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1
在红木家具卖场中,不乏仿古的大漆家具陈列。而在201“设计上海”的当代设计馆中出现一张红木大漆茶桌,这却不再平常……大漆桌面配以紫光檀框架,红黑两色相映,线条简洁流畅,气度相称。穿越时光,古老的漆艺在这里展现出了令人好奇的现代气质。
西方人称中国为China,称日本为Japan,China本是瓷器的意思,而Japan则是漆器的意思。这很有意思,也耐人寻味。
漆艺起源于中国,但随着漆器传入日本,几百年间已成一整套流通过程,并使漆器走进了日本当代市场。而在中国,漆器却早已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说老一代人还会把玩回味这门古老的手艺,很多年轻人则只能对于精美的漆器徒有垂涎,而不知该如何走近。三千年来,中国人制作的大漆家具难以计数,完整存世者寥寥。
漆,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古老工艺,如何重新赋予其生命?又如何使其重新回归家居视野?这也是平仄设计师傅军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漆本自然 时光的艺术
在几年的思考与实践过后,傅军民反而宕开一笔,避开传统家具大多采用的推光漆工艺,顾名思义,推光漆重点在于“推”,直至推得漆面生辉。
平仄的这款大漆茶桌退而取漆之本,借用了雕漆工艺,但空而不雕,将更多的专注用于剔红环节,即于木胎上髹涂一定厚度的朱漆,一天只能涂一道,直至百道。最终漆面更为柔韧和具有质感,既剥离了雕饰的繁复,又有别于推光大漆的亮度,感官和使用体验也都更亲近自然。
漆树只生长在亚洲,离开母体,漆还是活的,只不过开始另一段生命历程,具有难以估量的活性。平仄这样一张桌面,一百多道的髹涂,既是时光的历练,又是人与漆、与自然相处的过程。
因为漆本身如同人的生命一样,能以其灵魂的观照,体现其内在精神,人们称之为漆性。漆艺能够流传至今,也是这种与人密不可分的漆性使然。而身处现代社会,审美取向潜移默化,生活方式不复从前,漆与物、漆与人的关系都有待调整,应让漆性自在地体现。
取舍之间 设计的回归
传统的技艺不是不再适合现代社会,而是如何将其如何重新安置、重新演绎。
今天的我们,每天被各种碎片信息所淹没,最不缺少的就是文本与意义,往往身陷非必需的信息之中无法自拔。反观社会变迁,早已不再需要用复杂去彰显地位、用单一的图案去定义生活。
什么是现代性?法国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这样表述:“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美永远是、必然是一种双重的构成。”审美标准不断滑动,符合当下的审美,更应该是一次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所以平仄试图做一张更适合现代人使用的茶桌。将漆拉回历史的原点,取其漆性,在变动不居的现代语境中,坚守了传统手艺的那份永恒与不变。同时,大漆、木料、包铜,这些无不是传统元素,但经过现代设计语言的转化与表述后,又贴合了现代审美价值,还人以最自由的思考空间,最自在的生活状态。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平仄更想做这样一个“摆渡人”。就像傅军民一直所秉承的一样,工艺是为设计服务,设计弘扬了文化,文化也融入了生活,最终还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以器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