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非遗小课堂——云锦

2017-12-07 墙布

“旦夕知旷古,方寸现须弥”,在一块小小的织物上,便可看见故事的起承转合。真正沉淀了千年的丝绸文化,在历经辉煌、衰落、遗失和重塑的过程中,传承和发扬,是我们不容小觑的社会责任。由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批准立项,由浙江理工大承办的“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已完美收官。汇明作为其中一名传承者,现开辟新的专栏,科普丝绸背后的璀璨历史,与您一同了解千年文化的精髓。

云锦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东吴,东晋晚期,大将刘裕灭建都于长安的后秦,迁汉魏以来集中于长安的百工前来建康(今南京),并于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在建康设置了“锦署”。这批百工中的织锦工匠和当地织锦艺人一起承袭了两汉魏晋的传统,又融合了少数民族统治者喜爱加金织锦的技艺,他们就是南京云锦织造的先驱者。

两宋时期,江南丝织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恢复和发展。到了元朝,皇室极尽奢华,特别喜欢“崇尚用金”的织金锦,于是金银丝线织入云锦。明朝开国之初定都南京,促使云锦织造从规模到工艺都得到空前提升。尤其是妆花的出现,体现了明代南京丝织创新代表性水平。同明代一样,清代云锦业的发展也是与宫廷官营织造密不可分的。清代,执掌江宁织造的曹家把南京云锦织造推向了辉煌的顶点。可是到了光绪三十年(1904年),国势剧衰,江宁织造被下旨裁撤,从清朝末年到民国,云锦一直走向衰落。

云锦的图案取材广泛,花纹内容极为丰富。传统文化、士大夫精神,尤其是宫廷文化都深深地融入在云锦图案里。云锦图案的配色主调明显强烈,具有一种庄重、华丽、明快、轩昂的气势,而且善用“色晕”手法。故而云锦的图案丰富多彩、织金夹银、花型硕大、造型优美、设色浓艳、配色自如、华贵大气、极工极巧,是中国彩织锦缎的极品,中华民族制造文化之宝。

(一)库缎

“库缎”又名“花缎”或“摹本缎”,库缎原是清代御用“贡品”,以织成后输入内务府的“缎匹库”而得名,“库缎”包括起本色花库缎、地花两色库缎、妆金库缎、金银点库缎和妆彩库缎几种。

(二)库金

“库金”又名“织金”,也是因织成以后输入宫廷的“缎匹库”而得名。所谓“库金”,就是织料上的花纹全部用金线织出,也有花纹全部用银线织的,叫做“库银”。库金、库银属于同一品种,分类上统称为“库金”。

库金纹样的设计,要求花满地少,充分利用金线材料,发挥显金效果。传统的库金图案多采用花纹单位较小的小花纹样,构思非常巧妙。

 (三)库锦

云锦中属于库锦类的织物有许多品种,民间作坊中习惯的名称有“二色金库锦”“彩花库锦”“抹梭妆花”“抹梭金宝地”“芙蓉妆”等。

库锦花纹的配色是用不同颜色的彩梭通梭织彩,受织造工艺条件的制约,织料上每一段最多只能配织四五种颜色。

(四)妆花

“妆花”是云锦中织造工艺最复杂的品种,也是最具南京地方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提花丝织品种。妆花织物的特点是用色多,色彩变化丰富。在织造方法上,是用各种绕有不同颜色的彩绒纬管(纡管),对织料上的花纹做局部的盘织妆彩,配色极度自由,没有任何限制。

南京自古是中国文化艺术胜地,其丰厚的文化艺术底蕴成为南京云锦的艺术源泉。明清时期,南京是士子云集的文化之都,南京云锦无论从审美情趣,还是色彩纹样,无疑也都受南京士大夫们的贵族文化所影响。

南京云锦的纹样图案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性的幸福祈求与热情向往,表达了中国吉祥文化核心主题的设计中心思想,即“权、福、禄、寿、喜、财”六字要素。

这一期的云锦介绍,到此结束。下一期,将介绍各类特色的民族锦,跟随汇明小课堂的脚步,继传承,赴锦程。如文中有惑,欢迎您与小编留言交流,吾将不胜欣喜。

 

注:引文出自钱小萍教授主编的《中国织锦大全》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