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带来新浪潮|纵览2023 A+Awards

06-12 新浪家居频道

      随着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变化,我们的城市在不断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迫使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需要跟上脚步。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建筑功能都有了新的看法和需求,因此,对旧有建筑的翻新改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设计师们需要持续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纵览2023 A+Awards,我们发现了不少中国设计师身影,持续更新的中国设计智慧已逐渐占据世界设计行业前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担起对社会问题思考和改变的责任,他们为旧建筑带来新浪潮,在面对生活方式和城市环境更新迭代时将这些伫立在城市里或者乡村中的“老者”用设计的思维使其重新焕发光彩。

  A+Awards是全球最大型最全面的奖项之一,它自2013年开始,由引领建筑趋势的国际网站Architizer主办并颁发,在倡导建筑对于日常生活的潜在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推动着人们鉴赏世界范围内有意义的建筑。

公司:十域建筑 Domain Architects

荣誉:概念类-建筑+适应性再利用,2023 A+Awards入围奖

  米棉庄园位于北京周边的密云山村中,它曾是一个废弃多年的小学,十域建筑将其设计成休闲度假的高端民宿。这座米棉庄园的建设受到租约和规范限制,不能对原有结构进行增减或变动,这大大增加了设计难度,加之当时处于疫情期,交通不便,人力缺乏,在短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十域建筑便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设计的角度来说,循环经济是一种策略,减少资源消耗,延长建筑的寿命。怎么延长建筑本身的可用性或许是更大的挑战,这要求设计师在最初就将未来纳入考虑的范畴内,融合当下需求和未曾发生的可能性。

  与高度城市化的市中心相比,北京市中心周围的山区仍然保持着田园和自然。十域建筑雇用了许多当地居加入到米棉庄园的建设当中,以加强与村庄的联系。设计师寻找到了一种低技术含量、轻干预的策略来改造庄园体验——使用了 60,000 米的麻绳来改变建筑外墙。麻绳作为史前时代以来极其普遍的材料,很少在建筑中大规模使用。

  场地靠近密云水库,但场地内的水量并不容易察觉。十域建筑通过从倒影池中升起的公共路径系统,在缓坡上上下起伏,重现了海滨定居点的氛围,高低不一的小径激发了大人小孩的多种玩水方式。

  原来的稻草屋顶护套发霉了,换成了木板。除了这个和一些隔断和开窗的变化外,原来的房子几乎完好无损。因为使用的材料大多都是木材和麻绳等天然材料,整个改造项目的碳足迹估计接近于零。


  透过绳索的网状结构,原有的橙色瓷砖和墙壁随着观者站位的改变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绳索以有意和无意的方式在房屋内外产生了非常丰富和戏剧性的光线效果。

  道路旁边的唯一区域被改造成主要入口,南面第一栋房屋作为公共空间和服务空间,包括接待处、餐厅、厨房、员工住房等。另外三间房为客房,包括六间双人房和五间套房。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完全私密的庭院。配备浴缸或作为茶室的玻璃橱窗突出客房,让客人“潜入”庭院,身临其境地体验。

  米棉庄园没有停留在此,设计师表示,当项目结束后,所有的钢材会全部回收,麻绳就地掩埋,回归泥土,在短暂的生命周期完结后,所有的天然材料也将回归自然,这样的循环实现了建筑价值的最大化。

米棉庄园改造前

公司:Üroborus_studioLab

荣誉:概念类-建筑+改造,2023 A+Awards入围奖

  泉场位于台湾新北市三重顶崁工业区内,为台湾常见的典型街屋,与周遭环境有著相同铁皮加盖,它被视为对普通材料的解构和重新整合的“新型工厂”,并恰当融入当代设计和周围环境。铁皮屋顶上的蘑菇头、室外机、水塔,很有地方特色。Üroborus_studioLab希望工厂不再只是工厂,而是与周边环境对话的连接场所,致力于打造新型工业区。

  泉场生猛而不受规范的建筑形式充满野兽派的气味,建筑外皮经过时光的打磨留下许多使用痕迹,勘查后发觉,这是这一带独有的都市脉络及工业区历史痕迹,这也触发着Üroborus_studioLab如何定位泉场。

  泉场的前身是电梯轮轴零件的加工、制造工厂,第二代的转型希望能够跳出仅是代工生产零件的限制,期盼串联电梯产业的生态圈,提供全客制化的电梯。

  贯穿一至三楼的实验性电梯,位于空间的中心,围塑在透明的玻璃帷幕内,玻璃材质反映着周围的环境,彼此交相呼应,同时这也是展示电梯最妙的方法。

  在设计规划上,Üroborus_studioLab将一楼做为新型态的仓储及进出货空间;二楼为接待、办公及会议;三楼的空间为展演、讲座、展示作准备,将电梯产业结合艺术、设计、制造等多功能性的空间展演,拓展出不同的客群及产业型态。

  在建筑外立面上,大面积外挂常见的兰花防尘网布,遮掩住建筑老旧的表面,同时使其成为框景,以不喧宾夺主的方式来强化出泉场的在地性。

公司:Takaaki Fuji + Yuko Fuji Architecture / tyfa

荣誉:概念类-建筑+适应性再利用,2023 A+Awards评审团获胜奖


  “东贸库”是沈阳储运集团公司第一分公司于1950年开始建设的,是沈阳市现存建设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用仓储建筑群,它位于沈阳东站南侧,在沈阳,乃至东北地区仓储物流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设计通过从保护建筑抽取视觉母题应用在其余新的公共建筑群中,形成一个有这东贸库独特调性的社区。建筑师利用山墙轮廓作为母题,重新生成建筑体量,从而形成了幼儿园、小学、集中商业、社区商业的建筑形态,尺度上烘托了东贸库仓储建筑群的气质,重复出现的母题强调了整个社群的整体性。

  对于社区空间,建筑师通过在2号及4号历史建筑中植入了图书馆、艺术展廊、等社区文化配套设施,把公共开放空间变成具有连接属性的社区空间。为使公共资源真正地实现公共性,通过将自然与历史有机结合,把温室空间植入新增的文化配套功能之中,分别在2号和4号仓库打造了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绿色空间。

  2号与4号仓库的连接体是一个用钢结构模仿老仓库屋架的玻璃体,其圣洁的白色结构框架和浪漫的光影在两栋历史建筑之间形成了一个焦点空间,历史建筑的厚重感与新建玻璃房的通透轻盈赋予了空间极强的识别性。

  建筑师将东跨建筑改造为四季常绿的植物迷宫区,为老旧的仓储建筑赋能。植物迷宫区包含了图书馆总服务台、儿童阅览及期刊杂志阅览功能。东侧的4号仓库经过改造现作为东贸库片区的城市更新展示中心使用,按原有历史建筑的空间划分分为了伊甸园、城市广场、艺术圣殿三大部分。

  整体空间层层递进,将不同功能空间镶嵌于历史建筑的构架之中,实现空间使用对象的转换,形成温室大堂提升社区温度,同时提升原有铁路线景观环境结合慢行系统打造场地文化之旅。

东贸库仓库改造前

0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