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观点】沉默中的慌乱,墙布企业陷入迷阵

08-09 墙布 新浪家居频道

在过去的上半年里,墙布行业突然就安静了下来。

出奇的安静,反而让更多的业内同行开始变得坐立不安。

表面上,一幅气定神闲,内心却早已慌得一批。

这样慌乱的状态,并不是只呈现在个别企业的身上,而是覆盖了大多数。

曾有同行谈起这份这份慌乱的根源,表示:“上游企业截流越来越厉害,企业老板们对这个行业都快没信心了。”

而这里所说的“上游”,便是欧派、索菲亚等家居巨头们自上而下的跨界入侵。

最近几年,家居行业的资本热快速推动了橱柜、衣柜等细分领域巨头们的崛起,这样的崛起不仅仅反应在了门店的扩张上,更体现在全屋产品的不断丰富。从橱柜、衣柜、家具、门窗、阳台到墙面、软装,曾经被认为只有家装公司才能做到的类目整合,在资本策略的驱动下,整个家居行业的细分领域,正逐步被关联到一个体系里面来。

而这样的趋势,在2019年之前便已有了雏形,但彼时的墙布企业仍旧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凭借“侥幸心理”经营。

对于“思变”与“不思变”的话题,同行们也曾有过争论,悲观者认为,“不变是等死,思变是找死”;而乐观派则认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确实,在浩浩荡荡且阴晴不定的市场浪潮里,要么激流勇退,要么葬身大海,要么乘风破浪,再无第四种可能。而那些时常思考着如何避开浪潮,保存实力的同时还能捞一笔大钱的企业,注定是要以“殉道者”的身份葬身大海。

走到如今这般境地,毋庸置疑是多数墙布企业自己作死的结果,外部环境不断发生改变,而业内却仍旧停留在“价格”“抄袭”“同质化”等无休止的内耗上,虽然在各种行业群里时常能见到种种愤慨的言论,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但私下里仍然做着低价、抄袭的勾当。

这倒是不禁令人想起清末名家章太炎先生在《与简竹居书》里面的一段描述,其写道:“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这与而今的行业现状何其相似。为了降低成本各家有各家的标准,罔顾行业道义,只有消费者和门店被“耍”得团团转。

“如果再不做出改变,大多数企业的日子,将会变得举步维艰。在当前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产品依旧是撬动消费者需求的最好敲门砖,但一定不是千篇一律的中庸产品,市场需求亮眼的优质产品。这几年,墙布产品鲜有创新,甚至可以说有些许在吃老本,好不容易出来一款好产品,三两下又在价格上做烂了。所以墙布企业一定要给做产品研发、做花型研发的团队、设计师足够的发挥空间,以及对原创作品拿出足够的诚意和敬意,不能永远只做拿来主义,那是非常可耻的。”一位业内资深的人士分析道。

如今墙布产品的整体存量是供过于求的,甚至还有些许泛滥的趋势,每家的仓库里都有着一堆库存,加上一年两季甚至是一年多季的产品开发,新品迭代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这无形之中也在倒逼企业做出低价倾销的动作。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企业就必须要拿出诚意,尤其是在产品上。不能为了开发而开发,要为了解决和满足终端消费需求而去做开放动作。这样的产品开发驱动,才能造出更加贴合市场、符合消费者审美的优质产品。

特别是承载了墙布企业下一阶段裂变重任的窗帘产品,更是如此,不能为了短期内丰富类目,而盲目开发或低价组本,这样只会砸了自家的招牌和口碑。跨品类布局,本身就是一件艰难的事,至于策略正确与否,现阶段谁也无法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但谁的心里都早已有了自己的判断。

“对于现在的墙布企业来说,越安静就说明越艰难,但只有艰难的时候,才能看出来一个企业或一个企业掌舵人的韧性。行业已经正式进入到了大浪淘沙的关键阶段,此刻拼的不仅仅是活下去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活下去且能够快速抢占整体软装的新高地,这样才有机会在未来的大决战中,赢得生机。”一位专注墙布品牌营销多年的分析师说道。

在整体软装市场大融合的趋势下,墙布行业的命运,一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另一半则交给了更大的市场“侵袭者”。换言之,墙布人不仅要走出单品类的束缚,还要有针对性的品牌解决方案,否则将会沦为浩瀚市场中的殉道者。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