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30
5月25日,华帝股份董事长潘叶江在华帝高管大讲堂做了一场名为“用信念突破一切边界”的演讲。
什么是华帝企业边界?潘叶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华帝现有产品线是灶具、烟机、消毒柜、热水器、橱柜、净水器,以后,华帝将发展现代生活电器,商用和民用供热、供暖等产品,围绕厨卫产业做大文章。
显然,这是华帝释放的多元化信号。目前,华帝产品基本上围绕厨房产品布局,未来将延伸至卫生间产品领域。
在行业观察家看来,华帝推进多元化战略并不难理解。
在今年3月份的华帝营销峰会上,潘叶江首次提出“三年一百亿,五年做第一”的目标,华帝要在三年之内,做到营收规模100亿,成为厨电行业领导品牌。
用三年时间将营收从不足40亿元增长至100亿元,多元化是绕不过去的选择。
“双百”战略不是说一说而已,要实现“双百”战略任重而道远,首先需要统一认知,取得全员理解与支持,因此,这场演讲实际上是华帝多元化战略启动前的“战前总动员”。
会上,潘叶江讲述了华帝的企业信念、企业信心、企业愿景,以及实现愿景的三条路径。
华帝的信念是什么?依照潘叶江的描述,华帝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做“中华燃气具的帝王”这一信念,为此连续十六年位居中国灶具销量第一,并成为中国厨卫行业首家上市企业、北京奥运会火炬制造商。
华帝的信心来自哪里?
潘叶江说:第一,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与华帝企业战略高度契合。华帝拥抱互联网和智能化,走的是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正好吻合。
第二,厨电行业增长好于预期。今年五一,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大家电均出现销售负增长,唯独厨电行业持续高增长。另外,在国家调结构、去库存政策影响下,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势必带动厨电产业新一轮发展高潮。
第三,对华帝自身成长潜力有充分自信。华帝旗下有华帝、百得两个品牌,在渠道、技术上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华帝搭载智能语音技术、聚能燃烧技术、加热自动洗技术的厨电产品,具有较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仅有信心是不够的,潘叶江拿什么实现对华帝企业边界的突破?
为此,潘叶江提出了华帝新经营策略,修炼内功成为第一选择。
内功从三个方面提升,即:1、营销层面对渠道优化;2、管理层面对流程、制度进行优化;3、用户体验层面对产品进行优化。
重中之重的是产品优化。潘叶江称,华帝将成立产品管理委员会,自己亲自督导委员会工作,“我将用一半以上时间主抓产品线的规划工作,确保华帝产品竞争力再上一个新台阶。”他说,产品是营销的起点,也是终点,是企业赖以发展的重中之重。“产品为王”的时代将永远存在。
潘叶江还对自己治下的华帝做了总结。他说,2015年以来华帝重点推进了五大变革,目前已初见成效。
一、通过股权治理结构变革与调整,使分散的股权治理结构进一步集中,有利于形成高效决策、快速反应的机制。
二、通过品牌战略的变革与调整,确立了华帝高端智能厨电定位,并签约黄晓明夫妇为品牌代言人,有利于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通过组织结构的变革与调整,优化了人才队伍,完成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四、通过发展节奏的变革与调整,帮助客户消化库存,缓解了经营压力。
五、通过产品体系的变革与调整,推出魔镜烟机、程控灶等高端产品,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市场反响良好。
潘叶江的演讲从宏观到微观,从内部到外部,从产品到品牌,从今天到明天,涵盖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既是对华帝企业竞争力结构的系统性思考,也是对华帝企业未来的系统性布局。
在我看来,除了讲话本身传递的信息值得重视之外,更有价值的是潘叶江对华帝的“思变”心态特别强烈,渴望三、五年后打造一个全新的华帝出来,与旧时代的华帝乐于守成的心态形成较为明显的分野,给外界留下的想象空间很大。
当然,讲话也有安抚人心的用意。2015年9月,华帝管理层经历了巨大震动,至今余波犹存,尽快平复余震,刻不容缓。
从讲话看,潘叶江对华帝企业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他说,华帝至今已走过了20余年发展历程,形成了“稳健、专注、务实”的企业基因;但是换个角 度看,华帝也有缺乏冒险精神及组织臃肿等问题。他认为,过去多年,华帝战略过于保守,失去了不少发展的机会,到了必须大刀阔斧改变的时候。
总体看来,潘叶江对华帝的思考是全面的、深入的,也是比较成熟的。但我仍然想提醒华帝注意两点:
一、多元化务必确保主业优势不可丧失。多元化是实现企业有规模地增长的有效路径,但多元化也是双刃剑,弄不好会自伤其身。这方面有惨痛的教 训,20年前,春兰是中国空调第一品牌;但是今天,春兰已是“流水落花春去也”,转折点就出现在当初盲目、冒进地多元化,致使主业优势丧失殆尽而新产业优 势又未培育起来。因此,多元化务必是确保主业优势基础之上的多元化,失去这个基础的多元化是危险的。
二、多元化还有一个把握好节奏的问题。所谓“饭咬一口一口地吃”,多元化应循序渐进,有主有次,切勿平均发力,不要学猴子掰玉米,力争进入一个成功一个。
对于眼下的华帝来说,没有什么比实现业绩增长更为重要的了,企业员工、投资者、经销商信心都需要重建,信心的基础在于企业实现恢复性增长。而实 现企业增长的第一动力,是卓然出众的产品力及摄服人心的品牌力。因此,始终围绕产品与品牌这两个重点下大功夫,乃是对症下药找准了着力点。好在潘叶江对此 有清醒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