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中国–从北京出发”威尼斯全新亮相

2015-05-26

  2015515日,由意大利威尼斯市政府、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北京国际设计周、意大利DONTSTOP建筑事务所联合主办“穿越中国—从北京出发”展览于威尼斯科技公园正式开幕。来自威尼斯市政府、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广安控股集团等相关合作机构的代表以及众多国内外建筑、艺术、媒体代表参加了当天的开幕活动。中国城市馆是北京国际设计周应威尼斯市政府、2015威尼斯世博会的邀请而发起的第一个以城市规划、建筑为主题的中国城市展示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穿越中国·从北京出发”展览在2014年威尼斯双年展展出后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此次世博会应威尼斯市政府的邀请,对于我们展示中国城市变迁的历程与思考,以及向西方学习对历史老街区进行保护性改造以及合理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穿越中国–从北京出发”威尼斯全新亮相

“穿越中国–从北京出发”威尼斯全新亮相

  开幕式上,威尼斯市副市长劳拉•芬卡多女士到场祝贺展览开幕,她表示非常欢迎展览能于2014双年展之后在威尼斯保留下来,这也是与北京国际设计周达成的三年战略合作的第二步,此次世博会之际相信此展览将中国城市向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的历史转型成果得到更广泛传播。她指出,威尼斯作为中西方“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就与中国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通过此次世博会,我们希望与北京乃至更多的城市能够共同探讨建筑、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

  北京西城区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主任王志忠先生在开幕致辞中对北京国际设计周邀请大栅栏项目参展世博会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说:大栅栏项目作为北京城市核心区城市发展缩影在世博会平台的再次亮相,将大大提升大栅栏区域的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成为北京、中国乃至世界名街的标杆示范项目,而通过该项目所体现出的北京城市和谐发展的理念也将被更广泛的传播。”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孙群先生在开幕式上强调,“威尼斯作为联通西方与中国的“丝绸之路”起点,在中西方经济、文化等交流上起着重要作用,今年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号召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为响应此战略我们北京国际设计周今年也提出“大设计、新丝路”海外计划。我们希望通过创新互动的方式,将充满朝气的当代中国创新设计带上国际舞台,探索一条设计文化与设计贸易的新丝路。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向更多的人们展示,创意设计对城市改造、发展以及社区建设起到的积极作用,展现我们在城镇化发展过程的设计和思考。”

  此次展览策展人米凯勒(Michele Brunello)介绍了大栅栏项目此次参展的相关情况。米凯勒表示,“此次为迎合世博会主题,我们对展览进行了重新布局,它不仅是联结西方城市范本威尼斯与中国首都北京的重要举措。这也是一项以设计的视角去影响城市弹性、创造性、发展形态、城市品质、城市恢复过程及因素的缩影的调查研究。”

  据悉,此次展览继续以北京大栅栏地区的历史发展为特殊案例,向世界人民展示出北京这一城市结构的现代化变迁。

  展览中平行展出了两部分,“穿越城市”和“穿越大栅栏”。这两部分相互交融呼应,展现出北京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现代化进程上的宏观变迁,以及大栅栏地区从元朝以来作为“外城”的微观变化。策展人通过”穿越城市”部分让我们看到了北京”城市突变”的过程。57米长的巨型展示柜中展示了1:5003D打印模型,以时间线的形式分别显示出北京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时刻。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大栅栏内部的细微转变,与紫禁城的核心变化和城市结构的巨大转变作对比,证明了大栅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适应能力:1488年–大栅栏设立;1914年–初步建造;1958年–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成立;1992年–第一座购物中心、恒基中心开业;2014年–今天的北京。

  展览整体与中心装置之间的对话让我们以统一同步的视角审视北京城,同时强调跨越历史的风格、实践和持久的元素,并在人与建筑之间重新建起亲密联系。

  在穿越大栅栏部分,围绕着展厅中心,展示了四个历史时期——元朝,明清时期,上世纪8090年代经济改革时期以及二十一世纪。大栅栏位于天安门广场的西南方,那里人口密集,保存着传统四合院和胡同,但那里的人们并不受传统观念的限制。从明代起,这里的传统技艺和表演艺术辉煌发达,使其一度成为首都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展览通过七个专题版块展示出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等是如何在大栅栏形成过程中产生影响,并塑造出特立独行的建筑和社会特点的。

  展览中由北京的 sans practice 工作室协助提供的珍稀的图片资料和历史文献,首次对外展示,里面包含了大栅栏从皇城的外城转变为国际大都市中的濒危古迹的过程。这一系列的实例研究中,包含了关于建筑类型,传统产业,娱乐场所以及茶馆等的20多处现代场所。 作为区域保护与复兴计划的一部分,经过 北京国际设计周 与 大栅栏跨界中心三年的共同努力, 基础设施和社区生态系统的建设工程得到了大量社会各界多元主体的参与和支持。

  由众建筑和法国设计师 Matali Crasset提出的大栅栏“领航员计划”为我们带来一系列对该街区进行创意复兴、改造利用和软性介入的崭新方案,张轲的“微胡同”利用了区域内密集交错的胡同带给了人们更多的生活空间。本地居民贾勇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观察胡同来来去去的人流拍摄的照片等等,以上这些都是进一步经过摄影、声音艺术、影像、动画以及它们的交互式应用的处理,加上与当地居民和工匠的配合而设计并完成的。  

  由谢萌拍摄的相关的系列纪录片胶片上的北京城——19802000年代的影像记忆将北京的风土人情用五部剧情片描绘出来,从1980年代直到世纪交会时期。一系列的剧情片巧妙地捕捉到了北京城的特殊元素——公共浴池、庙会、蜂窝煤等。这一切都已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和记忆中。

  展览设计由意大利Dontstop建筑事务所和Omri Revesz工作室负责,同时也对研究项目的规模大小作出相应调整。在“穿越城市”部分,游客将漫步于大型城市三维模型之间,犹如置身于“城市大峡谷”之中。至于在“穿越大栅栏”部分,则会有一比一大小的不锈钢丝框架呈现街道构造,这也是特定历史环境的典范。

  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MAD建筑事务所呈献的特殊展品——南京证大喜玛拉雅中心项目的细节介绍。凭借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的理念,这个项目在城市内融入了一片理想化的绿色开放空间,利用室内外的相互交替将人与自然完美的连接起来。层叠的半透明纸山屹立在基地的后边,展示出传统的中国园林景象。

  受威尼斯市政府、威尼斯世博会再次邀请,北京国际设计周此次参与的米兰世博会威尼斯分会将是威尼斯市政府与北京国际设计周达成的“三年战略“计划的第二步,明年是2016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国城市、乃至社区能够带着有深度、有远见的项目加入。

“穿越中国–从北京出发”威尼斯全新亮相

  “穿越中国——从北京出发”展览

  展览时间:2015515-1031

  展览地点:威尼斯科技公园ANTARES展馆

  开放时间:每周四—周日,上午9-下午9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