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圈:王亥 一个城市的回家路

2017-01-18 新浪家居

  中分微卷的花白头发,绿白相间的圆眼镜,辨识度超高的一张笑脸,很潮,带一点雅痞的艺术范儿,这是王亥给人的初印象。

  跟个性鲜明的外形所匹配的,是他足够特别的人生轨迹:从“绘画神童”到“中国伤痕美术代表人物”,再从“香港第一个独立的职业画家”、“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嘉宾主持”到“香港私房菜明星”……最近,他的身份定格在崇德里的总策划和主设计师。

  “我已经15年没有在家里住过了……或者说,家对我来讲,从来不是一个具象的概念。”他一开口,今世骇俗;等他娓娓道来,才知所言非虚。

  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即使在香港定居了20余年,当他操着“川普”摆起龙门阵,就像是从未离开过这块故土。王亥说,三四十岁的时候不觉得,到了五十岁才觉得是“咋咋哇哇”(成都话,琐碎的意思)的事情构成了个人和周围人的共同体。这种感触,不是简简单单的“乡愁”二字可以解释的。而王亥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崇德里,成全了他心底的回“家”之路。

  崇德里,坐落在成都最繁华热闹的春熙路太古里的附近,改造前藏身于老旧居民区,与公厕为伴,早已残破不堪成为危房。这种因为时光流逝的的残缺老朽,却触动了王亥的心。他和他的合作伙伴为此次改造确定了主题:“一个城市的回家路”。


  “实际就是我的回家路。讲起来有一点伤感,回家,家已经不在了。现在,崇德里保留下来的也只有60多米了……最好的院子已经全部被拆掉,剩下三个……院落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些残骸,所以,我很希望能够保留下来,保留一点点成都的记忆。”王亥说,“崇德里与这座城市有情有义。这段历史交到我的手里,不努力就是败家子。崇德里是一个小小的范本,至少让大家看到,飞速发展的城市中的老街老房老建筑,比起推倒重来,还有别的路可走。”

  的确,我们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开始的城市现代观,是把城市肮脏、破败的房子全部去掉、拆掉,变成崭新的城市,变成一个没有个性、没有历史感的城市。多少个CBD千城一面,多少人再也找不到曾经温暖的那座院落,曾经动人的那片屋檐,曾经快乐的那条街巷……

  现在的崇德里一共三家店,分别是私房菜馆“吃过”、茶文化馆“谈茶”和小型精品酒店“驻下”,在业界声名渐起,被称为“最成都的慢生活”。即使身处繁华闹市之中,它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安静和神秘。利用原有的窄巷恐惧感、质朴的民居风格,经营出地道的成都生活场景聚落:大碗茶盅里泡着金黄的苦荞冒出袅袅热气,厨房间飘出香辣的余味,一墙之隔的居民老阳台爬着懒懒的藤蔓,挂满了万国旗式长长短短的衣衫……

  这个愈受关注的空间里呈现的正是王亥的坚持:改造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原建筑的一砖一瓦,尤其是柱子,更是不准动,要动只把柱、梁、榫头腐烂坏损的部分去掉,嵌进一块新木头恢复功能。有的地方的梁实在不行了,才加根新梁。他拒绝做旧,新与旧之间毫不掩饰。一个细节是,“谈茶”室内仍能看到被虫蛀过的木头。


  于是,修修补补的痕迹带来独一无二的美感,时间和历史成为这里最好的装饰。

  王亥身上带着非常时代性的多元感。这让其设计的空间,出挑却又边界模糊,并不倚仗“中国气质”或“成都风味”。他大胆引入了国外经典的设计品牌,比如David Conti设计的椅子。但是为了把“吃过”里的一根柱子留下来,顶级厨具bulthaup 被切割成U 形。“没办法,厨具再顶级,也得给历史让位。”王亥说。

  而只有12间客房的“驻下”,与其说是一家酒店,还不如说这是王亥和客人共同的家,他很乐于把五湖四海来的客人视为自己的朋友,一起分享他多年的家中珍藏和历史记忆。驻下的1号房可是保留了90%的原始屋梁,王亥提及此,扬起一脸的骄傲。

  为了让自己和客人都住的“巴适”(成都话舒适的意思),必须充分考虑到通风、防潮等功能的实现。在供暖设备上,王亥选择了德国威能壁挂炉供暖系统。具有140多年历史的德国威能以专业供热经验守护着这座百年院落。它没有将适用于欧美的成熟产品,简单复制到中国市场。考虑到中国各地燃气气质差异、住宅情况、人们的使用习惯等因素,威能对部分产品进行了本地化的设计,确保中国用户能尽情享受德系精品所带来的符合其使用需要和偏好的舒适体验。

  能够重温个人生活经验里的一部分,不矫揉造作、不虚假应承的环境,是每个人对于家的共同经验。令王亥惊喜和欣慰的是,90% 的人来到崇德里,都表示了认同和共鸣。尽管这里有特别明显的个人情感的浓缩和放大,但是似乎大家都能在这个城市心脏里的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乡时空。

  即刻点击视频,看这里,是一座城市的回家路。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