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3
2017中国「人文设计周×苏州」在场 主题演讲
邀请海内外人文、艺术、设计、工艺顶级师者嘉宾,通过人文美学论坛、在场演讲、艺术展览、跨界演出、公共事件全面读解苏州文脉,推动中式生活美学复兴。
新浪家居首席战略合作
全程高能直播
☟☟☟
在场 生活苏州
主持人:我们希望把一些传统打碎再重建在各个领域向大家展示一下,19号上午拙政园做了一个小型的人文美学的论坛中,中央美术学院殷双喜教授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案例,在悉尼歌剧院的建设设计当中,它的元素来自于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巧夺天工的创意,这样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灵感,会有这样一种扇型的形状。后来大家查到建筑师的手稿的时候,发现都是来自于敦煌一个壁画的局部,像方与圆的重叠,但是建筑师没有像普通的建筑师一样把它就做成方与圆的累加,而是把它放在一起先综合再拆分再解构再重建,然后变成了一种新的创作灵感和元素。所以现在大家在当下的时候都在提及,所谓的传统与当代,传统与当代有两种特征,第一种就是我们深度思考它的文化符号和深度,其实是找到它当下的文化价值,重新解构和创作,这才是真正的传承。
大提琴是一个古典音乐的乐器,它来自于西方,它却与中国音乐有着这么神韵结合的感受,相信也是范老师他对音乐的理解中,会把东方与西方进行非常好的结合,接下来有请范宗沛老师。
范宗沛:我1991年就来内地,那个时候待在北京,跟国内一个很知明的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林海。1991年我来到这边是为了寻找音乐的伙伴,刚好他跟张亚东都在我寻找的伙伴里面,我们交流了很多关于迷笛乐器的使用方式,因为它解决了很多做音乐人的困扰,那个时候音乐大部分都要写在五线谱上,事先也听不到,现在有一个模带做出来,就是用Mini,可以模仿到70%到80%,老板就觉得可以付订金给你。
我们主要讲城市的文化建设,对我来说生命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在上海的新天地,我去那边的时候看到了新天地拆掉重盖的整个过程,让我非常惊讶,建筑过程中会留下那些可用的旧素材,放在新的结构里面,当我们再看到的时候还觉得它还保留了原有的风格。
那阵子我又到了苏州,逛到了周庄,周庄在我生命中起了一个很大的改变。发生了两件事情让我非常有感受,比如走在周庄的路上,会一直听到声音,我就说地砖为什么要铺的这么松,走起来会响,原来这个叫响砖,在当时要防小偷。
那天突然路过一个小瓦房,方形的窗户里一个穿旗袍的女孩子在画鼻烟壶,当时我们并没有说音乐是什么,只是觉得被这个画面感动了,那张照片拍下来后放在《水色》专辑里面的第二页。最后离开周庄的时候开始起风了,我就站在桥头突然间看到杨柳,非常摇摆,我就想说真的有这个景像,每次看《卧虎藏龙》周润发飞在杨柳上我觉得太假了,结果真的在周庄看到那种真实的状态。
在当地听到了评弹,因为我不知道她在唱什么,所以没有限制,不会被歌词绑住,对我来说我只是在听旋律而已。然后把它拆解,我跟林海说这个和声好像可以重新组起来,放点其他东西进去,我们编了一些和声在上面。我是做《摆渡人之歌》,他是做《水色》。
后来我们找了高博文,现在他已经是个大腕唱评弹的老师,高博文那时候很年轻他们唱了好几段给我们,回去我们就改编重组,重组以后又配上不同的风格,有小时候的周庄、我小时候的样子、隔壁邻居几个妈妈在聊天那个情景、早晨醒来的周庄、船夫划船的时候、周庄的杨柳,还有窗户里面的那个女孩子,我用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她,我把她当成小提琴,然后我是大提琴。还有我老了以后,60、70以后重新回到周庄站在桥头看着那些小孩子在那边玩。
回归主题,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传统音乐、跨界音乐还有爵士乐,爵士乐单独拉出来,因为爵士乐是一个活在当下的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跨界音乐还有传统音乐,这些东西是可以重复演奏的音乐,所以它比较容易被流传下来。流行音乐也是一样,流行音乐的产量很高,每一年大概有三万首,但时间会替换掉这些东西。古典音乐因为它的结构非常严谨,跟建筑一样,所以古典音乐就像建筑一样。
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就是其商业之最,它就像一个大广场,它什么东西都可能发生在里面,卖小吃的、杂耍什么都有,它也像广告词一样,必须在短短的三到五秒,第一句唱出来就要把你先抓住了。
跨界音乐
跨界音乐就是所谓的新世纪音乐,包括现在的这些电子合成乐,我们都称它为跨界,跨界音乐就像公园,像散文,跨界音乐是一个很舒服,没有什么限制的,它可能是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你走在里面不会被旁边叫卖的东西影响。在公园里面散步是很自由的,就很像跨界音乐。
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就很像古迹,它可能经过一百年以后,保存下来的。我们从小唱民谣或者不管什么歌,不管周杰伦现在唱什么歌,如果一百年以后还能唱他的歌能应该是民谣,不是流行歌曲了。经过了时间的萃炼以后它就变成古迹,也很像我们留下来的一些成语、俚语一样。以上这些东西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一样的。今天不讨论古典,只跟大家讨论跨界音乐。其实它的延伸是在30年前出现的,所谓的新世纪音乐,但是人类最奇特的一件事情,有了左边就会有右边,过一段时间以后,中间的东西就会出来,任何事情都一样。
音乐、建筑都是一样的。我不能去讨论建筑,我不是建筑师,但是建筑的极简主义也就是这样出来的,音乐也是一样。跨界音乐带给你的应该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主题,它不像贝多芬《田园》或者《命运》,你会很清楚它的动机。跨界音乐往往放了十分钟以后你也不知道它在说什么,叫你哼一遍旋律你也哼不出来,因为跨界音乐它是一种味道,一种方向剂,你进来以后会闻一道股味道,你不知道哪里来的。你来到一个空间,你觉得这个声音它不只是安静或者说耳鸣,它有一点点声音在里面重复,也不会吵到你,因为它没有旋律,它不会抓住你,它也没有歌词来吸引你。跨界音乐不会像古典音乐那么严谨、严肃,也不会像流行音乐这么吵,它一直在主导你的声音,你会被那个唱的歌词给抓去。
音乐可以把不相关的东西粘在一起音乐是所有艺术的结合剂,我昨天去诚品看了叶锦添的摄影展,他除了呈现出那个空间还有他的摄影以外,最重要的是里面他一定会放一点一些电子音乐,不会很大声,总是有一点声音,你就一直会听到声音加上一些重复的和弦词。
在20几年前,我跟林海在北京就想把这些音乐拿来改编一下,我们就找了戴雅,所用的音源都是迷笛,弦乐是真的。在25年前我们就想把一些传统的音乐拿来变成平常可以欣赏的,好听又不会很吵人的。云南的民谣,我们听到了这个民谣以后把歌词抽掉,只留下它的旋律。玩音乐现在分成两派了,一派就是它会去学传统的和声,理论基础,还有一种就是坐在电脑前面直接用拼贴,用电脑现成的声音重新组装,这两个都可以存在。但是如果你只是坐在电脑前面去拼贴别人做好的现成的东西,你的范围就有限。我不否认那也是现在的一个音乐的技术发展的过程。
如果你希望你的音乐能够流传下来,那你更要去学理论基础,因为你必须要有音乐的国际语言,别人才能演奏你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玩音乐的人到了最后都会整理自己的作品,对于我们来讲生命的延续就是在五线谱上面。巴哈、贝多芬的音乐现在打开谱子以后,演奏起来还会觉得他就活在我身边,他的生命可以一直这样延续下去,所以对于做音乐的人来说,你的作品能够变成五线谱,由一个不认识的人在别的地方演出,那你就成功一半了。
所以我们开始寻找各地的民谣然后改编,想让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存在,后来我们开始接触更多的不同的融合。用到胡琴,唢呐,也用到台湾原住民的周族的语言,又加了一段京腔的唱法,找了一个唱京剧的唱了一段我们写的类似的旋律,让她用京腔的唱法,当你拥有一个音乐技术跟拆解的功能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很多事情放在一起。这是上海新天地给我带来的一个启发。
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好好听《贵妃醉酒》,我不知道她在唱什么,但是这个旋律我完全记得,我把几个不同的时空放在一个舞台上,这边是唱京剧,这边是爵士,那个音乐结合在一起的冲击力量非常大。我如果在现在一个很棒的建筑物里面,或者一个展览里面,或者是一个很棒的餐厅里面,或者是一个表演上面放这样的音乐,绝对比放原来的《贵妃醉酒》要更吸引人,但是我还是一样可以阐述我想讲的东西。
我们有五千多年的文化,我们有太多太多的素材可以去发掘,不管用什么方式重新整理重新塑造,它可以变的很棒。但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的年轻人比较辛苦,因为我们以前要听的东西听没有现在要听的东西这么多。所以你在前面的三三十年生命中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浏览一遍,因为你要确定你最擅长的是哪一个区块,找到你的区块以后再开始在你的生命中,研究出这个区块跟你自己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目的结合,之后再去发展,这个讲起来是一段很长的路。从各种不同的测验跟考试,跟淘汰,来判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假如说有十种人,不管你选择做哪一种,你是5就不要去想8的事情,因为会很累。人生也是一样,你不要觉得每件事情我都要,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生俱来的天分跟天赋这两件事情非常重要,什么叫天分?我跟你一样的成长一样的教学,但是我比你聪明,那我就是比你聪明。天赋就是我生下来我的身体是什么样,我就是手长手细,我就弹钢琴的。不要去做违反自己身体的事情,这个很重要。家长要帮助小孩子快速找到他想做什么,但是你不要做错误的判断,小孩子的很多过动儿后来变成舞蹈家了。在墙壁上乱画,说不定给他一个导引他将来会变成一个画画的人,有很多因素,不要被环境所影响
范宗沛演奏
现场互动
学员:首先先跟您道歉,在听您的音乐之前,我才发现其实我们之前已经很多次偷偷的用了你的音乐。我是做纪录片的,之前也会做一些小片子的时候,经常用到一些音乐,因为范老师的音乐画面感太强了。
我个人并不懂音乐,就像范老师说的,有些东西不一定要懂,但是我觉得在听一些音乐的时候,我也会听到热泪盈眶。我本身做视听语言这块也是相通的。我想跟范老师交流的是,我在前年的时候做一个系列纪录片叫《寻访老艺人》,我当时寻访的一拨人是福建莆田的,莆田有个地方叫莆仙戏,我在原先对这块根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接触了以后特别的震惊和惊讶,这里面蕴含了非常多的文化财产在里面。莆田这个地方有大曲牌360,小曲牌720这种,包括所有的情感、情绪、场景都可以在曲牌里面找到。我在这里并不是要提问,我只是希望如果有机会希望邀请范老师一起到那边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就像您去周庄一样,我希望都能够去看一看。因为有机会把这些宝贵的传统的,可以在您的手上变的更加的丰满跟完美。我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可以邀请到您,谢谢。
厐喜:我一直在想一事一物到底该怎么去诠释,苏州有些什么调性,我一直喜欢讲这两个词,我觉得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所以今天我重新整理了我演讲的题目,之前叫《一间书房》,我觉得这个交流起来还是挺难的,我就改成了《已知叙事》。
我在2012年的时候,给自己重新做了定位,我到底要做什么,我要做一件我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要做一件厐喜自己的喜好之所——喜舍。喜舍最初的构想是想做一间人文客厅,我希望把自己从一个很快的节奏慢下来,所以我在完全没有做室内设计的情况下我做了喜舍。我把喜舍做成了一个我心目中的人文客厅,涵盖了茶、香、书、诗、酒、乐诸如此类的生活方式,这里传递的是我的一个状态,我希望从视觉、味觉、气氛上让自己安静下来。
喜舍进门的地方,这是之前的进门的场所,在这个竹林里走的时候,很多阳光从竹林的缝隙里面投射下来以后,我站在高的竹林中间,那种丝丝的阳光射下来以后,我一直很想在室内做一个这样的情景再现,所以真的是突发奇想,也义无反顾的,也不管落叶不落叶,苏州一个老艺人给我提醒了一下,一个青的竹子你不动它,让它自然风干,你不使劲摇它叶片是不会落下来的,这个竹子也就在喜舍呈现了八个月的时间,现在已经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石头。
这是我们的茶室,这个空间一直没有动过,因为它一直满足着我在这个空间里面想得到的一些气氛。在2012年到现在为止,喜舍一直保持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状态,我每个月两三天都会邀请不同圈子里面的朋友到喜舍来。三五好友中间已经存在一个默契,大家一旦收到一些好的东西都会互相做一个交流,这个交流对我本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中间会有很多我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日常中感悟、发掘,发现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情况,都会在这个雅集过程中产生。
我个人还比较喜欢这个调性,苏州其实是玩小,而不是玩大,它是由小见大的一个过程,所以大家会发现核雕也好,玉雕也好,所有东西都是把玩儿制件。我刚刚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喜舍的状态,其实是想告诉大家它呈现了一个氛围、状态和生活方式。
今天我用三个词,一个是古意,一个是自然,一个是会意。古意是我想把传统文化中间比较重点的东西简单的给它做了一个整理。在自然的部分,是我最爱的石头,大家讲到石头一定会想到苏州。会意的部分就是我在这个过程中间,我找到我自己认为的一些气息,到底这些文人雅士或者气氛也好,我从中找到一些古意,我跟当代做一些结合。
古意
古意,其实就是一个东方的生活高度,古人是有一个状态的,是把自己对生活也好,对社会的很多感悟、感受,甚至包括一些思考,它通过一个空间,一个院子,或者一杯茶或者诸如此类的一些器物,去把它这些东西都寄情在里面,所以我认为它是一种高度。
好的生活高度其实一定是要有美学支撑的,中国古人的生活美学到底是什么?大家都知道《长物志》这本书。这本书其实是一个概括,它把古人的一些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细节,全部囊括在这本书上,《长物志》这本书的审美,各种衣食住行,包括点位,家具,陈设,所有跟生活相关的一切的东西,都会在这本书上。全书分为12个章节,告诉大家做建筑的时候,边上应该是有水或者有山,应该依山而居,什么为上,什么为次,都按照明代人的生活方式做了一个概括。
花木,就是盆景,园林里面所有的植物,这棵树种在这里合不合适。原来我们做一些项目的时候,有些人对风水上都不大理解,可能会把柳树种在自己家的门口,或者把芭蕉树种在前门进门的地方,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这些都是比较招阴的,所以在这本书上面它也会有所介绍,它会告诉你哪些东西适合种在哪里,哪些适合放在案头作为陈设。
禽鱼,这些动物它是有很多的习性,有很多科学的东西。比方说养一只鸟,绣鸟,每天都要帮这只小鸟洗澡,它的声音的高低,包括清亮,还包括它的体型,甚至包括它居住的笼子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包括养鱼,各种各样的鱼都有它的习性,在这里面也会有所介绍。
书画,不光是大家对书画的审美,同时还有一些裱画的方式。很多画画完以后装裱的方式跟平面有很多的关系,甚至包括装裱的颜色,搭配的一些后面的衬景,诸如此类的,其实是非常讲究的。
几榻,就是家具,家具很多了,包括所有的明式的点,当然他是以明式家具来算,现在意大利很顶级的家具现在也开始在走中国风,找中国的点位,但是不是早年大家对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传到老外那边的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大家认为龙、凤、熊猫就是中国,其实不是,中国是有它很深层的文化内涵的。
器具是文房、器物,中间就有很多的讲究,因为苏州有很多的手工艺,中间包括九连环、玉雕、核雕,以前很多东西都是放在案头的,这个就是跟器物有关。
品香的部分,香杵、香叉,包括以前压那个灰的部分都是以前中国传过去的。
衣饰就是服装了,服装中间有更多的讲究。
果蔬就是大家吃的部分,主要是告诉大家在这个季节应该吃什么,所幸苏州是一个时令的城市,它在这个季节吃什么,那个季节吃什么,都是有很多的讲究的,这个讲究所幸也是有所延续。
舟车交通部分。车子里面有很多的装饰,不是像我们现在都是标准化了,当时的车子里面都有很多的配饰是自己的东西。
位置,位置其实就是空间布局,特别是陈设最重要的一个点。这本书上面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涵盖,但是实际在位置的部分,它有很多的节奏,高低不同,大小不同,疏密不同,甚至包括一个单数的概念,所有都是在位置里面呈现。因此我也专门去看过很多明代的一些布置,其实他们很少有对称的东西。对称可能是清代以后,把宋之前的单数的东西变成了对称的。我们看到很多都是对称的方式。当然不是说对称不好,而是对称中其实也是分很多的节奏,比如说四样东西放在一起,它可能是三个放在一边,一个放到另外一边,它其实也是单数的概念。
那这个单数概念我在喜舍的空间里面呈现了很多单数的部分,包括一直没有变过的茶室,里面所有的东设计包括一条压边线也是一个单数。但是做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技术上面的支撑,我完全不懂,我就觉得少一根会好看,我没有想到在做这个空间的时候需要的一定的规范,我当时是没有概念的。所以当我做完喜室之后,一个很专业的朋友过来说,说你这个不像室内设计,只能讲是你家里的一个陈设。我说你就讲对了,我就是要一个家的感觉,我希望它有点温度。
香茗茶部分,我本人也是玩茶很多年,收了很多跟茶相关的器物,也因为茶的这个点我才开始做了喜舍。
自然
这部分我的理解,我想把这段话读一下,李渔曾经讲过,幽斋磊石,原非得以,不能致身岩下,与目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文人雅石是有一个精气神的,它其实是跟主人的文化修养,以及主人对石头的一个精神寄托。四种名石,其中灵壁是安徽的,太湖也不是苏州的,是江南流域这一片的,英德是广东英德,昆石是苏州昆山,而且现在基本也没有了。昆石太脆了,所以它很难保存,现在看到老的昆石也是全部像疙瘩一样凝聚在一起了。当然在苏州最多的可能就是太湖石。
在这里跟大家把《翔龙图》分享一下,其实这个石头上面有一个个圆窝窝,它是水冲出来的。这就说明这块石头是从水里面冲刷出来的,产生了像鳞片一样一个个的小圆窝。所以当时这块宋徽宗能画它,肯定是在当时非常牛的一块石头。我也收了一块类似于这样的石头,就在喜舍。当然不可能跟它这块比,但是至少它有古意。太湖石其实不是那么多洞,其实它的洞是比较大的那种,而不是玲珑剔透。我们看到很多很黑的,或者有很多的小洞的,很玲珑的,建议大家不要去买,基本全是人工做出来的。我们讲自然,其实这里面有一块石头是动过手的。
当然古人也动过手,因为他们想把很多的人文情怀寄托在石头当中,但是可能那个时候的高度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现在看下来以后它跟他的画是有关的,现在可能动手动的过了,或者节奏不对,或者大小不对,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效果。
这块石头也是庭院里面的,可能各种原因就出来一小块,所幸也在喜舍。我当时头弯下来的时候我发现它是一个形,从上面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小窝窝,我就把它变成了一个罗汉背后的一个山景,我认为有这个气氛,那个窝窝刚好可以放点香灰,点了以后就变成了一个天然的香炉。在气氛当中我认为它是有所提升这个调性的。
茅草屋的部分,在喜舍的一个小院子,我买的石头都不是特别贵。这块石头当时是因为喜舍需要搁在鱼缸边上的一个点缀,也不需要是黑的,但是很走运,这块石头是苏州很老的石头,而且是太湖的。
这个是网师园的一块石头,大家可以看它的风化程度。你不可能挖出来一块完全属于你自己的,并且形很好的,必须要有一些人工的痕迹,但是因为在当时就产生了这些很有意思的一个布局。石笋是很高级的,在园林里面可以看到三两根。前段时间无意中在一张古画中看到有一种诠释的方法很有意思,一根非常长的大概在三到四米甚至更高的石笋,放在庭院当中,边上放一颗松树,我突然觉得那个就是古画,很高级。所以我想尽办法在苏州各种淘,终于被我找到一根。
这个是在室内的一个陈设方式,室内有很多的高低不同,包括它会跟一些器物,跟一些瓶做互动,基本属于案头,条案上的。这个是喜舍在大空间中有一些陈设的位置。经常会发现一些变化,但这块石头大家可以看的出,因为石头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室内的大的石头,最担心的就是它的尖锐感。包括它的上面会有一些很尖的状态,那基本上我们就觉得它是特别凶的,不适合在室内的。可能在庭院里会产生一些状态,但是在室内里这类石头我们是不会特别去在意的,因为太凶的石头它是有压迫感的。
会意
会意的部分,文震亨也说过,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前两天我们几个朋友也在聊天,到底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沿袭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我一直也在思考,如何把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延伸到中国当代的生活方式中间。很多人都在想,但是是否重新去挖掘这个点,中国现在的新中式家具变成了盲目的仿制甚至是变形。我觉得他讲的有道理,在苏州因为有很多做家具的苏工包括艺人我们都在聊,什么是高级,其实明代人已经把家具做到了很极致的部分。
只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家具并没有仿制到那个点上,它可能是一个变成品,或者在形上面没有把握到这个点。在这个没有做好的基础上再去变形,他就会出现很多很怪的状态。现在如果做纯中式的家具厂家,有时候跟他们聊天,包括跟工匠艺人也在聊,我说你不要去做创新,你只要把那个精气神做出来,然后再去找那个点,我觉得其实挺难的,这个要好多好多年的工艺。所以在这点上,我一直在想,我们其实要从老的状态中找出一些新的诠释方式。
重量如何去解决,最近给一个朋友家里在做的时候,他因为是架工程,他的承重量是一吨不到,但是我们这块石头是三吨的,如何把它放在这个地方?在交流过程中,突然发现原来受力面更大就没问题,所以我专门挑了刚才那块石头,受力面很大,放在那个空间里面好像也没太大问题。
这中间有很多的我从生活体验中学到的东西。苏州有看梅花的部分,特别是在每年冬天的时候,大家都会去看,梅花中间文震亨也说了,单瓣的绿萼是最好的。我们脑子里面想的东西就是一个点,就是这个姿态,绿萼的枝干的所有的姿态,我们要看那个古意,设计师都是这个思维方式,我们觉得特别好,又粗,可能又是苏州那种老的品种。在大家品头论足的时候,有个老太太出来了,她说小伙子,看蜡梅不是这样的,她突然走到那个树的边上,把那个井盖打开,你应该看井里面的倒影去闻这个香才是高级。这只是一个影子,我个人认为我想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而不是说我们只是看一个表皮的部分,还有很多人文的东西和一些民间大家在共同探讨的点。
这个石头中间有一个小的弧圈,里面是放水的,我也不知道是干吗的。我朋友问我你知道是干吗的吗?难道是搁一个什么东西的?他说它确实是搁东西的,但是确切的作用是因为这是一个护城河,它是一个兰花的盆,庭院石刻里面有很多,每一年兰花都会在每一个时节上被蚂蚁侵袭,这些老百姓做一个水草里面放水,蚂蚁永远爬不进去,这就是我们在讲的智慧。
我有幸抢到一只大体量荷花缸,那段时间特别流行日本茶道,壶放到那个里面,大家都把荷花缸放成了一个烧水的盛器,我也是按照这个点上面去做,突然有一点我实在觉得,好像它不日本,也不是很中国。刚好到朋友那边,很巧,朋友就用了一个很漂亮的明代的石几垫在底下,把那个缸子垫在上面,他找了一个凳子放在那个边上,做了一个围坐,缸的体量还可以,大概80公分到1米左右,他用铁去雕了个云纹的支架搁在中间,我后来改良了,它的原因是因为它自己在生活当中,他的膝盖风湿,他不舒服,所以他在冬天想烤这个炉子,刚好膝盖顶住这个缸子,可以给他的膝盖加热。我觉得很好,回去就照抄了一个,我把镂空的云纹变成了一个盖子盖在缸子上面,中间挖了一个洞。后来我就烤了橘子,每次客人来的时候我就用这个缸子招待朋友。这些都是民间的小的智慧,特别有劲。
这块石头也是大前天我们才找到的,把它从户外的草地搬到了室内。我最怕大家讲到这块石头像什么,像一只鸟或者像大象,但是我是不愿意这样讲的,因为我觉得其实石头它是有古意的,我们要找的是那个古意点,而不是它像什么东西,去告诉客户,或者告诉我们业主说我们要做一块石头,它象征吉祥,象征什么什么龙。我想找的那个点,我觉得它应该是有古意的东西。
那天自己在喜舍的一个空间里面,做了一个这样的陈设,也跟大家做一个小分享,我一直在想做一些在空间里面也好,不管是展览性的活动还是我喜舍的一个点,我希望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说一个个的小空间,不是传统的家具店里面做一些陈设,而是更多的诠释了一些古意。
在这个空的空间里面,因为条件也不是很允许,第一个是置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我认为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当然这块石头本身就是元代的一个石几,这是庭院石刻中间非常重要的角色,苏州的庭院石刻跟北方的庭院石刻是不一样的。现在石雕中有一些石雕的满汉全席,我觉得它的层次比较低的。文人的庭院石刻可能更多的是文人气。苏州其实是有文人气的状态的。
方桌。这里在做一个小的空间的再现,我想把我心里面认为的文人调性拉出来。当然它中间有古的东西,但是大家不要觉得我现在是把一些古物件堆起来,不是那样。我想找的一个点其实是有当代性的。有一段时间大家喝茶的时候都会想,我们要一个短的或者是长的矮小,大家坐的很矮去喝这个茶。后来我发现特别是我这样的胖子特别麻烦,因为我坐不下来,有些时候稍微的盘个小腿,就算有一定的高度我都会觉得特别累,所以喜舍很少有这样的点。方桌是很多明代的,甚至我认为它是一种很高级的使用方法,是中国人自己的,但是不是八仙桌,不是吃饭,它就是文人书房里面的一张小方桌,它只有79公分的宽度,这个79是很讲究的,它不是80也不是81。它有一个小点是不能过的,另外还有一种是69的,可能更小。但是这张桌子是有一个标准的尺度,高低全在一公分的点上。
边上放了一个木头的圆几,这个是为了好看,实际上并不是用,如果要放四个凳子的话,这个线条就出不来了,所以就放了一个合适的圆的几。边上置了一个古琴,我本人对古琴并不了解,当时一个朋友买了一个古琴,我觉得很适合,就放上去了。我置了一盆兰花,这盆兰花叫寿眉,只是为了兰花细细的边缘戏,这个盆景的姿态是很重要的。
我们在上面又放了一只碗,这只碗的大小跟这只壶是有一些点位的互动。大家可以看这只壶其实不是日本铁壶,这也是我要特别讲的一点。中国铁壶因为保存的不够好,但是实际你可以看到,中国的铁壶我研究过很多,它跟日本的铸造方法完全是两回事。当我拿到这个壶的时候,洗干净以后我觉得真的是太美了,我太喜欢了,最近喜舍最爱的就是这个铁壶了。
置瓶,我太太经常讲园子里面的花已经被她剪的差不多了,每次去剪她也不敢下手,有一次她去剪的时候,旁边有个人跟她说你把右边的都剪掉了,把左边的也剪了吧,要不然不好看。我想说在我的空间里面,或者我做的空间里面,我希望我第一考量的是它的温度感,它使用者本身的在这个空间里面的存在感。但是我认为一个好的空间其实是需要很多的温度,需要品质,但这个品质不是用钱堆的。明代很多大家他们本身也不是特别有钱的状态,在当时的社会中间,他们其实就是带领大家玩一些创新的,就他们认为的那些风雅之士,风雅之士不是靠很多的钱去堆砌的,而是靠在生活中找出一些小的点,来产生一些玩的点。我觉得那个是非常非常有乐趣的一件事情。
现场互动
学员:您是玩石头的,所以我想问一下,您刚刚讲了很多关于古意的形态的石头问题,这个接下来玩要往什么方向发展,因为我自己是学室内设计的,在苏州博物馆我见到层层叠叠非常错落的一些云片式组成的意象的山水泼墨画。他讲的石头跟您讲的古意的石头完全不一样,我想听听您对这个作品的看法。
厐喜:这个作品我不敢评价,因为太大师了,但实际我很喜欢。他参与了博物馆里面很多的石头安装甚至包括一些部分的建议。他们其实玩的更高古,但是他在这个空间里面,因为当时要考量到中西合璧,包括我自己的喜舍,喜舍是从头到尾有古的东西,但是它更多的表现是当代的,包括本人的生活状态,包括服装,不是说我要穿成一个很古的状态。我要得是那个精神的点。
包括你刚刚讲的苏博它是有古意在里面,比如后面有个围墙起的特别高,苏州很多的建筑中间最重要的天际线,现在已经很难做到了。因为要坐在庭院看不到外面的这些繁杂,只能看到一些绿的东西,所以天际线是很重要的,苏州有很多围墙都特别高,大家可以稍微了解一下。
贝老的苏博里面,其实它后面的这个墙壁就是起的很高,它其实在做一个水墨画的点,我自己认为如果他真的放一个老的石头上去我也会觉得不合适,可能在那个空间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苏州的很多东西都不属于重的东西,不是大也不是长,不是说我要去做一个很大的空间,它可能更多的是文气的小调调。所以你在苏州应该知道,苏州的小调性,腔调、格调,包括雅致都是很高级的,我相信这种空间应该是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