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1 新浪家居
3月28日,由新中源陶瓷与广州设计周携手打造的“2016中国设计星”在佛山希尔顿酒店重装上阵。导师阵容浩大,设计大师邱德光、梁志天、戴昆、琚宾担任顾问导师,80后新锐设计师廖奕权、邵唯晏、崔树担任执行导师。
导师们对本次中国设计星主题“创意源,我的设计故事”如何理解?对即将参赛的年轻设计师有何预期?最近正在做什么有趣的项目?新浪家居记者现场专访,先听听邵唯晏怎么说。
人物档案:
邵唯晏: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的设计总监,被评选为“亚洲明日之星”,台湾室内设计组织CSID的近四十年来最年轻的秘书长,撰写了《当代建筑的逆袭》。
邵唯晏
新浪家居:邵老师您好!今年中国设计星主题是“创意源—我的设计故事”,设计师的创意灵感来源于哪些方面?
邵唯晏: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等一下我的示范演讲会提到这个议题。简单地说,当代的设计其实没有什么原创,我认为当代设计在于多元的、跨域的整合。所以当代设计师不能专注在单一事情,必须全面地理解或者整理众多资讯,汇整之后从中抽丝剥茧并碰撞出来火花,我觉得这是一个当代设计源泉的重要途径。
新浪家居:即将有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参赛,您在评选过程中会侧重哪些方面?
邵唯晏:我认为当代好的设计师,不只做好的空间设计,除了要有做好设计的基本功之外,我认为还必须是一个好的观察者和好的沟通者,同时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还必须会和人沟通。当代都是跨域整合的,如果你不善长沟通和交流,很难做出让人惊奇的东西。中国设计师星走到今年第二届,我期待设计师们除了在好的空间设计专业素质外,一定要有独到的见解,并且是一个良性的沟通者。
邵唯晏在做示范演讲
新浪家居:您本身也是一个80后,对于中国设计星这种面向年轻设计师,助力新锐设计力量的平台,您是如何看待?
邵唯晏:这个平台非常好,我本人就是从类似平台被发掘。当代是一个新生的时代,需要年轻的战斗力量。这样的平台可以找到有潜质的设计新星,这对我们设计界、对中国设计水平的提升都大有裨益。只是我们在评选标准时,如何定出每一届中国设计星的基础及评判。每年有不同的切入点,今年以“创意源”为出发点,所以今年可能在取向上像我刚提到的更全方位,从设计面、沟通面、论述面切入。
邵唯晏设计作品 方寸间的褶皱
新浪家居:曾有媒体曾经形容您是“小鲜肉里面的老腊 肉,进军大师行列里面的潜力股”,对于这句评价,您自己怎么看?
邵唯晏:我觉得这个评价有趣,因为设计行业还是看设计的功底,媒体朋友的评论是从不同角度看设计。我是80后,但是80头,也不年轻了。但我在这个晚成的设计领域还是刚刚开始,不敢说什么大师,这个离我很遥远。但是中国设计星的平台找到我们,我们希望把设计好好地传承下去。对我来说,“小鲜肉变老腊 肉”如果去到字面上的意义,他们暗示我设计必须被传承,开始从80后到90后,然后到00后,设计是一个不断传承的行业。
新浪家居:CSID是台湾最牛的室内设计组织之一,您作为最年轻的秘书长,未来会不会计划和内地的设计有更多互通?
邵唯晏:今年的CSID是台湾室内设计组织位置最高,也是接近政府机关下面的第一个窗口。今年刚好我们的理事长龚书章上任,他同时是台湾国立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他非常有前瞻性,有两个重要的点,第一他大量使用年轻人才,包括我就是被他找出来协助秘书长的职位,倒不是说我们能力多好,而是我认为年轻人的战斗力和经历,是目前协会所需要持续培养的,其实协会也是在做传承。
未来CSID协会是否可能有大陆做联动,我认为就龚理事长的观点是一定要这样做。中国是一个国际的平台,设计没有分国界。我跟大陆这边比较熟悉,我希望协会可以跟大陆任何有潜力的设计组织,在学术或者其它层面有整合和互动的机会,这是我们既定的方向,现在已经在进行实施。
新浪家居:能否分享您最近在做的项目?
邵唯晏:最近我们的项目很多也比较有趣,我们的角色跟我的观念一样,就是跨域的。我们都是都市规划、建筑、室内、软装、工业设计都有涉猎,最近快完工的一个项目是在北京MIDA的一个老酒厂,它之前叫龙辉酒厂,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我们一些设计和策展上的讨论和交流,我们把它打造成一个多元互动的地方,里面有酒吧、有展演厅、有酿酒大师工作室,把酒文化提升到一个设计跟文化层面的公共平台,大概在五月份就会开幕,这个非常有趣。(采访/撰稿新浪家居 黎娟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