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曙旸:顺应时代的发展 青年设计师需要更多历练与沉淀

2016-09-27

  9月18日,2016第七届筑巢奖终评在北京圆满结束。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的筑巢奖,今年迎来了几项重要变革,包括与国际建筑及室内设计联盟(IFI)合作,只征收工程类作品,采用“组委会”制度等。对于本届筑巢奖的一系列变革,筑巢奖评审老师纷纷表示赞赏及认可。新浪家居有幸采访到了第七届筑巢奖终评评委郑曙旸教授,由他谈谈关于“筑巢奖”改革的个人看法,以及当下国内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的期望。

  

  筑巢变革是顺应市场的需求

  郑曙旸在评审过程中接受了新浪家居的采访。对于今年筑巢奖在赛制上的改革,郑曙旸从整个机制的变化上做了阐释,将变化比喻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作品最终能否得到社会认可,取决于参赛作品在专业层面,社会层面,及各个方面的综合。必须结合市场需求,否则该奖项将很难普及大众,机制上的变化,成为本届筑巢奖改革核心要点。

  具体操作方面,在郑曙旸看来并没有太大改动,主要是机制的转换。对于本次大赛只征收工程类作品,郑曙旸说,这里面跟计算机技术发展有关,以前根本不可能出现模仿得很像实景的作品,而现在却能够以假乱真,选用实景图也是为了避免这些。

  业主的需求会对作品的最终呈现产生较大影响

  评审完毕后,郑曙旸表达了他对本届筑巢奖参赛作品的个人看法。设计最终呈现出的水平高低,与业主审美、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等方面息息相关。当设计师面对一位无法对设计提出很高要求的业主,这名设计师同样无法将其作品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设计师能否完成一个高质量作品,绝大部分因素在于业主对设计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业主并不能对自己想要的生活有清晰的认识,亦不清楚自己的居住空间将为何种样貌。业主对生活以及审美的模糊态度,影响了设计师创作的效果,而这仅仅为影响最终设计作品呈现的一部分原因,室内设计作品的好坏牵扯到的环节颇多,而其他环节会影响到参赛作品的水平。

郑曙旸:顺应时代的发展 青年设计师需要更多历练与沉淀

筑巢奖组委会荣誉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曙旸

  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今年参赛设计师在色彩的整体把握以及空间的组合方式上进步颇多。相较而言,之前的参赛作品在色彩的把控上尚不能深入,室内设计中,选用的色彩在对比度、纯度等方面都是唯一的,本届参赛设计师更好地运用这一色彩特性呈现作品,这也证明了国内的青年设计师的水平是不断在进步的。”

  对于室内设计评判,郑曙旸更看重功能与审美两方面内容。以办公空间为例,办公空间首先需要考虑工位以及氛围,能进入工作状态是设计办公空间最核心之处,其他方面皆是围绕这一点进行加工。然而郑曙旸看到本届参赛办公作品有些过于倾向休闲,“我们不排除当下办公室更强调休闲,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然而参赛的办公空间作品为何种办公形态,需要参赛者加入更多注解。”

郑曙旸:顺应时代的发展 青年设计师需要更多历练与沉淀

郑曙旸老师现场评审参赛作品

  究其根源,作为公司决策者的业主无法对室内设计提出更深要求是办公空间显得不够完善的重要原因。作为深入到人的生活与工作最本质层面的室内设计,直接影响到身在空间内员工的工作效率,休息质量。当郑曙旸发现有些办公环境里选择用太师椅一样的明式家具室,他表示出质疑之音,“办公椅应以舒适灵巧为主,设计必须要综合考虑,而不是形式上美观即可。”

  很多情况下,业主无法表达清楚自身的设计需求,这就需要设计师做好引导。对此郑曙旸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从最初的审美教育以及价值观方面做好指导作用,对今后的审美表达能力有很好的帮助”,“业主应明确想要的生活方式为何种形态,而非铺天盖地的炫目之物,表象之物。”

  审美教育需要从小抓起

  郑曙旸在采访中也传达出希望 之声,即“人人都是设计师,只是很多人在技术层面上不具备某些素养,但对最终呈现出的效果,都是有着清晰认识的。”工程图并非人人会画,但审美能力人人皆有,只是有些时候尚不能意识到。设计师与业主审美水平达到平衡,在郑曙旸看来是个长期过程,需从小培养。

  与此同时,从教多年的郑曙旸从教书育人角度阐明自己对优秀设计师的看法。以清华美院为例,在一个班级里,仅从技术水平方面参考,毕业时完全具备一流设计水平的学生数量并不多。对于一流水平的培养,郑曙旸给出的答案是,步入社会后,把学校所学技术与社会实践融汇,逐渐提高技术的过程。

郑曙旸:顺应时代的发展 青年设计师需要更多历练与沉淀

郑曙旸教授被授予第七届筑巢奖终评评委聘书

  青年设计师需要的是历练与沉淀

  “现在有一些青年设计师出名很容易,但过于心急的态度导致他们无法静下心来达到更深层次的沉淀。严格意义上说很多设计师的技术并没过关,对于业主提出的设计要求无法正确理解,仅从自己是设计师,便可统揽设计大权角度考虑问题。设计师需要与业主进行有效沟通,充分了解业主的需求,清楚业主审美水平。略高于业主的审美水平,而不是远高于业主的审美水平,这样才能将作品完成好。若设计师审美水平远高于业主,得到的结果必定是业主无法接受接受这个作品;最糟的情况是,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尚不及业主,尤其筑巢奖面对很多高端住宅,这类高端住宅的业主普遍具有拥有较高的学识与审美,很多业主重金找来国外设计师进行设计师,这从另一个层面表明了部分高端住宅业主对于国内设计师的不信任。”

  与业主打交道需要深厚积淀,才可申明自己设计的道理,才能做出让人信服的作品。郑曙旸坚定地认为,设计师并非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在他多年从教生涯里,身边的学生毕业十年才有所成就的占了大多数,“如果能维持好你的设计激情,就可以学到老做到老。”

  郑曙旸眼中一个设计师的黄金年龄是在40到50岁之间,甚至有一些人更靠后,50到60岁。设计服务生活,未经历生活磨炼,做出来也只是表面的。

  他劝诫青年设计师不必急躁,一步一个脚印,“不必过分计较是否得奖,准备参赛的过程是辛苦的,但你只要从中发现问题并得以提升,终有一天是会成功的。”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