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30
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唯有中国家具拥有优美的圈椅形制设计。在明式圈椅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的清代皇宫圈椅,呈现出独特的东方情怀,尽显传统文化本色。很多当代家具设计师从中受到启发,创作出符合当代人需求的佳作。
宫廷家具修复专家、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先生认为,皇宫圈椅沿袭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底蕴,表现出高雅的审美情趣,虽历经多个朝代的蜕变,但当代红木企业若想制作出APEC水准的皇宫圈椅,仍需在故宫原版皇宫椅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性,打造时代精品。
历经时代变迁 圈椅华丽蜕变
提及皇宫圈椅,关毅首先聊起了“椅圈”。“椅圈”最初由商周时期的“几”演化而来,所谓“几”,是与案相对而言的,在非高足家具(桌、椅、凳) 流行的时代,一般多把似案而小者称为“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坐姿的改变,“几”逐步演变成“凭几”“圈几”,最终形成了“椅圈”的雏形。
随着时代的发展,“圈几”历经演化,与“月牙凳”相结合,产生了造型宽大厚重、风格华丽的唐式圈椅。关毅考证,有据可查的圈椅最早出现在唐代画家周昉的《挥扇仕女图》中,展现出当时高超的镶嵌工艺和雕刻技术。
到了五代,圈椅出现了进一步发展,这点从南唐画家周文矩的《宫中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是圈椅的逐步完善期,圈椅的形制继续细化,出现了两种 形式的圈椅:一种是寺院用的方丈椅,在宋朝绘画《禅宗大师武春像》轴绢本中可以看到方丈椅的形态;另一种是世俗圈椅,可参考南宋画家刘松年所绘《会昌九老 图》,后者具备了明式圈椅的基本形式,呈现出“天圆地方”的造型。
明代是圈椅发展的成熟期。民居、园林的大肆兴建,海外贸易的往来,以及崇尚质朴、追求精神享受的文人参与了家具设计,使圈椅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 峰,形成了总体风格典雅质朴、审美趣味大方端庄的明式圈椅。清康熙年间,为满足皇宫对家具等陈设与装饰器物的需求,清宫召集天下能工巧匠,设立了造办处。 圈椅在皇室这个优越的文化殿堂里,发生了彰显贵族血脉的华丽蜕变,造型与功能上得到进一步完善,演变成皇家御用的“皇宫圈椅”,今天,皇宫圈椅已经进入 “寻常百姓家”。
独门宫廷绝技 不断推陈出新
皇宫圈椅作为古典家具坐具中的经典代表之一,不应只是以一种古董的身份出现。综观其发展历程,它一直在适应时代节奏的变化而改进,基于此种理 论,太和木作关毅采用独门宫廷技法,不断推陈出新,使用紫檀、红酸枝、金丝楠木等优质原材料,创造性地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高度科学性、艺术性及实用性的生活 收藏用具——皇宫圈椅。
在国内制作皇宫圈椅的红木家具企业不计其数,大多数虽然也都是真材实料精工细作,但是总是缺乏皇宫圈椅原本应有的那种“宫廷味道”,所以能够入 围APEC作为国际政要御用座椅简直是凤毛麟角——太和木作是其中一家。2014年11月5日至11日, APEC会议期间,部分国际政要前往颐和园参观。期间,他们对代表着“中国元素”的宫廷舞蹈、京剧名段、红木家具、景泰蓝等颇有兴趣。在颐和园清鹂馆,一 位政要在看到具有传统风格的太和木作皇宫圈椅后,惊呼:“So beautiful”!
太和木作皇宫圈椅为何能够进入APEC且受到收藏家与消费者们如此热捧。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妨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拥有正统的“宫廷味道”。自小在皇城根下长大的满族镶黄旗人关毅,骨子里满蕴着的是王公贵族之气概。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先生对“宫廷 京作”家具有着深深地挚爱和迷恋,2008年4月,在新一轮木器修复热潮中,时任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园林委员会副秘书长的关毅,入选为宫廷木器修复专家。7 年来,他为宫廷的木器修复工程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涉及的名贵木材众多,紫檀、黄花梨、沉香木、酸枝木等一应俱全,包括皇宫圈椅、罗汉床、屏风案几等皇帝 所御用的家具。如此广阔而常人又难所及的视野,造就了关毅先生精湛的宫廷家具制作技法,由此以来,由他亲自设计的太和木作皇宫圈椅自然拥有一种浓厚的宫廷 味道,透露着皇家至高无上的威严与尊贵。
第二:独门宫廷绝技——“工不厌精,料不厌细”。太和木作制作的宫廷家具看在选材用料上非常讲究。关毅说,清宫造办处设有单独的木作从全国 各地招募优秀工匠到皇宫服役。他们对工匠的要求是工不厌精、料不厌细。太和木作皇宫圈椅推崇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木材,以紫檀、红酸枝、金丝楠为 首选。用料追求一致,有的甚至为同一根料制成;选材要求无节疤(主要指紫檀),无白皮,色泽匀称,稍不中意宁可弃之不用而绝不将就;为保证外观色泽纹理一 致和坚固耐用,多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料拼接。这种精湛的技法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使得近年来不少有实力的房产大鳄、金融巨子、投资实业家、电信电 力巨头、互联网新贵、文化艺术名人等纷纷加入太和木作皇宫圈椅的收藏大军队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