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冠中:如何将项目与低碳环保完美结合

2010-11-30

  段妍玲:媒体在这个行业一直有两个功能,一个是镜子,一个是窗口。我们作为一个意大利的杂志,我们一直关心的是如何发挥我们媒体作为一个“窗口”的效应,怎样让国内的设计师、建筑师以及很多前沿的消费者理解一些国外的先进的东西。同时,我们作为一面“镜子”的意义还是在于我们要更多地介绍和推荐中国当下优秀作品和设计师。

  但有一个环节是我们目前没有做到的,那就是对于大型的项目和设计公司众多的海量的设计师,其实我们是忽视的,下面请管中设计师说一下。您今天既然出席了,让我们对这一群设计师有一些认识。

  管中:非常高兴能够出席今天的活动,我今天也是带着一个问题来的,就是想请教一下柳老师,在目前提倡低碳环保的社会趋势下,您作为一名职业的设计师,您如何把这个项目,和低碳、环保的概念相结合、结合好?

  柳冠中:你的提问非常重要,现在大家都觉得日子过得好了,没必要想这个问题,其实这关系到每个人的人生理念。拿中世纪来说,现在我们脑子里面的中世纪是残酷的画面,没有物质追求,只追求精神的理念,但那个时代却创造出了教堂这种神圣的领地。

  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了,我们想的不就是多元化生活吗?在座的女士们、先生们,还有我们的白领朋友们,你打开自己抽屉也好、衣柜也好,都会有很多元素的东西,我们错把它们当做是理想,当作是多元生活。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出现这么多的小的创意,我觉得是多余的设计,你买回来两三个礼拜就忘记了,以后一收拾东西只能当垃圾处理。

  我们应该思考一下,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睡觉的地方不到两平方米,但我们的欲望是无尽的。在自然界里面有了人,就把自然界的规律打破了。人是需要效率的,就像刚才您说的,在几十年的生命中,我要享受到,我们剥夺了后几代以后人们生存需要的资源,其实还不止是这样。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所在,按照我们原有的惯性来要求。

  最近我刚得到一个消息,伦敦做了一个统计,按照英国人的生活水平占有的资源和空间,结果是美国人的十倍之下,如果全世界平均生活水平按照英国人的为标准的话,我们需要五个地球,可是我们大家都在向往,要买车,要有别墅,这个梦我说得直白一点,太不切实际。我们需要一个梦,但不能为了这个梦,置子孙的生存环境于不顾。我们生活的理念、理想、按需分配,是需要重新定义的。

  所以我们要重新调整文化观念,思考我们要的到底是什么文化。这个可能在我们这一辈还解决不了,但必须重视起来。环境在极度恶化,北冰洋的北极熊也濒临灭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当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念、理想观念。人的理想是螺旋形上升的,可能是中世纪那种追求精神享受的生活,当然也可能不会简单得还原到哪里。

  这个问题很尖锐,也很难解决,人口在增长,我们不可能回到农耕时代,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解决人的素质问题。我提出一个口号,“不要强调占有,要强调使用”。为什么每人一定要有一个车?过去提倡买车,我们国民经济可以回收货币,我们工业可以上来,但是带来的问题也很多。我们现在又说地铁,地铁能解决吗?也解决不了,你上下班坐地铁行吗?你要考虑,你家离地铁站多远,实际上出行的问题没有解决。你解决了地铁,又解决不了交通问题,是系统的问题,是老百姓衣食住行要解决的系统问题。“不要强调占有,要强调使用”,这个观念要经过很多年才能调整过来的,人们的意识形态要逐步变化。

  我认为设计师承担着这个责任,我也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际上设计师比老师更重要。老师在教室里教了半天,但是社会元素与课本中差异太大,老师传授的东西很苍白乏力。所以需要全社会来正视这个问题,媒体的任务同样很重要,如果能把这些明星人物的生活方式扭转过来,追求一个朴素的生活态度,可能年轻人就追求这样的生活方式了。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但是我觉得必须要行动起来。

  我们所谓的小康社会,强调要为绝大多数的人服务。作为设计师,更要强调公共意识,要为社会服务,而不是为少数的富豪服务。政府的推动至关重要,但是设计师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同样举足轻重,需要你们正确地去传播、去引导。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谢谢大家。

  管中:目前国内的建筑设计的使用寿命大概在35年左右,很少有百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