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东方设计论坛 | 青山周平:家-城市、自然、生活

2016-10-04

751东方设计论坛 | 青山周平:家-城市、自然、生活

751国际设计节联合新浪家居,共同策划以“东方设计在发声”为主题的4场大师论坛,关注东方文化,聚焦“人文美学” ,邀请文化名人、学者与著名设计师,共同探究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精髓,寻求东方设计无限价值的根源。以此给予大众与年轻设计师更多的启迪,引导他们思考、传承与创新。第3场论坛我们邀请了著名建筑师青山周平先生为我们带来主题演讲《家-城市、自然、生活》,新浪家居为您带来现场直播。

☟☟☟



青山周平

家-城市、自然、生活

13:30 – 14:15 签到

时   间2016年10月1日 14:00-15:00  

地   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 时尚回廊


论坛介绍:

对于 “家” 而言,最重要的基本是什么?

“家”的概念曾经存在于每个家庭的宅邸里。

但在现代都市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居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每天在不同的城市间游走,过着牧民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家”的概念逐渐从每个家庭中剥离出来,向城市的公共空间中蔓延。

在这种背景下,“家”的概念是多重意义的,讲者希望通过分享不同的项目来表达“家”的不同意义所在。



主讲人介绍:

 青山周平Shuhei AOYAMA

751东方设计论坛 | 青山周平:家-城市、自然、生活

  建筑师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青山周平,1980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2003年毕业于大阪大学,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硕士学位,现于清华大学建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5-2012年间工作于SAKO建筑设计公社,2012 年应邀成为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并于2014年在北京创立了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在SAKO“塘沽远洋国际小学校”项目中担任主设计师,主要设计作品有“原麦山丘西单店”、“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等。2008年曾获得日本商业空间协会设计大奖赛银奖。




现场直播内容

☟☟☟

751东方设计论坛 | 青山周平:家-城市、自然、生活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们都知道近几年来我们东方的设计师起来已经占据了全球设计领域一席之地,来自东方而且美学和生活方式也得到了全球设计领域的关注,逐渐影响着西方设计师的思维。751D PARP联合新浪家居共同策划了今年751国际设计论坛,东方设计在发声为主题,邀请的非常优秀的东方设计师跟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对于东方美学和东方而且元素的表达。今年有幸邀请到了福布斯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影响力人物,吕永中老师给我们带来东方设计在发生第一讲,重新定义中国式家居。

大家好,我是青山周平。谢谢今天外面有那么多的论坛,选择来这边。听我对“家-城市”的理解,通过最近做的三个项目,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的一些思考内容。

我最近一直关注“家”的概念,我觉得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缺少家的概念,我们也知道中国很快城市化过程中,很多在城市里面的年轻人,比如说现在回老家,可能父母还在,但是父母现在住的地方他们的房子已经不是我们小时候长大的房子了,这是很多在北京、上海大城市的中国年轻人的一个经验。包括我们自己在城市里面的家,比如说在北京的家,我们的房子显然没有家的概念。这也是我对中国年轻人城市的理解,我说这么多的“家”概念,到底家的概念是什么?我现在在南锣故巷里面,我对家的概念更多是从胡同里面形成的,我先介绍一下。这个红色的地方是我现在住的地方,这是很典型北京老房子的大宅院现在的样子,这是我现在住的家,其实很小,面积大概40多平方米。这是很典型北京现代的状况,我的房子很小,大概三四十平米左右,这张图片是离我家大概3、4分钟的距离卖菜的一个地方,这个卖菜的地方对我来讲是我家厨房的延伸,就是我冰箱的一部分,我可以随时去这样的地方买菜。对我来讲,也是我家厨房一部分。包括这张图片都是我家附近的图片,这个地方对我来讲是个客厅的延伸,我家的客厅不是那么大,我在这个地方可以看书可以玩,这对我来讲是我客厅的一部分,对他们来讲也是他们客厅的一部分。我也可以选择在这个地方吃饭,选各种各样的吃饭地方,我在这个地方工作,需要工作的时候可以不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因为我自己房间里也没有书房。我的书房可能是这个咖啡厅,我的书房是这个咖啡厅,我可以在这里工作,也可以跟朋友喝咖啡,因为我家里没有喝水的地方,可以选择在这里喝咖啡。我自己的房子很小三四十平米,但是胡同里面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延伸点,这对于我来讲都是家的一部分,我可以带上家使用的城市空间。这个感觉对我来讲是普通家的理解,胡同里面可以看到,我刚刚住在胡同里面的时候,很奇怪,他们为什么在城市的公共空间里面不穿衣服,后来我慢慢理解对这个胡同的城市生活关系之后,发现对他们来说,这个空间不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对他们来讲是他的客厅或者是房子的一部分,他觉得现在在自己的房间里面,那他在自己的房间里面为什么他要穿衣服?会有这样的感觉。

    我看到各种胡同里面人的时候,比如说不文明的行为,这些我不觉得那样,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城市空间生活。这个爷爷如果是超过远一点地方的时候,超过他心里上家的范围之后,他觉得很尴尬,肯定会穿衣服。在城市里面,我们看到家的房子范围和他们生活心里家的范围。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是日本农村装过的房子,可以看到偏石头的地面,可以看到做饭的地方,可以看到各种的工具,日本传统的房子是工作和室内室外结合的场所,包括城市里面传统的房子一样。城市里面传统的房子也有一些跟室内和室外交流的一些区域,自然和家交流的一些区域。我前一段时间去丹地(音)的时候看到的一个场景,虽然是城市的公共空间,看起来像室内的院子一样,因为他们每一个家庭都把自己的植物放到城市的公共区域,看起来很漂亮。虽然是公共空间,但貌似看起来像是室内的一样。

    当然中国也有类似的特点,这是上次去阿富汗农村(音)的一个院子,也可以看到整个房子里面有室外工作的地方,这个对室外开放的对自然开放的,在里面有工作的区域,对家庭以外的人也是开放的,因为这是工作的一个场所。

    但是我们现在住的房子越来越变成这样子,我们认为这个是我们的家,或者是认为这种是家庭人员私密的空间,就是家。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我了解的工业革命时代慢慢开始到现在这样,工业革命是工作的方式有改变,原来可能是像刚才照片一样,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工作,或者是自己的家里面工作,但是工业革命时代我们的工作方式就变成了上面那样的图片一样,变成只能用机器,在工厂里面工作。我们的工作越来越跟家庭离开,这个时候家庭越来越变成家庭人员私密、封闭的空间。工作的地方越来越变成上面的图片,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变成上面的房子。这个是对家的模式源点,这是我的理解。

    家跟房子不一样,我认为家应该是开放的场所,跟城市有关,跟自然有关,跟生活有关,这是我的一个概念。我做一些具体设计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概念。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今年刚刚做完的一个北京的胡同在改造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我思考的问题一个是家庭的私密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关系,小空间的立体利用,这些是我通过项目思考的问题。这个是王府井,是离王府井很近的一个地方。这个房子很奇怪,原来后面是一个三层楼的住宅楼,这是很老的住宅楼,它外面有一圈围墙,外边是胡同,原来这个墙是住宅楼的外墙,三十几年前被分配到这个地方,这是很奇怪的房子,是住宅楼跟围墙缝隙的一个房子,他们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大概三十几年左右。这是平面,这些区域都是他们原来的房子,这边是厨房、洗澡、冰箱、奶奶爷爷的,他们是三代六口人。现在是五个人,小孩子只有一个,但因为妈妈已经怀孕了,我们设计的时候是按照三代六口人考虑。这边是奶奶爷爷的卧室,那边是年轻公公婆婆的卧室,原来没有这种设计,这是原来的状态。原来房子的特点这边是一个入口,这边也是一个入口,这边是另外一个胡同,从这边可以进来,这边也是另外一个胡同,从这边也可以进来。这个房子原来是个缝隙,它不是封闭的,这是原来房子的特点,这是改造之前的图片。因为他两边一个是院子的围墙,一个是外围的围墙,没有通风,很压抑的感觉。

    我第一次去他们家的时候,跟他们家吃饭、喝酒,突然邻居从后面的地方进来,他是爷爷的老朋友,他也没有敲门没有说我过来,就直接打开后面的门进来,跟爷爷说两句话就走了。这个时候我感受这个地方不是封闭的空间,对邻居们对城市空间来讲,也可以说是半公共的地方,平时邻居们可以直接进来,然后就走,这不是我们了解的家庭私密空间,这对我很大的启发。

    我们这次做的时候,首先这个红色的地方对我们来讲是胡同的延伸,那边进来有一条道一条胡同拐过去,拐过去直接去另外一个地方,有点像城市公共空间或者是城市的胡同,进到我们房子里穿过去的感觉。包括这次做的阁楼的地方四个部分整个是给两个孩子的小空间,这个空间高低不同,对我来讲这是第二个立体胡同。这次的概念就是把城市胡同的公共空间应用到自己的房子里,可以看到那边有一个门进到胡同里面,一条胡同这样过去,这是后面的院子。

   这是改造完之后的图片,红色的部分是新的改造院子,是私密的空间。这是改造完之后的,可以看到后面是胡同的入口,这个入口进到房间里面。这对我来讲这是室外城市公共的空间,所以我故意把地面的材料用的粗糙的,放一些植物,上面开一个天窗,这个走廊的区域变成很像室外的区域,左边是他们生活的区域,右边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区域,紧接着到后面的院子里面,这是一个概念。

    另外一个概念是立体结构,这个房间的高度最高的只有3米3,大家也知道3米3很难做两层,如果上面是两米的话,下面就1米多点,很难做。我们这次考虑的他睡觉时候的地方,他在沙发上的时候需要的高度,他在吃饭的时候需要的高度都是不一样的。睡觉时候的高度肯定不需要太高,因为我们是躺着的。这些高度先研究他们各个生活行为,来决定各个地方的高度。根据他的高度做二层的设计,根据上面需要的高度,下面就知道是多少了。比如说这个地方是卫生间和洗澡的地方,洗澡的地方要站着使用,所以这个地方是最高的,上面是比较自由的顶层,这个地方是他的卧室,可以做最矮的,最矮的上面是学习的空间。一层和二层的高低空间是通过这样的研究确定,通过这样的设计二层的空间,设计一层的空间,因为高低不同,变成两个小孩子的娱乐场空间,高低不同很有意思的空间。这可以看到一个床,是小孩子的床,另外一个地方也是小孩子的床,两个床,中间是学习的空间。中间可以躺下两个人嬉闹玩耍的空间。

    因为小房间需要有各种变化,一个是整个外墙后面的院子,平时是利用中间的灯光,他们需要的时候整个灯光可以打开,这样室内的空间和室外的院子变成一体。虽然他们自己的室内空间很少,这样做完之后,室内的空间变得很大。包括这些小变化,吃饭的地方和客厅不会同时使用,吃饭的时候有个吃饭的区,这是年轻父母睡觉的区域,因为整个没有隔墙的,我们稍微有这样的隔离,虽然上面是通的没有太多的实际作用,但心理上还是有私密的感觉。我也不想后面年轻夫妇完全私密,做了这样的小窗户,专门给小孩子可以跟爸爸妈妈料。这是做的一个实际的项目,接下来的项目是概念性的项目。

    这个项目是ChinaHouse Vision理想家,这是一个再研究的项目。在日本会有这样的研究项目,很多日本的企业一起思考未来的家,现在在中国也做这样的研究项目,我也参与到项目当中。现在状态是中国建筑师跟企业在一起研究到底未来的中国“家”是什么样子?未来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子?每个人的主题不一样,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一样。我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是年轻人的共享社区,它的名字就是400盒子的社区城市。这个项目刚刚做了一本书,大家可以去买,这不是为设计师专门看的一本书,我觉得是所有在中国生活的人,有兴趣的看一下。这本书里面,我自己的方案也在里面。现在社会的变化,原来家庭是10个人,或者是更多,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小孩子、孙子都在一起,这种模式已经变成不一样了,慢慢变成小家庭,可能爸爸妈妈、小孩子,中国可能三个人,日本一般小家庭是四个人。现在这种小家庭的模式也在东京、北京、上海大城市变成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这边是东京的一个表,相信北京、上海也有类似趋势。在东京一半的家庭是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我们所认为的家庭就是标准的4个人家庭,10%几很小的一部分。现在在大城市里面考虑家的时候,不能考虑四个人的房子或者是三个人的家庭来考虑,要考虑的是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的房子和家,这是社会变化的背景。原来是这种大家庭,很多人住在一起,各种生活、交流、教育、体验,各种各样的行为都在家庭里面完成。在大城市里面我们已经没有这样的家庭,已经没有这样的平台,但还是需要体验,需要各种各样的行为。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包括现在有滴滴、Uber,原来从A到B点的时候,只能自己开车,现在这几年出现各种各样的APP,我们现在如果从A点到B点移动的时候,不需要自己开车完成。需要的时候用这种软件就好,包括原来听音乐的时候只能买光盘,现在谁也不买光盘利用互联网,下载歌曲就好。包括吃饭也一样,原来自己做饭,现在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APP,通过各种各样配送的服务,现在不需要自己做饭,不需要有很大的厨房去利用。这是现在社会中这几年发生的变化,但是我们的房子住的地方还是这样的结构,三室一厅,两室一厅,我们用30年的贷款买房子。我们的生活变成网络上的音乐一样,或者是用APP放松、简单,我们的生活能不能变成那样,也是在思考的个问题。

    具体考虑方案的时候,因为我在胡同里面,很多设计灵感是依靠在胡同里面的生活经验来。这上面也是一样,我关注的胡同里面的家具。相信大家去胡同里面逛的时候,也会发现各种各样类似这样的家具,可能这是有些家庭晾衣服的家具,因为他自己的房子里面没有地方放这种家具,所以他把他的家具放在外面。这个家具虽然是私人的东西,但是这个家具变成半公共的东西,他自己有时候也可以用,别人有时候也可以用。包括这个房子也一样,他自己没有地方放这么大的房子,所以放在外面,变成了半公共工具。包括这个椅子也一样,阿姨把凳子放在外面,平时自己用,别人也可以用。这个凳子很有意思,因为我们比较有意思的关系,虽然是个人的东西,但是很多人可以利用。我们去研究胡同里面各种各样的家具,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家具,我觉得胡同里面很多的有意思生活,我胡同里面目前的生活,关键是这种胡同里面半公共的家具,这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对我来讲是胡同各种各样半公共的家具形成的一个共享生活的地方,这个生活方式我们觉得很传统,或者是很老气,或者是过去的生活方式,但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传统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是未来的生活方式,我们做的是这样的房子,希望变成右边那样,有点很轻很简单的,有点像家具像盒子一样的东西。具体中间是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一张床,这是完全私密的空间。外面有各种各样的家具、书柜、衣柜等等,这种家具变成你的生活,根据你的需求选择多少。

    这同样是现在的房子,有个房间,红色的部分是各个家具。这些家具是房子里面的家具,我们把家具放在它的外面,这些盒子和盒子中间的区域变成把公共胡同开放的地方,有点像在胡同里面看到的,胡同里面有公共的家具,这个地方也是那样的感觉。整个的平面是这样的,这些是各种各样的盒子,中间有厨房、卫生间、洗澡公用的设施,这地方是很大的电梯,这是很大,它可以把它的盒子放在电梯里面,可以给楼上和楼下的人去用。

    盒子可以动,需要的时候把盒子挪开,比如说做一个小型的盒子,挪到另外一个地方,变成比较自由的。通过它的移动,外面可以发生各种各样大小的公共区域,通过各种移动,也可以变成大的活动区域,也可以整个一圈做成跑步的场所,因为每个盒子都可以移动,可以考虑很多大小的公共空间可能性。

    这次做的大概是六七层的状态,这是一个系统,可以在很多不同的情况利用这个工具,总共有400个盒子,对我来讲是社区的盒子。

    这是做的大胡同的场景,它也可以变成吃饭,也可以变成看报纸。这是做的跑步的地方,上面有人正好在跑步。

    这个桌子像我们在城市里面看到的桌子一样,这虽然是一个私密的东西,但在城市的公共空间里面被很多人使用。这是他的书架,他的书都在外面,别人拿走怎么办?因为我们考虑的是未来的方案,所有的东西可以贴很小的电子标签,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是电脑随时知道这个书或者是衣服,我的物品现在到底是在哪里?随时可以查。这个时候我们的东西不需要在房间里面,里面的东西可以都放在外面,可能一年几次的比如说衣服、书柜这些物品,也可以在共享社区里面跟很多人共享。

    这是我对未来社区的想法,我们刚刚在北京的白塔寺做了一个院子改造。这是个国际建筑方案的竞赛,昨天正好是在白塔寺那边,这是300个方案当中我们拿的一等奖的方案。这是白塔寺,这次要改造的院子地方就是这块。这个地块还是很有特点的,左边是白塔寺,右边是要改造的地方。我第一次去要改造的地方是这样的,这个是要改造的院子。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很震撼或者是很感动,这么有特点的景观还是很少见的,我希望这个景观可以利用起来,我们做的方案就是这样的。先做了两片墙面,这个墙面是强调白塔寺的一个死角,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后面白塔寺的连起来,同时这个地方是一个公共胡同的道路,这个地方是可以进去,后面是一个胡同,它可以通过去,这是一个想法。跟刚才的有点像,虽然地方不一样,但是想法是基本的想法,有一些共通性。

    有三分钟左右的视频介绍,最后放视频就结束我的演讲。

    (播放视频)

    这是我今天介绍的最近的三项目,一个是实际建成的项目,一个是未来的概念性想法,最后是一个刚刚做的方案。每个项目地块不一样,项目的结构也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但都是我对“家”和城市联系的理解。未来的家不应该是家庭封闭、私密的空间,这是我对家的一些理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我们的“家”,谢谢!

   

    主持人:下面进入互动环节,在座的朋友有没有问题想请教青山老师的。

   

    问:青山周老师您好!我是在一档电视节目照片中听说您的名字,非常喜欢您在其中对小户型的改造,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过一些报道,有些用户可能在入住以后并没有按照设计师的想法在房间里面生活。作为一名设计师您对住户没有按照您所设想的方式,会不会感到不高兴,对这些用户有什么样的意见?您是否会采取一些措施?

   

    周平:很多朋友发给我,说你去年做的这个项目,现在变成这样子。我觉得一方面不会开心,同时觉得对我来讲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因为我作为建筑师做设计的时候目的有两个:

    一、具体解决他们家庭的生活;

    二、通过我的设计表达我对家的态度或者是概念和想法,传播这些想法,让社会改变,让很多人的想法有些改变,这是两个目的。

    不是说我做项目的时候,百分之百给按照业主的想法设计,刚才你说的问题,第一个没有百分之百实现,你也看过那个项目,很多人觉得我这是小户型这么小的空间,我住的这么老的房子,或者是这么破的房子,通过设计可以变成那样的生活,这是一个新发现,这是很少的种子,我觉得很重要。很多人发现这个事情是通过设计变成这样,这一部分的价值还是有的。

    另外,很多人说看到现在的图片之后,原来我做设计的时候,室内空间做的不够,现在他们把很多的东西放在外面。其实不是,我们看到那些图片的时候是打击的,为什么他们把东西放在外面?这是胡同里很微妙的方式,他这样去表达那个地是我的空间,我把我的东西放在那个空间,通过五年十年的时候这个地变成我的。

    我开始设计的时候,也发现那些小东西在外面,那些东西都不用了,但是他们通过那样的方式把那些空间拿下来,这是胡同很有意思的现象。

   

    问:我看过您的设计作品,主要是针对低层建筑的,您对高层建筑室内改造有什么样的想法?

   

    周平:这些是由电视节目的传播影响力很大,很多人觉得我是做低层房子的改造,或者认为我是做老房子的改造,有些人问我能不能把我的房子改造,因为这个节目是免费的。我现在也在做建筑的项目,也在做老工厂改造的项目,也有纯室内改造的项目,也有家居产品的设计项目,对我来讲有各种各样的项目都在做,包括高层也在做,目前还在做一个高层住宅的建筑项目。我在做各种项目,但对我来讲想法是和思考方式是统一的,我做很小家具和高层住宅的时候,想法是统一的。我现在在做武汉一个高层年轻人的住宅,这是个公寓,但我会把今天讲的我对家的概念我对城市的概念,这些概念一定会放进去,我会做各种的项目。

   

    问:您好!我是一名产品设计师,也是一名大学老师,想问一下你有没有遇到过项目做不下去?我做产品设计师,在我来看不是很内行,我觉得那个项目很变态。能在接下来的时候,确定我有一个想法才接下来,或者是那个项目先接了,发现各种各样的执行原因情况发生,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周平:我们做新项目的时候,我做的项目希望所有的项目都做的挺好,想做所有的项目是我原来没有想过,别人也没有想过的设计。每次做新项目的时候会有担心做不好,做不下去目前没有,甲方可能觉得我们的设计不太喜欢,他们会结束自己改,这个是会有。我们做的不是很久,两年的时间,目前来讲没有自己做不下去的情况。

   

    问:第二个问题关于设计师责任的,不管是什么设计师,所有好的设计请设计师要花钱的,尤其是好的设计师往往花更多的钱。其实穷人往往更需要被人去关心,因为他没有资源,像拆迁的那些,为什么这个节目给那些可怜的人更多的机会,其实更多可怜的人他的住宅是需要更新的,哪怕一点点的改变和提高对他的意义都非常大,你怎么看设计师的责任,设计师也要赚钱,不可能全部免费都做,这个事情怎么看?

   

    周平:这个问题是这两年参加这个节目之后,感觉到的问题。建筑设计师一样、产品设计师一样、服装设计师也一样,各种设计师的服务对象都是刚才说的社会中很少的一部分群体。这次因为是节目在中间,建筑商在中间,我这样的建筑师跟普通的老百姓房间衔接起来,衔接起来之后,很多人看了这个节目之后觉得原来设计师可以做这样的工作。

    我们的节目播出来之后第二天,也是天天有普通的家庭来需要我这样的设计师,他们联系我让改造他们的房子。但是我也没有办法,因为我是一个人,我没有办法设计一百两百个家庭,而且一百两百个解决之后,还有几百个几千几万个房子在等,我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去服务。但我们可能对这种小户型或者是老百姓也好,对这种群体的工作方式需要重新考虑。原来的设计方式是一对一的设计,有项目,我设计给他,如果是要面对大众老百姓项目的时候,肯定不只是一对一的服务,要做的是一个系统或者是一个产品。您是产品设计师可能容易一点,但是建筑师做系统就不容易了,我们要考虑的不只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需要思考的比如说北京的老房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是什么样的系统,可以改善他们的房子。一般的老百姓可以利用这个系统,不是每个房子每个房子自己设计,我做的是一个系统一个产品,他们利用这个产品和系统的时候,可以自己来改善自己的房间。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是我们面对大众或者是老百姓群体的好方式。

   

 

0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