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5
2016年9月3日晚8点,“飞地之声”系列诗歌讲座第十二回在深圳飞地书局举办。以“当代诗写作:语言历险与精神戏剧”为题,来自耶鲁大学的文学博士,诗人杨小滨先生主讲了本次活动。
当代诗写作如何可能将个人经验转化为语言创造?日常生活与社会现实如何进入诗歌表达?如何处理诗歌写作中感性与理性的不同面向?诗人如何可能营造个人风格和声音而又不陷入自恋的绝境?当晚,诗人杨小滨从个人经历和感受出发,带出一系列与诗歌有关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探讨,以期对当代诗的书写和阅读带来更深入的启迪。
杨小滨指出,大众对文学的理解基本上来源于对典型意义上小说和散文的印象。而小说散文相对于诗,对艺术性的表现更为直接。诗歌则通过对语言的操作和锤炼,更接近艺术的本质。“看一幅画,听一首音乐,没有什么懂不懂的。”杨小滨认为,诗歌也是一样,不可能去解读所谓的意义,诗歌的意义不在于可被翻译成日常语言的那个答案。读诗,不在于对这种日常语言“翻译”的寻找。假如把诗歌当成狭义的文学而抱有意义理解的期待,这种期待就可能落空。相反,读诗的体验应该更接近感性的、直接的呼应。
讲座中,杨小滨还为大家展示了其当代平面艺术作品,以及颇具实验性的抽象诗。“从悲剧性结尾到捕捉荒诞,我希望找到个人风格,营造冲突性中的喜剧感”,杨小滨为大家朗读了《女红绿灯之城》《久雨初晴指南》等诗作,其中《后事指南》用上海话进行演绎,妙趣横生。在讲座的互动环节,现场观众积极地向杨小滨提问,内容涉及到两岸诗歌关系,诗歌中的地方性语言等。讲座结尾,杨小滨更是献歌一曲,演唱了《我的太阳》,技惊四座。
什么是当代诗,如何阅读和理解当代诗,当代诗与日常生活和读者怎样发生关系,当代诗的发展现状与基本面貌等等,一直都是诗歌发展进程中的话题。“飞地之声”诗歌系列讲座旨在厘清其征候,并试图从不同层面,为当代诗与公众之间建立起一种对话的媒介,去发现那些潜在的读者。到目前,“飞地之声”已邀请到王敖、臧棣、姜涛、胡续冬、韩博等诸多国内外著名诗人与学者,从旧天堂书店到飞地书局,连续多年为深圳市民带来优质的公益讲座。
飞地书局,位于深圳福田八卦岭工业区,作为一家24小时诗歌艺术人文空间,汇聚了诗歌、文学、咖啡、讲座、展览、电影、戏剧、音乐等元素。2016年开业以来,陆续有各类颇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在此举办。
附:
杨小滨,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耶鲁大学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政治大学教授,《两岸诗》总编辑。著有诗集《穿越阳光地带》、《景色与情节》、《为女太阳干杯》、《杨小滨诗X3》(《女世界》、《多谈点主义》、《指南录·自修课》)、《到海巢去:杨小滨诗选》等。曾获台湾现代诗社第一本诗集奖,纳吉·阿曼国际文学奖最佳创作奖,红枫诗歌奖特别贡献奖等。近年在两岸各地举办个展“涂抹与踪迹”、“杨小滨摄影诗作展”等,并出版观念艺术与抽象诗集《踪迹与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