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2
新浪家居特约专栏《潮白新语——宝哥家具谈》
作者: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 陈宝光
点击查看更多:http://jiaju.sina.com.cn/chenbaoguang.html
>>>>>>>>>>>>>>>>>>>>>
经过这些年的实际接触,我认为中国传统家具是有体系的。只是历史上家具制作是末端,不为学者重视,更没有大篇幅的论著可以参佐认识,但是做为一个隐藏在中华文化大系下的“子系统”是存在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个体系挖掘出来,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就中国家具家居的文化特征给大家一个说法。
什么是“中国传统家具的体系”?既然是“子系统”就要首先认识“母系统”,这是解开中国传统家具体系的第一把钥匙。中国传统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物化,因此,要解释这个体系首先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理解中国民俗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简单归结几条是很难准确的。但是为了解决下一个问题,即使有偏差我们也不得不简单化一点,把与家具家居文化相对应的一些概念拎出来。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对应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有这样几个参考系数:第一个系数,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体,加之道释及其他文化共存的特征;第二个系数,在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框架下,隐藏着诸多民族融合的特点,呈显著的多元复合性;第三个系数,中国传统文化具很强的动态性,是一个有很强自我更新能力的文化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另一个特征是二千多年的“宗法封建”,渗入到家庭以及家庭里的主要用具——家具,不可避免地有这种文化的折射,包括今天仍能够看到很多的所谓“宫廷家具”,也都折射了某种精神特质。
具体到中国传统家具如果从静态角度,可以进一步细分为:1、文化及起居民俗体系;2、制作工艺体系;3、美学表现体系。也可以理解为:放在什么环境怎么用、怎么做出来的、为什么好看三个题目。
同时,中国传统家具是一个动态性很强的系统,在历史进程中从来没有停止过演变。谈到中国传统家具如果不提“席”的使用及制度就有缺失;谈到中国传统家具如果不分析由低坐具向高坐具的演变过程等于没说;谈到中国传统家具如果不看到历史上中外文化和工匠交流融合则是不足。
中国传统家具的时代性鲜明于地域性。今天所标注的什么什么“作”,有一定的地域特征,但更多是不同时代留下的烙印。所以,谈中国传统家具离开时间坐标就无法说明,也无法让人进一步理解。地域性会因为工匠的流动和文化的融汇,而在一个时期内显得模糊。时代一变审美即变,风格也随着变化。正所谓“醇醨一迁,质文三变”。所以,在解释传统家具地域特征的时候,一定要加上时代的风格分析才是科学的方法。
理解中国传统家具的第二把钥匙是制作。中华制器被认为是一个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这方面研究的人比较多。但是由于大框架的缺失,这部分的分析及论著显得比较难以定位归纳,在知识系统上会有凌乱感。
制作体系不能只看家具,因为在中国自古没有把家具制作看做独立存在的,家具只是木作中一种。从《营造法式》一书的结构分类上就可以看出中国木作的体系概念。同时要说,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不研究中国古人的思想方法和立论结构难免谬误。
说到这里,我一直有心把这部分学问往前推一步,搞一个自发性的学术研究会,或者可以叫做“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研究会”。无关生意,无关名利,把一班有兴趣又有志于此的朋友们团结一起,共同来做这件事,把事情往更高层次推。
在大的体系框架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家具中体现了一些什么样的人文特质,什么样的工匠精神,什么样的美感情怀。可以深入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起居、礼教、习俗,可以进一步梳理中外文化的交融贯通。
中国传统家具的体系不在于它的形制,不在用材,也不是分布,而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核主干的支撑点。一起寻找,一起建设吧。
2016年8月10日 写于北京深圳飞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