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4 新浪家居
8月9日,《中国家具设计月坛》第13期正式开讲,由许柏鸣主持。
陈宝光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
我们的网上论坛在休息了两个月以后于本月9日重新拉开帷幕,这一炮是由许柏鸣老师领衔打响的。许老师做为这期论坛的主持人提出题目,做了预热,当天及第二天大家讨论热烈,即便这样亦大有意犹未尽之感。我因外出没有参加,是后来看的讨论整理材料,很有感触。
2014年4月,由黄群森先生提议,我主持开始了我们这个网上微论坛的第一期。第一次讨论内容是关于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议题,到2015年5月“中国家居原创设计品牌的电商之路”的讨论,基本每月一期,一共进行了十四场讨论。十四场讨论内容深度越来越深,形式越来越新,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讨论的问题涉及广泛,现实意义强,创造了中国家具设计界的佳话,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互联网+”。
间歇也是必要的,有点像一个暑假,再次开始又像下一个轮回,每一次的轮回都是一次向更高一个层面的进阶。我从大家的发言中明显地看到再次开始的论坛少了些许浮躁多了沉稳,对问题的思考深入了。也说明我们的设计师在今年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年景里思考的东西有所不同。
对于“如何确保企业设计出来的产品能畅销”这样一个题目,或者许柏鸣老师从一开始就不仅仅对设计师提出,更多是想对企业家言。因为产品的畅销往往在生产销售环节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成本的控制、工艺制作水平的高低、销售的推广等,都是很具决定走向的权重。当然,不能排除设计师的关键因素。设计师是从一开始就介入的,对一件产品的成功与否处于决定性的地位。难就难在,我们所指的“家具产品”不是一件单纯的艺术品,是在一个有相当工业化的过程中制造完成的工业产品,这就要求设计师不仅仅熟悉设计和艺术,还要了解工艺过程,了解材料属性,了解结构要求,了解企业定位等等。
不管怎样,第二轮的《中国家具设计月坛》由许柏鸣老师开了一个好头,没有虚的都是实货干货,直捣黄龙。在家具设计领域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深入的地方,希望微论坛继续起到不“微”的作用。(2015年8月14日于北京)
许柏鸣 深圳家具研发院(本期主持人)
与纯粹的概念设计与艺术创作不同,在市场上获得成功是商业化设计的首要目标,然而,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却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长期以来,很多人都是单凭自己的感觉在行事,对于处在买方市场的今天而言,靠“赌”的方式来做无疑是危险的。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背后隐藏着哪些道理?
题目中的“畅销”是一个定性的概念,以保持必要的模糊和弹性空间,从而聚焦于思维要素,以免陷入枝节性的泥潭。
题目似乎是产品设计,但恰恰与企业家才是“强相关”,与设计师反而是“弱相关”。
企业和设计师对消费者内在需求的捕捉与对他们的教化同等重要。主流市场的形成是消费者和供应商共同作用的结果。
技术驱动、市场拉动与设计驱动,是迄今为止可以提炼出的三种不同方针。其中的主要引擎和企业的商业模式都不相同。
群主提出的是两个问题:1、品牌基因;2、怎样打动消费者。第一个问题,无论是苹果、无印良品还是优衣库,大凡国际性著名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基因,因此,即使把它们的logo去掉依然能够识别出它们,这就需要进行品牌基因的编码和解码,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目前国内还没见到有哪家家具企业做到了,只说产品设计中的两点基础,即“与价值同步、与风格同步;第二个问题,消费群必须先行细分,因为他们的诉求和消费能力都是不同的,如:谁都喜欢设计得非常漂亮的,但要让他们为好设计额外支付高额费用时,有些消费者宁可放弃。
迪信的产品之所以有生命力,在于有清晰、明确的定位,所有的运作标准都与这个定位相匹配,而且能够不受诱惑而分心、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因为梁总自身血液里流的就是这种基因,改不了,也不屑去改。
许多企业主喜欢习惯性地对理论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态,这一方面是因为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靠摸着石头过河,理论滞后于实践,有些理论尚未健全,感觉没用;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理论在成熟,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人越来越多,发达经济体的理论和实践也已经在引入。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引,单凭企业主个人的经验和聪明才智是不可能真正辉煌的,至少是不可持续的。
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论坛,虽然今天的论坛貌似不如以往那么热闹,却很有质量。显然发言者都是用心深入思考过的,不仅有独到的见解,而且都很切题,没有淡得太散。对各自发言的价值点简要提炼如下:刘晓红与马博提醒要关注消费者的痛点和产品的生命力;朱小杰归纳了市场、设计与生产等三个方面的组织,并犀利地点出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背景;青木堂、写意森林关注的是设计的土壤与种子,柴晓东有深切体会;王明亮呼吁发挥设计师的独特作用;厉建伟和陈志军认为品牌与创始人直接相关,并要接受市场洗礼;梁少禧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并给设计师指出了尖锐直率的问题;牛晓霆倡导品质、诚信与品格;盛夫梳理了设计师与消费者、中国与欧美的关系,并指出了目前国内审美教育的不足,陈志军、蒙亮深入诠释了设计师与消费者的交互关系;菲利普叶总结了时代变迁对设计职能的深刻影响;阿信把企业战略分成了理论、方法和刻划三个方面;李虹瑶点出了国家品牌与现实妥协的问题;祝伟华在品牌与企业运作的多个方面带来了新的思想;周旭恩描述了当今企业的五点现状;钟海舟形象比喻了企业中各种职业的各自角色;侯正光强调了价值认同、角色位置与专注坚持的重要性;高一强以谦卑之心向企业学习,等等。还有其它人士参与了讨论,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感谢宝光理事长的支持与鼓励,远在青海仍予以关心和指导,感谢群主黄群森的辛苦努力,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也有劳并感谢新浪等媒体帮助传播我们的正能量。遗憾的是企业家的参与依然不足,尽管今天的议题对他们更加重要,大伙儿实际上是为他们在出谋划策,但还是尊重他们的选择。现在宣布本次论坛圆满完成!论坛虽然结束,但这个议题还刚刚开始,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同舟共济,创造中国家具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朱小杰
学习了许老师的论坛提纲,我想设计能够“畅销”与设计师无关,那是企业家的本分。因为做品牌必须具备基础条件:
1.首先是组织市场(你是谁哲学范筹);
2.然后才组织设计(强调组织是因为工厂绝无适合设计师的土壤);
3.最后才是组织生产(极其重要沒有品质就沒有品牌工厂是工匠聚集的地方)。
中国的洋房里都住著厚扑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