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3
一位设计师曾说:“不上班不是我的理想,自由才是。”想追求自由,又不抛弃工作,这样的理想能落地吗?这样的痛点如何解决?10月30日,在上海外滩SOHO的一场媒体发布会上,这位怀揣自由理想的设计师给出了他的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特赞;这位设计师,如今是特赞的CEO范凌。特赞源于“Tezign”,意指Tech(科技)和Design(设计)的结合。在特赞的网站(www.tezign.com)上,客户发布设计项目,经过审核,这些项目可以被实时推送给入驻网站的大批优质设计师,设计师如果感兴趣,即可向客户提交合作意向书,经过双方沟通,最终达成合作。网站目前涉及的三个领域是平面设计、UI设计、插画设计,而特赞对未来的理想,是基于三个对创意设计产业生态的整体趋势的洞察。
处处都是办公室,创意阶层必将工作自由
2015年,中国的设计行业从业者数量已经达到1700万,而包括设计师在内的创意阶层的体量则更加庞大。根据麦肯锡研究院和多伦多大学商学院的研究表明:在未来5年内,中国创意阶层将占劳动力的17%,达到1.3亿人。“这群人有一个共性:他们无论在哪,只要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杯咖啡、无线网和电源,就能投入工作。他们不需要被全职雇佣,只需方便地通过一个平台来对接、管理和完成项目。创意设计是一种工作类型,而非固定的工作形式。”特赞的联合创始人王喆说。王喆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是美国的自由职业者管理平台Work Market最早期的核心工程师。
在创意阶层崛起的背后,是“按需经济”(On-demand Economy)的崛起。“按需经济”的意思是,在互联网经济中,服务方可以根据需求方的需求变化,来实时匹配服务。在美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按需经济”的发展令人瞩目,并已经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从即时打车到美甲上门,都有相对应的互联网平台。对于更高质量的技能的需求,市场正在摸索更好的解决方案。去年,“按需经济”中仅劳务市场规模就已高达2.5万亿美元,其中30%-40%是创意设计相关的领域。特赞关注的是正是这群高技能的创意人士,思考如何在设计这个垂直领域根据需求的波峰波谷来调整服务的供应频次和质量。
人往高处走,从追求“量”到追求“质”
人往高处走是一种必然,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产业升级过程中,设计行业也必然从对“量”的追求转向对“质”的追求。在中国,人们可能觉得只有10%的设计是高质量的,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可能只有10%不是高质量的,中国高质量设计师的比例会越来越高。特赞搭建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以“知识分享”为核心的社群,通过微信公众号、知乎专栏、“Design Matters”科技设计论坛等方式,将高质量的设计知识传播给成长中的设计师。
在优质内容的吸引下,从今年6月底至今,已有5000多位优质设计师注册,目前转化了800多位设计师参与对接。在3天内,平均每个项目会获得8.5个设计师提交报价和合作意向。范凌说:“设计师如此活跃,我们也始料未及。最近一个月,这个数字增加到12.5人,目前线上的项目中有99%获得设计师报价,85%的项目已经对接成功或者正在对接中”。在高效“派单”模式和优秀的设计师资源的吸引下,很多高质量的客户都找上门来,绿地集团、SOHO中国、蓝色光标、36氪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企业都曾通过特赞成功完成设计项目。截至10月下旬,在网站上线后4个月内已经有2000多个B端客户注册,共发布项目817个。如果按照现有的速率增长,未来12个月特赞会为设计师提供3亿元的项目。
“手艺”才是核心价值,其他交给服务工具
“手艺”才是设计师的最核心价值,社会分工不断专门化,设计师自我实现的本质必然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应用。下一个阶段,特赞会为设计师和客户提供对接、法务、财务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工具,将设计师彻底从“商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钻研手艺,打磨专业技能。试想,当设计师不再为找客户而发愁,不用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创作之外的事情上,他们就能真正“安安静静地做设计”,创作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互联网就是降低做所有事情的门槛,”范凌说,“设计师就应该专注设计,把剩下的事情交给工具或者专业人士。”
毕业自罗德岛设计学院,目前在旧金山Prezi公司任职的设计师张乐乎说:“作为设计师,我希望专注于设计,享受设计的乐趣,并得到一种安全感,无须担心跑单或者客户的百般刁难。”张乐乎也刚刚通过特赞接到并完成了美国Trustlook公司的视觉设计项目,而他也把自己的这次项目经历撰文放到网上,将经验和方法论传播给了更多的年轻设计师。
范凌是哈佛大学的设计学博士,在创业前,他曾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也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与环境交互”助理教授,专注研究“高技能职业人”的线上工作,作为一个“具有知识分子气质的创业者”,范凌说:“我希望用互联网解决自己所在行业的问题,重建设计行业的生态系统。”在这条解放创意工作的自由之路上,特赞走出了第一步,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