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3月30日上午,“2023商业空间设计趋势”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E1馆论坛区举行,该活动由designcool设计酷和上海博华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商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场所精神,这与产品形态有关,还跟自然、文化、艺术有关。因为商业有文化、有艺术、有情感、有生活,才能激活大众内心中的感知与情绪。而不同时期的商业空间,往往也有不同的设计倾向。
三年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消费习惯,零售商业空间该如何打造,才能适应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才能实现商业空间更高品质、更好体验、更大价值?才能实现商业空间设计的可持续性?设计师又该如何面对如今的智能软件的挑战?
此次论坛,特邀了Gensler设计总监Alberto Puchetti 先生、LUKSTUDIO芝作室创办人兼设计总监陆颖芝Christina Luk女士、RIGI睿集设计创始人刘恺先生、JFR Studio 创始人徐岭啸先生,一起分享他们对商业空间设计趋势的理解。论坛由designcool设计酷主编韩晓岚女士主持。
分享内容精选
设计展望趋势2023
Alberto Puchetti
Gensler设计总监 Alberto Puchetti 先生为大家带来的主题是——Gensler《设计展望趋势2023》:展望未来的零售生态系统。他分享了凯迪拉克品牌空间(中国)、安踏首家第十代形象店等零售空间案例。演讲中,他从生活方式的的转变谈到零售设计的趋势。他认为:零售空间的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室内设计这么单纯,它包括各种专业的知识,比如说我们的品牌设计、平面设计、数字设计以及餐饮方面的设计的考量,它是一个多样化运用各种系统知识完成的。我们在一切项目当中都秉承着我们的使命——设计,让未来更美好。
疫情后,零售空间不再是只卖东西的地方,因为零售空间要涉及到用户的体验、涉及品牌的建设、数字设计、还有客户的人文体验、餐饮以及其他的设计考量因素,都会被考虑到未来零售空间的设计里面。它也会牵扯到多个学科、多门技术、多门知识来进行设计。
有关零售空间的一些设计趋势,大致如下:
第一,消费者的忠诚度。它是消费者对一系列的品牌服务和体验的综合感觉。在客户忠诚度方面,有三个例子:迪斯尼、耐克和Lane Crawford,这是三个不同的品牌,但是它们都有非常强烈的客户忠诚度。
第二,多平台的战略。它是一个多元化的网络,市场上将会有这种多元化的平台和网络。实体店其实还是零售业的一个核心,围绕着这个实体店有各种各样的服务,比如说有快闪、数字活动、行业展会、数字商店等等。
第三,实体和数字化之间的平衡。它俩不冲突,它们是互补的。我们对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品牌都可以进行量身定制的方案。
我们会建立实体和虚拟之间的联系,在实体,我们有客户化定制、娱乐活动、创新、品牌故事等等。在线这一侧,我们有很多社交的体验,还有一些营销,还有市场的趋势。对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把设计的概念转化为游戏,让年轻人在游戏当中进行一个体验。
Gensler 凯迪拉克品牌空间
零售将成为一种体验。在设计客户体验的时候,就要引入一些高端的技术来吸引顾客。店铺不只是单一的陈列商品的地方,它还会引入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说一些人文活动,展览,还有餐饮,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吸引顾客前来。在中国,随着收入达到中高层以上人群的数量不断地攀升,这些人对高端优质品牌的追求也会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们的设计师和投资者需要知道的一个动向。
Gensler 安踏第十代形象店铺
创造更人性化的商业零售体验
陆颖芝
LUKSTUDIO芝作室创办人兼设计总监陆颖芝女士带来“创造更人性化的商业零售体验”的分享。她分享了蔚来南昌展厅,上海尼康的直营店前滩太古里的影厅等项目。
她认为:设计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社会里面,每一样事情都是跟设计有关的,每个人都可以影响到设计。设计师在环境里面是怎么样定位?设计师可以创造什么东西,追求什么样的生活,这都是要思考的。另外一件事情,我们希望用最小的干预实现最好的效果,这是在有限时间与资源的大前提下必须考虑的,起码我们每次考虑设计方案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目标。
我们希望每一个项目,尤其是商业项目是有故事性的,有自己的条理,如果可以跟场地有一个互动,这个条理会更独特。我们创造东西是给人体验的,这件事情不只是为了照片呈现。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材料的组合与应用是否能增添空间的意义。我们也希望项目有环保的理念。这些都是我的团队希望追求的事情。
每一个项目到了我们手上,都是一个场所。这个场所是希望人参与,参与方法最普遍的就是以拍照的形式,不过其实这样的设计在互动层面过于表面,并不真实。更有意义的空间是会激发人们体验与探索,与其他人互动,有身心的感受。这个空间需要启发,需要有很强的适应力,也会提到趣味,在那边可以学习,或者再深一层有集体回忆,这个空间才是成功的。
LUKSTUDIO芝作室 南昌蔚来“牛”屋
我们预见的未来:疫情之后,大家更有欲望跟其他人沟通和联系。接下来很多的商业模式是希望让大家到户外,去市集,去露营,让大家在活动中互动,吸引年轻一代,也让成熟的消费者感受生命的活力。这些关键词都是我对商业体系在实体空间设计里接下来的愿景:共创、动感、体验、可持续。能够运用到的元素有艺术、体育、游戏,这种空间能够创造集体回忆。这空间能启发参与者对整个世界的关爱,所以它对宠物也需要友好,设有家庭活动的地方,或带有本土文化,让大家关心身边的人与事。希望后续可以在市面上看到更多跟环保旅行、可持续文化等有关的活动平台。
LUKSTUDIO芝作室 尼康上海直营店
设计的多维世界
刘恺
刘恺带来了李宁上海旗舰店、公路商店等品牌商业空间设计项目的分享。在演讲中,他谈到:作为设计师,我们最关注的、我们最希望的就是我们是开放的,可以创造一些可能性,保持持续创造力。
我们把所谓基于商业空间定义为所谓的终端,这个体系里面涵盖很多的内容,这个内容在这里也就不一一赘述了,RIGI成立至今也有16年,服务了很多的终端品牌客户,对空间的理解非常深,我们跟客户也学习到很多需求的体验,零售的方式。
我们总结一下对终端几个所谓的特征:
1、系统。我们有时候做一个设计不只是做一个空间,这个终端形象可能需要复制一百个空间甚至一千个空间,对我们来说,要建立搭建这个系统中必要的要素是非常必要的。
2、编译器。任何一个品牌都有内核,关于精神层面的主张,并且品牌都希望将精神内核在空间中通过设计完整的表达出来。
3、体验介质。Gensler也谈到很多他们项目里面的所谓体验的方式,这也是当下成为主流的商业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
4、场景模型。用户、体验、需求缺一不可,这个大家看一下就可以了。
疫情三年回头再讲这些有点怪怪的,讲一些宏大叙事的东西觉得有点飘了,大家都有这个年代当下对设计的理解。
RIGI睿集 李宁旗舰店
这是我们对终端所谓的应用路径,因为每个设计公司有自己特有的方法论,在项目中通过它来推进每个阶段的设计工作。你做事里面怎么推荐自己的项目。我们做系统之后,它产生很多可能性,可能性到底在哪里,去连接不同的空间、方法或者别的东西。总的来讲就是几个词,内核提炼,先把事说明白,我们(品牌)到底是谁,再通过设计将品牌要说的主张转化出来。系统搭建完毕之后,就会有别的更多的可能性。
RIGI睿集 每日黑巧
严格意义上,我们的进步,我们在设计上的提升不应该通过每一次业主的鞭策,这是很恐怖的事情,而是我们应该自己寻找,希望能往前走一步,我喜欢这个东西,我感兴趣这个东西,我把这件事做好。而不是业主或者开一个高价,或者他足够强大,不然我们真的会迷失,我们会很焦虑。
RIGI睿集 公路商店
论坛对话实录
韩晓岚:最近Chat GPT真的是比较火,我在一个比赛上看到年轻的设计师用这个程序做东西。各位都是比较资深的设计师,你们认为人工智能未来将会如何影响设计,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Alberto Puchetti:人工智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补充,它在具体的功能上是起作用的,但是它是不能取代人脑的,因为它没有原创力的,它没有想象力,它做出来的东西是没有品牌识别度的,不能代表一个品牌形象,我认为人工智能是没有办法来取代人脑的。
陆颖芝:我自己尝试过Midjourney比较强大的AI的软件,挺震撼的。的确,你打几个字,你说你要用什么风格,做什么东西出来,它会很快地给你做出来的效果。在建筑和室内领域里面,有很多的事情不是在追求效果图,是希望可以落地的。这类软件,让我们知道的就是接下来你要做这个效果图是多么的容易,多么的快速。我们要怎么样创新?创新是ChatGPT不一定能够做得到。它只是把一些既有的不同元素放在一起,给到设计师新的启发,这当然是很厉害的。它会替代两三个初级的设计师帮你搜索一些资料素材的工作,但是总体上设计如果要突破,还是要有设计师自己的思考和创意在里面,Chat GPT暂时在这个点还没有办法替代人,起码那个字是我打进去的,它不能替代人的这个启发点。
徐岭啸:我觉得基本上也是这样的。Chat GPT还是初步刚开发的科技,把所有的大数据整合一下而已。它暂时还是给到一些表面性、概念性的方向,真的要落地,真的要做一点有意思、有创意的东西,还是需要一点时间去思考,这个科技还需要慢慢地发展,从抽象的效果图变成一个可以计算结构变成可以落地,变成材料,变成节点,变成灯光等所有的技术在里面,有一天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可能比较有意思一点,暂时它还没有到这一步。
刘恺:刚刚三位都在说创造力取代不了人的创造力。这回到一个最基本的话题,我们的设计是再创造。如果你的工作就是找到参考,借鉴一下,那像Midjourney比你厉害多,它比你学习强,不一个数量级的。另外没有必要焦虑什么,它已经发生了,它不能取代人脑,但是它可以取代人,不需要把它当成一个猜测的事情,它就是未来,它就会取代很多人的工作。但是它不代表会取代设计师,这不是黑白的问题。我相信再过三个月,大家的招聘要求里面都要写会Midjourney,会Chat GPT,这作为一个岗位技术要求了。大家还是抱着共存的心态拥抱这件事情。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的工作里面,这么多年快速消费的东西,让我们的创造力提升了吗?这个人工智能未必是坏事。
Alberto Puchetti
韩晓岚:刘老师是一种开放的态度。我听到一个词“取代”,它会取代人的工作,是吗?设计师会有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一状况?
刘恺:这个世界就很现实。你是做媒体的,这20年新媒体会不会取代纸媒?很多路边的夫妻杂货店被连锁便利店取代,都是一样的。我们哭泣过吗?这些话题都太矫情了,期待是应该的,世界永远会向前。
像媒体一样,变革以后,做媒体的人变多还是变少了?实际上变多了。一个B站多少UP主?抖音里有多少这种东西?按照我们想的逻辑:一帮人失业了。实际上,可能是这个人变化使我们更加强大了,这不好讲,只是我个人观点。
韩晓岚:就是谈个人观点,撕开“血淋淋”的现实。
陆颖芝:迭代,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变化一直在发生,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不管企业也好,个人也好,在大时代里面,如果这件事情你不能做,或者已经有东西可以替代你,我觉得挺好的。不断启发我们更有创意,我们怎么样在这个时代,这个当下,可以有自己的属性,这是没有问题的。
韩晓岚:还是双方面地看待问题。回到商业设计的主题上,在当下零售商业空间的设计中,除了关注品牌、服务和体验感之外,还有什么因素是您认为非常重要的?
Alberto Puchetti: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与其去关注它是如何实现的,不如关注它为什么要实现。因为我们这个项目要填补一项市场空白,这个项目在设计的时候,考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不是一个原创的作品,在设计这个商业零售空间的时候,一个新的品牌问世的时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之所以成为一个成功的故事,它要填补市场哪一块的空白,在哪些方面跟别人不一样,这是我们在进行设计选择的时候要考量的一个因素。
徐岭啸:刚刚Alberto Puchetti老师说有一个遗憾,因为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所有的资讯、资料更迭太迅速了。在座几位,过去那么多年做设计去看这个世界,到现在年轻人去看这个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方式。商业空间更是与这个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商业项目跟经济直接相关。现在,国内项目,从开始设计,到完工卖东西,整个过程节奏太快了。有时候,设计师也会忘记,最初的目的想表达什么样的概念。我们从品牌,从产品,从品质,可以不可以再多了解一点?而不是手机刷一下,就下单了。
这个实体的空间,线上线下这个联系最后怎么更好地结合?不仅仅是品牌它想表达的意思,希望产品本质的东西可以更重要一些,这不只是看屏幕就可以知道的。
徐岭啸
韩晓岚:线上看的时候还是要了解更多背后的东西。
陆颖芝:现在,我们生活里面什么时候需要商业介入?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网上购物,根本不需要到线下店,可能是年纪的问题,的确消费的力量是20到30多岁是比较强的。为什么发展运动、医美各种各样的女性商业出来?因为到最后人还是比较倾向于希望自己健康,希望美丽,希望长寿。这种事情接下来也会很多人会关注的,以后会是一个大的趋势。商业要做生意,需要打动我们,打动我们这帮人的内在,这可能是存在的意义,这是最重要的。
韩晓岚:打动人,有动人心的地方。
刘恺:更真实一点,更偏情感一点。刚刚我演讲谈到很多商场的店铺因为租约原因,大部分的店到了三年租期满了就拆了,很多都用不到三年,开三年你能去几次?太多店,打一下卡,再也不会去了,因为太缺真实的链接了。我们为什么去一个店里面?我在香港旅游,很多选择都是去路边摊,包括大排档,他们有设计吗?有的甚至连菜谱都没有。但是吃饭时候,老板跟我的交流,各个方面都留在我的脑海里面。
有的时候,现在的设计太具有侵略性了。做的不是与你共存的东西,而是很多让你不舒服的东西,它还大于你。你来了,你沉浸在我们的设计里了,但是它不是共存。
现在问我能想起的令我感觉非常温暖的几个瞬间,第一瞬间,能回答的都是我大学当时租房子的时候,路边的几个小杂货店。因为每天我出去时,都会去老板那买一包烟,买一份报纸,有时不付钱,因为会一起付钱。我感觉,未来我们的盛业真的需要一点温度吧,这可能不完全是由设计构成的,但是设计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否则我们做太多一次性的东西,实际上是麻烦的存在。
陆颖芝:商业设计的设计师是很容易焦虑的,因为我们都好像被这个大时代逼着往前走,一定要学新的东西,一定要很快速。对我自己来说,商业只是一个切入点,大家要想多一点,除了商业以外,你可以做其他什么事情,要有一个补充,不然太焦虑了。
陆颖芝
刘恺:我服务过的一个母婴品牌特别有意思,它过去很多的产品,能看到的产品里面,根本不是在养孩子,是在维护一辆超级跑车。所有产品像一个4S店一样,是在养一个生命吗?我买一瓶水也有这样的感觉,这个无糖,这个多少卡路里,所有都是数据,但是我今天身体最直接的感受其实就是渴了。
到最后发现我们也无限焦虑,我们要增加更多的体验,更多的装置,更多的东西,让你不只是在卖东西。我告诉你不卖东西,你来干什么?我们遇到很多的词,你要做一个像店的家,店像家一样的温暖,但是我回家我妈不会让我买东西,一个店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家。到最后,我们会陷入一个怪圈,我们到底做什么事情,就不明白了。这是我的疑虑,我也回答不了这个事情。
韩晓岚:回到最初,设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设计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刘恺:我最早上班的时候也是做地产项目,做样板房、酒店。后来为什么做商业了?2006、2007年的时候,商业没有那么发达,房子太贵了,迫切想知道我们希望做那么贵的商品吗?我就希望通过不同的零售,包括自己做一点东西,能改变一些人的一点点生活,我们觉得就很幸福了。这是当时最早的问题,后来发现商业发展越来越快了,新零售、新消费、新空间、新商品,这个词无限堆积的时候,我们要什么东西,最后我们到底要什么东西,这也是我的疑虑,也回答不了。
刘恺
韩晓岚:我相信是很多设计师会思考的问题,我们被时代裹挟往前走的时候,那就是对的吗?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我们设计师要思考一下。因为新冠三年,大家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哪怕过去之后,它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已经烙下深深的烙印,这会影响到我们消费的观念和消费的习惯,这种变化有时候是非常明显的,有的时候是内在的变化,您认为这将如何影响我们的零售商业空间设计?
Alberto Puchetti:上海的封控让大家体会到在线购物的体验是不完整的。实际上,它可以实现我们购物的功能,但是比较枯燥的、乏味的,没有什么意思的行为。其实封控一结束,大家都是非常满怀期待地又冲回到线下的实体店里面。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零售的场所,它是提供了文化互动、提供社交互动的一个空间,我们后面看到的趋势,大家还是会去实体店,因为这里有多元化的服务,它可以进行社交互动、文化互动、餐饮功能,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体验的空间。
线下实体店的购物体验对线上购物的一种补充,它们两个是相得益彰的,并不是线下的实体就会取代线上的,它两个之间是互相补充的。
陆颖芝:我的理解就是疫情给到大家一个时间,让大家多一点思考: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的确,有一些人在封闭的时候很开心,他觉得我终于可以自己独立的存在,不需要有很多社交的活动。我们有很多不同种类的人,他们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但是疫情有一个有趣的地方,除了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之外,它让每个人有一个思考的空间,接下来的商业社会有可能更多样化一点,这是好的事情。
比如说有一些人不希望常常到外面跟人接触,只是喜欢自己一个人独立的空间,我没有办法说这是对或错,商家在线上的环境跟他交流已经足够。可能我是出生于70年代的,第一次疫情结束的时候我比较印象深刻的体验就是去看演唱会,突然有很多人在你旁边,你突然感受到这种集体力量,这事是会感动到我的。我希望用我的努力去创造能启发互动,凝聚社群的场所,因为这是我喜欢的实体场景。这刻的讲座哪怕我没有办法听到你的声音,我感觉到跟在座各位的交流,我在跟其他的老师交流,对我来说是有吸引力的。不过,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倾向,商业社会的发展也会随着更多元,这是好事情,可能是百花齐放的事情。
陆颖芝/徐岭啸
徐岭啸:这几年大家经历很多风风雨雨,对设计师来说也是很好思考。不仅仅是做设计,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人生想怎么活。对今天的主题来说,对实体设计的要求更高了。现在,手机科技那么发达,基本上不用出门,几个月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缺失了一个很重要的人跟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这种沟通不是网上开一个视频会议,不是点一个外卖能给与的。
不只是零售店,尤其是餐饮这个类型的项目,对设计来说更为重要,因为整个体验感,像刚刚提到的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是记忆点,跟朋友聊什么事情,说什么话,这种心情,这种感觉是科技取代不了的,手机取代不了的。对设计师来说,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空间,让人家有这样一种沟通的方式变得更重要。我们每次出门跟朋友聊事情,就变成一个仪式感的东西,会更重要。设计这个空间,更希望用心去做,做一些人性化的设计,从功能,从感觉,可能是光感,可能是触觉,嗅觉等这些更重要的感官体验,不只是看一个二维的东西。
陆颖芝/徐岭啸/刘恺/韩晓岚
韩晓岚:商业空间人与人的互动,人与空间的互动,这是线上体验店不能带给我们的。
刘恺:其实,我觉得2019年之前有那么几年,我们已经不是在做消费了,我们是在做消费主义,这是不同的事情。消费是正常诉求的事情,消费主义可能就是拿消费当成一个标签了,商家也把每个层面的人都贴一个标签,你是Z世代,你是Y世代。消费,终归会有利益,把你放在不同的社群里理解,你有什么诉求,给你贴一个标签。
疫情来了,发现很多事情没有那么真实,今天我讲的前面的PPT,说实话不是我不想讲,现在觉得讲这个特别怪,明明时代已经改变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讲故事,讲问答叙事。对商业来讲也是一样,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高高在上,你也要变得更真实,要有同理心理解别人。
很多伟大的品牌都是在经济逆周期的时候产生的,包括优衣库、MUJI这种品牌都是在日本经济下滑,也老龄化、少子化的情况下,通过高性价比,通过极致的商业效率产生的。中国未来也会出现伟大的品牌,但是这件事情也会两极分化,可能某种享乐主义会瞬间来,瞬间去,顺应这种享乐主义的人会越来越多。另外一方面人的消费观念也会偏保守,因为毕竟裹挟在一段时间里面,这个社会怎么样,他有很更多的思考。当人开始有危机意识,有底线概念的时候,对商业的了解是什么,会不会像以前一样支付宝一下200元、300元就花掉了?
说到空间设计,我个人觉得还有一个词特别重要,效率。效率是前些年商业不太在意的事情。很多商业品牌背后有资本在,它们要的是什么?可能要的是流量,通过流量,通过别的方式,通过别的赛道将价值变现。现在不一样了,开店就是开店了,你开店就需要盈利,你卖任何东西都要有利润率,效率对我们来讲可能真的是一个重新学习的事情。
刚刚陆颖芝也谈了很多,设计师要了解材料,要去工地。很震撼的是,有一次我跟我们的客户聊,一个道具多设计了一米,可能造成一年的物流费是指数级的上升。我们有时候也要回到一个原点,重新理解设计到底创造了什么东西?是不是做了一个效果图,一帮人帮我们实现了。通过各种付出,各种代价的实现,那个不长远。威乐几方面都会遇到很多挑战,我说的未必有逻辑,只是有感而发。
刘恺/韩晓岚
韩晓岚:消费主义会存在,另外也会有更接地气东西的存在。设计师要更多面对现实,面对你的业主真正的考量。以前预算多的时候,设计炫一点费一点没有关系。预算紧张的时候,商业空间设计师真的要考虑很多。
Alberto Puchetti:设计要考虑到它的目的以及使用这个空间的人。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角度让他们有更多的社交文化体验,感受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我们要打破过去单一目的设计,来丰富多个目的的设计。一个空间,不光是工作的,生活的,还有购物的,具有多种功能。要做多元素综合考量,去引导多功能、多目的化的,设计方式的引导。
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