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7
北京饭店、霞公府、王府井百货大楼、东方广场、东安市场……这些著名建筑构成了今天人们对王府井的大部分认知。无论是时常闲逛于此的老北京人,还是游览于此的旅者,大都醉心于王府井这条金街眼下的流光溢彩。其实,这条近八百年历史的古老金街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通往祖先家园的出口
古 都北京的故事讲也讲不完,特别是在紫禁城周边,如果你漫步其间留意观察,总能发现余韵尚存的历史趣闻。在北京地铁1号线王府井站(A出口)直接通往东方广 场的地下通道中,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就位于此,也正因为这座博物馆,地铁1号线的A出口被很多人形象地称为“通往祖先家园的出口”。
1996 年12月28日在东方广场工地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场所,距今2.4万年-2.5万年,这个古人类活动遗址面积约2000平方米,距地表12米,北 至协和医院,南至长安街,东至东单二条胡同,西至北京饭店。挖掘出的古物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动物骨骼和牙齿等化石,以及用火的痕迹。
今天,当人们坐在东方广场某个咖啡厅低头刷微信、逛淘宝的时候,可曾想象到很久以前有个原始人坐在同样的位置,低头打磨着石头,饥肠辘辘地在为晚餐发愁。
王府井大街的名称演变
1285年元大都竣工,今天的王府井大街便是大都城南部中央稍东的一条重要的南北通道,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当时,这条街的名字叫“哈达门丁字街”,是由于大都城的文明门(俗称哈达门,哈达大王府在文明门内)以西的城墙内通道与该街形成一个“丁”字而得名。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王府井大街附近建成了“十王邸(府)”。由此,这里被称为“十王府”或“十王府街”。所谓“十王府”并非实指此处建有十座王府,而是取诸王府之意。
清代,乾隆年间将今王府井大街定名为“王府大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推行警政”、“整理地面”,对京师部分街巷名称重加厘定,改“王府大街”为“王府井大街”。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的《旧都文物略》已将今王府井大街分为三段:东安门大街以南称“王府井大街”,东安门大街至灯市口称“八面槽”,灯市口以北称“王府大街”。
新 中国成立后,1965年北京市整顿地名,今王府井大街由三段改为两段,王府井大街依旧,八面槽并入王府大街,形成今王府井大街南段称“王府井大街”,北段 称“王府大街”的局面。文化 大革命期间,红 卫兵将“王府井大街”和“王府大街”合并,取名为“人民路”。 1975年,再次恢复“王府井大街”名称,此时的王府井大街南起长安街,北至东四西大街。
权贵宅邸云集王府井
从明代开始,王府井大街就是权贵名家云集的“专属居住区”。明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时期倚重的“三杨”老臣之一,大学士杨溥家在东安门外;英宗(朱祁镇)天顺年间大学士李贤家在王府街;嘉靖年间的大学士严嵩府旧传在灯市口大街中。
清 代,王府井街区王公大臣的府邸已经相当密集,仅从《顺天府志》等一些街巷志、地名志等资料统计:王公、贝子、贝勒府邸就有13家,其中两家是“世罔替” 的“铁帽子王”。大臣宅邸仅晚清的军机大臣就有11家,如果把各部尚书、侍郎等从一品、正二品以上高官算上就远不止此数了。今天王府井大街西侧,从南往北 依次有温郡王府、霞公府、伦贝子府、一等威勇公府、辅国公府、惠亲王府、豫亲王府、怡亲王府、一等褒绩公府、扎萨克贝勒府、佟公府等。
时至今日,王府井大街已经成为中国闻名遐迩的商业街区,高端商业和顶级文化艺术的融合让王府井充满新时代魅力。在这样富有吸引力的生活方式中,隶属于北京饭店二期改扩建工程中的高端公寓——霞公府,是这条金街保留的为数不多的顶级宅邸。
霞公府门外的“王府井生活”
“霞 公府”这个名字沿用了清晚期贵族爱新觉罗•载霞府邸的旧名,于2011年建成。霞公府位于北京饭店北侧,东望王府井大街,南至霞公府街,西接晨光街,北邻 大纱帽胡同,金宝街也近在咫尺。周边步行十分钟的区域内有6座电影院、6座剧院、2座博物馆、5座大型商场、9座五星级酒店,并且拥有许多世界知名餐厅。 同时霞公府也位于金融街、CBD、中关村、亦庄开发区等热点商务区域的中心圆点。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生活在霞公府就等于坐拥了北京的顶级城市资源。
有近八百年历史的王府井大街在时光荏苒中,云集了无数精英俊杰,元、明、清三代的王亲贵族、将相名臣、文化名人都对这里青眼有加。王府井大街汇聚了一种无形而强盛的气场,持续散发出历史与文化的能量,让这条负有盛名的古老街道精彩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