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专访邵唯晏:博士只是顺便,“大小孩”才是人生理想

2021-12-04 新浪家居频道

  “在一种极度理想的状态下,你是比较想去设计什么样子的空间?“

  “做一个小宇宙,一个不愁吃不愁穿的宅男天堂,有我们生活中精神与世俗的一切,完完全全按照自己的喜好而建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受任何干扰。“

  理想中的“宅男天堂”代表邵唯晏天真的一面;

  对于设计,他则认为那是一种没有标准答案、暧昧不明的状态,与天真背道而驰。

  2021年,12月9-12日广州设计周上,邵唯晏将以一个“BKA大小孩后次元潮流特展”回应设计的暧昧与大小孩的天真。

图说 邵唯晏于央视节目和百度总部分享二次元趋势

图说广州设计周 x BKA 示意图

设计最有趣是没有标准答案,它很暧昧

  邵唯晏曾说,他个性里流动着暧昧和真诚。

  他认为,在世界加速运转的当下,每个人都有双重人格。

  面对工作,绝对理性;面对自己,则打开感性开关。

  这是人在应对不同状况时的本能反应,不必怀疑人格面具的真实性,正是它构建了我们的人格。设计与人一样,有数不清的侧面及形态,没有明确答案以及需要探索及思考的未知,正是邵唯晏所理解的暧昧。

  与人格面具相似,设计的暧昧除本身特性也受环境影响,作为事业板块横跨两岸的设计师,在地性是邵唯晏在设计时无法回避的部分。

  台湾教育氛围的自由与开放,构筑了他的延展型人格与T型思维,“T型”知识架构是邵唯晏提出的概念,是指设计师必须找到自己的锚点(个人长处)并向外扩展。这些长处可被归纳为纵向的I轴,而从顶端延展出的横轴,就像一个“筛子”,用以接受、过滤人文学科中九大艺术领域的各种知识,这样就可以既具备在某个领域无限垂直延伸的专业技能(纵向能力),又具备创造性、跨学科应用等新的枝芽(横向能力)。

  而大陆的短平快则决定了思维的聚焦。两岸地域文化虽有差异,但他把握事物科学、逻辑和概念的不同特性,以推理力和求知精神,成为新思想的开拓者,为他的人生写下最佳注解。

  博士只是顺便,宅男才是野心

图说 邵唯晏于台湾交通大学的博士毕业照

  邵唯晏被大家所熟知,是他站在台上,把设计置于脱离时间、空间的陌生之处,讲述绝无仅有的设计理论。他的感染力是一种天份,让台下的人暂时忘记当下的时空,全情投入在他所构建的未来之中。

  在他多产的想象力中,还包含着准确的逻辑性。让人恨不得打开他不知疲惫、永在高速运行的大脑,往里面轻轻吹一口气,看看会泛起什么样的涟漪。

  邵唯晏的天才性,还在于他绝非仅从设计和艺术的广阔领域中寻找理念,而是以自己的表达方式根据某种类化的法则,以独有的方式转化成其独特的思考方法。

  “设计是应用型学科,没有标准答案,在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时,已经帮助我们打开知识面与思维面。”之所以选择成为建筑师,是因他不爱预设的答案。

  邵唯晏的建筑学博士身份像一个“锚点”,他用多个国际设计大奖,如美国IDEA金奖(华人唯一荣获)、德国红点奖Red Dot Design Award、德国IFDesign Award以及英国FX国际室内设计奖等40多项大奖,证明了他在“I轴”的纵深。

  而基因中的探索欲又驱使他不断发展T型思维中的“横轴”:从建筑到室内,从教授到企业顾问,从设计师到高产作家……邵唯晏横跨了产、官、学、艺四大领域,是名副其实的“设计鬼才”。

  产、官、学、艺分别指设计界、政府界、学术界、艺术界。产是建筑设计工作;“官”偏向社会公益性质,比如担任工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学”是学术,如担任中原大学教授以及以作家身份出书,迄今为止,邵唯晏已出版了7本书;艺,则是参与策展,从事艺术创作。

  即便拥有多重身份与职务,但对邵唯晏来说,“设计鬼才”只是一个标签,他真正的人生理想是,做一个大小孩,对世界保持好奇和童心。做一个边走边思考的建筑顽童,这观念这也是安藤忠雄亲口告诉他的,邵唯晏笑着说。

图说 邵唯于2008年参与的安藤忠雄计划(Ando program)

图说 安藤忠雄边走边思考的顽童人生观

  BK大小孩 展览与小孩的天性都是提出问题

  康德说“未成年的状态是极舒适的”,当然他是指人在未启蒙时,无法使用自己知性的那种无能。与之相反,这种“未成年”的状态并不适用邵唯晏,他只是把自己放在“未知者”的位置上,永远做好接纳所有未知的到来。

  在今年12月9-12日的广州设计周上,邵唯晏作为总策展人,策划大型二次元文化展览——“BKA大小孩后次元潮流特展”,在超过5000㎡的空间中,邵唯晏将与来自动漫文化、潮流艺术以及新生活方式三大领域的玩家、艺术家和设计师聚在一起,探索设计与二次元文化共生的可能性,建构【设计+二次元文化=后次元美学】的新生活方式观念。

  “BKA大小孩后次元潮流特展”有别于传统的展会形式,以更开放、更包容、更跨界的方式破圈,引发新世代展会的可能性。

图说 由邵唯晏策展的BKA大小孩后次元潮流特展

图说 邵唯晏归纳的二次元发展脉络

  整个展区分为三大区域与维度:二次元1.0的动漫文化;二次元2.0的潮流艺术;二次元3.0的后次元美学生活方式,展区相互跨圈交融,创造出展会新格局。

  “我一直都很期待可以策划一个大型展览。在我看来,做设计是把别人的需求用设计的专业表达出来。但策展是必须在混乱资讯中提出一个未知答案,或者是提出一个可能的答案。设计是解决问题,策展是提出问题。他们有共性,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邵唯晏对新浪家居如是说。

  是的,小孩的天性不就是要提出问题吗?

  邵唯晏与展览的渊源要追溯到2007年,彼时他以台湾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成员身份,受邀代表学院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新锐设计展。这次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这个行业除了实物设计,还可以在专业上通过观察和经验,判断未来可能性,自由展览在他心中萌芽。

  萌芽之后的每一次革命都会带来更多发展,并在发展中开始预备下一个更高阶段的改良,最后以一条线索代表所有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

  2018年,邵唯晏与中国知名高端门窗企业欧哲门窗在威尼斯建筑师双联展,共同策划了“未来设计的可能性”主题展。

  在这个展览上,邵唯晏提出了“free is more”的设计哲学,他认为在近百年后的今天,密斯凡德罗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不再适用于当下,未来是多样、包容和更多可能性的,这个展览很成功,在当地引起了不凡的反响。

  与以往不同的是,邵唯晏在筹备2021“BKA大小孩后次元潮流特展”的同时,还计划出版自己的第四本书《玩物尚志•从二次元到后次元》,而BK大小孩这个展览其实也就是把这本书的内容从可阅读的文字变成可视化的空间,把概念变成行为,届时,新书发布会会和展览同步开幕。

图说 2018年邵唯晏于威尼斯的策展

图说 邵唯晏与媒体Domus的对话

  结语:假设可以把星座当成人生指南,那么这或许是水瓶座天真与世故不断交错运作所产生的结果,风象星座的自由、流动始终贯穿在邵唯晏的人生中,无论是建筑师、作家还是策展人的身份,这些身份是变化、流动的,唯一不变的是他面向未来的想象力,以及一个建筑师的理想与使命。

  (采访/撰文:吴焰超)


  采访实录:

  【新浪家居】最近常听到媒体和您到大小孩这个字,到底谁是大小孩呢?可以具体描述一下吗?

  【邵唯晏】「稚嫩已过成熟未满,BK大小孩降临!」,大小孩(Big Kids,简称BK)。是邵唯晏和团队创作的潮流公仔,曾与众多品牌和潮流艺术家跨界联名,是潮流界重要KOL IP。BK的整体设计初衷是向80后(Y世代)致敬,也是给予年轻人(Z世代及α世代)犹如成年礼般的祝贺。时间巨轮和社会变迁快速地流转,但总有一个IP以乐观的角度提醒着人们正向积极的面对每一天,自嘲却又落落大方的性格也总是能吸引着人们的关注。BK就是以一个小人物的姿态来看待和挑战当下和未来的可能,是一种对于时代的宣言,更是启发我创作大小孩的初心,期望以一个大小孩的视角和心态来游戏人间。BK不只是潮流公仔,而是我们这个世代的缩影,更是下一个新世代的起点。

  总而言之,面对这急速、充满挑战的当下和未来,保有一颗孩提时的初心就显的格外的重要了!邵唯晏笑着说。

图说 邵唯晏与团队创作的BK大小孩IP

图说 1984年的邵唯晏

  【新浪家居】在全球化的当下,误读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你认为全球化对设计带来了哪些挑战或机遇?

  【邵唯晏】一个叫做全球在地化,一个是在地全球化。

  全球在地化的意思是说把流行的元素变成了大家喜欢追风的方向。简单讲就是均质化、同质化。这是全球化下的产物,知名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和艺往大家村上隆所提的「扁平」的概念,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现在相应之下也出现了另外一种极端思维,就是所谓的在地全球化,越在地的东西越有机会全球化。可能因为内卷的原因,大家会想办法去寻找差异化,于是就去寻找在地的元素成为突破的线索,比如国潮。这其实也是内卷的一种解决方案。

  【新浪家居】在这高度流动的复杂当下,哪些社会议题最让你关注?

  【邵唯晏】内卷可以理解成在资讯高度流通的情形下,大家一窝蜂地去做同样的事情。比如短视频、比如现代简约风,很多人参与其中,但是没有太多的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更别说去梳理或整理。我认为大家不应该过多地站在一线去对抗,而是应该适当地抽离出来,思考和找到事情的本质。这也是我做策展的原因之一,希望有一些新的想法、新的玩法,刺激这个行业去产生更多新的东西。

  【新浪家居】《从当代建筑的逆袭》、《共•享:设计师的人文思考》、《设计•未来•超智人》、《玩物尚志》,这四本书有什么不同?

  【邵唯晏】其实它每本书的价值都差不多,我觉得写书其实对我来讲其实就是一次策展。我们的书不只是以作品集为主,而是对行业提出观察、归纳、总结,然后进而做出趋势的判断。

  第一本书叫《当代建筑的逆袭》,其实就是在观察现代建筑未来可能的走向,把它分成10种观点和趋势去切入,进行归纳总结,也很荣幸被出版成了繁体和简体版,得到设计类学校的认可成为指定的教科书。

  第二本书《共•享:设计师的人文思考》,共享在当下已是一个时尚的表现,在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共享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思考未来的设计方向可能会怎么走。

  第三本书就是《设计•未来•超智人》,我觉得其实谈的是内卷,如何在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在知识权被解构的当下,基本上每一个人都很厉害,也都很多机会,怎么样才能够在智人的基础上变成超智人,是每个人都该重视的议题。

  第四本书是《玩物尚志》,也是马上在12月9日就要在线线下同步发布的新书,「卖个关子,去买来看对了!」邵唯晏笑着说道。

图说 邵唯晏出版的书藉

图说 邵唯晏新书《玩物尚志-从二次元到后次元》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