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莹:从数据到空间是我最近做的新尝试

2016-10-24

 跟张晓莹的接触中,充分感受到他身上那种四川人特有的气质——幽默风趣、古灵精怪,而这种性格也反映在他的设计上。他敏锐地触觉到互联网时代中设计的走向,并做了许多互联网行为对设计风向的影响研究,现在还跟阿里合作,做一个用数据来做空间的项目,他为自己对互联网行为的了解研究能落地而感到激动不已。

  在10月18日享·城市质感丨设计名家大讲堂活动上,新浪家居记者有幸采访到张晓莹老师,且听他如何看待互联网时代里的设计。


张晓莹:从数据到空间是我最近做的新尝试

  张晓莹简介:

  多维设计总经理/成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执行会长/四川省设计师联合会副会长/2014/2015成都创意设计周策展人/新设荟设计师百群群主/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项目校外教师

  张晓莹,中国室内设计界整合设计首倡者,有设计驱动价值、房地产业态设计提升品质及助销方法实战研究、桥接商业空间的客户行为与设计方法等独有的研究课题,在商业定位和营销策划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从业多年以来,独创了“基于营销策划和客户需求的整合设计方法”,在全国举行上百场专业讲座,受到设计界和业主群的强烈关注,并且影响了一大批年轻的设计师。


访谈


  新浪家居:您如何理解“有质感的设计”?

  张晓莹:我们处在一个浮躁的社会,设计会往两个方向走,一种是符合这个浮躁社会节奏和需求的浮躁设计,还有一种是反向的,跟我们浮躁的方向形成互补,就是说浮躁的社会恰恰需要我们有一些沉淀的作品和设计方法。这些沉淀的设计,可以是文化的纹理,也可以是肌理的纹理,也可以是思想的纹理,也可以是思考的纹理,这些设计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有厚度,这就是我所认为的“质感设计”。

  而能否做出“质感设计”,很大程度取决于设计师本人的质感,设计师的质感,更多是设计师自身的特征,这种特征就像一种指纹、像一种音轨、像一种色谱一样,构成了他必然形成的一种特征,当这种特征形成有识别度的时候,便形成了设计师的质感。


  新浪家居:刚才您在演讲中提到“设计师站台当老板不仅是趋势也是更好的营销策略”,能解释一下这话的含义吗?

  张晓莹:设计师在商业运营的空间里面,他们可以出来做代言人,做显性的那个老板而非真正的运营老板。说这个店是某某设计师开的,或是某某设计师买的,给人感觉就会逼格高很多。然后这个设计师刚好还有一些自己的故事,就容易形成一种文化的产物。因为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寻找存在感,原因有三:一是要自己的存在感,二是需要线下的体验,三是因为线上互联网时代把人的个性都淹没了,所以需要找存在感。而这个存在感必须找到与自己关联的线下场景来实现,这种场景最好是有可传播性的、有故事的、有特点的、有体验感的。而最符合这些想法的人当设计师莫属。当然不仅仅是设计师,音乐家开店站台也可以的,反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新浪家居:那您认为设计师应该如何包装自己?

  张晓莹:树立自己的理论依据、树立自己的故事、梳理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思想、设计手法都必须是真实的,而且是有显性关联的。


  新浪家居:有人说设计师应该鼓足劲去追逐一个含金量高的奖项,也有人认为无论含金量多少,参加多一些比赛就是好的,您认为哪种做法会更利于设计师的成长?

  张晓莹: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但是从基本角度来说都是从易到难的,包括参赛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设计师不是天才,设计师是通过一次次服务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所以参赛也是一样,出局了再参加,拿到一个高峰,再征服下一个高峰,你说如果一座山都不爬,突然就登上珠穆朗 玛峰,这是不可能的。参赛是一种承认、一种检验、一种让自己品牌进行传播的方式。


  新浪家居:成都的设计力量在全国来说是比较突出的,您认为成都的设计师身上有没有哪些特质?

  张晓莹:成都是宜居城市,设计城市性格还是比较清晰的。有个有趣的词,原来是贬义词,叫小家巴适,在四川话里是顾小环境,小气的意思。但是随着飞速的时代发展,人类对自身生活需求认知从高大上反而变得越来越关注生活方式的细节,小气场的紧致,人与自然的协调。反而变成也是一个特点,追求舒适,不太什么雄心壮志,但是有爱好的东西,有自信,性格诙谐幽默,都不太愿意让自己活得很累。这些城市性格会反映在设计师的身上。


  新浪家居:您最近在关注哪些领域的课题?

  张晓莹:我从前年开始研究互联网行为和带来的变化,然后尝试着在这方面做点研究。我今天演讲的主题就是《互联网行为倒逼设计风向》,其实互联网行为对设计是有影响的。说到我也是互联网第一设计师社群“新设荟”设计师百群群主,当然这不能算是一个互联网事业,但也是一种互联网的尝试。


  新浪家居:目前在做哪些有意思的项目吗?

  张晓莹:给一个国内顶级互联网大鳄企业做联合办公空间的研发。这是一种完全颠覆性的空间,最大的特点不是空间决定行为,而是云行为决定空间,也就是用办公软件和数据来做空间。做这个项目我有两个很深的感触,第一是对互联网行为的理解和了解、研究,终于能够在这个项目上做成落地。第二是我们跟互联网大鳄合作,做这种行为到空间的设计、从数据到设计的设计,在全球都算是比较领先的,这有助于我们在某一个点上走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地方。


  新浪家居:期待张老师的新项目,谢谢您接受新浪家居的采访。


作品


  项目名称:中海国际中心写字楼示范单位

张晓莹:从数据到空间是我最近做的新尝试

张晓莹:从数据到空间是我最近做的新尝试

张晓莹:从数据到空间是我最近做的新尝试

张晓莹:从数据到空间是我最近做的新尝试

张晓莹:从数据到空间是我最近做的新尝试

张晓莹:从数据到空间是我最近做的新尝试

张晓莹:从数据到空间是我最近做的新尝试

张晓莹:从数据到空间是我最近做的新尝试

张晓莹:从数据到空间是我最近做的新尝试

张晓莹:从数据到空间是我最近做的新尝试

张晓莹:从数据到空间是我最近做的新尝试

  设计说明:

  引导新思维下的办公方式

  互联网时代对传统习惯的冲击无处不在,当然也包括人们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从前的单调、昏沉的环境显然跟不上节奏,设计师希望通过空间的改变对大家的工作状态产生影响,引导符合时代要求的办公趋势。

  开放式的格局、跳跃的色彩、个性的家具都给人感觉办公室具备了动态感,更能调动起人的积极性,咖啡区、休息区功能齐备,甚至还会把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融入空间中。办公空间的一步步“突破、尝试、完善”,其实就是以用户体验为先的互联网思维的运用。

  设计师的原则是“尊重限制,突破常规”,在可控的领域做出改变。因此即使布局方式和传统企业并没有太大差别,空间却因为高纯度色彩、款式新颖的家具的搭配而显得时尚度大增。既然顶面灯光已经成型,那就在地毯造型上动脑筋,利用设计技巧达到想要的效果,却不会增加产品的成本。


  用设计突破限制条件

  精装环境下很多硬装条件都不能改变,就需要用设计进行补充,这个案例中地毯的运用就是典型实例。地毯设计时模拟了不同位置的阴影关系,采用了块毯利用马赛克艺术形式进行拼接,突出了室内光影效果,增加空间的活跃感,和使用普通地毯的成本差距不大。


  立体化利用办公空间

  对空间的高效利用是一种趋势,在这个样板间中也进行了尝试,例如办公桌上再增加一层太阳能灯,为晚间用电节约能源,自行车、滑板放置在墙体侧面,或者利用轻便的轨道板隔出封闭式会议区等。


声明:新浪家居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