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6 新浪家居
2016中国室内设计新势力榜是新浪家居联合箭牌瓷砖,为推动中坚设计力量上升发展而发起的人物评选,面向40周岁(含)以下、从业10年以上的行业精英设计师。新势力榜发布全国榜单,以及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杭州、苏州、成都、南京、南昌、昆明、港台等多个地区榜单。并对入选设计师进行访谈,呈现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面貌:新一代的设计师在思考什么、打破什么、创建什么?他们将引导中国室内设计走向何处?
经过一年的征集评选,2016中国室内设计新势力榜全国榜单2016年12月在北京隆重揭晓。陈飞波、崔树、邓丽司、方磊、黄全、黄永才、黄卓健、赖伟成、李珂、李想、廖奕权、刘恺、骆海枫/邢丽娅、彭征、彭文苑、邵唯晏、孙大勇、孙洪涛、谢英凯、许诺,这20位杰出的设计师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入选榜单。
中国室内设计新势力榜-邵唯晏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主持人,也为北京、杭州及台湾台南分部之设计总监,近来也扩展至意大利、新加坡及金边。另外也任教于中原大学建筑系及室设系。关注世界设计脉动,并强调设计实务与学术研究并行的重要性,目前也为台湾交通大学建筑博士候选人。2008曾代表台湾前往日本参与安藤忠雄海外实习计划。除学术研究上表现外,也积极参与国内外竞图,屡获佳绩。被台湾室内设计组织中华民国室内设计协会CSID选为秘书长一职,为协会40年来最年轻之秘书长,被视为亚洲新锐设计势力的代表人物。
英国 LondonDesign Awards
英国FXInternational Interior Design Awards
英国 SBIDInternation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
2016 中国设计星执行导师
TID Award台湾室内设计大奖
2014金堂奖JINTANG PRIZE年度新锐设计师
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大奖金奖
CIDA居然杯中国室内设计大奖创新设计奖
2014台北设计大奖数字应用奖
国立交通大学103年度师生重要学术表扬
亚洲华人新势力X 50
APDC世界亚太设计大奖金奖
金指环–iC@ward2011全球设计大奖金奖
台湾金点设计奖
获选La Vie杂志台湾100大设计
Merit Award国际远东数位建筑奖FEIDAD Award
访谈
▼
Q:你已经在大陆开了公司,比很多比你更早来大陆交流的台湾设计师都要早,是什么促使你下定决心?
A:全球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向东,既然未来的方向以中国为主,我们就要落地到中国来,这样才是真正的交流。我觉得交流如果没有落地,这个交流就不完全。所以在几年前我就毅然决然在北京和西安开公司。
Q:除了世界向东,据你的观察,设计界还有什么趋势?
A:我对设计趋势、当代设计的脉络一直非常关注,研究了很久,因为本身我是建筑人,也做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研究数码设计,视野很多元。2016年初我会出一本关于设计趋势研究的书。
除了世界向东,在地全球也是一大趋势。过去是全球在地,是很均值的,由上而下,大而小,现在是小而大,从底而上,刚好颠倒。在地全球也就是每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经过使用后会发展并传播至全球。这种广泛的信息、技术、文化的快速传播并被使用,是一种设计观念的改变,这样的“跨界”合作对当代设计很重要。
Q:你在观察全球的设计趋势,你自己的设计哲学是什么?
A:我现在往非线性设计方向深入,开始建构我自己的设计价值。我认为当代的设计不会被一句话一以贯之,因为当代是多元的,但是你必须有一个方向。我认为是一个非线性的状态,我现在追求的设计本质、设计价值,就是一个非线性的设计。
伊东丰雄谈的“透层化”,平田晃久的“纠缠性”,很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追求类似的事情。这些不同的名词响应在空间,都是在创造一种非绝对的介质、非绝对的设计理念。不同国家、不同年龄层的人对这个状态有不同的说法和切入点,但是对于我来讲都是非线性的状态,而这是一种很东方的思想。一个东西切下去不是只有A跟B,而是很暧昧的介质。
Q:你的作品已经在呈现这种“非线性”的状态了吗?
A:我们的很多作品都有体现非线性,其实我们接案子的属性就很非线性。我们的服务范围从都市规划到建筑,再到室内、软装,工业设计等等。因为我们认为设计是可以随时出发的,可以扩及许多领域,我们不像有些设计公司做酒店就只做酒店,做住宅就只做住宅,我们是全面性的。所以我们的知识体跟我们的网络、技术要能够支撑这样的状态。非线性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角度,一个相对论的概念,所以它不谈风格,也不谈某一种特定的手法,它在创造一种非均值的状态,非绝对的价值。
Q:你更多是用建筑的语汇在表达。
A:我学的是建筑,所以更多是从建筑出发,从一个比较大的一个角度看一个小的事情。但是你在思考室内空间的质量,不用思考家居可能用什么材质响应吗?所以当代建筑更专注于跨界的状态,而不是我做建筑就不管室内,建筑看不起室内,室内看不起建筑,软装又做他的。这是过去的事情,现在和未来更多是谈跨界的思维。
Q:但是目前大陆的项目操作方式,大部分是建筑和室内分开,然后室内还分硬装和软装,你们怎么应对这种切割的状态?
A:如果业主跟我谈建筑,我会用室内的观点或用都市规划的观点反过来跟他说;他找我做室内,如果尺度够大,我会用建筑的角度回应他。他会觉得这些是一条在线的事情。大陆分得太细,可是当代的设计要的是整合,我们更具有这种潜力去做这件事情,但前提是我们每一个部分都要专业,所以难度很高。
公司内部有这些专业人员的配置 ,另外还有外部的专业团队来配合。我们公司的每一个统筹者都具有跨界整合的知识和专业能力,但是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专业技术就分得很多,随时可以聚在一起。针对个案,我们会随时再把这个以某一个项目经理为主轴的个案,马上建构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专业领域,变成一个网络。不是所有的案子集中到我们公司做,这是做不到的,反而是违背我们关于“网络化”的想法。
Q:在个性解放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你认为当代职业设计师的价值在哪里?
A:我觉得在当代一个好的设计师不是会做设计,那是基本的门坎,当代设计师的核心在于你是一个好的观察者和沟通者。当代设计太过于多元,这就响应到另外一个议题,当代没有设计师,因为每一个人都是设计师。所以,当代设计师更高的价值是做一个好的观察者,透过观察和设计归纳找到当代设计的脉络,才有办法做出新的东西,创造出某一种设计的价值。
Q:你不断切换自己的身份,这是有意让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A:我在管理几家公司,去国外和大陆做很多交流,在学校教书带学生,我还在读博士,我的身份很多元,我在关注很多事情。但是对我来讲这些是一件事情,越扩散越收敛,我希望用这种方式找到核心的价值。我们连都市规划都做,也在给一个水泥砖品牌设计产品,我们非常多元,但是多元不是广而乱,而是在追求或者是印证我们内心的核心价值。
Q: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A:跨界的整合,追求非线性的本质。你看我们的工业设计产品,再看我们做的建筑设计,看起来风格很多元,可是本质都是在追求过渡的、跨界的,很模糊的一种状态,只是它响应在建筑有建筑的手法,响应在室内设计有室内设计手法。
有人问我你是做什么风格,我说我们是去风格化的。还有人说非线性是不是在谈一个很玄的事情?我说不是,看我们的作品,我可以告诉你它的跨界在哪里,非线性在哪里,它的价值在哪里,它不回应单一的手法,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响应当代设计新的状态。
作品
▼
北京MIBA酿酒大师艺术馆
西安贾平凹艺术馆
棋琴文鼎苑
一扇窗,漫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