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lor新锐设计师谭立予:空间的游戏性与人性化

2017-02-22

  在“风格”大行其道的设计界,设计师谭立予始终保持着自己对设计的理性思考,“我热衷于从所观察的视角中将设计的‘本质’再做剖析,找到空间表现的‘理型’”。他很排斥为了做出一个看似什么风格的空间而进行创作,创作的本质应是更纯粹的东西,因此,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很难看到多余的装饰物,“我的作品中空间的关系有很多游戏性在里面,而游戏本身就是件很人性的事情,只需要有一个规则,不需要太复杂,否则就不好玩了”。在他看来,人永远是空间的主体,少一些空洞无物的定义,多一些真正属于人自身的自由,这才是空间设计的关键所在。

  iColor:老师您好,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您最近的几套设计作品吗?其中您最满意的是哪一个作品?

  谭立予:我想重点介绍近年完成的几个住宅项目,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地方,比如《刘宅》靠着大落地窗的地台,不但唯美,而且还很实用,又比如《梁宅》楼梯底部的光影,还有《陈宅》空无一物的花园。

| 谭立予作品:刘宅 |

刘宅
刘宅
刘宅
刘宅
刘宅
刘宅
刘宅
刘宅

  iColor:在您的设计中,如果给这些设计选项进行一个重要程度的排序(色彩的选择、光影的设计、软装配饰、功能的实现等),您会如何选择?为什么?

  谭立予:我在设计里对待不同功用的空间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公共空间里,空间传达给人的直接感受是比较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空间自身的质感,包括体块关系、光影、色彩在内的元素和时间共同作用,呈现的方式比较客观;而住宅设计就不同,我更多时候会和业主谈很多设计以外的东西,在有趣的交流中觉察他们的习惯、好恶、情感倾向,接近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

  我不喜欢为了生成一个形象而增加元素去装饰,为了复杂而复杂。其实我的作品中空间的关系有很多游戏性在里面,而游戏本身就是件很人性的事情,只需要有一个规则,不需要太复杂,否则就不好玩了。或许和色彩的选择、光影的设计或是什么软装配饰都没关系,我只希望我的作品是更人性的。

人永远是空间的主体

  iColor:都说设计是为客户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一个设计师要被客户认可和辨识,同样需要在设计中展现自己的独有的设计语言。那么就您来说,您的个人设计标签和语言是什么?

  谭立予:摒弃装饰,回归空间与人的精神之间的基本关系。满足客户需求只是一个前提。创作一个室内空间,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许。设计师的创作大都来源于记忆,有理性的方面,也有情感的方面。在设计方案的交流中,客户的情感藉由我的创作去实现,会有一些表象、隐喻的重合,我的能力就是理解并捕捉到这些,变成空间设计中独特的设计语言,专属于他们,不可复制。

  iColor:您曾说过,“寻找人与空间最简单的结合方式是设计目的”,能具体谈谈这句话的含义吗?

  谭立予:这里我想先讲一句爱因斯坦说过的话——“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而最有力量的理论,一定有简单的美感。”你看,这个伟大的物理学家所说的,也就是我们想对现代设计做出的阐释。

  人永远是空间的主体。在消费主义和权贵思想泛滥的大环境中,空间和人的情感关系很容易被各种利益和表现消费掉,室内设计常常会脱离空间创作的本质而成为一种图像或场景的制作。那只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并非是真正的空间塑造,更谈不上和人的精神有什么互动。我很排斥为了做出一个看似什么风格的空间而进行创作,对于现代人来说,无论是居所还是公共的活动空间本质上都是精神的城池,不是被通常所歪曲理解的所谓“装饰风格”。我想要表达的也正是少一些空洞无物的定义,多一些真正属于人自身的自由——在住宅空间里,它是高贵与平实感的和谐共生;在公共空间里,它是个体与集体的穿插与交融。

| 谭立予作品:梁宅 |

梁宅
梁宅
电视隐藏在一个有“建筑感”的柜体中

梁宅
楼梯与墙体的分离为的是将阳光引入一楼

梁宅
业主在家中住了一段时间后,
都可以根据光影的位置推断出时间。

梁宅
楼梯空间与屋顶花园的对景关系

梁宅

  家对于居住其中的人而言,真正值得珍视的并不是华丽的外表,而是其中承载的记忆和情感。因此,能够让家在日复一日中自动刻录居住者的情感,是最奢侈也是最动人的。
  白色的主体色调是强调光线的一部分,浅木色搭配从天台投射下来的阳光,不仅让空间看起来更加开阔,而且氤氲出了家的温暖。在这个家中,设计师将擅长的光线“雕刻”运用到了楼梯旁边的水泥墙上。行走在楼梯之上,看着墙上的光影,你大体便可知道当时是什么时间。而楼梯本身,是一个立体的园林。设计师非常在意人在上楼梯的过程中,每一个转身,能否看到不同的景观。

梁宅
设计师《梁宅》手稿


作品的完成恰是其生命历程的开始

  iColor:目前有一种说法,设计行业从提供设计服务和活动,往引导大众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延伸。对于这种说法,您怎么看?您如何理解“生活品质”?

  谭立予:在国内,室内设计这个行业并不十分健康,与同行交流的时候,我们对行业的未来有无限美好的遐想,但对现在和过去也有沉重严厉的批判。照理说,它应该是一个与美和真情实感紧密相关的行业,但不少设计师们过于关注短暂的视觉刺激和物质性的瞬间。

  设计行业的本质就不该是“服务”和“活动”,尤其是空间设计,一个作品的完成并非是结束而恰恰是一个开始。一旦完成,它会有一个不算短的生命周期,都将持续到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不论是住宅还是公共空间,如果一个室内环境在与人相处的时间里不能为居留者带来真挚的感知、思维的互动、性灵的升华、真心的感动,那无疑会是一个灾难。

  我非常在意我作品完成后的生命历程。使用者生活品质的高下也正是在和空间相处的时候体现。他们住进来以后,觉得有更多可能性,发现更好玩的光影、体块、虚实,也许会想到小时候的某一个场景,或是想和爱人在哪个角落多停留一会。他们不是被束缚在一个单一功能的房间,而是意识到有很多事可以做,情感是缓缓流淌的。

  和怎样装饰无关,有品质的空间积极地影响人的行为,唤起使用者更自由的人格,也容纳着他们的改变。

  iColor:当下科技的发展对设计的影响越发的明显,从过去的手绘到现在的VR技术表现,可这些带给设计工作便利的同时,也让设计前辈们为后生感到担忧,例如科技在设计中的使用,弱化了设计师的空间感等等,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谭立予:我丝毫不担心这个问题。我自己也十分享受科技给这个时代带来的便捷,衣食住行方式的变革相比十年前,甚至三五年前有明显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加强了,省出很多时间,实现设计的手段看似也变得更容易,然而有一样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那就是情感的交互。在这样的便利之下,更应该珍惜创造与创作的欲望,把这种情感当成神圣的事情去对待,给予设计一个充分的时间去孵化,实现那些耐人寻味的细节。

  不只是空间设计,所有与美学相关的设计行业少不了情感语言,这些东西和我们的精神世界息息相关,当一些人和物的对话关系被完美地营造出来时,时间会失去意义。

  你再反过来想一下,就算是今天,有很多东西也依然没有被科技和速度影响,反而更慢了。就像人们知道有便携式、胶囊式咖啡机的存在,却依然愿意花更多时间去找些好产地的好豆子,再慢慢等待一杯手冲咖啡的诞生。

| 谭立予作品:陈宅 |

陈宅
花园围墙以谦逊的高度围合出室内外空间,
温和界定开生活的喧嚣与静谧。

陈宅
陈宅
家的生命力,在于空间对人自然而温柔地包覆。

陈宅
原本并不起眼的采光井因为楼梯的设置成了垂直交通的一部分,
结合四季光影变化使别墅内部有了纵向的时空感。

陈宅
家庭成员在楼梯平台相遇,充实着每一个日常的偶然。


设计需要时间的打磨和情感的沉淀

  iColor:当初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决定成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在成为设计师的这条道路上,有哪些比较关键的人或事影响了您的职业生涯?

  谭立予:成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当初我没想过,其实直到今天我都没把自己框在“室内”、“室外”这类的定义里。小时候喜欢画画,大一点又对平面设计相关的东西感兴趣,后来接触到空间,觉得三维的世界也很有意思,工作中的小小成绩又让我觉得能为别人带来一些生活上的改善和美好是件特别棒的事情,于是也就更喜欢做这些。让我窃喜的是这些看似无关的轨迹实际上是贯通的,是情感性的选择和相对的专注与执着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走在这条路上,更需要感谢那些给予我信任、让我能创作出作品的业主,没有他们的欣赏、支持与容忍,诞生不了好的作品。

  iColor:您从事室内设计行业已经十余年了,您觉得相较您以前的作品,现在的设计有哪些变化和突破?保持您不断创新的源泉主要来自哪里?

  谭立予:情感更丰盈,却更懂得选择和克制了。学设计的大多很早就知道那条著名的金句“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其实早些年的设计中我践行这句话的初衷是因为别无选择。我无法忍受室内设计中那些粗制滥造毫无意义的装饰和画蛇添足的表现方法,觉得“多”就等于罪恶。而现在,我会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关于“多”的问题。

  年岁增长中接触到的一些哲学理念让我放下戒备去信任这个世界和周围的环境,从不同角度感受和表达我想呈现在设计里的种种。现阶段我热衷于从所观察的视角中将设计的“本质”再做剖析,找到空间表现的“理型”,也就是更纯粹的东西。这是柏拉图的理型论,他的理念特别适合放在艺术里,总是很温存,我觉得他比大部分的哲学家更有温度。思考这些东西的过程是我创作的一部分,这很有趣也很难言传,好的灵感或许迸发于一瞬间,或许要穷尽一生去觅得。

  设计行业就是这样,需要时间的打磨和情感的积淀,该在四五十岁顿悟的事情就很难在二三十岁想清楚。好在时光很公平,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洗礼中会诞生很多出其不意的好创意和好作品。

  iColor:您平时除了工作之外还有哪些兴趣爱好?这些兴趣是否对您的设计产生了影响?如果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谭立予:我的业余生活很简单,看看电影、书,听听音乐。说到影响,我只能说,如果你心里总想着什么,那你所经历的万事万物都会和它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独立出来,这些东西本身都包含着丰富的世界观,电影中有各种思维表现方式,带来不同角度和深度的思索;音乐的传达的东西总是抽象却常让我醍醐灌顶;书就更不必多言,浩如烟海的神秘俯拾皆是,从一部作品中的某个场景或某段内容中产生一个理解,转化进我的设计,就会是很有趣的表达。

  说到这里要用牛顿式的科学体系做个解释——几个简单的量及其相互之间可以预测的关系,就可以解释无穷无尽的现象。这就是我从职业和爱好之间找寻的简单性和复杂性的完美和谐。

  iColor:您在未来有哪些新的工作计划?有没有一些新的想法想要实现?(例如跨界合作,新领域的尝试)

  谭立予:因为工作范围的扩大,未来会有更多不同地域的项目,或许会结合不同的城市生活和社会环境对设计做些不一样的思考,从设计师的情感语言更好地转译到使用者情感意识中,为不同行为模式的人创作专属于他们的空间形式。当然,好的空间细节也是我想探究的方向,设计一张专属的餐桌,一把带有主人情感印记的躺椅,甚至是门把手、餐具,这些东西都是空间中的音符,我希望将它们形成一个织体,而身处其间的人,就是演奏者。


【iColor新锐设计师——谭立予】

谭立予

星艺-谭立予设计师工作室(广州天河)

室内建筑师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

中国50名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

  2010-2016年五次获得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住宅类金奖,两次获得办公空间类银奖;同时在香港获颁2011年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办公空间银奖与2014年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居住空间银奖。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