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奖评委李臣伟:设计师要引导一种生活方式

2015-10-16 新浪家居

  筑巢奖评委李臣伟:设计师要引导一种生活方式

筑巢奖杭州评委专访:筑巢传承  设计回归文化北方设计院院长李臣伟接受新浪家居采访

  新浪家居:您跟着全程的评选一路走来,对年轻设计师的作品有怎样的感受呢?

  李臣伟:我觉得总体年轻设计师的市场还是很繁荣的,能看到他们在进步。但在进步的同时,出现了一部分品质同质化比较严重的问题,并且因为同质化导致了缺乏一种追求。创新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从高端到低端的辐射,因为创新总是先被高端接受,然后再慢慢辐射到下面。

  今天主要是评的是杭州,我感觉杭州的设计师更多地还停留在模仿阶段。模仿的时候对于风格、技能掌握得还不够到位,没有形成一个自己的风格。从这点来说,从全程来看都有这个问题。

  对于年轻的设计师来说,需要有新常态的理念,回到事情的本质。你是为人来做设计的,所以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的心理感受,还要有一些引领性,不能完全应和普通民众的审美。普通民众是需要引领的,不能指望一下子就提高很多。但是反过来,设计师自身的水平如果不够高的话,也是很难引领别人。

  筑巢这个奖本身来说,做的工作就是树立一种标杆。但下一步还要做更具体的导向。我觉得年轻设计师一定要去学习,因为他们从业的类型、入行的方法和时间都不一样,需要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水准。这一点来说,比工装设计师有先天不足的地方。正因为这样,就更应该去加强学习。很多科班出身的设计师在毕业后,到设计公司都要进行二次教育、三次教育,何况很多入行的还不够专业。一方面要有市场的淘汰,另一方面在淘汰的同时,这些基础的设计师还要进行不断地学习,因为设计的专业性很强,但不要过多地去追求商业,还是要回归到专业人士上提高自己的素质。

  新浪家居:回归到这个奖本身,这次的主题是八个字:“溯源文化,筑巢传承”。您觉得这八个字怎么来理解呢?

  李臣伟:其实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大家要停下来思考,不能一味地往前走。要思考分辨自己的方向对不对,还有哪些问题。既然这个问题提出,就意味着我们要停下来思考如何去继承和传承,回到原来的传统里来找一些需要我们继承的,同时还要思考下一步如何去继承。

  通过这次的活动,大家也看得出,很多设计师说的同质化、风格类似化都是指欧式的。其实即使是欧式也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在里面,但是我们并不了解,对西方历史不了解,也没有在西方生活过,怎么去溯源和继承?我们是东方人,但对东方文化也不了解,何谈继承?     

  所以要在有基础的情况下继承,更多地停下脚步返回到传统中去,更多地去学习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来源和历史。只有理解和继承了之后,再去谈创新。我觉得设计师是需要补课的,真正地去学习和继承。如果让他们强行去创新,那么做出的作品肯定会有同质化的倾向。

  新浪家居:需要有这样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去做设计?

  李臣伟:对。设计最后拼的就是底蕴。我一直认为设计师是一个精英行业。你自身必须是一个精英,对文化很有理解,才能做出有品位、有内涵的东西。我希望设计师能真正回到历史当中去学习,然后再谈发展。

  新浪家居:您觉得一个好的作品需要符合哪些方面的要求呢?

  李臣伟:我觉得首先第一点,可以让人一眼看上去觉得舒服。其实这种标准是很高的。很多设计师会为了追求风格而夸张。其实他们需要真正的体会,对生活有一种体会,然后再用专业知识实施出来。

  多学的专业知识是一种执行的保障,但是一定是建立在对生活有深刻理解的情况下。你有专业知识来实现业主的想法,这个就变成了一个绘图员的形式,但你引导不了他,不可避免就会产生很多不完整或缺陷的东西。而一个好的作品,首先看上去很舒服,包括从功能、使用以及便捷性、流线等方面;再深一点,就是审美的要求,看上去更美观,色彩对人的那种心灵感受;再进一步,对于家庭方面能不能起到引导性的作用。比如说在客厅的布局里,

  是不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让家庭有利于互相交流和沟通的空间和可能性,让他们之间有更多的机会来交流,而不是把它们设置的分散。

  真正的设计师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要引导一种生活方式。包括卫生间和卧室之间,在浴缸里躺着也可以看到电视,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是完全封闭的。当然这里也需要考虑到是不是适合。首先让人能感觉到家的温暖,能住在里面很安心,而不是一时地看到有新鲜感,但是时间长了有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家永远是人的港湾,可以做的标新立异,但一定要体现家的温暖。不能为了追求风格,而去做不长久的东西。导向性一定要有,并且要清晰。

0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