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3 新浪家居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新技术所所长杨建荣先生
杨建荣:非常高兴今天能够跟建筑界的大佬聚集在一起。想跟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我们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的动态。第二个,现在国内推广的评价体系是怎么样的架构。第三个,现在国家有些动向,可以跟大家介绍一下。
刚刚拿到建筑节能的年度报告,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建筑的运行能耗占到全社会用能的大概20%左右。如果考虑到建筑当中的建材或者其他消耗可能在1/3到4/5的情况。这样的前提下建筑师以后的任务、责任会很重,怎样把建筑方面的消耗降低,绿色建筑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途径。
2006年出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当中对建筑有一个建议,指的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尽量地节约材料、水等资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适用高效的空间,与自然和谐的建筑。这是理想绿色建筑的定义。
这个定义针对6个方面技术提出要求,包括:土地、能源、水、材料、环境和运营管理。在这6个方面中分别设置了一定的指标,就是必须要达到的一票否决性指标。还有一般性的,可以做选择的。这些绿色建筑的角度跟建筑师的创作放在一起,构成一个建筑的考量。
从所涵盖的建筑体制构成来看,美国他们不是从建筑的类型出发,美国偏重于新建建筑,或者是建筑的既有建筑,或者是建筑的装修、建筑的区域。而我们国家的建筑评价标准体系跟建筑的类型相关,也跟国家的地方相关。评价方法,在LEED当中是各个技术点来作为加和,以加和的结果来判断级别。我们国内标准包括了各个方面,对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个最低线的要求。评价标准方面,我们用国家相关的标准,而美国用美国LEED标准。设计阶段和运营分两个阶段:预认证和最终认证。最终认证是施工竣工。而我们国家的运营是建筑运行长达一年以后才得到运营认证。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工陈雄先生
陈雄:我想把项目创作过程当中的思考跟大家做分享。建筑和人的关系怎样?建筑应该是城市的什么角色,应该怎样与环境生态和谐,中国的好建筑师是什么样的?我觉得无论它拉得多开,肯定有建筑的特点在里面。
对于这个项目来讲我们觉得有几个方面比较关注,既然它是门户,应该是现代功能的,同时又有潮汕地区的特点。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机场当局、航空公司要好用、高效、安全,这是运营设施,主要是好用的部分。对旅客来讲,要便利舒适、方向要清晰。这是很重要的本源。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副院长张峰先生
张峰:觉得现在中国说成功的元素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基于这个传统观点,我们认为一个建筑,一个好建筑应该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这几个因素。天时就是建筑认同感,地利就是建筑的融合力,人和就是精神。第一部分,建筑的认同度。我觉得好建筑,应该仔细研究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社会活动等产生的呼应,能引起城市的价值认同感,让老百姓普遍大多数人都接受的才具备好建筑的特征。第二部分,地利。讲究的是建筑的融合力。做一个建筑设计要很好地研究它所处的城市、环境,所处的环境要做到跟周围的环境自然融合,并且能够提升周围的环境。第三部分,人和。就是讲讲建筑的精神力。现在比较讲正能量。这个建筑你不看也得看,看也得看,有一个正能量更加好,这是建筑师应该做的。
建筑师要引导系统的建筑设计,不光做建筑设计,还要把室外的景观设计,室外的精装修设计和室内的精装修设计一块来做,室外、室内是一个融合的过程,把创作思想一定要控制到位。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话语权,但可以引导一些好的业主和领导来创作精品的建筑。
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龙惟定先生
龙惟定:讲到住宅对能源方面的需求,有两个词,DEMAND和NEED都是需求,DEMAND带有点个性化的色彩,因此并不一定可以实现。就是说做一个中国梦,做一个美国梦,这是我的梦想,但并不一定可以实现。通过努力、通过机遇、机会可能会实现。
安全之下是环境,环境包括了室内、室外,健康性、舒适性,以及怎么跟环境整合。昨天参加了绿色建筑大会,我们的秘书长就讲了一句话:“人在自然之中,不是在自然之外,更不是在自然之上”,以前很多理念是在自然之上,人要在自然之中。
我们应该研究什么呢?以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标准来引导人的节能行为。比如说一个小区把道路设计得很好,人可以步行,慢行交通。如果很舒适、很方便的话,自然不会开汽车,自然会节能。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引导人们的行为节能,而不是说限制这个行为,限制那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