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设计公司WATG的中国故事

2015-01-09 中国贸易报

  身着灰色西装,手提黑皮包,理着一头整洁短发,在结束一天的会议行程后,知名美国酒店设计公司——WATG公司副总裁郑超准时出现在采访室,没有丝毫疲态,依旧兴致盎然。

  在随后的采访中,郑超有条不紊地讲述了对整个酒店设计行业的看法以及个人从业经历。力学专业出身,说话严谨、态度认真、笑意满满——从郑超身上,人们可以感到标准的理工“暖男”气质。

  1996年,郑超加入WATG美国檀香山办事处,主要负责跟踪全球旅游业发展趋势,为公司战略方向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2007年,他前往新加坡办事处工作。

  在北京生活10年、在夏威夷打拼14年,在亚洲长期的工作和生活经验,让郑超在帮助公司拓展亚太事务时得心应手。这几年,WATG在中国、印度等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成绩斐然。

  中国旅游业壮大不仅拉动了酒店业增长,也为酒店设计行业提供了生存沃土,这点让郑超深有感触。“不为人知的是,WATG公司从1976年就进入中国了。当时,我们公司有3个人来到中国,在中美还没建交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举动。现在回想起来十分有意思,这3个人一到中国,护照立马上交,还穿着军大衣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

  此后20多年时间,WATG在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任何一单业务,因为酒店业主认为没有必要与专业的设计公司合作。直到1999年,WATG的在华业务才步入正轨。开拓中国市场对郑超来说并没有那么简单,“当时我跟客户讲预付款的概念,许多人都不理解,认为还没有享受服务就要付钱,对他们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时至今日,情况已经完全改变。中国酒店业竞争加剧,业主对酒店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通过设计让他们的产品超过竞争对手。WATG开发中国市场也变得顺利起来。

  截至目前,中国业务占到WATG全球业务的一半左右,这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之后北美业务增长几乎为零,公司资源自然流向亚洲和中东地区。

  值得关注的是,WATG并未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不少酒店业主出于方便沟通的目的,都希望我们设立办事处。但是实现起来有难度,那些在西方生活惯的优秀设计师很难适应中国的环境,如果一个设计师连自己住的地方都不满意,你怎么指望他有好的创意?另外,客户买我们的服务,就要保证百分之百的‘Made in USA’,而不是掺了水分的。除了时差因素外,现代信息技术发达,客户有很多机会可以和设计团队直接沟通。合作下来,才发现没有中国办事处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对于WATG的服务和运作模式,许多中国酒店业主并没有接受。郑超表示理解,却没有表现出过分担忧,“我并不希望所有的开发商都能变成客户,因为那样根本没有办法维持服务品质。”

  位于北京华贸中心,2006年完成结构封顶的丽丝卡尔顿酒店运行至今早已成为“地标建筑”。该酒店外观就是由WATG设计完成的。在中国打响旗号后,郑超却对项目选择日趋谨慎,“就像相亲一样,我们不光是选项目,更多的是选人。开发商也一样在选择设计公司。并不是所有的开发商都可以成为合作伙伴,我个人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看这个人怎么对待下属,如果他能够尊重下属,那么在合作的时候相互尊重的关系就会比较容易建立。对于客户,我不希望仅限于一次的合作,更希望建立长期的关系,公司现在的业主80%都是回头客。”

  在华业务预计比重下降,并不是因为好业主难寻,而是出于对公司不同地区市场业务比重重新调整的考量。郑超认为,作为一家国际型公司,理想情况下,WATG的亚太、北美以及欧洲中东业务应各占1/3。目前,中国业务占到50%,比重明显过高。从公司的经营分析上讲,如果企业资源过于集中在一个国家,假设政策出现变化,或者产业进入发展缓冲期,运营风险就会很大,加上北美、中东和欧洲市场的恢复,也会导致中国市场比重下降。

  “对于中国市场,我们不追求数量而要追求质量。中国是一个长期的市场,我们不想把品牌做烂了,让自己在5年之后陷入一个艰难的局面。我更希望未来5年、10年,甚至是20年、30年之后,WATG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公司。”郑超说。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