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大咖秀 | 俞挺:一个上海梦想的改造家

2017-02-20

俞挺

(文/贺艳)

  在建筑设计集团工作了18年后,俞挺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Wutopia Lab。他把自己的实践、理论和历史研究的工作一揽子命名为吴托邦。

  “我对吴托邦有种迷恋,我不认为乌托邦应该是和平和公正,反乌托邦的吴托邦应该是一个人自我满足的神话,尽管在现实的摧残下,这种神话越来越渺茫,但我坚持在每个设计中试图创造这么一个地方来满足我的。是可以躲在这里,就是全世界。”

  俞挺是有“野心”的,他企图以建筑为工具,去改变一座城市,甚至是这个世界。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是:“如果这个世界不够美好,那就让我们创造一个新的”。

俞挺

建筑师俞挺


设计价值

最终我们判断一个作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筑学价值,一个是社会学价值。

  2015年,俞挺参加了一档民生纪实类节目《梦想改造家》,“水塔之家”的逆天改造让这位小众圈里的设计大咖一夜之间人气飙升。知名度对设计师来说是有好处的,它会让设计师获得更多的机会与可能,但人气说到底不过是昙花一现,只有作品才是永恒的。

  “最终我们判断一个作品无非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筑学价值,一个是社会学价值。”正如俞挺所言,《梦想改造家》的改造项目毫无疑问是极具社会学价值的,我们从这个节目看到被囿于城市夹缝中的人们,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艰难而又“自豪”地生活着。唏嘘与同情,在设计师的惊天大改造之后化为欢呼与喝彩,也让人们相信“设计改变生活”不是一句空话。

  然而,当我们消费完《梦想改造家》一季12期节目之后,还剩下什么呢?

  “它只是像抽彩票一样抽取了一些人,这些人就像中了奖一样,梦改帮他进行改造。”就像《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这类现象级节目一样,《梦想改造家》的热度也无法一直持续,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些节目都是消费品。“梦改不应该成为消费品,应该有更好、更持续的社会效应。”设计师成为网红之后,或许应当扪心自问:我们还能再做些什么?

  在一方天地之外,亦看见芸芸众生,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俞挺做到了。

水塔之家
水塔之家
水塔之家
水塔之家
水塔之家
水塔之家
水塔之家
水塔之家
俞挺作品·水塔之家(摄影:胡义杰)

城市微空间复兴计划

  在改造“水塔之家”时,俞挺把整栋楼都重新粉刷了一遍。尽管多花了两万多元,但正是这样一个细小的举动,避免了邻里之间既有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对其他住户的额外关照,也体现了一种态度——即便是改变一个微小的个体,也要做出对负面城市空间的积极回应。

  “刷完以后,我站在那个弄堂时突然觉得这个房子完全新了,跟当初看到的那种破败景象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它是标志性的建筑,它使得整个小区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改变。你会发现,建筑师只要做一个动作,就能使得这个东西与众不同。”

  受“水塔之家”项目的启发,俞挺与资深建筑学术杂志编辑戴春联合发起了“城市微空间复兴计划”,号召全上海的建筑师,去发现和改造身边那些微小的负面空间。这个计划后来得到上海市规土局的支持,2016年开始在全市推广。

  “所谓‘微空间’,不仅涉及那些需要更新的个人生活空间,而且触及一系列与公共生活相关的空间。这些空间并不以单一空间形式和固定尺度存在,而是微观层次的城市公共空间,例如人行道、街头公园、街旁绿地、单体建筑周边的公共空间、小区游园和居住区广场等。”借助设计师的智慧与魔术之手,让城市“失落空间”能够迅速转变为市民个人生活与公共活动的重要载体,唤起每个居民对所居住社区更多的归属感,从而激发社区空间的活力,促进城市空间的健康发展,这是“城市微空间复兴计划”所希望实现的美好愿景。

  “我的目标很简单,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身边有同好人的努力,推动上海变成人人所爱的城市。我不希望这个城市里面的人充满怨气,一讲到就开始抱怨这个城市排外等等,上海其实并不是一个排外的城市,无论是在上海漂泊的人,还是上海本地人,都会感到有怨气。我的原则是,与其吐槽,不如推动它。”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俞挺对这座城市的爱深入骨髓,但他不仅停留在感性层面,更从理性层面去思考和行动,努力通过自己的专长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好。诚如他在豆瓣日记中所言:“‘城市微空间改造’,是我对上海的态度。”

一个人的美术馆
一个人的美术馆
一个人的美术馆
一个人的美术馆
一个人的美术馆
一个人的美术馆
一个人的美术馆
一个人的美术馆
一个人的美术馆
俞挺作品·一个人的美术馆(摄影:邵峰)

九平米的尊严

  做完“水塔之家”改造项目以后,俞挺接到一个朋友的来电,朋友表示希望以每月8000元的价格租下水塔之家,然后将其做成时下盛行的民宿。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想法。联想到“魔都”上海居高不下的房价,俞挺觉得“建筑师其实还是可以做一些什么的,不必成为发展商的帮凶,也不用被他们已经失效的经验带到沟里去”。

  当时,俞挺手头上正好有一个案子:家住浦东的27岁上海女孩Michelle,为了上班方便,在静安区盘下一间建筑面积为47.43平米,建于70年代末的产权老公房。然而,她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拿到房子立刻转租,房租可以贴补房贷,但她就无法离单位就近居住;如果自住,每月工资抵交房贷后所剩无几,生活质量必定大打折扣。

  那么怎么办呢?

  经过探讨,俞挺与Michelle达成了一个共识——将这套小公寓设计成两个独立空间,北间9平米左右的房间用于自住,南间则变身为可以对外短租的Airbnb。如此一来,既能满足Michelle缩短上下班距离的本意,又能为她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俞挺说服Michelle只接待女性,“这不是女权主义,这是一种宣传策略,一部分喜欢,一部分反感,还有更多一部分人试图一探究竟,这样,就可以了”。因此,这个项目被称为“女性BNB”。

  现在,Michelle不仅通过短租的收入还了月贷,还因此结识了来自菲律宾、意大利、以色列等世界各地的朋友,与他们分享彼此的人生经历。“她在这座城市里,就可以非常自豪地享受自己美好的青春。这是什么?这是设计师的价值。”

  “设计的价值不仅仅在创造美好,更要设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帮助那些挣扎在大都市的人,给他们机会去更好地面对挑战。”在“女性BNB”成功的基础上,俞挺顺势推出“九平米的尊严”,利用互联网思维,帮助年轻人改造市中心的微小生活空间,进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这样,年轻人在这个城市里感觉不是被抛弃,不是被忽视,不是被伤害,有了自己的自豪感和尊严感。我创造了九平米的尊严,作为上海人我就能有自豪感。”俞挺在豆瓣日记中如此写道。

  2017年2月6日,春节之后开工的第一天,俞挺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张悦然说生活的成败,其实取决于自己是否能找到一份有意思有意义的工作。我勉强同意这句话。直到40岁后,我才意识到我一直从事的建筑学,正是我一直渴望的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尽管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至少心里还是有些东西是可以相信的! ”配图是滇池路100号,这是“九平米的尊严”即将亮相的一个改造项目,也是俞挺不断身体力行的建筑学的意义所在。

女性BNB
女性BNB
女性BNB
女性BNB
女性BNB
女性BNB
女性BNB
女性BNB
女性BNB
俞挺作品·女性BNB(摄影:胡义杰)


设计思维

所有艰辛的训练、思考和设计,在最后都要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呈现。

  说起设计,俞挺并不认为它是一件需要苦思冥想的事情。“当初做梦改的时候,他们说俞老师,你要在那里苦思冥想,我说做一个设计哪里会有苦思冥想?洗个澡就想出来的事情,不需要苦思冥想。”这当然不是故作轻松,而是一个设计师的积淀与修养。正如他一直强调的,“所有艰辛的训练、思考和设计,在最后都要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呈现”。

  但大多数年轻设计师似乎都没能做到这一点,究其缘由,大约还是积累不够。

  “首先建筑师要有自己稳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有一种杰出的思考范式,这个有了,自己的风格和方向也就开始逐步形成。”从年龄上来说,30岁以前是积累的阶段,30-40岁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纵观当下设计界,我们会发现,许多年轻设计师都过于心急和浮躁。他们仿佛得了一种“错过就不会再来”的恐慌症,一有作品就到处参奖,接各种小项目,扮演导师四处宣讲,期望以此获得更多业务,提升设计平台。这当然可以理解,俞挺也表示“这很正常,不用批判,也不用惋惜”,但每个人现在的所作所为必定对其将来形成影响。俞挺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当年“谋女郎”章子怡放弃高价出演新版《笑傲江湖》,一心一意耕耘电影事业,终成国际影星;而那些转而去拍电视剧的“谋女郎”们,最终都没能大红大紫。很多设计师就像那些转而拍电视剧的“谋女郎”一样,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设计是需要积累的,你讲得越多,暴露得也越多。”俞挺感慨地说。

  而设计师的积累通常都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成为设计师之前,首先要记住自己是一个正常的人。

  “我觉得我们设计师特别好玩,做设计的时候把自己当设计师,不做设计的时候把自己当人,设计师和人就变成两个角色。我觉得应该是做设计的时候,记住自己是人,在日常生活的时候,记住自己是设计师,这样的话设计就会很牛逼。”俞挺笑着说道,带着些许调侃,却又十分严肃认真。

电影BNB
电影BNB
电影BNB
电影BNB
电影BNB
电影BNB
电影BNB
电影BNB
电影BNB
电影BNB
俞挺作品·电影BNB(摄影:胡义杰)

斜杠青年

我最喜欢的身份叫俞挺。

  设计之外,俞挺有三大爱好:美女、美食和美文。

  “美女是不需要任何理性分析的”,女孩子漂不漂亮,不需要经过大脑的缜密分析来判断,更不存在极简主义美女或欧陆风美女这样的“哲学思考”;“美食是大部分的直觉加少部分的思考”,在享受完饕餮美食后,俞挺常常会思考其独到之处究竟何在;而美文则是纯粹的理性思考,“不能完全靠直觉,你要不断锤炼你的思想,你看的东西才扎实”。

  这三大爱好基本展示了俞挺作为双子座的存在——“左手理性,右手感性”。

  爱好发展到极致,会演变为新的身份,所以在建筑师这一身份之外,俞挺还是美食家和专栏作家。

美食家

  俞挺对美食的追求是出了名的。上海建筑师圈子聚会,每回都是他这个吃遍上海的老饕选址定菜,而他的推荐也从未让人失望过。

  作为一个在建筑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俞挺在豆瓣上发表的第一篇日记是《老婆大人的美食单子》。从中可以看出两点,首先他是一个十足的“吃货”,其次他很爱老婆。

  俞挺对美食的要求其实是非常苛刻的,被许多美食爱好者奉为圭臬的《米其林上海指南》,却让他十分鄙视。在他看来,“米其林星级餐厅在全球已经变成神话,但事实上神话大多不可靠”。但对老婆的手艺,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溢美之词。

  “寒日最温暖的早餐,夫人自制红烧牛肉面和自制肉馒头,选用上好的牛腱子肉切块,以洋葱大蒜爆香翻炒,加入朋友自制米晶露花雕台湾酿制酱油茴香桂皮香叶冰糖小火慢炖三小时,面条选用台湾晒干荞麦面。我认为好过韩妈妈甚多。”

  “冬至夜,夫人以澳洲和牛为馅,加入洋葱粒,糖,海盐和法国进口淡黄油少许,成冬至牛肉饺,应景应令,满口汤汁,着实好吃。”

  “元旦小长假,早上一碗红烧牛肉面,中午一盘Pasta。中午夫人不小心把豆瓣酱当成番茄酱倒入牛肉末中,意外做成的这盘豆瓣牛肉酱意大利面,好吃过其他酱料,无心成特色,赞。”

  有人说,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在俞挺这里,美食与爱大概已经浑然一体。

二更之眼
二更之眼
二更之眼
二更之眼
二更之眼
俞挺作品·二更之眼(摄影:CreatAR清筑影像)

作家

  2014年9月,俞挺出了一本书——《地主杂谈》,是他在豆瓣上发表的文章合集。“地主”这一称呼源于他在豆瓣的昵称:shanghailander。豆瓣网友认为英文名shanghailander略显冗余,故改称“上海地主”,对这一“译名”,俞挺也欣然接受,甚至经常以“地主”自称。

  《地主杂谈》的题材非常广泛,不仅有地主的青春往事,也不乏他对建筑的思考,作为“上海地主”,当然也少不了他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记忆:里弄里的美食,最佳观光路线……不得不说,俞挺是一个十分称职的“上海地主”,通过文字带领世界各地的读者领略上海风情,可谓极尽“地主之谊”。

  除了《地主杂谈》以外,俞挺也应邀在各大媒体专栏写作。他在澎湃专栏谈建筑,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专栏聊美食,在《设计新潮》和《室内设计师》杂志专栏探讨历史。

  在传统媒体式微,新媒体当道的环境下,不少写作者开始自立门户,经营起了个人的自媒体,甚至有些人通过自媒体运营赚得盆满钵满。当被问到是否考虑做公众号之类的自媒体时,俞挺明确表示“不需要”。对他来说,写作只是帮助他思考建筑设计的一个手段,花大量的纯粹的时间去经营公众号,并不是他当下所需。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俞挺是一个确确实实的“明白人”,在很多人都感到迷茫的时代,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清楚自己能做些什么。

  俞挺的名片上印着:Architect,Bon vivant,Fortune-Teller,Gourment,Historian,Painter,Writer,Shanghailander。众多的身份用一个时下流行的词来概括就是——斜杠青年。生活于他,有太多美妙的存在,所以他竭力从各个维度去发现和欣赏美的事物。

  但再多的标签最终都将融合到俞挺这个人本身,就像他说的:“我最喜欢的身份是俞挺。”


/

彩蛋

/


八分园
八分园

  俞挺设计的微型文化综合体“八分园”即将在近日开幕,敬请期待!

关于俞挺

俞挺

俞挺(摄影:Sara)

  建筑师、美食家、作家、业余历史学者、重度魔都热爱症患者、身体力行的都市生活家实践者、兼具高逼格思维与表达的话唠,金陵路梦幻空中别墅“水塔之家”改造者,最美书店和女性bnb创造者,城市微空间孜孜不倦的强迫症修正师。地主杂谈和上海小吃圣经作者。

  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学士、同济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博士、教授级高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Let’s Talk、城市微空间复兴计划、Wutopia Lab创始人。

  俞挺认为建筑应该刺破形式主义的皮囊,坦诚人的七情六欲,并继续深入,刺醒久已沉睡的灵魂。俞挺的建筑,精致的拙朴,是他追求的建筑境界。如果这个世界不够美好,我们就给他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设计理念:所有艰辛的训练,思考和设计,在最后都要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呈现。

关于Wutopia Lab

  Wutopia Lab 是以复杂系统这种新的思维范式为基础,以上海性和生活性为介入设计的原点,以建筑为工具,从而推动建筑学和社会学进步的建筑实践实验工作室。

  Wutopia Lab 重视对人的研究,致力于链接城市生活中的不同方面:传统的,日常的,以及文化的方面,致力于诠释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并发展出基于上海的中国式审美。

  Wutopia Lab以对偶为策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随心所欲,千变万化的在日常中创造奇迹。

个人获奖

  2012年 年度上海人才发展资金资助
  2011年 年度上海十大高端创意人才
  2010年 中国建筑学会第8届青年建筑师奖(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个人最高奖)
  2007年 首届浙江省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奖
  2003年 首届上海青年建筑师新秀奖入围奖
  2001年 第二届上海国际建筑设计展之青年建筑师作品展创作奖

社会评选

  2007 年入选《名牌》评选的一百位华人设计师
  2006 年入选《Domus》评选的78 位当代中国设计师
  2004 年入选《新地产》评选的影响当代中国的一百名建筑师

著作论述

 2014年 《地主杂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 《草图世界 手绘理想》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建筑的渐顿之道》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年 《草图中的建筑师世界》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要作品

 八分园
  123+早教中心
  二更上海总部
  一个人的美术馆
  女性BNB
  水塔之家
  择胜居
  三峡水利博物馆
  紫一川温泉酒店
  路易山庄别墅小区
  拙政别墅无极书院
  长生殿昆曲舞台
  九间堂二期,C1,C2,C3
  东园雅集别墅小区
  师山书院
  海门会所
  太湖天阕别墅小区
  嘉定再生能源中心绍兴大剧院
  绅公馆精品酒店
  钟书阁泰晤士小镇旗舰店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