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8 地板
大事件一:立规or禁止?——复合地热地板遭遇信任危机
2015年3月浙江省消保委披露:在模拟地暖环境下,有87%的复合类地热地板检测甲醛超标,最高超标达20倍,其中包括很多知名品牌;11月,上海质监发布的《风险预警》,指出了相同的问题,提示消费者警惕。复合地热地板的安全性遭遇最严重信任危机。
解读:从2014年末的“地暖危害论”到央视辟谣,再到浙江、上海相关机构连续曝光大多数复合地热地板名不副实、存在严重的地暖用甲醛危害风险的事实,消费者对复合地热地板的信任度降到了冰点,甚至在网络上有“禁止复合地板用于地暖”的呼声出现。因此,地板行业应大力推动地暖用地板甲醛释放限定标准的尽快制订,切实维护用户的健康权益。
大事件二:丑闻or警钟?——“美国毒地板”事件,失去的不只是份额
2015年3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曝光:美国最大地板公司——林木宝由中国进口的复合木地板,释放出过量可导致癌症的甲醛。林木宝公司宣布:停售所有中国制造的复合木地板;此后,家得宝、劳氏等美国各大建材零售商,均下架了中国产复合木地板。
解读:无论是此次的毒地板事件,还是以前的“双反”等其他贸易壁垒,中国地板行业近年来屡屡因低价竞争、品质缺陷、环保不达标而遭遇国际性的产业危机,部分出口企业甚至完全失去欧美市场。在碰壁中,我们失去的并不只是市场份额,受损最严重的其实是中国造地板的信誉。所以构建品质底线,摒弃“降质换低价、低价换市场”的错误思维才是当务之急。
大事件三:冷静or热情?——参展热度变化预示产业格局将发生变化
2015年3月的第17届上海地材展,圣象、安信等品牌均缩减展位面积,大自然、世友等则展馆风格不变,均显现出“无心恋战”的意味,专业实木地热地板品牌成为展会主角。与此相反的是,地板企业开始频频试水跨界展会,比如北京暖通展和上海供热展均出现了实木地热地板品牌的身影,引发了上游暖通行业的关注。
解读:在外销遇冷、内销乏力的情况下,地板专业展会“订单、宣传、招商”的功能均出现明显的弱化,各大品牌们自然是缺少热情。然而,市场无论处于何时都存在机遇,尤其是在产业格局调整时期,谁能够把握机遇,谁就会成为王者。目前来看,跨界参展周边专业展会不失为一个好想法。
大事件四:低价or环保?——入“双高”名录,复合地板戴发展紧箍咒
2015年6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由于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都被列入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综合名录》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名录”中,因此从7月1日起,不再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率政策。
解读:的确,人造板的出现让枝桠材、废旧木材和边角料得到了利用,不仅提高了木材综合利用率,也使得以人造板为主要原料的复合地板可以保持较低的价格。此次环保部将人造板列入“双高”名录,除将直接影响复合地板的竞争力外,更重要的是:它也是限制性政策信号的释放,这意味着复合地板将戴上发展的紧箍咒。
大事件五:回归or潮流?——复合产销下滑,实木重归消费主流
2015年6月我国复合地板产量为4793.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45%。这是春节后,连续第四个月的下降:5月产量为4560.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15%;4月为4482.88万平方米,下降4.75%;3月为4158.36万平方米,下降10.08%。而与此同时,由大自然、世友、久盛、天格等品牌联合组成的“中国实木地板联盟”开始力推实木地板。
解读:中国消费者早已度过了满足“有”这一基本物质需求的阶段,目前正处于从“优”转向“个性、健康、舒适”这一体验需求的时期。因此,主打性价比的复合地板开始逐渐失去竞争优势,近年来除产销量连续下滑之外,其市场也明显呈现低端化和工程化。相反的是,实木地板在2015年日益受到青睐,这不仅是审美态度的回归,更是健康潮流的必然结果。
大事件六:坚持or离开?——洗牌加剧,缺乏核心竞争力将难以生存
2015年,在整体市场的“休眠”的大背景下,不少地板企业虽动作频频,但难掩利润下降明显、大幅亏损的事实,部分企业经营难以为继。9月1日,安徽知名地板品牌大国地板传出资金链断裂,已处于欠薪停产状态的消息。其他品牌也多有处于倒闭边缘的传言。
解读:没有核心技术、同质化严重、成本攀升、价格战白热化、市场低迷等等,都是近年来地板企业遇到经营困局的主要原因。对于不少地板企业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不是发展前景而是生存困局。所以想要坚持下去的地板企业,一定要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终将成为被洗牌的对象。
大事件七:洗牌or抱团?——破低迷市场,巨头也要相互取暖
2015年11月,大自然地板与圣象地板在成都富森美2号店召开“影响·圣大聚惠”新闻发布会,宣布两大品牌在四川地区进行同业合作,以期通过聚合两大企业优质资源,寻求行业突破,走出困顿局面。
解读:商场如战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自然和圣象的联合,与其说是为了惠及消费者,不如说更多的是抱团取暖加联手洗牌。对这种联合,业界其实并不怎么看好,毕竟这两家间竞争的现实远远大于合作的需求:桌子下还在踢腿的“新实木之争”才是核心利益所在,因此桌面上局部区域的合作恐怕最终会变成同床异梦,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事件八:政策or趋势?——地热地板成最热品类,纯实木化趋势明显
11月下旬,新华社、央视和住建部先后发出“南方供暖”政策信号,再推地热地板热度。但受同年地热门等事件影响,复合地热地板逐渐淡出,象征“健康、环保、舒适”的纯实木地热地板成最大赢家,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经营该品类的品牌数量增长了近两成。
解读:地暖的普及、政策信号的出现,都让地热地板在2015年成为最热的地材。然而正因为“热”,所以有关机构和社会舆论都异常警惕复合地热地板的甲醛超标问题,这让已诞生10余年的实木地热地板异军突起,以无甲醛、更健康的优势登上主流地热地材的位置,可谓是政策引导和消费趋势双重作用催生的明星产品。
大事件九:多元or狼来了?——进口品牌加快进驻,市场上演“世界大战”
过去两三年内,进口品牌以加速度在国内市场发展,得高、必美、卢森、汉诺等品牌商迅速进驻主流市场,尤其是2015年,这一趋势更为显著:很多高端用户开始越来越多的选购洋品牌地板,原本就处于低迷的国内地板市场开始上演世界大战,遭受内外夹攻。
解读:作为世界最大的地板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市场逐渐被洋品牌蚕食的现象背后,是平均品质不高、原创产品缺乏、款型花色同质化,以及核心技术稀少的窘境。其实洋品牌的进驻是挡不住的趋势,与其空发“狼来了”的担忧,倒不如将短板加长,拥抱多元化的市场。
大事件十:禁伐or缺乏?——国际国内双管齐下,实木地板原料供应趋紧
2015年7月,缅甸一地方法院判处150名中国伐木工20年徒刑;12月初,非洲5国签署《桑给巴尔宣言》,共同遏制非法木材贸易。在国内,4月1日起,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天然林全部停伐;11月3日,《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解读:近年来,世界各木材主要出口国均开始不约而同对木材盗伐行为加强打击,很多国家也多对珍稀木种的采伐和出口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政策,至2015年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加之国内商业林的全面停伐,实木地板原料供大于求的现状将出现逆向变化,地板用硬木原料供应趋紧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