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2
有这样一个家的实验室
由全球知名设计师打造未来生活体验间
可能是最前沿的黑科技
也可能回归到原始的居住形态
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也有强大的生产能力把它实现
你可以住进来体验
也可以把它变成自己的家
这是
家的体验馆
设计师前瞻思维的实现室
企业产品研发及应用的创新实验室
生活方式的示范基地
带动住宅产业革新和进步的平台
... ...
这是,迷
迷,体验未来居住的N种可能
“迷”是由几个具有探索精神的建筑师和媒体人发起的家的实验室。邀请知名建筑师、设计师以及企业在一栋建筑里打造8个不同主题的家的空间,如智能、零碳、自然、亲子。这8个家可以预订入住,就像民宿,也会对外开放给大众参观。你甚至可以购买其设计变成自己的家——每个体验间会开放一定数量的设计版权。8个主题空间每年进行一部分更新,不断探索新的生活形态。还配备有数百平米的公共空间,举行各种有意思的活动,如各类生活沙龙、设计分享会、音乐会、派对等等。
体验间意向图
“迷”这个项目你可能会联想到原研哉发起的HOUSEVISION项目。HOUSEVISION通过企业×建筑师的组合,通过设计和生产双方的力量呈现未来居住的可能,并通过展览面向公众。在日本,设计师和企业这样的合作非常普遍。“迷”和HOUSE VISION两者有一些类似的模式,都通过设计师和企业的合作将生活中潜在的需以“家“为载体展示出来。不同的是,“迷”是落地运作的,随时可体验、可居住、可购买。
2018CHINA HOUSE VISION 展览现场
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
而“迷”这个项目发起最开始的初衷,就是想要在中国探索设计和企业新型的合作关系,推动设计和产业的协同创新。为什么选取“家”为载体?居住是大众最基础的需求,“家”也是很多产业的交叉点,对“家”的探索具有普遍实现意义。
项目主要发起人施燕冬,在日本学习工作多年。主导了上海世博会日本馆、日本藤子·F·不二雄美术馆等重要项目。6年前他回到中国,中国和日本之间产业运作模式的差异,他至今还不习惯,“日本建筑行业产业化程度非常高,材料商或者说设备商会和建筑师一起去做产品研发,把设计的角色前置,而不是作为后期的配合。设计能够创造很多的附加价值,这个价值也充分被社会认可。”
隈研吾为MUJI HOUSE设计的窗之家
但是在中国,目前设计还是配合的角色,所以无论是产品还是空间应用都缺乏创新。中国厂商生产制造能力很强,但是没有很好地应用设计的力量——尤其是家居建材行业,企业是作为生产的力量存在的。设计、研发、生产、市场推广、应用,整个链条割裂,那就形不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华为、小米能够被国际认可,与它们的创新研发能力息息相关。
MUJI是典型的以设计为主导的生活品牌——当然不是停留在请类似深泽直人这样的知名设计师设计几个产品这样简单的模式。除了聘请田中一光、原研哉等国际设计大师担任艺术总监,还有来自视觉、产品、室内等领域的设计大咖组成顾问委员会,每个月到MUJI沟通交流,提供指导。也因此MUJI一直擅长洞察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案。在日本可以买地自建房子,很多人来到MUJI HOUSE寻找自己理想中的家,以MUJI HOUSE的样板房为基础完成家的建造。MUJI HOUSE提倡节能低碳,甚至筹划由很多MUJI HOUSE组成的低碳MUJI综合住宅区。MUJI扮演的并不仅仅是生产制造的角色,可以说,它也是一家前瞻的设计公司。
“以设计创新为驱动”,这个口号在中国家居建材行业喊了很多年,但今日依然缺乏很好的案例。“迷”主要发起人木尔曾在设计媒体工作多年,和大量设计师、家居建材企业打交道。她一直在关注和探索设计和产业的结合,“这个创新的家的实验,需要设计师敏锐的洞察力、想象力,也需要优质的产品来实现,并通过企业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所以,我们希望和更多高品质、前瞻性的泛家居品牌共建迷之实验室。”
“迷” 的产业合作机制也给一些没有足够资金和人力投入到研发中的厂商一个突破的机会。“现在很多厂家在做市场判断的时候很苦恼,怎样的产品才是现在的消费者喜欢的?消费者变了,市场也变了,产品的开发已经不能依赖于既定的经验,他们有点迷茫。通过这个项目和设计师合作然后直面消费者,厂商可以提前获得市场需求的反馈。”
喜欢它?那就变成自己的家
作为设计师和媒体人,发起这个项目其实也有向大众传递设计价值、提升美学素养的私心。在中国很多东西同质化,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和满足。一方面是很多消费者还不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一方面是市场上没有丰富的产品让他们去购买或者体验。很明显的一个体现是,在欧洲很多人自己就能把家弄得很漂亮,根本不需要室内设计师。
木尔虽然已不在媒体里工作,但骨子里仍然有着媒体人的情怀与责任,“我们会邀请全球的知名设计师来设计不同形态的家,普通大众平时是没有机会体验到他们设计的家的,你可以来这里体验,甚至是购买,购买版权的费用当然是远低于你单独邀请他们设计家的费用的。消费者在成长,他们在思考和寻找适合自己的家。我们希望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引导。”
这个项目为什么叫“迷”?
“它是有趣的,动态生长的,未知的,充满吸引力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家和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这些都是迷。那就通过这个项目来寻找到一些答案吧。实现的过程可能并不容易,但我们认定这是值得坚持的事情。”施燕冬和木尔对这个计划多年终于要付诸行动的项目,充满了理性的激情。
“迷”计划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五个城市落地,第一个实验室选址在上海越界世博园,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谜底将要揭开。
迷 项 目 联 合 发 起 人
施燕冬
日本千叶大学博士
暨南大学副教授
株式会社立亚设计(RIA)首席设计顾问
深圳纯粹实践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建筑师
木尔
独立媒体人/设计型品牌深度研究者
新浪网设计界频道创始总监
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NGO可持续发展、文化保护等公益项目负责人
城市尖端艺术民宿探索经营者
靳远
多重建筑合伙人
莱斯大学建筑学硕士
常哲晖
独立建筑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
徐皓田
独立建筑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
邵唯晏
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创办人
Dr.D设计研究院总顾问
建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