计算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把合适的计算放在合适的位置,全部放在一个地方,什么叫合适的计算?实时计算这种能力应该放在离社会最近的地方,包括实时数据搜集能力,或者本地处理的能力应该放在局域网里。就算你的网络断点之后,一旦重新连上,两个节点之间可以保持自动连接。
刚才讲了分布式单元要解决的最核心的就是设备实时介入和互操作,另外是本地数据收集和实时数据的存储。我们怎么去解决大数据的问题?核心的几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定义设备的行为模型和关联模型,有了这个模型之后你怎么得到所有的数据,怎么保证是完整得到这些数据。有了这么大的数据,你怎么去存储这个数据?所有东西都实时推送到一个节点也不现实,所以你可以通过这种分布式的节点,通过定义你的设备对分模型,获取本地的实时数据,可以建立本身的设备对方,你可能关注的是设备的温度、装置、开关这样一些模型,这个温控器跟其他设备的关联。你把这个模型建好之后,通过本地的控制来得到所有设备的实时数据,而且可以在本地存储。 一旦你说我现在需要有一个地方来调用不同节点的所有数据来做一个分析和对比,你可以有一个中央的节点,如果说我要做一次大的分析,我要用很多不同门店的数据。这些数据源头在哪里?分布在各个节点,而不是一个节点。 通过这些方式你可以得到你的完整数据,你可以在上面做你的决策,因为你有了主要的设备模型,我们可以进行数据分析模型分析你的数据算法,同样的子系统你用了不同品牌,这两个品牌之间可以做能耗的对比等等,来解决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问题。
所以,总结起来,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一个闭环的精益管理模型,通过分布式单元定义所有模型,收集数据,同样中央系统汇总,按需的方式归总分析,再通过分布式单元反向控制设备。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从事中监控到事后分析,让你的管理变得精益起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可以持续改善你的系统。 最后,简单分析一下我们在一些大型设施联网的案例。第一,在连锁银行,美洲银行超过5000个银行网点的联网。在电信领域,美国AT&T电信,加上智慧城市、商业地产、连锁超市、甚至全球连锁工厂,管理所有运维的能耗和报警数据。还有在太阳能站点,在欧洲的2800个太阳能站点联网监控,进行能源管理,当然每个太阳能站点本身是高度自治的,在中央进行分析和对比这些数据。所有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的,通过分布式开放的架构来实现的大型设施联网的案例。 我们相信随着开放,越来越多的设备会变得开放起来,开放互联分布式云计算的发展,我们相信我们的大型设施联网会越来越好,而且它就在眼前。
谢谢大家!
演讲嘉宾:上海朗思 总经理 束健
演讲主题:健康 舒适 智能——朗思家
上海朗思 总经理 束健
束健:大家好!今天是我第二次到千家网组织的活动上发言,感谢千家网的邀请!
我在年初发言的时候,第一次讲的是绿色地产的转型趋势,也就是说未来房地产发展的前景是做绿色建筑。今天,我想说的是关于怎么落实的问题。 现在网上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脱离了产品谈情怀是耍流氓,所以今天我想重点讲的是产品,朗思给绿色地产、给将来的室内带来的产品是朗思家。 朗思家是什么?我们觉得它是健康、舒适、智能的生活。
怎么样个健康法?首先是我们的室内空气环境,通过新风系统、通过高效的运作过滤PM2.5,使得我们室内的空气质量是健康的,是安全的。 第二个是舒适,通过辐射系统,是目前最舒适的一种方式,室内没有吹风感,非常的均匀,这样的方式使得室内四季如春。 第三个就是智能,这么高级的系统,这么好的环境,背后一定是需要一个很智能的操控手段。所以说,我们给它赋予的是智能控制,用一键控制的方式来实现它的操控。同时,用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方式监控它,确保室内舒适度的实现,所以这是它的三个特点。至于怎么实现,一会我会给大家介绍。 我们的生活离健康、舒适、智能还有多远?这张图我不想多说了,发生在北京,昨天还是这样。这张图相对文艺一点,这是从太空中拍的全世界的颗粒度,中国这一块比较黑,我们经常开玩笑讲,中国只有两个地方是绿的,一个是海南岛,一个是台湾,其他地方基本上不适合人居住了,都是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这些地方。 除了这个以外,我们现在用得比较多的就是用空调、地暖来解决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当然,任何东西都不是十全十美,有好有坏,空调也有空调的问题,会滋生病菌,地暖会比较热,我们知道在北方冬天都要把门窗打开,家里要装加湿器。 新风系统非常热,现在社会上新风系统的量也比较大,是不是真正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有没有人能对你拍胸脯说我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所以说,这些都是我们还有差距的地方。 操控也是这样,这张图是把我们家的遥控器翻出来拍了一下,我想大家家里的遥控器可能比这个还多,现在最难的可能不是钥匙找不到了,而是遥控器找不到了,要不然就没电了,要不然找不到在哪,所以说家庭生活还有很大的节能空间。
80%的健康与房子有关,但是95%的房子不利于你的健康,所以我们期望朗思家给大家带来健康、舒适,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我们希望它能实现健康到家,全面守护。那么它是怎么实现的?总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我们的能源,击壤我们采用的都是可再生能源系统,第二是天棚辐射系统,全置换新风系统,最后是智能控制系统。 首先看天棚辐射系统,大家可以看图上的展示方式,它是用非常细的水管铺在装饰的吊顶或者楼板上,管子里面通的是常温水,通过水管加热天花、加热吊顶,使吊顶整个成为一个均匀的辐射体,整个房间的所有地方都是在这个辐射下,这样来解决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问题,使室内的舒适度得以提高。 举一个很形象的比如,就像你在冬天晒太阳一样,只要晒到太阳的地方就很暖和,但是中间没有风,这就是辐射的好处,不需要吹风,会很舒服。
所以,我们讲的全年的温度可以保持在18—16度,非常的舒服,也非常的均匀。 第二个就是大家都关注的新风系统。这种新风系统有两个很大的特点,和一般的有区别。第一个是它的过滤效率,我们采用的是两级过滤,第一级过滤PM5.0,第二级过滤PM1.0,当然过滤效率高,对设备、对控制的要求会更高。 第二种方式,可能下张图比较清楚,大家看这个烧杯,我们把它想象成空间,这个水比作房间的空间,人坐在房间里,传统的新风方式是从上面把干净的空气送进室内,污浊的空气从上面排出,这解决一个永远稀释的过程,也就是说房间里是有死角的,你不能保证永远干净。如果换一种方式,我们把新鲜的空气从地面送进去,结果怎么样?它会产生挤压效应,把污浊的空气从上面挤压出去,虽然说房间里面整个烧杯里面不是百分之百干净的水,但是人体这部分永远是最干净的,所以说我们从暖通上称之为全置换,这种方式是确保你室内的空气质量。首先过滤级别非常高,用全置换的方式,两个小时把室内空气全部置换一遍,这样来确保室内的空气质量。 大家看右上角那张小的实景图,我们所有的新风口都在地面,一进去之后,你发现这个房间里面没有空调,因为所有的辐射都贴在装修的吊顶上。第二件事情,你发现新风口在地面。我们在实际交付项目时,我们请客户呼吸一下,会闻到不一样的味道,就点像APEC时的味道,你进来以后先呼吸,你会觉得不一样。 提供这些能源,我们用的是可再生能源,全部都是单户式,当然基于不同的项目,有的是公寓楼,有条件的别墅用的是地热,健康、舒适、智能的生活不应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负担,应该用可再生能源。
关于控制这块,也是大家关心比较多的,我想讲一下大家的想法。因为这套系统跟人的生命、跟人的健康关联非常大,所以控制非常的困难。现在对于控制的发展,我们有一个比较粗浅的理解,我觉得无非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你原来不能控制的,我现在可以控制你,还有一个方向是原来需要你很多控制的,现在不需要你控制。我们是怎么来做的呢?第一件事情是原来你一进门要找到很多的控制器,我们现在免除你的烦恼,一键控制。我们用的中控面板是触摸屏的,上面三个模式,制冷模式、制热模式、通风模式,什么时候开主机、水量多少、什么时候开新风机、什么时候主机该停,这个时候你不用管,每个房间都一样。原来它要控很多东西,现在不用了,全部集成在我们的控制系统,这是一个。为了和这个配套,我们的平衡机、我们的主机全部都是变频的,你可以根据室内需求变频实施,这样既能保证室内效果,又能降低能耗。 第二块是原来你室内的温湿度和空气质量是没法做的,因为你没有手段,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现在在北京,我在上海的家怎么控制?我们专门做了一款远程操控系统,它有两个事,第一是实时监控室内的温度湿度和PM2.5,通过这个远程传到云端,传到你的手机上,你手机实时收看。第二,通过PM2.5监测,通过APP,我可以远程开关家里的系统。
通过这个方式,你可以对室内的温湿度空气质量进行管理,从节能运行的角度,大家觉得我不用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关掉?是可以,但是关掉以后一回家很冷,我想提前开,提前多长时间,怎么来把握这个时间?甚至说你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我都可以提前开,这个控制权全部在你手里。所以,这是我们一些比较粗浅的想法,也做了一些实验。因为今天听了很多行业介绍,大家有很多节能的新技术,如果能做到的话,将来我们可以控制得更精细一点,我想我们是走出了第一步。右边是我们APP的界面,已经对外发布了,这是我们跟控制相关的一些内容和实践。 所有的这些做完以后,最重要的是一个结果,可以实现的是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季节,只要有个家,总是最舒适的温暖,家总是最温暖的。远离干燥,原理湿度。在北京,大家对湿度的印象不是特别深,在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华南地区,湿度是非常难受的,所以说湿度问题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可以用这套系统来保证湿度不超过70%。 第三个就是空气,通过空气过滤以后,对家庭主妇来说,不用天天打扫卫生了,因为家里没有那么多灰。
另外一个,空气质量好,对于老人、小孩来说,对于那些对空气质量敏感的人来说,他会更舒服。 所有这些的特点是我们会把这些东西全部写在我们跟客户的合同约定里,我们的团队在交流的时候说现在的市场上卖空调、卖地暖、卖新风机,他们的承诺是什么?我卖给你的空调,我保证它运转良好,保证空调吹出来的风是制冷的,但是室内怎么样,他不会保证。地暖也是一样,我保证这个地方会热起来,但是,到底什么时候该热,什么时候不该热,室内到底感觉怎么样,他不会管,因为对他来说,他没有必要承诺这个,但是我们是承诺的,所有背后的措施都是我们在为你服务,对最终客户来说,要的是结果,我们对结果进行保证。 和一般产品的区别,第一,不用空调,第二全置换新风,第三是可以保证健康的效应,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好的居住生活体验,这种体验是有保证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客户服务。后期不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400电话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所理解的室内环境,它不仅仅是某个硬件,不仅仅是某一个控制器,而是一个完整的包含你的服务,包含你的客户沟通,包含你将来的保证,这才是一套完整的服务。 说到这里,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我们认为是后面一个非常大的趋势,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在台风口,不管什么都可以飞起来。
我认为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是下一个台风口,所以如果大家对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和想法,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让我们一起到台风口来飞。谢谢大家!
演讲嘉宾:清华同方 研发部经理 刘凌云
演讲主题:物联网时代综合布线的发展趋势
清华同方 研发部经理 刘凌云
刘凌云:我的主题是物联网时代综合布线发展趋势。综合布线是多科学的行业,它有材料学、光学、接口各方面的趋势。作为同方人来讲,我首先还是要做一下公司的简介,第二方面介绍一下我们的发展趋势,最后提一点问题,供大家一起去思考。
首先,同方二字来自五《礼记儒行》,同方企业的宗旨是科技服务社会,同方来源于清华,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也承载这样一个校训激励自己。我们同方的企业文化是承担、探索、超越。产业方向一个是信息产业,另外一个是能源与环境。同方经过改组之后变成了10+2产业结构,我们是做物联网的,我们这个主题也是跟物联网有关,原因就是我在物联网部。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是我们的目标。 下面开始进入主题,发展趋势。首先,我们要看一下,现在数据中心应用很多,它是物联网所有数据的承载,数据中心的林立带来的网络的变化,产生的网络早在我十几年前做网络结构的时候就知道核心、汇聚、接入。
现在由于数据中心的变化,比如说虚拟化,还有是收敛要求越来越低,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的结构我们看一下这是一个核心路由器,安全设备,核心交换机,这个是汇聚交换机,然后接入交换机,接入到传统的网络。服务器作为连接,这是SAN的路由,现在的服务器我们把它比喻成拔河,很多人在拔河,他倒是了,其他人会替他分担,这就是虚拟技术带来的好处,有虚拟平台去分配这些资源,让所有服务器都充分的利用。这样的话,要求每个服务器的带宽要求都要对等,所以就转换成没有汇聚的结构,这样就直接引导到核心交换机。 这样带来的变化使得我们的综合布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传统的EoR、MoR转换成ToR,从而进行大面积的利用。EoR、MoR听上去高大上,其实不然,综合布线它是网络的承载,无非是节点位置在那里,整个链路结构其实是一致的,我们不要把它讲得很复杂。当你把一个数据中心接下来之后,你要做设计的时候,其实你只要知道汇聚的方式和区域功能的划分,只要链路结构是一致的,不管是EoR还是MoR还是ToR,我们看看它的结构,EoR是把所有的接入交换机放在一个柜电前面,ToR是把所有的接入交换机放在每一个柜子的上面,节点的位置不一样。 我做了一个构造,比较形象的让大家看清楚它们的变化,首先看ToR,ToR的方式就是这样,所有交换机在顶端。做完之后,它跟EoR、MoR的区别在于我更烧得使用铜缆,MoR和EoR其实是一样的,就是把所有的交换机放到一个柜子里,MoR就是一个位置点,仅此而已。 收敛比其实是最难计算的,它涉及到这个区域的服务器所拥有的占用的资源,贡献的时间等等。铜缆的减少就带来了大规模的40G和100G的应用,40G和100G有铜缆和光缆的方向。
这是同方MPO的产品,我们的MPO和传统一样也要进行一个严格的检测,我们要做3D检测,MPO的3D检测是有区别的,MPO因为它是平面的,没有角,但是多了一个更到密度的纤属,所以就有一个严格的检测。这里可以看得出来,MPO是将所有的光纤先并纤,然后再研磨,跟传统的那些接头不太一样,传统的是用陶瓷,聚苯。 MPO所带来的问题,第一是衰减问题,第二是尘埃问题,是我们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是衰减,我们看衰减的效果,衰减通过有效传递100米,它的要求是1.9。40G和100G,它们是将串行光学变成并行的光学,很早的时候做思科的时候就有将几个端口绑在一起的方式,不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方式,因为至少思科是这么认为的。将四根光纤并排在一块提供40G的带宽。 衰减要求,链路结构第一个很简单,它是常用的公式,下面这种结构随着微模块设计的趋势,因为微模块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有自己独立的配电、独立的空调、独立的交换,整个是一个数据中心的模块,这样的话,就带来了节点数的增加,因为它把所有的这排柜子的节点放在外面,增加的一些节点数,这样就会造成衰减的增加。这是第一个节点、第二个节点、第三个节点、第四个节点,有四个节点的话,如果是0.35,本身这个节点的衰减到0.4,就会非常小。我们同方在做的时候,我们把0.35的标准做到更严苛,可以带来更多的节点数,至少可以在未来还有一个余量可以利用。我们还要提供更高密度的例如低损耗的24芯,另外我们是所有传统的配线架。 尘埃问题,传统布线百兆、千兆流量非常大,有点尘埃的衰减根本没有什么关系。那时候养成的习惯是什么?做完之后把插头一拔放上去,不通的时候我再拔下来插上去,这种情况会造成二次故障,灰尘在上面堆积以后衰减会增加很多。这就养成一个习惯,MPO可就不行,稍有尘埃就会造成链路结构不工作的情况,所以要养成一个清洗尘埃的习惯,养成这个习惯是很有必要的。解决尘埃的问题目前有一种方式叫AOC,就是把所有的接口封装在光缆上,完全光缆不外露,那边是电口,直接插上去就好。
其实MPO还有一些问题,我们这里就不去讨论了,另外一种方式是我们以后的发展趋势,MPO怎么去做,现在MPO可以做成后后进的方式,它有聚焦的功能,可以把多膜的膜场提升三分之一,已经有一些开始运用,我们未来也会以这种方式来进行。 我另外一个是讲节能的问题。综合布线跟节能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数据中心当中有很多,它的能耗最高的地方在制冷,70%的能耗来源于制冷,所以为什么有些人把数据中心建立在零下,第一是便宜,第二是取得电的优惠条件,第三点它的自然条件可以使得你全年超过8个月以后不需要用制冷,用自然的制冷就可以。我这里有一张图说明了一个问题,第一是微模块,微模块的这种方式设计,它是不需要加地板的,所以没办法形成一个下进风的方式,一般是侧进风。第二个是一个热池,第三个是机柜机制冷,把机房制冷变成机柜机制冷,能源肯定会消耗很多,对我们的机柜就会发生一些变化。 我们首先看热池,很简单,热池和冷池的做法其实就是封闭,要封闭热通道就做热池,封闭冷通道就做冷池。这是冷池,目前用得最多。他们说冷池会有一些问题,因为一个空调机组控制一个冷通道,如果这个空调机组坏了,这个冷通道就没有制冷,就会出问题,要做一项冷通道的空调,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的冷池和热池需要对机组进行处理,这时候你的机柜是不是要满足,我们是不是要做隔热来满足对冷池和热池的封闭问题以及通风的特点。 我们提几个问题,一是MPO到底能走多远?刚才我在讲MPO的时候,说到一个百带技术,这个在北美很流行,它用两星的方式来进行传递,用双波长双向传递,解决了这个问题,每根纤能传20G、40G,这个技术的盛行使得MPO饱受打击,这种方式岂不是不需要MPO就可以做到?而且MPO不会被淘汰,因为它毕竟是并行光学,你这个双波长、双向以后还可以做B级波峰用,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以后光纤的发展还可以用多芯光纤,这样可以传递更高的带宽,我前两天看报道说已经可以传到250T以上了,光纤方面的发展确实是非常快。100G也在规划当中,所以说MPO这东西大家也可以多思考一下。 第二个问题是7a/8铜缆的生存空间,首先,它只能传28—32米,只能满足柜类主线在数据中心的运转。8类线明文规定可以用到22,它的直径变成的0.634,这么粗的话,它的自重各方面都是问题,到底能在哪用?7a和8类标准也存在偏差,这也是一个乱象问题。接口有三个,根据我目前的测试,到600兆赫兹的时候,其实不是很好的方式,我可以提供0—250兆赫兹。这样的接口已经不兼容,它的空间到底多大,我们还有没有必要追随他们,这都是我迷茫的地方。
同方脚步坚定,志存高远,且行且珍惜。谢谢大家!
演讲嘉宾:罗格朗 技术工程师 熊英
演讲主题:罗格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罗格朗 技术工程师 熊英
熊英:今天是感恩节,前面各位都已经对各主办方表示感谢了,我在这里主要想感谢在座的各位从早上一直坚持到现在,另外我要感谢前面各位专家,特别是同方的技术人员对整个数据中心进行了微观上的讲解。
作为罗格朗数据中心的全体解决方案,我打算从宏观上给大家一个综合的认识。 数据中心在今天这个峰会里不但是智能建筑的体现,而且我们还要保证数据中心里面的绿色,绿色是什么呢?就是节能。
首先看一下这张图,在座很多人可能都很熟悉,这是美国数据中心标准里给的图,也就是说你的数据中心不论多大,即使是一栋楼,它的分区基本上不会跑出这些,我们在做数据中心设计时,就是以它为标准。大家看到,中心这部分是我们摆放设备和布线区,周边还有必须考虑到的能源、服务工作区,因为你再智能,也永远脱离不了人。 罗格朗在这里做了几大解决方案,首先,高性能的统揽配线,超高密度的光缆配线,以及智能绿色环保一体式冷通道产品,还有就是工作区的环境,可靠的稳定UPS电源,灵活多变的机柜物理支持部件,安全可靠的PDU产品,开放式金属桥架产品。另外我们还有一些在调光,包括刚才提到的很多所谓节能方面的,还有另外一个解决方案。
首先给大家讲一下铜缆,刚才我们都提到了,说铜缆会退出这个城市,事实上我们还是要把它做在里面,因为综合布线现在在数据中心里面虽然有很多高大上的产品出现,但是,在我们现阶段中国的环境里面,数据中心铜缆解决方案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铜仍然是降低数据中心成本的手段之一。在铜缆里面,最起码我们要从六类开始,6a类,刚才同方也提到了,7a/8类有很多乱象,所以我们罗格朗也只提供到了6a类的解决方案。罗格朗提供了解决一些我们在施工以及后期维护的小技术。 大家都知道,罗格朗是法国的一家企业,而且是全球排名前几位的集团性的公司之一,它在法国不管在欧洲也好,还是美国也好,人员的工资是非常高的,施工工人这个概念已经不止在美国或者欧洲了,我们在中国知道用工难,特别是施工当中,用大工一天好多钱出去,但是工作量和效率提高不了。罗格朗提供了这种安装方式,免工具的上下分两体,我们把线缆接入,同时把上面的这部分跟它对接之后,通过一个机械的旋转拧力把上下两部分完美结合在一起。用这种方式节约了我们的人工用力,而且比较的施工效率。大家都用自动螺丝,它不是靠锤子砸进去的,而是靠自身拧力拧进去的,非常结实,把刀口和线缆都实现了完美的切割。 同时,我们提供高密度的配线架。
大家都觉得铜缆这个东西是占用空间的,是不能再节约了,大家就逆向思维,我们解决不了端口问题,我们能把理线器去掉,两款,一款是垂直理线环,一边是角型配线架。 另外,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罗格朗的MTP产品,MTP是现在在数据中心里面的解决方案。MTP刚才大家都说了,这个中心是集中12根光纤为一体的小模块高密度的解决方案,我们就要提到什么呢?预端接光缆,普通楼宇布线的时候是采用现场融接,由于预端接在场内给你接好以后,到现场直接安装,这样就节约了很多不必要的人工浪费。 预端接光缆在这里大家可以直接看到,刚才也提到了MTO、MTP是兼容的,不影响我们的正常使用。我们的MTP因为是在工厂内加工好的,所以操作损耗很低,另外根据现场应用的情况不同,配备了MTP—MTP、LC—LC等多种组合方式。 MTP的模块,LC的24芯在下面,我们的高密度配线架可以放三个模块组,就可以达到72芯。如果把它立着放,我们可以放14个MTP模块组,最终可以达到336芯。在现在中国所建的这些中档或者是略高一些的数据中心,这种解决方案完全够用。
当然了,我们不排除现在有很多高大上的企业,要求我们更高密度,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综合布线永远是物理层,在一个数据中心建成之后,我们希望给所有的设备,包括刚才提到的交换机、服务器,以及磁盘阵列、存储让路,我们会把所有的布线逐渐的压缩,超高密度也出现在这里,1U之内可以达到120芯,2U之内可以达到228芯。 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到大型的设备,数据中心里面最昂贵的设备不是综合布线,综合布线只在整个数据中心里面占到微乎其微的位置,大家咬咬牙这个综合布线的钱就出来了。但是大家心疼在哪呢?是你的服务器、磁盘阵列等高大上的设备。有的时候你采用的PDU如果质量不好,对不起,你的设备可能只为你工作五年就不行了,我们选择一个好的PDU产品直接维系到产品的成本。 罗格朗提供的产品包括市面上的基本接口,因为现在很多的施工单位特别是做配电的,事实上都要求你把你的PDU,我不要你后面的接头,我们有自己的磁盘阵列,罗格朗可以给你提供。另外,PDU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定制产品,你需要扩载保护,我们是可以提供的,你的防雷防漏雨等等,我们都可以根据你的需求进行加工定制。 除了考虑到设备摆放空间以外,我们必须考虑到人,必须给工作人员一个舒适干净的环境,如果他的心情不好,你的数据中心再庞大,它也会陷入瘫痪。
我们提供的线缆管理系统可以把整个工作区域简单化、美观化,这些可以具体登录我们的罗格朗网站,会有详细的不同情况的解决方案。 机柜是数据中心里面必须见到的,我没有见到服务器凌空搁在那里,当然现在可能还达不到,以后有可能机柜就取消了,所有交换机直接放置在空中。罗格朗的机柜有网络机柜,也有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承载小于630公斤,有玻璃门,另外罗格朗有并柜的附件,机柜连接件多达几十种,在我们想象过程当中,有很多你能想到的,或者你想不到的,我们都给你做出来了。 服务器机柜,我们服务器机柜只有金属网孔门的,而且承载小于等于1000公斤。刚才提到了冷通道产品,我在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下冷通道产品,事实上是相当于我们把一个空调机组给每一个机柜或者是每两个机柜做冷却循环,它不需要精密空调,做一列机柜,可以精确制冷,提高PUE。一个数据中心好还是不好,机柜行还是不行,主要标准就是PUE,是指我们总体能耗值与IT负载能耗值的对比。水冷技术的冷通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PUE值。 卡博菲桥架,开放式桥架已经被集成商接纳,好处不言而喻N多种附件,配件达到2000多种,不管你的建筑是多么的美妙,我们会根据你的建筑做出不美妙的曲线来。同时,卡博菲桥架和快速安装系统,以及承受点可以达到500公斤,有出线护板,更好的保护数据中心的线缆,另外还有小规模的绑线的方式。 UPS,今天上午这么多厂家都在提供很多的解决方案,这么全的解决方案基本上只有罗格朗一家。我们的UPS不间断电源是数据中心必不可少的,它的特点是三项独立,可以独立控制输出,同时固件升级非常方便,还有模块化的设计,不光是机头可以模块化,包括后端的电源和电池组也可以模块化在线安装。
刚才我们都提到了节能、环保、绿色,事实上大家可能也意识到了数据中心的照明、节能也是我们主要发展的一个方向,为什么要做到数据中心的照明节能?大家知道,所有的机柜数据中心都是24小时运转的,没有说谁上6天歇一天的,你的照明是不是也需要24小时运转?不需要,我们怎么做?怎么样自己管理自己的照明节能呢?我们采用SCS总线系统,不会因为你的误操作把正负极搞反而烧掉昂贵的设备。现在在中国的数据中心都是已见过的,以前最早在2000年前后提出了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你可能重建吗?不可能,怎么样在上面改,这种照明管理难道把电路都断了吗?不会的,我们可以采用模块化管理,在强电上端加一个弱电管理,通过编程方式多种解决方案。如果像我们大厅来这么多人,我们的照明度可以调到百分之百,如果在我们开始进行演示的时候,就可以降到30%。另外,还可以区域调节,如果现在大家想看电影,把后面灯灭了,前面的亮着,是不需要到后端去控制的,你可以在前端做模拟式的感应编程工作。 当然了,所有的高大上的东西必须有样板工程配套,我说了这么多,你会问罗格朗的东西这么好,你们应用在哪里呢?中国人民政府驻香港综合布线6000点,大理市政府综合布线8400点,广州城际铁路5000点,天津海河教育园一区35000点,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迁建工程20000点,以及广州工商银行数据中心机房、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机房、天津赞普数据中心等等,这些我们中国的项目只是其中一部分,更远期的包括国外的我们没有在这里展示。 我们罗格朗有很多认证证书,都是我们跟在座的这些媒体或者是合作企业一起做到的,2013年的时候我们是中国综合布线十大品牌之一,我们在2013年还得到了优秀数据中心的证书。当然,最可靠的保证是什么呢?我们是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技术规程的参编单位,数据中心的有些参数指标我们参与了这些编写。
以上是罗格朗的产品介绍,谢谢大家还坐在这里,感恩节快乐!
演讲嘉宾:上海大学自动化系 教授 赵哲身
演讲主题:控制技术对提高公共建筑能效的贡献
上海大学自动化系 教授 赵哲身
赵哲身:各位下午好!
我首先说一下我为什么要立这么个题目,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搞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可以向政府申请补贴,但是在这个具体程序实施过程当中我发现节能补贴的审查小组对我们建筑智能化技术,我主要是指控制技术,对提高建筑节能能效、提高建筑能效的贡献,他们没有清醒的认识,要给你补贴可以,你更换设备。在我看来,根据我对国外的技术和国内技术的掌握,这是一个低层次的节能改造。所以,我今天就跟大家交流这么一个议题,控制技术能够提高我们公共建筑能效多少。
首先,也许我的话语力还不够权威,我要借用世界100强Honeywell总裁的话,不久前我采访了他们的全球总裁和副总裁,我作了14个提问,其中有一个提问就是我们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涉及到七个专业领域,如果不动建筑材料、不动建筑结构、不动建筑设计、也不动电气、暖通等等,仅仅采用控制技术,您认为可以解决多少?Beth斩钉截铁的告诉我,我们做细的调查,有详实的数据说明,光通过控制技术节能可以达到25%。
我的看法,根据不同的气候分区和不同的公共建筑类别,甚至节能空间可以达到30%。同样的问题问了副总裁Andres,他的话分两段,第一段是15—20,第二段是20—30。我认为这两位全球大公司总裁的回答都是可信的、科学的。 现在对于什么是建筑能耗有一个狭义和广义之分,现在30%都是指狭义的硬性能耗,广义的能耗还包括建材生产过程的能耗,包括建筑施工的能耗,当然,也包括运行的能耗,首先这一点我们要搞清楚。第二点我向Honeywell总裁提问的时候,实际上涵盖的是所有的专业,我刚才说的控制技术只占其中的一门。 2005年我访问英国的时候,建筑设计如何节能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有这么一个例子,英国的设计院说我们进行了建筑设计,还进行结构设计,完成以后我们就进行了能耗的仿真,仿真以后发现一年天80天的时间超过28度,认为是不节能的,他们就改变了建筑设计,然后再仿真就变成了50天。
这个例子给我的震动非常大,就是说在建筑设计阶段的仿真实际上是我们建筑智能化的范畴,还没动工,还没有付诸设计已经达到节能相当高的比例。 为什么这些审批的专家对我们没有充分的认识呢?那是因为我们建筑智能化的体量比较下,跟土建相比我们一个小弟弟,我们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得到认识。我认为建筑的能效可以分成三级,一个是建筑一级的能效,一个是建筑用能系统一级的能效,一个是设备一级的能效。 建筑一级的能效,比如说北京、上海共出了六类公共建筑指南,包括办公建筑,包括高级酒店等等,规定的每年每平方建筑面积用能的范围。这个是建筑级的能效。建筑用能系统规定了冷源站的综合能效等等,这些都是系统级的能效,请大家注意的是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版和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这两个都到我这儿来征求意见,我每个都提了15条。我的看法,这两个标准修订版的水平非常高,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在某些方面远远优于LEED,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规定了一系列系统级和设备级的能效。设备级的能效比如说锅炉的能效、水泵的能效等等,我们智能化为什么是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设备是高效还是低效的水泵,它的外部性已经确定了。当这个设备布置在管道,和末端连接起来以后,它工作点的区间就规定了。
我们优化控制可以配合用能系统,将它运行在最优的工作点上,这个是暖通不可取代的。现在在审查补贴的专家,大部分还是暖通的专家,很少有我们智能化的专家。 建筑智能节能关键的环节要有数据的准确,现在30%的数据是不准确的,这个要有清醒的认识。第二,要分析,可以说将近100多家的软件平台都在做。第三是诊断和审计,我因为调查了全国50家节能服务公司,能够做到诊断的两三家,我们姑且不说诊断的水平有多高。优化控制这是最高层次,是第四、第五层次,可以说目前做到的一家也没有,有两家正在储备,昨天前天我都在写优化策略,也写了几十条。 我们现在政府主导的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这是一个初级阶段,因为它没有我刚才说的第三个诊断的层次和第四个优化控制的层次,它只是做了一个统计、检测、采集和初步的分析,它本身是不节能的。只有能量管理平台,它必须向BA反馈,和BA相连接,它才能够节能。 智能化节能的最高境界是按需供能,这里面有两个因素,我们建筑业协会智能分会能量管理专家组前两年搞了一个软课题,我是组长,这个软课题里面我提出了一个公式,就是用变量理论来指导公共建筑的节能,有两个大变量,第一个就是气候因素。大家看,这是一个直方图,大家几乎是没看到过在能量管理平台的这种表述。大家可以看到,横坐标是最大的峰值负荷,它在上海地区只占1.4%,可见如果你不是按需供能的话就大大的浪费,因为只有1.4的全年的时间,才会达到峰值负荷。 第二就是人流量的变化。
我这里非常简单的给出了三种公共建筑,第一是办公楼,办公楼上下班还是有一点规律的,中午吃饭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人出去,下午外出会多一点,学校的规律是比较粗放的,宾馆是这样的规律,白天几乎是很少有人,就像我们这样的会议厅一样,晚上基本上都待在房间里。所以,人流量对于某些类型的公共建筑是一个非常大的变量,特别是像机场的候机楼、博物馆、商场的瞬时人流量,如果你忽视了变量,为什么现在都做不出模型?因为凡是重要的变量你没有纳入模型的输出,我搞了十年的模型了。 下面,我就来阐述暖通系统,因为暖通系统占的能耗大约60%,我来阐述冷源传输和末端。暖通系统由这三部分组成,冷热源,传输、风机还有空调末端,分别节能大概是什么比例。
我这个比例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在我自己的实践和我说的50家我们国内的节能服务公司,我现在可以说我们国内的节能服务公司的节能技术远远高于在我们国内外主要企业的节能技术。冷源节能大概是20%—40%,典型的数据是29%。 这里我给出的是一项发明专利,是贵州的,我仔细审查过他们的数据,典型的都是29%点几。第二部分是传输控制节能,做得最好的就是贵州汇通和杭州源牌,目前我们国内做得最好的首先是静态失衡,大家看看这幅图,6度的水由于水力不平衡,上楼以前就变成了8度了,能耗就大大的损失了,平衡以后6度还是6度。 右边这幅图是GA公司的,它非常清晰的说明的如果水力不平衡,启动能耗会大大增加。我就不展开了,他们水力平衡方面的节能至少是10%,我估计还不止。还有一家是浙江的浙大智慧阀门,最近在高铁等项目里用得还是比较多的。 汇通华城还有基于能量预测的风机预期模糊控制技术,刚才是水的,现在是风的。除了水力平衡以外,风机预测以外,还有变频系统,这一点大家都比较熟悉,大概可以达到60%—70%。毫无疑问,这个60%—70%是不是峰值?肯定不是,而是过渡,就是刚才那个图中的大部分时间段。 5.4就是末端,末端包括新风机包括AHU,AHU的节能大家往往是忽略的。我查过一些发明专利,可以到20%—50%,平均至少30%几。末端节能做得比较好的,一个是汇通华城,清华同方也做了很多摸索,汇通华城的专利号我查到了,清华同方的专利号也给出了,我没有查到,我估计是申请号,基于时间通段法的末端的控制是连网的,除了比较粗略的检测能耗以外,因为每个风机管都有一个码,它可以关断水阀和风机,对风机进行变速,也有可观的节能量。 还有一项新技术是独立温湿度的控制与冷源梯级利用,这是杭州源牌在广州珠江城的控制。还有一个是VAV控制,所谓变风量末端控制技术。 第五个是防止冷热抵消问题。
大家知道,现在高档的宾馆和办公楼,冬天内需要供热,外需要供热,这时候很容易发生冷热抵消。我是我们上海这份杂志的执行主编,我专门开了冷热抵消的专栏,请了世界级和国内的大师,一共三个人,我本人也通过这个机会在学习,这是节能界长期讨论的,怎么不合理的冷热抵消的防止。 第六个就是我们国内只有一家企业,风系统和水系统的平衡,宾馆大部分使用的是水系统,商场是风系统,风系统要节能,水系统要节能,常常会有矛盾。这家企业的发明专利就提出了一个风系统和水系统的平衡问题,我也不展开了。 第七个技术就是Demand Limiter的技术,早在十年前我们评标的时候,这些国外公司都已经带进来了,但是至今为止,没有得到应用。Demand Limiter是节钱不节能,电力局的电价是给定的,你不能超出我给你的峰值负荷,一分钟也不能超出,如果不超出是9毛钱一度电,只要你超出一分钟、五分钟我就是惩罚性的,1块2。为什么至今为止没有得到应用?如果说三年、四年、五年之前是因为不懂,这个三年、五年就是因为电力局的垄断。至今为止,我们上海所有的能耗监测平台读不到高压侧用电,电力局衡量说你是高压侧的峰值,我们能够读到的都是低压侧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是概念,我先提出来。 我们怎么做,我们怎么来防止操作峰值负荷?很简单,我们把账单做一个分析,把我们这栋楼用电的优先级分成五个等级,同时又一个窗口去监测高压侧的用电端,当发现快超过的时候,给10%的预量。然后我就开始拉闸,或者比如说夏天,我提高设定温度。
这是一个总体的思想,谢谢大家!
演讲嘉宾:上海格瑞特 总工程师 王峻
演讲主题:格瑞特楼控让智慧建筑一步到位
上海格瑞特 总工程师 王峻
王峻:各位来宾,下午好!今天我们又一次相聚在千家网组织的智能化峰会上,很高兴和大家再相遇!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在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下楼宇自控系统应该怎么做,我们在应用层面上应该怎么来做,今天我们主要是跟大家分享这一方面的事情。 我的分享里面分成几个部分,首先,我会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公司,第二个我会介绍一下现在智慧城市的一些可以分享的信息,最后我们会介绍我们智慧城市下楼宇自控系统应该怎么样做,然后在应用上应该怎么样来做。 刚才主持人也简单介绍了一下我们公司,我们公司是1994年成立的,迄今已经超过20年了。我们公司现在有五个子公司,其中三个是我们格瑞特旗下的,另外两个是属于收购和控股的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研发、生产以及增值服务一条龙的服务。
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几大块,第一个是设备能源方面的,主要是我们的楼宇自控以及能源方面的一些产品,包括我们现在的智慧城市中的设备管理解决方案,还有就是我们的电子巡更,包括安防用的巡更,以及工业用的一些巡更巡检。另外,我们还有一些安防类的小产品。 从公司的营销网络上来说,现在是上海总部,在天津、河南、深圳、杭州、南京都已经设立了直属办事处,在这些地方向全国辐射,为我们的客户进行服务。作为我们公司来说,楼宇自控也做了十五六年了,我们的客户现在基本上已经覆盖到除了甘肃、青海、西藏之外的大部分省份。 上午我们和一些客户交流时,他们也问到你们的系统涉及的领域是哪些。其实在我们这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基本上绝大部分的领域都有涉足,包括办公楼、宾馆酒店、影剧院、车船码头、展览场馆等等,基本上都有涉足。 另外,我们公司成立的时候,其实我们主要是做一些产品销售,后来我们开始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增值服务,这几年又开始向智慧城市进军。 前面的是我们公司的一个简单介绍,下面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今天的一个主题,我们在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的楼宇自控系统。 首先,我们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智慧城市。
大家都知道,智慧城市其实是由IBM在2008年提出来的智慧地球、数字地球而来的,它其中包含了几个方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计算以及物联网几大块,这几大块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们就不展开了。 它一提出这个理念以后,在一些科技发达国家都争相开始做这个。比如说咱们现在都知道,德国现在最热的工业4.0智能化生产这一期,美国大数据本来就做得很好,中国智慧城市开展得轰轰烈烈。这是关于智慧城市。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智慧城市有智慧产业、智慧技术、智慧应用,我想我们在座的可能更多的都是和智慧应用相关的。根据我们的了解,现在国内比较成熟的智慧应用就像我们这个图中所述,包括我们的智慧政府、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农业、智慧学校,包括药品、食品,包括我们的环保、水务,当然也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等等。 智慧应用它的一个架构是怎么样的呢?这个肯定是我们大家比较关注的,因为智慧城市从各方的渲染上来说,都是非常神秘的一个东西。根据我们对各个应用行业的了解,我们觉得智慧应用大概有几个方面,首先,它有一个感知,智慧城市物联必须有一个感知,然后就是我的应用,应用又分成内部业务应用和外部业务应用。内部,比如说我投了一个智慧系统,我内部肯定要达到什么功能。我内部达到功能还不够,因为我们智慧城市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分享,我们的高效、便捷,它有一个第三方的外部业务应用,另外,其实我们很多行业都有上级的监管部门,或者是信息掌握、信息发布部门,因此它是这样一个架构。
我们可以看一下刚才应用中的一些案例是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智慧旅游。像早先我们也在关注智慧旅游,他们就是做一些景区的照明,或者是客流,或者信息推送,这个时候算是智慧应用了吗?这只是智慧应用很小的一部分,或者根本还称不上智慧应用。 在今年9月份的时候,我去看了一个智慧旅游的案例,我觉得他们这个智慧应用相对是比较落地了,他们有几个部分,第一个也是从感知上。首先,这个气候季节是不是一个旅游季节、入园的人数、门票的数量、旅游团预约的数量,来决定我景区的服务情况,包括一些流量,导览措施,比如说这个景区人多了,建议大家到另外一个景区去,包括一些内部的信息推送,信息发布等等。包括内部的商业,节假日肯定要求商业多备一些货,这是它内部的一些东西。 外部的,它和一些订票的,它和一些住宿的,包括一些饭店,包括他会组织一些活动,我们景区里搞一些活动,还有一些票务等等,都可以做一些平台的连接。当然,往上它有旅游、工商,因为可能会涉及到投诉,涉及到治安和消防,因为它和公安、消防都会做一些数据的对接。这是智慧旅游的。因此,它就是复杂感知层,内部业务、外部业务、上层监管这一块。 再看智慧消防,消防可能和在座的各位比较近,日常认为消防有一个报警、消火栓就行了。这里的消防引入了一个智慧应用,在本地会做一些感知,包括气候、风力以及掌握火灾指数,包括我的消火栓设备状态,如果有报警的话还要报警。内部有几类,一个是报警很重要,还有一个是设施的保养,还有活动。比如说我在这个商场搞一个什么活动,这个活动是不是我要加强消防的等级,这个我在系统里也可以做进去。同时,我这些信息还要给属地的一些消防公安部门让他们知道,万一有什么事我就可以做预案。当然了,它还可以和第三方的一些企业做数据共享,比如说我的供应商,比如说我的一些保养服务等等。这是智慧消防。大家从这个图上也可以看到,它也是一个感知内部业务、外部业务及上层监管这一块。
我们再看现在比较关注的环境水务这一块,水务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感知来说,因为它是对供水排水,包括市政水网来说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因此它的感知,包括雨水量、流量、水阀的状态、闸阀的状态,包括水质都要进行监测。监测以后,对于做这个系统的企业,内部的预案,管道上的设备工况,维保、水质,包括产量流量,供水的要有一个产量,中水处理有一个流量问题,包括生产工艺,对外部业务来说,我有个用户管理,我还有一些保养,包括一些供应商的管理。 上层可能涉及到环保,包括一些排污的企业,这个会涉及到行政处罚,包括一些应急预案,比如说像我们在南方,在上海地区,有时候咸潮过来,这个取水口关闭,开启另一个取水口,启动预案,进行水信息发布。 说完了这样,我们大家就会看到,大部分都是这样一个框架,首先它是感知,然后是高效,然后是数据共享。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预设,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了很多的数据挖掘,一些云计算的东西,我们从前面的几个案例都充分体现了这些。 这个是IBM关于智慧建筑的设备设施管理要素,它其中说到了能源管理、设施管理还有运营服务和空间管理。这个系统其实更强调的是本地的一些东西,包括我们的能源管理,可能我们通过分向计量,设施管理我们通过一些楼宇自控,有一些附加的资产管理功能等等。运营管理可能是通过一些物业管理的软件功能,包括空间的一些租售,它更多是一个本地的功能。 作
为我们智慧城市的楼宇自控系统来说,我们能否也像前面一样,感知内部业务、外部业务,包括上层监管这一块。根据我们的体验,也包括我们现在实施的一些系统,我们觉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首先,因为作为楼宇自控来说,它的感知是比较多的。我们的设备工况、故障,包括耗能情况,包括优化控制等等,这都是我最底层的数据采集和感知层面的东西。 作为我们的内部业务来说,我们的工况、我们的优化控制、维护保养,包括我们的历史数据,包括我们的运行模型,分析诊断,还有一些资产管理,像能耗的绩效,包括我们的节能改造的评测,都是我们楼宇自控可以做的一些事情。 作为对外来说,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电梯,很多的电梯供应商内部已经有平台的,我们能不能把我们的故障信息或者要求保养的信息实时传递到电梯的供应商那边,或者是维保单位那边,这个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另外,就是我们其他的一些专业设备的维保信息,也可以实时传递到我们的那些企业中去。还包括供应商的关联、供应商的管理,都可以纳入到这个系统。 作为楼控来说,它是否有上一级的监管,或者需要信息采集发布的部门,其实你是有的。首先作为能耗来说,现在两万平方的公共建筑,一万平方的政府建筑,都要求把耗能数据上传政府平台,第二就是安检部门也要求把一些特种设备的保养信息上传到他们的平台。当然,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我想还会有更多的上级业务管理部门会要求把我们楼建筑内的设备设施的一些数据上传分享。
刚才我们说了,在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的楼宇自控模型。现在回过来看一下格瑞特的系统,大家从图中可以看到,常规的楼宇系统就如虚线框内所示,空调暖通、照明等等,实时监控包括一些建模,优化控制,这是一些很常规的东西。我们现在把风力计量、风向计量集成到我们的楼宇自控里面去,另外我们把一些维保管理、能效综合测评集成到我们的楼宇自控里面去。另外,我们系统的支持向第三方的服务平台发送数据,第三方服务平台就是说这个发送数据我这边稍微展开一下,大家可能觉得发送数据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第三方有平台,它肯定有一些机制。首先,它给了你账户以后,它肯定要对你进行身份验证,然后还要进行数据加密,每一家又有所不同,所以这个还是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一定的计算难度的。这是我们的楼控架构,当然的,我们后面还会说到第三方传输的方式,我们有软件传输和硬件传输等等。 这是我们的系统架构,这里就不作展开了。早上程大章教授也说到了BA系统的再调试,刚才赵教授也说到了BA系统的数据分析,如果我们把楼宇自控做好,楼宇系统的再调试和数据深度应用在现在的环境下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图,这是我们系统的温度和损失功率的堆积图,橙色的是温度,绿色是耗能损失功率。从这个图上来看,随着温度上升,我的耗能有所上升,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但是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像我们这个系统做出来以后,我们还没做出任何的提议出来,管理层就提出来了,就像刚才赵教授说到的,它是一个办公建筑,赵教授说,就是我办公室人流的趋势图,我中间一段人是很少的,为什么耗能还这么高?肯定是有问题的,我出去的时候是不是空调没关、电脑没关、灯没关?因此,作为他们的领导,马上他就发布一个制度,中午出去要关空调,要关灯或者怎么样。这个制度一出来以后,没多久这个效率就出来了,中间的谷就出来了。 这个谷出来以后,我们作为专业团队来说,肯定还是要继续挖掘。我们看到在非工作时间,它的耗能还是偏高,因此我们通过系统进行数据挖掘,然后重新建模,把一些设备重新调整,让它真正按需工作。因此,它就出来这样一个情况,中间的谷在非工作时间,除了必备的以外,它的能耗是最低的,这是深度应用当中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另外还有一个告警,刚才赵教授也说到了,你如果超负荷,供电局会罚你,第二,有可能会引起火灾,引起次生灾害。因此,系统可以设置一些设备的警戒线,如果我的功率接近了,就预警,超过了肯定要报警,同时可以把这些数据发送到相关的责任人,当然,这个是属于我们的内部业务。 故障管理,就是我们发生故障了,我们的数据可以通过邮件发送到内部。另外一个就是可以做绩效,我给你这个部门、这个区域每个月多少电度量,我实际使用了多少,如果你临界了,我会发邮件通知你,如果你超越了,我会通过行政奖罚处理。另外是维护上的计划提示,比如说我什么时候该保养了,我们的系统会自动提醒,并发送到相关责任人。 还有是属于资产管理部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我这个设备累计用了多长时间,维修了几次。包括我们的一些特种设备,像刚才我们说到的电梯,如果到多长时间我应该自动提醒它要注意保养,如果有平台,我直接把数据上传上去。 刚才我们主要说了一些平台上的功能,作为楼宇自控系统来说,它是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系统。因此,我们下面再介绍一下和硬件有关的东西。 刚才我们说到了,因为智慧城市下,我们不能做内部应用,我们要做外部应用,往往有两种方式和外部进行数据分享。第一步是通过软件,我的服务器、我的数据库,或者我的通信软件往外传。还有一个是通过硬件直接传输,当硬件直接传输的时候,对硬件就会有一定的要求。现在像我们所知道国内的一些主流品牌,可能内部不带操作系统,你做两次开发,或者你碰到新的系统,难度就比较高,或者你的硬件性能不够,你就很难有一个强大的运算机制。 回过来说一下为什么要硬件传输?我们的外部业务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会越来越多,如果我所有的都做在硬件里面,而且外部我们可能每个平台的身份验证、加密方式都会有一些细节上的不同,你全部做在软件里面,可能会造成你软件运行非常慢。
所以,如果在多业务的时候,我们建议做在硬件里面,因为可能你一个网关只针对一两个应用,我做软件开发、运行效率也是最高最可靠的。 我们的系统为了支撑我们的智慧城市、大数据下的楼宇自控,我们的系统硬件也做了很大的升级,包括我们的网络引擎,就是通俗所说的主控,我们采用了A8处理器,大家知道A8是目前最先进的,采用了800兆主频,这是我们看到楼宇自控领域中相对比较高的,或者我们看到最高的,包括国内国外的一些品牌目前还没有这么高的主频。我们是内置的操作系统,内置数据库,就很方便我们做一些外部应用的两次开发。 另外,我们的系统还支持多种网络架构,小系统可以采用全总线,没有网络引擎也可以工作。大一点的系统就可以采用两层的,通过网络引擎,通过我们的控制器再加上扩展,三层的,包括涉及到第三方接入的,我们可以在一层、两层、三层都做一些接入,所以我们的网络架构是非常灵活的。 作为我们的一个系统来说,大家可能会问你这个系统是不是很贵?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因为我们是一个模块化的结构,我们的系统可以自由组合,很安全,如果你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楼宇自控,绝对不会高于现在主流的国内品牌的价格。 另外,就是我们的一站式,我们的设备监控包括耗能、运维、上传、服务是一体化的,我们不去做第三方的平台,我们只是根据现在的主流技术留了各种各样的接口。 另外就是深度应用,数据的充分挖掘、运行评价等等。同时,我们公司也在做一个自己的云平台,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我们的系统也支持集成第三方和被第三方集成。
我要介绍的就说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祝这次峰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演讲嘉宾:美国毅德 副总 唐波
演讲主题:高效能源管理之酒店解决方案
美国毅德 副总 唐波
唐波: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专家同行下午好!
非常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毅德在产品方面的经验,我们今天主要集中在酒店管理部分,希望能够给在座的一些集成商或者同行一些不一样的理念,或者说我们的理念。谢谢!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酒店解决方案当中大概分成三个部分,我们会简单分析一下,然后会介绍一下我们的解决途径和方案的内容。大家都非常清楚,酒店越来越的,酒店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我们的同行也针对酒店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同行当中有的着重于酒店的能源管理、灯光管理,比如说我们早上讲到的BA等等各个方面。我们的做法是根据功能来划分,类似于像今天开会的酒店、综合性的酒店,还是商务型酒店,还是主体酒店,所以我们认为酒店代表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住宿部分。 首先我们要看一下谁在做投资,如何吸引我们的投资方愿意投资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从多个方面来看,其中差异化、舒适的环境、可靠和安全,能源的节约以及简单的维护、扩展灵活。
从这些方面来看,其中节约能源是我们今天的一个主题,我要扩展的一个部分是什么呢?正如早上专家们讲到的一样,比如BA系统,什么样的系统真正被使用,这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所以我们会扩展为维护和拓展灵活的部分。 来看一下差异化,从差异化的部分可以看到,现在的主题酒店、四星、五星级酒店,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吸引大家去这家酒店的主要原因,差异化是占据了主要部分。而差异化当中,除了装修风格和建造这方面的差异化以外,还需要我们的灯光、我们的能源、我们的装饰来整体配合,比如我现在也给出了一些差异化的方案,比如建在沙漠的酒店或者建在不同地区的酒店,大家想象一下。我记得早上这个行业里的同行都提到,酒店的客户去到酒店的时候,他认为他已经支付了这部分费用了,除了做到能源节约或者选择这家酒店之外,比如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咱们去国外度假或者在中国度假,为什么选择三亚的酒店?很简单,是因为三亚的环境好,就像今天早上那位同事列的图表一样,除了三亚和台湾还没有看到黑点,正因为这样的差异化,所以酒店建在什么地方,取决于客户的投资。 舒适的环境,有人选择在酒店是有不同的内容,比如今天属于一个商务的活动,但是有的酒店之所以建在海滩,比如说马尔代夫是因为我们要去度假。我们不需要所有的能源,对于不同的酒店关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今天在这里是举行婚礼的,那么我一定要求今天这个多功能厅的所有灯光、所有的音响设备要符合婚礼的需求,所以我认为舒适的环境当中,我们首先要从舒适的环境第一步来考虑,才会去考虑它的能源节约,这是我们的一个方案。
能源节约从酒店方面我认为是三部分,公共区域、客房和室外部分。在这些公共区域当中,我们会逐渐往下看,正如我们早上的一些同行,甚至于说行业公知的,就是在酒店同类的商业建筑当中,空调、通风、采暖是大户,大家在抓节能的时候首先都抓它,过了以后就是照明、通风、排水等等。我们今天要跟大家一起讨论的部分,或者我们要介绍我们的方案是高效的能源管理E-Lighting。 我们认为以舒适的环境灯光为基础,高效的协同管理这个环境里面所有耗能的设备,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的能耗,所以我们称之为叫做环境灯光管理,这里的环境灯光管理分为两个部分,或者可以从两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叫环境,第二部分叫灯光管理。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在这个环境里面,这两个东西会同时存在,比如说早上的一些同行介绍的,如果在这样一个商场去购物,环境里的温度很高,自然你的心情就不会很愉悦。同样的道理,如果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你的灯光解决不好,同样也会引起大家不舒服。比如说今天这个会议室,如果灯光不舒服,就会让大家提早进入睡眠的状态。 第二个部分,以当前环境里面的灯光应用效果为主导,就像我刚才所说一样,有的时候它不一定在酒店的环境里面,对于投资方来说,首先考虑的不是节能,它是要求灯光效果。或者我以前在讲同样类型的话时,我会告诉大家,灯光效果能干出一件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它的墙不是用黄金镀上去的,但是我们通过灯光照耀的效果看上去是金碧辉煌的。
所以,我们认为环境里面的灯光效果是现在很多的设计师和投资方所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在这个环境里面,电动窗帘、投影机、空调机风、采暖、背景音乐、安全防范以及自动控制等等,在这个系列里面能够做到综合总体应用,那么我们管它叫做以灯光为主导。 有时候在一个环境里面,灯光跟温度可以改变你的新型,灯光和温度会给你一些暗示。为什么我们认为灯光会这么重要?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或者说我们在这之前也经常听到过,叫做一种得了失眠症的治疗方法,或者是帮助动物植物的生长,在国外可以使用灯光不同的照射方式方法让它快速的生长,或者让他快速进入睡眠,所以我们认为灯光的效果非常重要。 同样,以灯光环境和灯光效果为主导的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使用的E-Lighting意味着使灯光、音频、视频、空调、安防以及其他设备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高效。在这里,不是说它可以完全替代PA或者整体管理系统,我们提出来的概念是说在这样的一些场合,或者在一些简单的应用场合,或者说对业主要求除了能源管理以外的场合,让这些设备更加高效的在一个环境里面,在同一个系统概念下面可以高效的应用。 这就是我们给出来的一个大致的系统图。从现场的走线到以太网的局域网,到我们的无线网络,这是给出了一个大概的系统概念。我们来看一下高效能源管理部分当中,在酒店方面我们具体是怎么样做的,或者说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或者分析一下在这些部分我们是怎么做的。 这个是在酒店的大堂或者大厅,在这个环境里面,其实是酒店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所有的客户不管是中国的客户,还是国外的客户,不管是中国的酒店还是国外的酒店,酒店的大堂部分是给入住的客户第一印象,所以在中国或者说在一些有差异化方面的设计上,不同酒店大堂的装修效果尤其重要。
但是在这样的一些装修效果的同时,我们需要有些什么样的配合和管理手段?我们需要去自动检测经纬度,或者是通过时间,比如说像我们教授刚才讲到的,在酒店,我们的旅行团入住的时间,我们的场景管理、我们的集中管理,在酒店里面分很多区域,西餐厅、大堂咖啡吧等等,我们需要在这个区域里进行联动,在这些方案里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触摸屏来达到更多的功能或者区域之间的联动。 除了在酒店的大堂以外,另外一个就是在酒店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酒店的餐厅。不管是酒店的中餐厅还是西餐厅,酒店餐厅的灯光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餐厅里面应用的灯光效果会根据节假日的情况去设定你所需要使用的灯光效果。因为在这些不同的地方,节假日的灯光效果会不一样,怎么样来做?同样,在这样的区域,灯光的亮度、灯光的设定场景,或者说灯光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也会通过我们的一些控制手段,比如说时间,背景音乐、空调等等,集中管理。因为在这样一些场合里面,你不太可能像BA一样专门搬一个电脑去做控制,因为我们在这样的场合里,我们需要考虑的另外一个部分,就是有哪些人是在使用这个环境里面的这些功能,我们就需要从更加快捷的操作方式和方法,比如说现场的智能灯面板。 还有早上同行提到的,在这样一些区域里,比如说头顶上的两个大的水晶吊灯为什么没有开?原因就是开了以后会特别亮,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来进行调光的控制。同样,E-Lighting当中也提供了很多前沿后沿的调光设备,根据装饰和装修风格的不一样,我们E-Lighting下面有一个私密系列,为不同酒店的装修风格提供了不同材质和不同颜色的面板,可以供客户去选择。
除了这个酒店的餐厅以外,我们还需要看一下酒店的多功能厅和宴会厅。关于多功能厅和宴会厅跟我们现在的位置是一样的道理,这个环境下,我们今天有可能是举行商务活动,昨天可能是在举行婚礼,根据不同的需求,对灯光的需求、或者应用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场合里,怎么样让我们的一些使用者可以快速的进入这样的一些状态,或者是说怎么样将这个环境里面的灯光、空调、音视频进行联动,而不再需要繁琐的操作,这是在酒店部分多功能厅的需求。 同样,在酒店走廊和电梯间的环境,我们同样需要做到能源节约,对于这部分的能源节约或者人体控制部分,我们在很多酒店有大量的应用。酒店走廊里有大量的感应器,它们会通过动静的感应和配合控制,通过人体流量或者时间部分去控制灯光和空调的温度,这里我给出了一个均衡照度的概念,通过照度进行灯光的配合。 另外一个就是酒店停车场部分,很多人在做停车场的时候,都是关注在停车场里面的灯光控制,而我们在做停车场,或者我们自己在做方案时,我会建议大家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入口跟出口。这个是我们在前几年做隧道时经常遇到的问题,白天的时候我们开着一部车突然进入隧道的时候,你的眼睛会有三秒钟的适应度,所以你现在会发现进入停车场的瞬间,比如说外面太阳很大我会戴墨镜,但是你进入停车场,还没来得及摘墨镜已经非常暗了。停车场的亮度足以保证亮度,但是你出来的时候,同样有一个三秒钟的灯光适应过程。
从出口到入口的部分,就容易造成不安全的因素。所以,我们除了在停车场灯光效果或者能源的部分去考虑以外,我们更多的会考虑入口跟出口的一些灯光的设置,并且会考虑经纬度、时钟以及亮度感应。 同样的道理,在酒店的一些外体和楼宇部分,这个部分在现在的中国很多很多,因为我们的旅游城市特别需要夜景。除了北京以外,上海、广州一些沿海地区,晚上的夜景才是最漂亮的,就像外滩、珠江等等。甚至于说在马来西亚,或者一些海岛国家,他们酒店整体灯光外形在很远地方就可以看到了。所以,屋外照明部分也非常重要,我们所使用的方案也是一样的,经纬度、平衡照度以及中央集中管理,因为在这样的地方要做到灯光点对点的管理,你的布线成分等等,所需要花费的更多。 为什么我们需要做到均衡的照度?比如说举个例子,这个时候如果太阳光很强,就算你把所有灯光打亮也不足以构造出来你的建筑轮廓,但是这时候环境的灯光或者天已经很黑了,你的亮度不需要达到百分之百,你做到60%的已经完全保证灯光的建筑效果。 上面部分我们给出了一些酒店公共区域的解决方案,当然在这个里面我没有讲到具体的产品怎么样应用,因为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或者今天来的专业人士,大家已经知道了里面具体是怎样应用的,我们只是简单过一下。我只是把我们应用的理念告诉大家,就是在公共区域的这个部分里面,我们要干的一件事情就是除了能源节约以外,我们更多的是要考虑真正的投资方需要什么。我投资的这家酒店以后,我节约了能源,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不开灯的话,这间酒店估计就没有客人来。 第二个部分,从客人的角度来考虑,第一个部分我要讲的是从投资方的角度去考虑的问题,第二个部分,我们是从客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是从客人最多的一个地方,客房。温馨灵活的室内灯光控制,舒适适宜的室内温度环境,快速准确的客房服务,便捷稳定的网络服务,新颖科技的娱乐体验,这个基本上是客房的需求。我们从酒店和客人两个部分都已经给出了我们的使用方式和方法。 快速准确的为所有客人提供服务,根据他使用习惯,根据他的策略报告制定一些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获得收益的方案。
在这里我特别提到一个使用习惯的问题,因为E-Lighting当中,关于客房部分是非常注重数据的分析和使用习惯,比如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中国,或者说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或者一些酒店,特别是在中国,你们进房间以后如果发现少了一个煲开水的壶,会很不习惯,开水壶和电吹风几乎是所有酒店的标准。但是在美国,酒店里面没有开水壶,在美国的酒店里面只有冰块,装冰的冰桶,只有造冰的机器,所以这是文化的差异不一样,带来的体验也不一样。我们建一家酒店的时候,不能保证这间酒店住的人一定是亚洲人或者一定是中国人、或者美国人,所以每一个入住酒店的人的喜好,比如说灯光的喜好和温度的喜好就有不一样的。 比如今天我来到北京,我非常不喜欢这里的温度,因为在广州现在24度,穿衬衫一件足够了,但是在北京要穿四件衣服,我进入到酒店以后,我要干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第二件事情是什么。比如大家今天到北京来办事,我们会选择离办事处很近的酒店,但是我出去度假,我现在的方式方法就不一样了,就像我经常来北京商务或者休息,我也会选一家我熟悉的酒店,什么原因?就是因为这间酒店已经成为你使用的习惯,习惯变成了你选择酒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因为我们的办事处在三元桥,我一定会选三元桥我经常住的那间酒店。你入住这家酒店的时候,所有的温度、所有的使用习惯、所有的灯光环境都是你所喜爱的,这就是客人为什么选择这家酒店的主要原因。 我们会做很多数据分析,会帮我们的客户提供类似的分析报告,让酒店的这些数据能够快速的反映到设备上面,当然,其中的一个部分叫做使用习惯部分,因为我们的产品当中,我没有针对这个部分进行细化,但是我会提前跟大家强调一下。根据信息、根据客户的喜好分析提供差异化服务,吸引宾客的光临,增加客户满意度。 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就跟我举的例子一样,我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我觉得没有煲开水的,大冷天还在喝冰水,特别不适应。当我第二次同样住一家酒店的时候,他会准备一个开水壶给你,你会觉得太人性化了,因为他已经帮你准备了,只有你有这个开水壶。所以,我觉得酒店入住客人真正的喜好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就要看在这个酒店里面,你的客人究竟要干什么?酒店的客人通过APP也好,通过在这间酒店能够快速的干完他想干的事情。在这个酒店的这个房间里面的东西就是由我控制,而不是说为了节约能源,原来这个房间里面28度,我喜欢28度,你通过隐性的手段帮我改成了22度或者26度,感觉不出来,但实际上不是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对于我来说,因为我有慢性病,比如咳嗽,当温度升高一两度的时候,你已经觉得非常不适应了。所以,我们的概念是在这样一个空间里,客人就是这个房间里的主导,他所使用的部分你要提供给他家一样的感觉,让他快速操作他想操作的东西。 另外一部分就是账单以及服务的查询,我们给出一个方案,或者我们在全球卖的客房类产品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DHC900M,这个产品基本上胜任80%以上房型,不管是三星、四星还是五星,甚至于在这个行业里面我们做过的一些超五星方案,在一个酒店里面使用一个产品,大部分可以解决80%以上的房型,它提供了很多很多的功能。比如说8路开关模块,26路开关模块,2路的风机管等等,这些产品和功能统统集中在一个层面上,而这些产品基本上通过这一个模块可以完成80%的房型。 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不是产品,所以在产品部分我没有作太多的介绍。
我真正做的是集中应用操作上的介绍,从客户体验度方面做的分析。正如我刚才所说,客人在这个酒店的环境里,他认为我是要这样做的,我是需要控制这些东西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些集中的应用里面,他可以通过他自己的手机进入这个房间以后自动下载APP,或者说酒店里面自己给他配了一些平板电脑,或者一些操作,去完成大部分的操作。 当然,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的客人进入这个酒店以后,怎么样从终端的部分自动下载APP,怎么样从同一个酒店集团里面得到你使用习惯的一些数据,或者说你从这间酒店住了以后,把温度调到16度,在同一个集团下面,你入住另外一家酒店他会自动调到16度等等。 最后一个部分是能源和客户使用的习惯分析。在这些部分里面,就是能源管理的报告,在这些报告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就是BA的再调试,对于酒店也是同样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酒店在不同的做装修风格的改进,或者是说酒店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一样,里面设定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不会像我们国内的一些通常模块化的定制做法,我把你做死,只有春天和冬天,你只有用空调和不用空调,只有制冷和制热,我们的系统会自动的分析春夏秋冬,会自动分析客户,系统会自动的根据你的身份去做程序的升级,根据你身份的不一样去做自动的升级。 这个功能以前是怎么做的呢?以前在酒店里要做升级改造的话,他一定要通知当初卖这个产品的供应商来进行设备或者程序的升级,而我们不需要,我们只需要针对数据的分析,针对身份的分析,我们通过云数据的存储和本地数据的存储,自动更新春夏秋冬的数据。 所以我认为在酒店的解决方案当中,安全、舒适、经济、节能是相辅相成的,不要单单来讲节能,如果节约的能源,你不舒服的话,我相信也没有人来干这件事情。所以,实现多种照明效果,美化环境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知道的总体效益。 上面是我们的一些方案,介绍完方案以后简介一下我们的公司,EASEIC致力于成为建筑电气产业的领导者,这个是我们给出来的一个解释,为什么叫毅德,毅以进取,德行天下。
我们在中国有两家工厂,同样我们在亚洲也成立的一些分支机构,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这是我们的一个整合式能源管理服务策略,我们来看第一个部分,因为我们今天讨论的是灯光,第一个部分做灯我们没有做,第二个部分是能效管理的部分,末端设备的调光控制,我们拥有专利,在这个行业里为很多灯光控制品牌做调光控制。在LED年代,即现在所出的年代,我们有很多LED调光控制,比如说我们一些同行认为调光控制很难的,或者调光控制有一定难度的,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或者说跟灯具的配合比较好,那么我们会提供一系列跟灯具配合的地方。第四个部分就是叫做一个小区域的,而到第五个部分就是我今天讲的整合式能源管理。 我们毅德拥有优秀的品质和保证,原因是我们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我们从控制到终端,提供了完整的产品链。我们现在除了在美国以外,在德国、韩国、新加坡、印度有多个直属代表机构和售后服务,跟我们密切相关的,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以及华西地区,我们也提供了办事处。 希望大家能够从能源的应用上面去考虑节约能源,而不是从节约能源上面去节约能源,因为我们是在为我们的投资方考虑,我们是在为国家节约能源,但是我们同样要考虑投资方。
更多的能源解决方案,可以关注我们的网站。谢谢大家!
演讲嘉宾:中国房地产报绿色地产 研究中心主任 黄俊鹏
演讲主题:中国绿色地产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房地产报绿色地产 研究中心主任 黄俊鹏
黄俊鹏:大家好,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中国绿色地产的现状与趋势。
一是2014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状况,第二是房地产业在新常态下的绿色转型,第三是智能建筑行业的机遇。运营标志跟我们的行业更加相关,从目前我们感受到的风向,无论是从国家政策还是房地产开发商本身都越来越重视运营的监督,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运营节能,我们节能相关的控制和我们的楼控系统会迎来一个很好的商机。 这个图为什么给大家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个趋势,左边这张图看到的是绿标的增长,这个增长是翻番的涨,非常快,每年将以百分之百的速度涨。LEED认证从2007年开始涨得比较平缓,每年以20%、30%的速度在递增,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行业欣欣向荣,非常向好。而且我比较惊讶的是,实际上在2014年并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经济下滑的影响。这是区域分布的情况。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一带,我这个数据是7月份的,现在肯定已经超过400了。
在LEED认证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上海和北京、香港等经济发达的城市,我把台湾的城市合在一块,总共45个项目。我们做国外体系,可能他们追求更舒适的经济环境或者更好的市场回报,会选择外资,和国外的品牌来提高自己项目的定价。绿色建筑评价标志因为是国家强制在推,所以更多举行普遍性和普适性,在经济方面的反映并不是很突出。 我们的研究并不是研究所有的几千个项目,我们这张图告诉大家为什么叫绿色地产而不是绿色建筑,由公共部门,比如说博物馆、机场、地铁站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我们研究的范围是由私营部门投资的商品房、办公楼、酒店,类似仓库等等,我们只研究这部分。这部分为什么很重要呢?2014年的绿色地产研究报告已经写出来了,1月份会发布这个报告,项目总量无论是建筑面积还是其他方面都占60%以上,随着国家的转型,政府投资越来越少,私营部门带动的内需投资会越来越多,我们觉得这部分代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趋势,只有这部分发展起来了,中国的绿色才真正能够起来,国家政府大型公建楼堂馆所的投资更多是表率和示范作用,有很多是强制的,不是市场自发自觉的行为。
说到开发商的投资,这张图可以看到开发企业投资绿色建筑的力度或者说意愿,可以看到万达是最多的,177个项目,这177个项目是累计,万科100个,绿地74个,开发商投资的经过,京津生态城这些不能严格意义上是开发商,确切讲是开发区,把这个片区开发完就完事了,但是毕竟也申报到我们这里了,纳入了私营部门投资范畴。 对住宅的开发情况,万科是比较多,其次是绿地,万达做绿色建筑非常积极,我没有统计星级和等级,如果深究的话,万达基本只做一星级,最简单的,绿地和朗诗是三星级为主。每个开发商在做的时候,采取的策略不一样,申请的等级越高,付出的代价和成本也是越高的,万达是只要符合国家政策就可以了。 2014年,我们排出了绿色地产十强,有万达、包商地产、万科、绿地、当代节能、朗诗、万年基业等等。说一下排名的情况,不仅仅是项目的数量,主要是看项目数量占它自己本身这一年开发的百分比,绿色项目占全年项目开发的百分比。另外就是公司绿色策略,是不是注重运营阶段的节能,万达排名靠前一个是项目多,第二是特别注重在运营阶段的节能。万年基业是一家做生态城的开发商,在北京和宁波的生态城都是由万年基业在操办。 总的来说,2014年甚至在之前很多年前,绿色建筑发展非常快,动力主要是以政策驱动为主,我这里并不是说没有其他的驱动因素,我在2013年的报告就讲得很细,既有宏观环境的因素,也有内部的需求,以及房地产开发转型的因素等等。大家可以看到,我为什么把这个标和LEED认证分开来讲,一个是政府强制,LEED认证没有政府的补贴,一个是纯市场驱动,一个是政策的驱动。 大家注意看这两个其实都有增长,从这里可以看出来绿色建筑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政策而已,它其实是有一定的需求的,无论这个需求是从营销的需求还是消费者内在的需求,他是存在这个需求的。 简单以北京市为例,各个地方都有,像江苏省和浙江,很多地方是强制的,我这里只讲北京,类似的他们的政策组合跟他也很相似,都有一个规划,这个规划要求所有新建建筑都要做绿色建筑,等级要求是一星级。保障房推广绿色建筑也是要做到一星级。第四点是关于奖励政策,北京市是真正在落实的,二星级补贴22.5元/平方米,三星补贴40元/平方米。 刚才讲到目前绿色地产发展的总体情况,给大家一个印象,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增速很快。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尤其是在2014年中国经济整体下滑的状态下,所谓的新常态,这是谁提出来的呢?是习大大提出来的。
解释一下什么是新常态。我给大家看几张图,第一个是GDP的增速,我们从2007年开始就已经在下滑,2008年四万亿下去又涨了一点点,但是实在是救不起来了,涨了一点点之后又持续下滑。未来几您内,中国的经济可能维持在7%左右的增长速度,大家不要想着GDP的增速,这个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增长非常快的话,意味着投资非常多,机会也非常多,更多的企业就可以挣到钱,如果经济增速下来,大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未来的几年就维持到这样一个稳定的水平,这一次降息也是稳定在这个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变化,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第二个就是消费内需和投资的转换,固定资产的投资对经济的拉动非常大,但是从2013年来看,消费内需的拉动超过了投资的拉动,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上来了,而不再是靠政府修建铁公机。 第三个方面就是服务业的产值超过了第二产业工业生产的产值,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服务业开始成为第一大产业,已经超过工业生产的总值。 这就是经济学上讲的新常态,如果把握了这个宏观趋势对我们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春江水暖鸭先知,房地产开发商对宏观经济走势非常敏感,稍微有动静就立马能感觉到变化,其实开发商已经行动起来了,最迅速的是万科。
万科在2003年底的时候提出来由房屋销售商转移到城市配套服务商,万科以前是靠卖房子进行周转,以后想持续发展不可能靠卖房子,只能靠服务,这个企业自己会去做转型。 他提出的五菜一汤模式,就是在楼盘中间推出食堂、超市、洗衣店、药店、幸福街市,以前房子好卖的时候当然好,现在不好卖了,就不得已去做配套。这是万科转型去做服务业。 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就是花样年集团,他借助科技物业管理应用,彩生活打造了一个集合物业管理自动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服务平台。这个公司我们之前还有人质疑它的商业模式,今年已经上市了,产值已经做到一个多亿,应该已经发展起来了,管理的物业面积已经超过的1.2亿平米,不仅是自己开发的楼盘采用这种方式管理,他也托管别人开发的楼盘。以前的物业管理公司是为房子服务,让物业增值,花样年提出来的是我不仅要为房子服务,还要为住户服务,最新的趋势就是他推出物业费预存,三年内返还给你。什么意思呢?你们家的房子一年要交6000块钱的物业费,三年一次性交18000元,我三年后还给你,同时给你利息,这是一个所谓的社区金融,将来会转型为金融服务平台。
对于沿海和朗诗,朗诗地产的朗诗绿色科技就是一个典型的将轻资产转型的例子,因为卖房子已经不太好卖了,只能靠服务。朗诗提供的是这种代建或者是物权服务,为不会做高科技物业的开发商提供建设的服务。你看到开发商都在转,我这里只列了很少一部分,2014年的报告总共列了37家开发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过几年你会发现开发商都变成了物业管理公司。这是一大趋势。 第二大趋势就是我们的装配式建筑,即产业化、住宅工业化,1995年就提出了这个策略,并不新鲜,为什么拿出来讲?是因为在去年和今年突出火起来了,无论是产业的积累,从量的变化积累到了这个阶段,现在每年都会有好几百万平方米的保障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是用工业化的方式生产的。大家看这张图,将来你们的房子是工厂通过搭积木的方式搭上去的,工人需要量非常少,这就是未来的趋势,整个都在实现工业化。 第三个关键词是净化除霾,这也是上午推广的一个服务,2014年特别火。当然,弥漫中国的雾霾大家都非常清楚,前几年其实已经有雾霾了,为什么2013年、2014年开始关注呢?因为它不仅是由于北方供暖的问题,已经扩散到长沙、南京等地区,甚至已经出口到新加坡了,如果家里有老人和小孩,长期会引发哮喘,这跟过去这几年的污染有很大的关联。为了应对雾霾,开发商也在转型,甚至有开发商自己在生产空气净化,比如当代推出了恐龙1号,还有绿地推出了全净化住宅。总的来讲,新风系统是我们目前应对中国这种室内外污染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式,因为你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式,中国的家居环境是非常恶劣的,你买的家具VOC甲醛也是超标的,装新风系统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个关键词是互联网思维,这个就不细讲了,网上长篇大论,微信圈里到处都是互联网思维。这里面提到的所谓电子商务,像招商地产有到家网,花样年有彩生活社区,万通推出了立体城市,在一楼高楼里面把所有的需求都解决了。
冯仑在温州和咸阳买了一块地已经开始付诸实现了,你去定制你自己的需求,你需要什么样的房子,提出要求以后,他根据你的要求找设计团队按照你的需求进行定制,这其实也是互联网思维,不是真正把房子造出来,而是搜集用需求,因为我们不仅买东西,还可以把潜在需求表达出来。 另外就是所谓的智慧社区,这个是在座各位的专长,我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其实很多开发商都提出了很多雄心勃勃的建立绿色社区和绿色城镇的计划,我这里只是举两个例子而已,很多开发商都有这样的打算。招商地产和绿地是把这个作为自己的战略在推,我估计这些将来是你们很好的客户。
最后想讲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所谓的大数据。今天程教授和很多专家都提到了计量、监控的问题,不仅要控,而且要调节,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我想大家有这个主观的意识,我这里讲的大数据可能在这个层面再稍微上一点点,这个数据是我们提到的不仅仅是单栋建筑能耗,而是要放在一个区域,放在一个城市,通过所有的能耗在云端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更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一旦大了以后就有数据对比的可能性,你就会找出目前具备节能潜力的地方。目前我们推出的单体的楼宇控制系统更多还是局限在自己本楼的节能,当然,大家不要觉得这个很虚,美国有30多家企业已经开始在提供所谓的节能云服务,已经有这样的公司了,他就把一个建筑区的能耗进行计量,这个计量是免费的,但是我给你提供的服务是收费的,甚至在美国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呢?你这个能耗的费用可以作为大楼的信用记录,你凭借这个信用记录可以获得优惠贷款或者政府的扶持,当然美国走得比较领先。 有句话说得很对,影响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两大事件,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一个就是美国的高科技,言下之意就是美国的高科技可以结合到中国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间来。 下面我想提到一个所谓的数据计量,你不仅要能够知道整个大楼的数据,每个数据都要汇聚到云端平台上,像家庭无线信号的传输器等等,我在部里面也在推广这个产品,它能够解决我们很多的问题,因为现在建筑能耗有很多的说法,有19%、27%、30%,专家们都说不清楚,到底是多少,因为你没有计量,没有数据,谁也说不清楚,但是这个能耗数据的计量统计以及基于这种计量统计的服务是将来非常好的一个机会。
举一个例子就是万达,刚才讲为什么万达排名靠前?万达是从2014年起的目标就是变成全球不动产持有最多的企业。万达最近全部转向运营,他自己建立了一个能源管理的模型,自己做了一个平台,把整个中国的几十个万达广场全部放在一个平台上做管理,如果你去逛的话,管理得相当不错。我很少看到商场主动拉一个遮阳帘过来,而万达做到了,管理得很好。万达广场的各种数据会共享给成都、广州、重庆,他们一看你这个做得不好,赶紧改,这种基于云平台的数据分享和改进,对于我们达到一定的规模也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另外就是随着物联网、互联网飞速的发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节能服务行业会得到蓬勃发展。现在大家更多是在卖设备、卖产品,我刚才给大家看的是未来也可以卖负责,这才更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趋势。
最后,介绍一下我们友绿网,是我们做培训的一个机构,主要做绿色建筑培训,我们也做绿色地产和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的研究和咨询,欢迎大家到我们的网站上去浏览或者交流,这是我们的联系方式。谢谢大家!
演讲嘉宾:美国西蒙 大中国区技术经理 陈宇通
演讲主题:融合布线-ConvergeIT
美国西蒙 大中国区技术经理 陈宇通
陈宇通:各位专家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北京的专家学者、跟我们的同行一起交流在智能建筑这么一个大环境下,这个行业中的新的发展和新的前景。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题目是融合布线的新解决方案,融合布线面向的是智能建筑物。融合布线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前几年就有提,但是现在我们提的融合布线是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在设计思路和一些产品的选型上都会有变化。在融合布线这个命题下面,我们今天会跟大家介绍两个比较具体的技术细节,一个叫做区域布线,一个个远端远端布线。 首先给大家介绍什么叫ConvergeIT,这不是我们自己起的名字,而是行业在标准领域包括地区性的标准都在提,这两年都在炒这样的概念。传统的综合布线不是支持语音和支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线,在办公室和家里只是一个电话支持的分支网络。现在我们要把综合布线里面综合这两个字还它以本来的面貌,你如果只是支持语音的话,很难说服客户。
现在我们用了一个完整的统一平台去支持智能大楼里面各种各样的应用,包括传统的语音数据、视频监控、出入门禁、消防、能耗管理等等,帮助我们的用户,包括我们最终的物业运维者,包括我们的设计单位,包括了我们的施工单位,都可以从这套布线中得到很多的好处。 我们来看看以前的智能大厦里面的布线系统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这张图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子系统都在,但是,每一个子系统都是自己独立的一套封闭的物理连接系统,你用的线缆种类、粗细、线缆的接口,有普通的两线制的,也有专用的系统,包括这些信息交流的协议也有各个厂家私有的协议,或者行业私有的协议,互相之间要通过一些网关或者额外的装置来使得各个系统间可以互联互通。 这些子系统的实施也非常低效率,每个子系统物理连接线的构建都会有单独的施工队,他们在同一时间进入建筑,抢时间、抢工期,甚至有时候还会有小的争执,效率非常的低,不管是在建造时期还是在将来的运维时期,都会带来一个低效率的应用。 这几年开始有一些转机,最大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应用跑的我们这个IP的传输平台。这个图上可以看到有各种各样传统跟IP没有关系的智能装置、智能系统现在转换到IP平台上,也就是说你可以用同样的线、同样的接口、同样的网络设备来传输这些信息,从而可以使你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数据管理。 我这边找了一个图,大家如果喜欢看美剧的话可能会知道,这是60年代美国非常走红的一个美剧,叫《糊涂侦探》,这里面讲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这是一个可以打电话的鞋子,大家可能把这个当成一个笑话来讲,当然现在已经不是笑话了,几年前就有欧洲的厂家把电话做到鞋子里去了。
现在有很多新的事物在我们的智能建筑里面,这是一盏灯。因为我这个是透过吊顶去拍的,这个灯等我们传统会议室里面的灯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大家可以看到在灯的右上角有一根灰色的线,这是一根网线,如果你有机会去看的话,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新型的LED照明灯,它不用电源线,只插了一根网线,既控制了灯的智能化照明状态的调节,另外也提供了电力的驱动,同时它也让这个灯不单独是一个灯,它还是一个智能的采集器、传感器,他在灯的主体上集成了很多智能的,可以测灯下的温度,监测到人的活动。甚至通过广谱的叠加来给你提供一个定位的服务,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给我们的布线行业带来了机遇。 既然大家都已经从能力上具备了统一布线的功能,我们作为一个物理的平台,就必须给他们提供这么一个平台,就是我们讲的融合布线的概念。现在机会已经成熟了,我们也应该推出这么一套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体、统一的接口、统一的传输距离限制,支持不同的应用,帮助用户实现节能和投入产出最大化。 用户会说新推一套系统会很贵,用户会花很多钱,用户能不能得到什么好处呢?这个系统投资会不会增加很多?第一个是我们初始的资本投入,融合布线的实施,不但不会增加你额外的支出,实现更少的承包商更低的运营成本。
通过实施的融合布线图,将不同的子系统纳入到统一的平台,提高了这些系统的信息互联互通,以及在智能联动方面的可靠性。从而在运维这个角度也能够帮助你们形成数据,也有第三方的统计。 提到融合布线,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会给大家介绍智能布线和传统布线的区别。第一个是区域布线,如果大家对综合布线比较熟悉的话,可以借鉴以前讲到的集合点的概念,它可以用同样的结构支持更多的应用。有的这个区域布线,大家可以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到,黑色的位置是区域布线项目,在这个领域里扩展原有节点的功能,除了这个区域以外,还包括了照明和无线网络覆盖,包括出入门禁的控制和安防摄像头的控制,以及能源,包括新风空调的控制。因为它采用了统一的线缆、统一的安装施工提高的现场的应用率,吊顶不会这么零乱,从日常运维的角度来讲,也可以帮助我们大大节省成本。 这是一个区域配线箱的实例,我们在今年下半年跟一些全球的大企业做了尝试,合作联合研发,这是跟一家全球知名照明厂商做的产品,这个智能配线箱可以在这个区域里提供24根线路的连接,包括我们传统的语音和数据,还包括了照明和门禁的控制,IP的摄像头,另外还提供了若干个端口给你,也许是你未来还没有想到的,未来也可以接入。 在这个区域布线的拓扑结构上,跟传统布线不一样,传统布线在末端是一个TO,如果做设计的话,大家会比较熟悉。现在末端除了TO以外,还可以是一个EO或者SO,EO是美国的叫法,叫做设备插座,SO叫做服务的接口,可以用来接入其他的智能子系统。 区域配线箱不是厂家提出的概念,是基于国际化标准的,这里我们列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标准,包括楼宇智能控制,包括无线覆盖的,包括其他的智能子系统。综合这些子系统,我们给区域配线箱的覆盖范围定义了一个12米的覆盖范围,在这个覆盖范围之内可以支持各种各样的应用。
区域布线应该说是对我们融合布线里面非常大的改观,用户可能会说你在吊顶里面要做一个24根线的盒子,会不会将来只能用到三四根线,会接一个无线覆盖网,或者接一个摄像头,剩下的20根、10几根线怎么办?不要忘了照明,这个照明对我们将来行业影响非常大,智能化的远端照明,它的密度非常高。 提到了远端供电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应用,将来智能化的装置一根线就可以解决问题,应用也越来越多。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一些单位在电话系统的升级已经变成了IP Phone,电话不需要走单独的系统,就是走网络的系统,一根网线过来接一根电话,电话里面再用一根网线接电脑。另外,大楼里面的摄像头也是直接用IP的方式去支持。 什么是远端供应电呢?在原来传输数据的基础上,同时去支持电力的传输,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有些是在空余的线路上,有些是在同一个线路上。PoE是远端供电里大家熟悉的方法,PoE和PoE Plus分别可以在末端提供15和30瓦的电力。 除了我们以太网的概念,在一些应用娱乐性的或者家庭视频应用方面也有其他标准,这里我们提到了POH,也是在双角线上传一个数据加电力,而且这个数据是针对高清视频的,是可以支持4K高清视频,同时可以在这根线上支持100瓦的电力传输。100瓦是什么概念呢?你可以支持40几寸的液晶显示屏。 在去年的电子博览会上已经有产品展示了,一台42寸的液晶显示屏,一根网线过去支持了高清的数据,除了这个高清的视频信号以外,还有电力,包括还有一些信息通讯,在这个地方可以上网,对有些交互的数据你可以上去通讯。 远端供电的应用现在越来越普及了,比如我们提到了现在的无线网,原先的无线网是54兆,后来150兆、300兆,现在已经把这个数据上升大了千兆以上,现在在市场上你可以买到民用级的产品已经可以在无线上面支持大概1.7G,也就是说比我们有线的千兆网都要快。无线已经可以支持1.7G,未来目标理论上可以实现6.9G,如果你网络的有线接口只是局限在千兆已经不够了,将来可以把网络的口升级到万兆,或者在一个设备上用两个千兆的口去做传输。这些应用也会跟远端供电捆绑在一起,供电力去传输。 在做远端供电应用时会产生一个现象,就是说导体上会产生一个电弧花,当你在传PoE的时候,在这个导体的针和片的交接面会产生一个电弧花,频繁插拔反复多次,就会对导体表面金属的材质造成一个质的变化。时间久了以后,就会对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带来影响,达不到设计的传输数据,或者说衰减会增加。
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一些第三方的设计,比如说我们西蒙公司设计的所有6A、7A的插座都是进行了新的设计。电弧是没有办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把产生电弧的区域修改掉。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这是我们将来传输数据的时候,你的插座到位了以后,这是插头里面的片,这是插座里面的针,这两样东西接触到一块以后,才能把电子信号传过去。这是接触面,这个是将来你在插拔,特别是拔的过程中产生电弧花的区域,这两个区域不在同一个位置上。也就是说既然没有办法避免电弧花的产生,我们公司的产生都通过了测试。 顺便提一下,有人说传统的网络也是电弧信号,会不会产生电弧花呢?只有当你的电流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有影响。电流上去以后除了产生电弧花以外,还会带来温度的上升,这个导体本身会发热,一方面会对环境带来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导体的传输性能,它会造成损耗增加,会让外部过早老化。对于国际标准来讲,是有一个界定的,必须工作在60度范围以内,如果你设计温度是60度,现在上了这个应用以后,有可能会超出这个底线,我们也提交了测试数据,把100根线捆在一起,同时跑这个,会造成温度的上升,将近上升7—8度的样子。温度上升以后,衰减增强了,你如果还要达到你设计的这个百兆、千兆、万兆传输性能的话,就必须把距离缩短。 国际标准里面也定义了,当你的温度上升,因为国际标准允许最高温度是60度。大家知道,到60度的时候,你的双角线你的网线不再支持100米了,如果你的温度足够高的话,这里就不是100米。在国际标准里面,一个是缩短18米,一个是缩短7米。在60度的时候,我们的6A评比线减少3米,远低于国际标准,甚至70度的时候缩短了4米,如果你用更高等级的时候,达到70度高温的时候就不需要做距离的缩短。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信息的共享,总结一下融合布线的未来是什么,所有的IP应用都运行在RJ—45的弱电平台上。我们在传输数据基础设施上传输电力和进行控制,采用灵活的区域配线设计,引入新的结构,帮助我们实施不同的智能子系统。
以上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信息,这边是我们公司的二维码,可以扫一下我们的网站,我们有专门关于PoE以及白皮书,大家可以访问。谢谢!
演讲嘉宾:德国倍福 楼宇自控技术工程师 包立
演讲主题:关于PC控制技术的智能楼宇
德国倍福 楼宇自控技术工程师 包立
包立:大家好,我先介绍一下德国倍福公司,我们公司成立于1980年,在德国的威尔士,年销售额达到4点多亿美元。
在中国的概况,大家可以看到,目前我们相应的办事处分支机构达到22个,其中技术工程师占整个雇员的三分之一,还是一个技术理念为主的公司,并且由于我们这样的一个销售网络以及技术支持的网络,因此如果说你购买了我们的产品,不需要担心我们在服务上和技术上的跟进。这个是我们倍福在中国的年销售额,我们倍福在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们在国内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46亿。
接下来进入今天的主题,关于智能楼宇的介绍。德国倍福主要是从事控制系统应用的公司,而在楼宇应用方面,我做了一些细化的划分,主要可以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传统的楼宇建筑暖通控制,这当中包括一些商场,包括写字楼的暖通设备的控制。第二部分是工业厂房的暖通设备的控制,刚才有朋友提到,关于工业4.0的概念,其实工业4.0的概念在国内目前已经非常的火热了,而随着工业4.0的发展,工厂节能也成为目前节能的一个主要方向。因此,工业的暖通设备也是楼宇自控应用中的范本。 第三部分,就是特殊建筑的暖通。
比如说一些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空间,这些空间它对控制系统提出了比较特殊的要求,最后我也会有一个关于我们上海的特别案例来进行讲解。 第四部分是房间的智能照明,上午也有很多朋友提到包括像酒店客户,包括像办公楼里面的照明。 第五部分就是能耗管理分析,它也是我们现代楼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最后是一个智能家居的部分。 那么多楼宇应用范围里,我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应用需求,我们有没有一个通用的控制平台,可以满足不同智能楼宇的需求。这个平台不仅仅局限于管理,因为其实从目前来说,BMS系统已经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借助智能的管理系统,而我们个控制系统更倾向于将他们整合在同一个控制平台上,而德国倍福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就很好的可以应对这样一个需求。
接下来主要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可以分为三大类,首先是一个基于PC的控制器,这个可能有些朋友还不太明确,为什么是基于PC的控制器?因为我们每一台控制器相当于是一台小型的Windows电脑,可以实现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核心。同时还要控制现场末端设备,通过组件和现场进行对接。 最后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软件的核心,软件的核心不仅仅提供了一些通用的软件解决方案,包括针对智能照明的软件解决方案,并且我们的用户可以针对自己应用的场合包括特殊应用需求去定制软件的算法或者解决方案。 刚才很多朋友说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肯定是以太网必不可少的,我们这样一个基于实现一网到底的控制理念,所有的控制器都可以直接通过以太网进行连接,而控制器和控制器之间也可以实现点对点实时通讯,不需要通过网络控制器等等进行数据的周转。 我们的控制核心就是控制器,针对这个控制器我们有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控制器,有适用于房间的,也有冷水机组包括楼层整体控制的高性能控制器。
而针对于IO产品这块,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IO产品和控制器是一个插拔式组合,其实就是我们可以根据现场的需求,你需要用到什么样的协议,或者你需要用到什么样的功能,你就选择什么样的模块,并且模块和模块之间可以实现混用,即使是到了现场,也可以把这个箱子的拿到另外一个箱子,现场应用起来非常灵活。大家可以看到,我们IO产品的覆盖范围非常的广泛,大家耳熟能详的包括DALI、LON等等,所有楼宇的控制总线都可以直接通过我们的IO进行集成。 第三部分是我们针对于区域监控的触摸屏,主要是方便我们人员进行一些区域的管理以及操作,并且这个操作界面可以根据我们自己去进行二次开发,可以根据自身的建筑风格以及实际需求进行升级。 在软件这一块,我们也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富的解决方案。首先就是我们的TwinCAT,这是我们所有软件的控制核心,所有软件都可以通过这个TwinCAT进行界面的设计。并且不仅如此,我们针对一些特殊的包括智能照明应用等,都有现成的软件供应库,用户拿过来就可以直接应用了,不需要再进行复杂的编程过程,如果说应用到一些比较复杂的算法或者说比较特殊的软件算法的话,也可以自己设计应用功能,因此,它在软件上是非常灵活的平台。
此外,针对第三方的设备对接,刚才也是提到了,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一个可以将智能楼宇或者说可以将各个厂家的设备进行集成。有些人就会问基于你这样一个集成式控制,或者PC控制架构的话,有哪些好处,或者有哪些优势? 首先,我们是基于一个非常灵活的以太网,并且我们可以支持任意连接方式,包括总线连接,现场的拓扑非常的灵活,对于设计师而言,设计起来会比较简单,不需要再考虑到一些数据的光纤的长度,根据实际建筑的结构可能会有现场的变化,设计起来非常简单。 另外一方面,我们本身IO是一个模块化的架构,因此,在系统的扩展和系统的延伸方面非常容易,随着信息时代或者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提升,将来肯定要做系统升级的。而在做系统升级时,你只需要增加相应的IO模块就可以实现这样一个系统的升级。 对于我们集成商而言,好处在于哪里呢?第一,本身基于以太网的架构,它可以和一些传统的以太网设备进行网络的共享,这样的话,就大大降低了我们施工的难度,我不需要再布另外一些总线,我只需要走交换机,走以太网就可以了。第二个就是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富的楼宇应用功能降低了我们集成商应用的难度。第三,体现在调试的方面,本身我们是基于以太网的控制系统,因此,我们在调试的过程中,只需要在机房就可以完成对整个大楼设备控制器程序的下载以及调试,我们不需要再拿着一个相当于调试件跑到每一个控制器、每一个控制机房进行调试,这样的话,对我们程序的维护包括更新会非常的方便。
最后,针对于投资者这一块有什么样的好处。第一,最大的一个好处就在于维护起来会非常方便,我们的IO首先是一个模块化的IO,因此,即使我某一个模块坏了,只要更换这个模块就可以了,不需要重新下载程序,或者不需要重新针对IO做任何的设计。即使维护人员水平不是很高,他也可以很好的完成功能上的维护工作。 第二块,目前结合云数据的一些平台,可以方便我们的集成商进行远程功能上的诊断,方便我们做很多维护性的工作。第三方面,还是在于控制平台本身,因为它把很多控制系统结合在一个平台上控制,因为系统和系统之间的协同性会非常的好,因此,它可以更好的起到一个节能的作用。 接下来,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倍福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倍福成立30多年,在欧美包括在国内已经有非常多的案例,这次我带给的大家的是一个我们目前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正在实施的案例,它是一个地下空间环境系统。首先,在这个地下空间环境系统我们倍福做了什么,或者说我们做了哪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地下办公空间不像地下停车场或者地下商场,因为人员需要很长时间在这个环境里工作,因此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通过我们的努力,有效解决的地下办公室空间潮气、CO2等气体不易散发的问题。对于实际应用而言,增加新风量无疑就是增加一个系统的能耗。 而我们通过一个定制化的算法,可以有效的计算新风量的提前时间,在我这个地下空间中,有一些是舞蹈教室或者会议室,在平时的时候,并不是经常使用的,因此这些房间不需要长时间或者始终保持一个送风的状态。
而通过这个提前量算法,我可以对这个会议室进行预约,比如说我3点钟要使用会议室,我做一个预约,系统会自适应计算出新风所需要送风时间提前量的计算。这样的话,当我们人进入到这个会议室之后,我们就会感到非常的舒服,系统已经帮你调节好了。 这是我刚刚提到的,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它是新风变风量解决方案。空调的节能还是和末端的一些使用情况有关系,而我们这个解决的一个变风量新风系统的控制问题。包括刚刚我提到这些解决方案也是通过用户自己去设计,包括工程师设计一些特殊的算法,来满足这些的需求。因为在现有的控制系统,或者在现有的楼宇自控中,它其实是没有这样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的。这是我们整体控制架构,使用嵌入式控制器,多点触摸屏等等。 Beckhoff系统的优势,首先集成式的楼宇自动化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了统一的控制平台,灵活的软件解决方案帮助技术人员更好实现其设计理想。基于TCP/IP的控制器完全可以和办公设备分享同一个网络,因此实现了用户对公共房间的预约。丰富的IO总线接口为集成VRV空调系统、全新风一体化空调机组、风机盘管、智能电表等设备提供了完整的控制解决方案。控制系统程序的远程调试维护功能,可以在完全不影响用户的情况下,轻松实现内部算法参数的修改,从而提高的系统维护和调试的水平,这是我们倍福在欧洲的案例。
我的演讲到此为止。如果各位朋友有兴趣的话,可以跟我单独沟通。谢谢!
演讲嘉宾:中讯威易 CEO 莫宇峰
演讲主题:智能家居,地狱还是天堂?
中讯威易 CEO 莫宇峰
莫宇峰: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今天听了一天高大上的技术,我们有不讲技术了,因为智能家居主要还是讲体验和感受的这样一个行业,而且这么多年来,我们在职能家居的行业里面摸爬滚打,现在有很多小伙伴想进入这个行业,包括我们很多的厂家要跨界进入这个行业。我想在这儿把我们这几年一些感受,包括我们从今年到以后看到的一些机会给大家作一些分享。 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还是先介绍一下公司,给大家讲一下中讯威易。我们公司是2007年成立的,到现在已经7年了,在智能家居行业里。应该说在我刚入行的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小弟弟,之前排在我们前面做智能家居的厂家至少有三四十家,熬到现在还能在上午的千家排名里面进前十的可能也就三四家了,所以我们也熬成了元老。 我们公司的核心产品用的都是无线技术,用的ZigBee和WiFi,传统的老大用的都是总线,而我们新型厂家用的是无线技术当时是受到很大的质疑的,你的信号覆盖、稳定性等等问题,都是大家很质疑的地方。但是经过7年不断的发展,无线通讯技术逐渐成熟,我们经历了产品的改进、迭代升级到案例应用越来越多,我觉得无线技术在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
因为我们用的是无线技术,所以从近几年来,从去年开始的智能单品里面有一个转型的可能性,因为大家知道,所有的智能产品都是基于无线技术的,总线想转也很难。基于这个原因,从2013年开始,公司整个战略做了调整,我们从传统的智能家居厂商、系统的智能家居设备供应商转型成既可以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也能够提供智能单品和轻智能解决方案的厂家。 简单讲一下我们的荣誉,我们公司的几个荣誉最有含金量的还是千家网给我们评的十大智能家居的品牌。我们公司的专利到目前为止39项,还有30项正在申请,应该说整个专利的核心都是在无线。 这是我们公司的优势。在技术上说领先是相对的,在无线技术上,尤其是在ZigBee的技术上,我们应该说在智能家居领域是最早把ZigBee引入到智能家居的,这么多年来,我们在智能家居的行业里面沉淀,把这个ZigBee的技术做了很深的研究,我们用的是TI的芯片,从TI工程师的角度来讲,把ZigBee引入到智能家居里面,最大的挑战就是室内的环境,它对环境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在容量上并不像宣传说的那么强大,他们认为100个节点左右是已经合理的范围,我们做的案例很多节点达到了300个甚至400个。所以,我们是在二次开放,甚至在深度底层的优化里面是做了很多的工作。再有就是我们产品的适用范围广,既可以做系统,也可以做单品,我们有丰富的跨领域合作运作经验,现在跟融资资本在对接,整个市场现在发力需要也强大的资金注入。所以,整个在我们7年运作的过程中,团队做了一个极大的经验上的积累,我们的团队人员原来从通信行业转到智能家居,到现在为止,我们的通信包括电子,包括原材料,包括电子商务,包括网络运营,整个团队的人员都已经包括了,整个团队应该说综合素质是比较强的。 在前7年传统市场的运营过程中,核心的市场还是在大客户合作,虽然说都是干的智慧社区、智能家居,但是很多厂家直接走楼盘,或者直接走装修公司缔结数。我们也有这样一个渠道是走这个方向,叫传统渠道,实际上还有一大块市场我们跟行业进行合作,比如像中兴通讯、华为,他们在智慧城市项目里有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的相关项目,由我们来给他们做支撑,包括方案和产品都是由我们提供,所以说这可能是跟其他的传统厂家不大一样的地方。
到2013年开始,我们公司的很多产品开始转型到智能单品。这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主要包括三大运营商,联想、航天、闪联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给他们做ODM、OEM的厂家。 讲一下过去六年为什么叫炼狱?刚才施耐德、西蒙这些国外厂家他们认为做楼宇、做项目、做工程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项目合同大、利润大,影响也很大。实际上我觉得在智能家居行业里,做工程这个事情是比较痛苦的事情,包括我们做过的智慧社区项目,像小区安防、弱电、门禁、家庭内部的控制,这些产品里面我们的核心是智能家居控制,包括上层的电子商务信息发布,小区弱电部分基本上是集成和对接的,这种项目我个人认为虽然说合同额大,但是利润高,工期非常长,开发商这个项目利润是很大的,但是你真正拿到手是很少的,大家都清楚,开发商都很精,账期,包括付款条件都很苛刻。所以,我们觉得在做工程的时候,很多的项目我们并没有拿到足够多的利润。包括我们做的智慧园区,我们的产品实际上也能做智慧园区,今天上午沟通的时候,有小伙伴问你们做智能家居和做酒店有什么区别,包括做会议室的自动化有什么区别?我说都一样,因为这些项目我们都做过,我们用作智能家居的系统产品完全能做智慧酒店,也能做智能会议室、智能影院、智能咖啡厅,包括智能商场,这些项目我们都做过,但是这些工程项目,我觉得这几年来实际上做得还是挺累的。 包括智慧家居主要是以别墅为主,刚才有一个小伙伴问我,他现在想创业,做智能家居往哪边走好,是走系统还是单品?我说这两项都不好做,做商品厂家和代理商合作,没有空间,如果你要做系统,必须有很强的资源,不可能依靠厂家给你很多的支撑,而且这些项目很多需要垫资,这个东西得考虑清楚。 这是我们公司整体智能家居的产品,大家看到核心网关,这是我们网关的一类,是数字可视功能,还有不带显示屏的,可以配平板手机使用,右边配的安防报警节点,包括背景音乐、视频监控、电气控制、灯光控制、产品控制等等。
我们的产品包括八大系统、50多种,干起来非常累。 这6年来,所有的技术我们都把它产品化了,最终还是选择了把ZigBee和WiFi作为我们的核心技术来做深度发展,这两个核心技术我们做出来的产品到目前来说,应该是达到50多类。我们针对不同客户的解决方案,刚才看到的是三大类,智慧社区、园区和家居,每一的类都有很多小类,个性化的定制,给客户做了很多个性化定制方案。我们的核心客户大部分是别墅和楼盘,但是这些项目的延续性非常差,今年给你100万、1000万,到明年可能是0,很多项目都在血拼,连政府的项目回款风险也很高了,甚至是目前风险最高的。我们销售整体的增长是相当缓慢的,代理商迭代非常快,基本上每一年60%、70%的代理商在更替,老人不停的退出,新人不停的加入,核心代理商沉淀下来的非常少,对市场的延续和拓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行业这6年也非常累,国外的这些老牌智能家居厂家都是靠主营业务在出去,国内10年以上的已经寥寥无几了。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很多初创团队做的很多新品进入市场,但是这些新品在应用效能上有很多问题,很多客户也是因为用了不成熟的商品认为智能家居不成熟,对智能家居产生了巨大的阴影。总体来讲,传统的路还是很艰难。 下一个6年该怎么办?我们的希望在哪?大家都知道,从2013年开始,国外的巨头都在布局,谷歌收购了Nest,苹果建立了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谷歌提出了家庭物联网通讯技术Thread,等等,大家纷纷开始行动了。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大家看到智能家居的概念火了,但是市场真正还没有启动,市场的销量目前还是比较惨淡的,因为单体还是有一些现实的问题,它本身的应用场景比较少,内容少,形不成闭环,客户体验不好。单品对传统的智能家居行业产生了影响,很多资本,包括几个大佬都在布局,美的号称一百亿的智能家居的投入,到现在为止,估计有三五千万已经很不错了。整个智能家居目前来讲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进入的厂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是有的,最终的形态单品是可以颠覆系统的,但是必须是在所有的单品都达到的成熟的阶段,加上云管端之后形成一个大的类似于家电网络的智能单品的系统状态。我觉得还是集合在以后,我们每个厂家把自己的每个单品做好,自己的系统自然就可以迭代升级了。
我们的目标和方向,还是三架马车,核心是行业大客户ODM、OEM的定制,第二条腿是传统行业,包括我们的自动单品。这是我们在合作的几个行业里面的领头羊,应该说这些厂家现在都给他们做定制,我们也建立了自己的互联网营销团队,这是我们后期正在做的几个产品的核心方向,除了我们近年推出的产品以外,明年会推出健康医疗套装,包括和机顶盒路由器的智能化,我们和联想合作的路由器也形成了对接,和百度的云平台也已经完成对接。 今天在这儿重点宣传一下我们公司的拳头产品,就是我们的V-air冰壶环境管家,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能够检测环境的质量,联动你的家电,包括新风系统,包括空调、空气净化器,它有很多自适应的功能,包括可以自适应晚上的光线,当晚上全部关灯以后,光可以调得非常微弱,这些很好玩的功能大家可以到线上购买我们的冰壶进行体验。冰壶本身还是WiFi路由器,有些小伙伴,说我拿着你的冰壶检测完一次可能就没太多的用处了,但是留着它干吗呢?我告诉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它至少可以当成路由器用,而且它的性能经过我们的测试,现在六台平板和手机同时上网和浏览网页是不卡顿的,当然,外网的带宽要是4兆,这个功能可以保证它买回家以后绝对不是一个鸡肋。 这是V-air出来以后在各大展位的亮相,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我们的合作伙伴带着它参加了无锡的中国物联网博览会,包括广交会、包括香港的展会等等,目前预售期订单已经达到了8000台,我们希望明年能够达到10万台以上。 这是智能家居套装,像无线安防套装、家电套装、LED灯,这是我们在商户的安防套装,这是我们公司的云平台,包括网关统计、APP统计、用户行为分析,我们很多合作伙伴是看中了我们冰壶本身的单品功能以外,还有看中它是一个家庭入口,背后隐藏了很多大数据收藏的可能性,所以这块是它的一个价值。 这个行业我觉得后面要发展,肯定是一个跨界的行为,道路是十分曲折的,但是我相信明天是非常光明的,我们一定能够等到杀出重围的那一天。
我相信经过炼狱洗礼的人一定会进入天堂,关键是要找到去到天堂的路。谢谢大家!
演讲嘉宾:太川电子 智能家居事业部总经理 汪跃龙
演讲主题:智能家居,家庭消费新热点
太川电子 智能家居事业部总经理 汪跃龙
汪跃龙: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行业同仁,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的是关于智能家居,现在大家都在讲它很火,火在哪里?怎么让它更火一点?刚才的莫总开始有几句话让大家感受非常深,我就接着一步步往下讲。 先简单介绍一下太川,太川是1999年成立的,2007年我们的新园区投产,2008年就已经推出了第一代无线智能家居产品,2010年我们就已经建成了整个全国第一个三级智慧社区,这是挂牌的,在广东的佛山。2011年我们的智慧社区除了产品和网络之外,社区运营已经开始投入进行了。 今天跟大家的交流从这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讲家庭消费个智能家居。第二,这个智能家居到底怎么把市场做起来。第三,我们这个市场在家电消费层面,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智能家居。第四是我们太川的产品介绍。第五,向大家介绍我们太川的智慧社区。 第一个话题,家电消费和智能家居,这可能是接下来家居消费的热点。
我们这里有几个方面的信息,为什么讲智能家居会是一个家电消费热点呢?其实我们现在认为智能家居市场火起来有几个因素,第一是网络,第二是智能终端,第三是购买成本,第四是产品技术。 第一网络,3G普及,4G快速发展远程管理传输流畅。地是智能终端,智能手机、PAD等移动终端人手一部,应用得心应手。第三是购买成本,现在一套房子动辄几百万,一套智能家居无线产品才几万块钱,智能家居成本只占购房成本不到1%,普通的家庭消费能力已经具备了。第四个就是产品技术问题,刚才莫总也讲了,我就不多讲了。 刚才讲了四个基本要素,第二部分讲一下潜力。现在中国有7亿城镇人口,2亿城镇家庭,这2亿家庭,我想智能家居不光是说在座的各位行业里的,消费者都有这个行业的需求,比如说远程管理,环境、家电,每个人都是需求的,而且我觉得这些东西刚才我们讲过购买成本之后,现在90%的人还不知道智能家居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行业里面应该都是很专业的,比如说它的安装、调试,或者是一些设置问题,我们消费者自己动手能力低的时候,很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需要有一个线下的维护。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在做市场时遇到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什么呢?它不像其他的行业,没有成熟的经销商体系和渠道体系,这是我们做市场最痛苦的事情。如果我们做家电,甚至做一些通讯产品,这个行业里面找到市场上去,找现在的经销商和终端商,无非给你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政策,大家就有合作机会了,但是我们在推广智能家居的时候,因为它是一个新行业,算是一个新市场,你找谁来合作?比如说在座应该有不少是做智能家居的,现在做智能家居的渠道商里面,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我们原来比如说做安防、做系统集成,从这些做工程性业务转过来的。
我们这边收集了一些消费者的反馈,如果做智能家居,需要什么样的功能或者特征,比如说安装简单,设置简单,应用傻瓜化,老人小孩拿了就能用,或者是价格便宜,或者干脆不要钱就能拿到智能家居。用的时候,很多消费者不专业,会问是不是不稳定。因为是通过网络,现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会不会出现泄密的问题,很多消费者会提出一些疑问,这些都在我们推广过程中需要去解决。 刚才讲到其实这里面很多的问题最终除了讲我们的产品技术和产品形态,很多矛盾集中在我们的渠道和推广上面,在市场怎么去做推广。现在我们站在这个行业,站在智能家居的行业角度去看智能家居,基本上有两种类型,当然这都是线下的线上的部署,专业渠道的,比如说我们通过楼盘,通过一些家装,或者是做建材的安防工程商,这些是我们讲的专业渠道。第二是消费渠道,比如说专业店、终端卖场、运营商、礼品行业都可以,我们认为这两种类型的渠道是可以去做智能家居消费推广的。 其实这里面所讲的这四点是我们在进行渠道招商,或者说是找合作伙伴时,大家反映最多的几个问题。
至于说第一点,单品牌操作,这是我们太川做的事情,当然了,也是针对我们这个行业里面的一些渠道商的需求,大家所提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们在推行的。第一个我们讲的单品牌操作,不拆台,不挖墙角。现在很多人在想,这是一个新行业,市场上能说自己是智能家居的,能说自己是一个品牌的至少有300家,你今天做一个品牌,下次是不是又找另外一个品牌呢?经销商很担心这些问题。所以,我们是做单品牌操作的。 第二个,保证渠道商的推广利益。智能家居因为是一个新事物,很多消费者不了解,一些渠道合作商他们在做这块市场的时候,投入很多的人力、财力、广告,或者说一些活动的资源去做,他们就会担心你做了这块市场,把这块市场做热之后会不会换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需要去解决的。所以说,我们在这些方面都会具体考虑。 第三个,是一个价格保护。其实说到价格保护,这其实是现在咱们讲智能家居渠道模式的争议点。现在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是我们刚才讲的线下的,另外一种是线上的。线上的相对来说是价格比较透明,网络我有我公开的零售价格,然后你从我这儿拿货,批发价用多少钱,有一定的销售额度,但是还有一部分在线下,线下操作的时候,我就给你一个代理商价格或者经销商价格,你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这两种类型的经销商价格体系,它其实对经销商的心态完全是两种态度,当然,可能这中间有一个牟利空间的问题,牟利空间足一点的,对于经销商来讲,是他更愿意推广的。 第四个就是推广的支持,很多经销商要做一块新市场的时候,需要去投入很多资源,做好了厂商可能会用我,做不好,有一些前面出了问题之后,之前的投入会打水漂。我们公司没做一个市场就会有市场的推广和支持,还会提供费用包括方案、技术的支持。 我们还能提供渠道操作辅导。如果说智能家居现在对整个渠道商来讲,或者说对我们的消费者来讲,它是一个新东西,很多的渠道商、经销商、代理商不缺钱,甚至也有自己的团队和市场网点,但是他最担心什么事情?拿了你这个产品我该怎么去卖,因为80%、90%的人不知道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必需品,怎么去卖?这种情况下,其实他是很需要一些厂家或者品牌方的辅导的,我们就会给他提供怎么样做智能家居区域市场的规划辅导,怎么找分销商,怎么去进行一个终端布点,怎么样去做终端的消费指引,然后我们会把这些全部形成案例,给我们的经销商进行一个培训。
我们现在还在做O2O的平台构建,这一点是基于我刚才所提到的对于线上和线下的两种类型的渠道冲突,怎么把它融合起来。现在在做智能家居,如果你是想完全在线上走,那除非真的是做单品的,我们叫做电子消费品,这种方式没问题,可以去做。但是,如果要去走这种家庭用户,它会需要有一定的线下服务,其实它是需要去做很多的线下工程的。这时候怎么样去把线上线下两个矛盾,或者说大家的重点综合起来,我们现在就在做O2O的平台,智能家居O2O平台在年底估计就能上线了。 另外,还有就是智能家居的推广,线下渠道一般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三级渠道,从品牌商到渠道商到销售终端到消费用户。在整个行业里面,我们做了很多经销商的交流,大家做的最多的就是在开展会、交流会、招商会等等,方方面面都在想办法我怎么把这个货先找到合作伙伴、经销商、代理商。找到代理商以后,代理商怎么卖货,他的货卖掉没有,重复提货率多高,毛利率多高?我发现很少有厂家关注到这一块东西。等于是你把矛盾跟市场的操作全部压给你代理商,但是代理商又是非专业的,其实对市场的流通是不利的,我们就需要考虑整个渠道体系。 我们现在做了第一级渠道的推广,第二级渠道,从渠道商到销售终端怎么推广,从销售终端到用户该怎么推广?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现在太川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模式和标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会后进行交流。
嘉宾互动
渗透or颠覆:物联网如何影响智能建筑行业?
互动嘉宾,程大章、赵哲身、艾铁军、王峻、唐波。
这个互动环节的主题是物联网如何影响智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我这里用了一个渗透或者颠覆,渗透是润物细无声,是潜移默化的,现在行业的品牌,现在的这些集成商都相安无事,只不过大家在做技术的革新而已,但是颠覆是外来者会进入这个行业,甚至主导这个行业,所以这是两个观点,这两个观点会是一个对抗对立的关系,我希望听一下大家真实的想法。 在问问题直线,我想交代一个背景,有助于大家理解我们的问题。第一个,我们既然谈到智能建筑行业,我们把它细分一下,物联网怎么样影响楼宇自控环节。举一个例子,Nest智能温控器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变到温控器排名第二,第一是霍尼韦尔。Nest代表一个智能温控器的单品正在动摇楼宇自控行业的根基,你们觉得这对于整个行业格局是不是有影响?还是说只是一个小产品出现,并没有出现大的革新变化?
程大章:我的回答是颠覆,我对互联网的理解可能跟诸位稍微有点不一样,我认为智能行业在引领物联网的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从事这个行业大概已经20多年了,现在的物联网就是全面感知,靠什么感知呢?靠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感知。如果把我们传感器用到我们运营的建筑物中间,我认为已经应用得非常深入了,的确对我们建筑物水平的提高、管理效率的提高,我们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所以,我在很多场合都在说,物联网我不能说它是伪命题,从智能建筑行业来说,我们这个行业对物联网的很多技术早就在使用了,而且我们的使用是贴近着我们人生活的环境。 当然,现在提出这个物联网的口号以后,我们也看到物联网这样一个标识的概念在推行,它在全面感知中间对传感器的推行,因为要联,联就有信息的传输互联。在信息的采集和互联之间,对我们智能建筑的发展,也是一个很有利的支撑。 我们大家在这个行业里都知道,到现在为止,GB5314还是一个推荐的标准,从来没有说全面推进。但是物联网是我们国家作为战略发展所推的概念,这个概念在中国推行的话,我觉得智能建筑行业在这个中间为它打了很好的基础。所以,我是觉得在这个方面它的很多技术应用在我们智能建筑,无论是安防的工程里面,在我们的楼控工程里面也好,还是在我们智能家居的工程里面也好,物联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概念的颠覆,但是我还是我,我还是智能建筑,我还是智能家庭,但是它是由另外一个角度颠覆我们的概念,它的技术更多的深入到我们建筑的方方面面。从这方面来说,我也同意向总的概念。
赵哲身:我认为物联网首先底层必须是传感网,中层是互联网,从这个概念上应该说是大趋势,底层传感器将从原来的模拟传感器变成一个嵌入式系统。 刚才说到的谷歌用32亿美金兼并了Nest,这件事情在行业内大家看懂的人不多,包括我也没看懂。但是最近我在网上查了十年来谷歌兼并的企业,让我吓了一跳,我觉得是狼来了。所谓狼是什么呢?就是IT巨鳄要渗透到智能建筑行业里,从谷歌兼并的各种技术和各种企业,它已经具备的长驱直入我们智能建筑行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条件。 霍尼韦尔最近也推出了一个系统,实际上外形和功能跟Nest差不多,可能比Nest稍微差一点。这样一个典型的个案是不是会颠覆智能化系统的多个架构,我认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是会颠覆的,因为我们现在25个系统,规定18—25个系统不是动向的,现在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的实验室里面,已经推出了典型化、无中心以节点构成的网格型,所以这是我在下一步要讲的一个主题。由于这个网格系统,可能分布式阶段将会有很大的应用。 但是,这样的一个系统跟我们现行的所有规范都是冲突的,因此很难说,你如果比较悲观的话,可能10年、20年才能用,但是大家也看到了电商一下子就对银行有很大的压力,这次双十一一下子就300个亿,所以很难说,长的可能10年、15年,短的可能几年功夫就会对我们智能建筑行业有一个大的冲击,或者说是颠覆。因为从Nest来看,这个只是渗透,但是,如果整个架构改变了,集中的计算变成分布式计算了,那么这就是颠覆,至于前景会怎么样,以我的眼光,我还看不到。因为所有到时候BA系统、门禁系统全部变成一个系统。 我最近在考虑移动互联网的影响, 要用在我们这个网络系统里面,我认为也是不可能的,微信也要用,你要用无线的网格系统,目前的技术要匹配。所以,这还需要一个技术的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但是这只是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谢谢!
向忠宏:非常好,在剩下几位嘉宾回答之前,我想补充一个信息,在综合布线方面前面已经有嘉宾提到了,综合布线里面我们有更多的传输,除了语音和数据之外,楼宇自控和传感器信息也会提交到上面,作为物联网来说,连接更多的物体来说,也是必要的。在智能建筑里面,很重要的一块是安防,今天大家都在谈数字监控,都在谈网络监控,这里有一个什么概念?也许我们NVR都不要了,硬盘不要了,直接放在云端。包括Nest被收购之后,第一件事情是并购了一家做云摄像头的公司,当然后面又收购了一家做智能家居、做系统的公司。 从这个布局来说,我们看到在安防、在智能家居也有这么一个趋势,就是说由原来的大系统,从单品里面也有一些新的产品不停的出现,所以我们也想接下来请下面的嘉宾发言,对于刚才我们提到的智能建筑行业和物联网的关系进行交流。
艾铁军:从我们的一些看法要从两方面去谈,一个是技术层面,现在物联网也好、互联网也好,目前一个主要的因素是IP化,原来有竞争分销去做的项目,现在我们发现这些趋势,不光在国内或者是在国外的趋势,我是一家服务供应商,我给你提供建设所有末端的服务器,然后我来提供整个运维,最终这些系统的建设不需要你给钱。从模式的角度来说,突破了原有的拓扑结构,这个是在变化的。我相信随着IT的技术、IP的技术越来越普及,分布式计算、大数据分析以及这种互联网对我们传统的产品本身也在变化,越来越IP化,还有营销渠道、服务模式都会有冲击,我相信未来一定是造一个园区的智慧系统,实现所有的智能设备的管控。
王峻: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再回顾一下物联网,物联网就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它属于一个互联网的外延,它更多的有了一些管理功能,有了一些决策的依据。 说物联网颠覆了什么?在我们的很多领域,比如说现在我个人觉得像一些物流跟踪上,物联网的推出是颠覆了他们的一些怀疑,包括我们最常用的快递,大家一看到快递一扫就可以了,改变以前的模式。 在智能化领域里面,向总刚才谈到了智能家居,我觉得如果是物联网是颠覆的话,在智能家居这块,它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为我看最后我们两位做智能家居的企业都谈到的系统。早先我们都是做系统的,但是现在因为物联网技术的崛起,单品的优势也凸显了出来。当然,刚才我们两位嘉宾也说了,到底是系统还是单品,现在可能还有待时间去考证。
向忠宏:物联网要和你相应的管理做连接,现在更多的是让互联网不管工具也好,或者它的管道能够深入到我们的环节里面去,从产品的技术一直到应用和商业模式,这里面会有一些新的点出来。就是你刚才提到的,像运营,比如说把卖给用户的产品变成运营的模式,这个就是在商业模式上做的创新。
唐波:物联网是不是有渗透或者颠覆呢?我认为就像两位教授说的,短时间内很困难。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主要的原因是从我们一些基层的或者我们一些施工的项目,这个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要从用户的使用度来谈,在欧洲也好,在美国也好,在国外也好,我们同样类型的设备可以在超市买到,但是在中国这条路还走不通。或者就算走通了,我们的一些建筑,或者说我们的施工单位的一些人员技术的层面参差不齐,我认为颠覆在短时间内很难颠覆。我认为两位教授说到的一个是技术层面,而从我们的应用层面很难,但是渗透和互补是非常有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智能建筑我也听到了很多其他的一些专家讲到的应用上面跟物联网的一些配合,非常的默契,或者是说物联网提供了一些原来智能建筑里面管理不了更加微小的部分,对于物联网来说,一些传感器,或者其他的应用,我认为做了很多的补充。我只能认为这个命题太大了,颠覆有可能在我这个年龄能看得到,希望它很快可以颠覆,我们可以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大,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希望它可以更好的为我们服务,为绿色智能建筑做好配合,目前只能这样。谢谢!
向忠宏:我补充一个信息,在上海站我们较的时候,有一个智能家居开发者大会,我们把腾讯微信开发的负责人请过来,他们对智能建筑没有任何概念,我说更多复杂的设备能不能连接,他说只要你给我个接口我都可以帮你连接,而且他是围绕着你人为中心来连接设备,你周围可能有500个设备要连接,因为他感觉你要这些信息,对讲的这些系统的管理已经进来了,只不过看在哪个层面做应用的结合,也许永远不会出现,也许是智能建筑自己就有的。所以我们想引出这个话题从大家自己的业务思考,你们是不是应该主动的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去改善你们的应用甚至商业模式,因为外面那些什么都不怕的互联网公司什么都在做,他们一定不会放弃智能建筑这么大的领域,安防现在他们已经全面渗透进去了,智能建筑由于有楼控这么高大上的技术在把控着,人家还怕,还不敢进,但是我觉得是一个迟早的事情,从温控器这个点开始,所以这里面会有很多故事发生,但是无论怎么样我们应该关注这种变化,去思考自己企业的发展和商业模式。 提问:现在智能家居单品也好、系统也好,在用户端和民用上很难结合,因为我现在还没有看到特别好的案例,我想问各位专家,这个东西怎么才能越来越做到平民化,用什么样的点和老百姓结合上,才能推广这个产品?谢谢!
向忠宏:现在产品研发没有太多困扰,但是怎么样搞定用户是最大的困难,用户怎么样买单。你今天把产品讲得做好,你用了非常好的包装或者文案,但他就是不买,怎么办。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嘉宾提问:能不能这样理解,我认为现在因为还没有真正的发掘到用户的需求,因为用户的需求,或者说他现在的麻烦太少,所以他并不愿意为智能家居这个概念付费,本身这个产品对他生活的改变并不大。
向忠宏:对,现在这么多创业团队,哪怕智能家居单品,智能硬件的创业,我们说中国有一千个创业团队可能都说少了。这次在深圳有一个智能硬件供应链的培训,报名的都有300多家,那些都是团队。所以,大家今天要做的同样一个事情就是什么叫痛点,什么叫用户需求,什么叫刚需或者伪刚需。大家都在找用户真正喜欢什么样的智能化的产品,从一个插座、一个灯泡到一个水杯,甚至桌子、椅子,这些非常多,可能一波又一波,一百个产品最后一两个产品终于摸着了,按这个量来说,假设有上千个团队,即使按照1%的成功率来说,可能有10几个、20个团队会做到抱团千万以上的销量,这个事都能做成。所以,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过程,但是给了大家机会,反而在创新方面比不上草根的创业团队,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个点今天还没有找着,但是半年一年后可能会找到。就像凯文凯利说的,我们认为很好的智能产品,到今天可能大部分还没有发明出来,未来的物联网产品可能会带来很大的突破。
(会议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