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8 防水
根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的数据显示,全国建筑屋面渗漏率达到95.33%,地下渗漏率达到57.51%。有业内人士透露,与全国的建筑渗漏率相比,天津的渗漏率“只高不低”。追溯背后根源,固然有天津作为滨海城市的特殊地理环境因素,更重要的还是因为防水行业最低价中标、施工工艺不标准、黑色产业链等乱象丛生。
因地制宜 天津地下渗漏危害大
在滨海城市,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原本的水均衡状态被打破,进一步造成海侵,导致内陆淡水和海洋咸水过度混合,因此天津水化学成分比内陆城市要复杂。这就意味着工程建造中,设计规划和防水材料的标准未必适用于天津。因地制宜对于天津防水工程而言变得至关重要。
据了解,地下渗漏水会导致钢筋锈胀,氧化后钢筋会越来越胀,进而挤压主体结构,严重减少建筑寿命。虽然地下渗漏水对建筑物的侵蚀是缓慢的,但其具有隐蔽性,对建筑质量和百姓生命及财产安全的潜在威胁更大。
劣币驱逐良币 最低价中标成高渗透率主因
《东周列国志》有一言:“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其实随着技术的提高,新型防水材料也在不断满足各种地理环境下的建筑需求。然而,巨大利益驱动下,导致高渗透率的最重要原因是很多建筑工程中实行最低价中标制度。工程项目通过层层转包、层层分包,最后利润所剩无几,只能按最低价中标。
据天津防水行业人士透露,几年前,天津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建成后,地下结构渗漏水非常严重。之后,包含防水补漏在内的二次维修费用高达9700多万,而此前防水工程招标总价包干才300多万,前后翻了30倍,实为惊人。除了复杂地质难点和防水设防、施工工艺不当等因素之外,最低价中标导致使用的防水材料低劣是该枢纽渗漏严重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可见,诸如此类最低价中标,不仅会出现后期维修费用远高于前期节省费用的“因小失大”可笑局面,更会使不少防水企业被“逼良为娼”——使用低价材料、堵漏维修敷衍、跑路推卸责任等手段去承担工程。与之相对的,则是劣币驱逐良币,优秀防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变得更加艰难。
“以真乱假” 防水行业形成黑色产业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防水企业有3000多家,其中只有三分之一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但因为防水行业进入壁垒低,工艺难度小,在防水公司、材料商和施工单位的三方利益需求下,就出现了大量的无生产资质防水企业,导致市场上假冒伪劣和非标产品泛滥。据天津防水行业人士介绍,在整个行业情况都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天津地区的“非标”防水产品竟高达90%以上。
而这“有恃无恐”的背后不可忽视的是产品检测、抽检等环节的“以真乱假”。在产品检测环节,有些市场竞争下的检测机构只对检测来样负责。于是防水企业就以“真”产品代替“假”产品送检。然后在抽检环节,除了有些大型房地产公司会严格把关质量,按照送来的产品批次抽检,实际上70%以上的工程按平方米抽检。例如按国家规范每1万平方米抽检一次,那么厂家可能会故意分3批次生产,其中一批次2000平方米是合格产品用于抽检,另外两批次则是不合格产品。
在监管出现漏洞、机构缺失公正、抽检欠缺周全等诸多无序环节下,俨然形成了一个防水行业黑色生产链。
工人缺口 防水施工不符合标准化
防水行业有句老话:“三份材料,七分施工。”可见工程建设中防水施工的重要性。一个防水施工工人一天的薪酬是260-280元,为此不少工程出于降低成本考量,安排建筑工人兼任防水卷材铺设。然而,未经过专业培训过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野蛮施工损害防水材料,也可能会严重不符合标准化施工工艺,无法实现卷材满粘。即使再好的防水产品,若未得到正确的施工,那屋面渗漏严重也是可预见的。
目前,施工工人队伍主要都是50-60岁,而20-40岁的年龄段不愿从事该行业。面对工人数量缺乏和技艺参差不齐的问题,防水行业开始重视工人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新型防水材料施工方面的技能。如何培养出防水行业需要的精英型蓝领人才,也是防水职业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
祛除顽疾 行业乱象亟待整治
窥一斑而知全豹,天津的防水乱象何尝不是整个行业的投射?最低价中标、企业无资质、施工不到位等现象导致高渗透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威胁建筑寿命和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对此,业内专家建议,首先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质量管控制度,破除最低价中标模式,推广防水专项由业主分包和防水材料施工一体化;其次,建设全链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强生产许可证发证管理和证后监管,去过剩产能,遏制黑色产业链。
要想彻底祛除建筑渗漏顽疾,还要探索推行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现在我国采取5年保修期制度和5%的质量保证金制度。然而,这5年保修期与70年产权房的时间维度不符合,5%质保金也无法与生产劣质产品的利润相提并论。明显的制度漏洞助长了企业“铤而走险”。专家介绍,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渗透率低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推行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一旦出现渗漏事故,企业将承担高昂的保费和其他成本风险,浑水摸鱼的行径自然不再可行,渗漏率也就下降了。
但是在制度倒逼企业之前,更亟需的还是大力整治行业乱象,呼吁企业自律、行业自治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防水行业,在有序的市场规范下良性竞争,共同推动防水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