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之坊丁赵军:工匠精神是传统木门行业的立身之本

2016-10-18 凤凰网

  12扇高达6.6米,重达660斤被誉为 “中华第一高门”的深圳国际低碳城大门,既是这座国际城的守护者,也是这座环城的见证者。

  每一个来到国际低碳城的人,都会被这12扇传统木门宏伟壮观的外形所吸引。而设计中蕴含的低碳、环保、原生态的理念更是让人赞叹于它与这座城市精神的骨血相融,从而想去追寻这12扇木门背后的故事。

木之坊丁赵军:工匠精神是传统木门行业的立身之本

  丁赵军:工匠精神是传统木门行业的立身之本

  丁赵军,今年48岁,出生于江西丰城的木工世家,“木之坊”门业研发团队的创始人,第一个离开家乡来到深圳做传统木门的丰城人,“中华第一高门”的创造者。他说:“做木门是传承好的手艺,精选好的材料,集合好的创意,是良心加上悟性的活儿。木门是一门跨越时空的艺术,它早已超出了看家护院的刚需,从深山里的原木到以木门的形态镶嵌到你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场生命的奇遇。作为传统木工的的传承者,我们更需要工匠精神的传承。”

  如今,来深圳做木门生意的丰城人越来越多,他们都是“老丁”带出来的手艺人,是致力于将中华传统木门发扬光大的同路人。

  解密“中华第一高门”背后的故事

  丁赵军,是上个世纪90年代来到深圳的,他说他在这座城市生活了20年,深圳的快节奏、高效率、创新力让他尝尽了甜头。“木之坊”门业,是丁赵军和几个丰城的老手艺人在深圳的“事业”,也是深圳木门的口碑品牌。

  谈及“中华第一高门”。丁赵军说要追溯到2013年初,作为中国与欧盟委员会主席签署的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伙伴旗舰项目,深圳国际低碳城备受瞩目。作为项目的“门面”工程,12扇巨型大门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木门行业的大事件。

  “那么大的门,还要贴合低碳、环保、原生态的主题,工期短、任务重,当时的项目建设方先后找了十余家木门生产企业都吃了‘闭门羹’。”丁赵军说,“记得国际低碳城的项目经理找到自己时,就说:‘老丁,你如果还不接我是真的急了。’”当时,正处在风湿病痛治疗期的丁赵军,临危受命接下了工程。

  “用传统的手工画图,采用里面钢架,外面实木的办法,足足用了近两个星期时间来设计制作,终于门做好了。但是,巨门运到现场,又因为尺寸规格大,吊机进不了室内。”丁赵军说,“中华第一高门”能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也是经历了一波三折。

  最后,丁赵军和他的团队没办法,又开始勘察低碳城现场的情况,希望解决安装的难题。“终于,用小型的卷扬机,奇迹般地将巨门吊了进去。然后,工地焊架子、铺设地弹簧、混凝土固定,这才成就了12扇中华传统木门成为低碳城的门面担当。”丁赵军说当时困难重重,但是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坚持做好。

  门装好的那天,国际低碳城项目总负责人说,“一年的工期,半年完成,还是老丁有办法。”

  三年多过去了,这扇国家领导人曾经进出过的“中华第一高门”依然坚定不移的挺立于城中。丁赵军和他领导的“木之坊”门业也因为“中华第一高门”而被更多人所熟悉。

  创业之路:几经波折、坚持不懈

  眼前的丁赵军,朴实、谦虚,说话语速平缓,娓娓道来。现在作为无数创业者看齐的榜样人物,丁赵军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

  “1968年出生,只上过小学,放牛、割草、学木工。”这是丁赵军对自己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描述。1993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吹到了小县城,26岁的丁赵军跟同乡一同来到特区深圳“闯世界”。

  “刚来深圳时,就在一家建筑公司做木工,为了赚钱,有时候通宵达旦的做。后来,后来有幸进到一家大的集团公司,虽然还是做木工,但是大企业、工程多、机会多,只要肯干、能吃苦,领导赏识就有很多机会。”丁赵军说,“有一次为了赶工期,右手不小心被刨掉了一个手指,但为了兑现承诺,7个手指头包着继续干活。”

  在这家集团工作的六年,丁赵军完成了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直到有一天,他在工地看到有人推销木门。“当时深圳房地产市场很火爆,我懂木工,能不能也做木门生意?”丁赵军开始寻求自主创业的机会。

  不久后,丁赵军和老家的朋友合伙做木门。没做过生意的他负责安装和技术,天天在外奔波,为客户量尺寸,上门安装,但不曾想合伙的朋友竟趁丁赵军不注意,在采购上做起了手脚,每“采购”一个木门赚二三百元的差价。最终,使得木门售出价格虚高,问津者寥寥,第一次做生意就失败了。

  但是,丁赵军并没有放弃。他说:“深圳是一块福地,只要你吃苦耐劳愿意做,就会有收获。”没多久,丁赵军又和堂弟一起重回木门市场,他们按照“前店后厂”的模式,从内地工厂取货,在深圳门店加工、销售、安装、做售后。慢慢的,丁赵军又发现随着人们对品质要求的提升,中高端木门定制前景良好。“我们就开始钻研花色、款式、风格。”终于,一年后,丁赵军和堂弟的木门生意有了起色,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0年,人们开始有了品牌意识,丁赵军在深圳龙岗创办了深圳市木之坊木业有限公司,他秉着“只打造精品、为高端人士服务,专攻别墅门”的思路开始定制业务。但由于资金有限,最初他们只有作坊的规模。而后遭遇的技术难题,更是让丁赵军体会到创业路上的艰辛。

  “深圳湿热重,木门制作好以后需要专业的烘干设备,这和我们学的传统手艺就有了差异。一个专业的烘干设备要十几万。而当时我手中总共也就那么多钱,买了烘干设备,我就是零资产。身边一般的木门厂,为了节约成本就将门的含水率控制在20至30度之间,这样可以免去烘干。但我发现不烘干,木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开裂。这就是质量问题。木工是良心活,咱们不能只看眼前。所以,我就把所有的钱用于购买专业设备,并采取延长烘凉时间,架空摆放等方式,将木门的含水率控制在12度左右,从而保证了木门的品质。这也促成了后来很多人找着、问着来买‘木之坊’的门。”丁赵军说到这里非常的骄傲。他说:“虽然钱好像没了,但诚信有了,企业的精神有了,这是木之坊正真的立身之本。”

  2010年,丁赵军的木门事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丰城人跟随他一起来深圳做木门生意。“木之坊”渐渐步入正轨。丁赵军开始在产品创新方面下功夫。他说:“我们必须将传统木门工艺进行升级,正真体现工匠精神,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与日俱增的多元化需求。”

  从新兴材料开发到豪华木门、欧式门、双开大门、现代经典门、子母门等多个款型的更新,八大系列100多个种类的中、高端木门出现在“木之坊”的品牌介绍中。丁赵军说:“技术革新后的新材料应用让木门完全适应了天南地北的气候条件和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

  展望未来:传统木门的创新还在持续

  2016年,深圳木之坊木业在惠州的综合型木门生产基地投入生产。基地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展示于一体,“木之坊”品牌成为广东业界的知名品牌,产品远销湖北、四川、福建等二十多个省市。

  与此同时,丁赵军还将从丰城到深圳来做木门生意的老乡们集合起来,准备在产品研发和规模增长方面形成“抱团打天下”的格局。“优势互补,有助于加速发展。”丁赵军说,他希望越来越多的同业者能够一起在新材料、新技术研发方面深耕细作,将中华传统木门的精湛工艺展示在国际舞台。

  展望未来,丁赵军对他的“木之坊”信心满满。他写下了“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与世界接轨”的五年计划,志在以创建领先国际的安居产品为已任,以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回报社会。

  “革命依旧持续,每天都在努力。”早已是企业领导人的丁赵军,每天都习惯去各部门看一看,坚持再忙也要参与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设计。

  他说:“社会进步很快,只有不断的学习、创新、敢为天下先,才能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文琳,摄影/崔文刚)

0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