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宪:设计师需要前瞻性 诺贝尔敢于创新值得推崇

2017-07-22

  7月20日,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与诺贝尔瓷抛砖携手举办的“设计感动中国·2017中国设计年度人物城市公益巡讲暨诺贝尔瓷抛砖设计潮流发布苏州站”活动在苏州金鸡湖大酒店举行。作为2016中国设计年度人物,PAL Design Group 设计董事何宗宪到场与800余名苏州设计师进行了学术交流,共同探讨设计理念与材料运用发展趋势。现场,新浪家居也有幸采访到何宗宪老师,以下为采访实录。

PAL Design Group 设计董事何宗宪PAL Design Group 设计董事何宗宪

  新浪家居:本次活动上,您希望与到场嘉宾分享您哪些方面的心得?或者说,就设计而言,你现在比较关注哪些内容?

  何宗宪:这次被评为“中国设计年度人物”,所以会跟以往有些不一样。我希望通过作品更多地跟大家分享作品理念和感受,所谓的心得不单单是在设计层面,什么样的设计可以感动到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抽象的议题,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让大家感觉到原来设计有不同的温度,它真的可以触动到不同人的心。

  新浪家居:今天也是一次公益巡讲活动,您认为设计与公益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设计如何与公益结合?

  何宗宪:现在这个时代,设计已经不再只是富人的专利,我们所接触的平常的点点滴滴,其实都跟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发展到现在这个层面,公益事务已经没有分哪一个行业应该做的,我觉得有能力的话都应该找一个机会去接触。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前辈已经开始着手,把自己的时间奉献给公益。我也希望在这方面我们设计界可以付出更多,希望这种无私的付出变成一个很好的风气,领导我们设计界,让人家关注的不单只是创意,原来我们也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新浪家居:您的合伙人梁景华就是公益团体创基金成员,您将来是否也会加入创基金?

  何宗宪:我觉得做公益是一个心态。有时候,我们会帮不同的团体做一些不同的案子,比如我们的香港设计师协会有不同的活动,会和不同团体进行互动。其实做公益,未必一定要投身某个协会,可以把公益的心态培养起来。做公益需要体验,需要无私的付出,这种付出得到的回馈和我们做配套设计是不一样的,这个不同点会触动你做更多公益事务。所以我认为做公益最重要的是持久的参与度,不一定要加入到组织中去,不加入的同时,支持和参与反而是开始。当你真正投入公益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回馈,从而有动力继续前进。

  新浪家居:作为中国设计年度人物,您能不能给我们年轻设计师提些建议?

  何宗宪:我认为年轻设计师缺的不是创意,而是一个清楚的方向。这个方向除了从一些长辈那里发觉之外,现在时代不同,他们应该用他们的创意找寻新的方向。设计的想法不可以只停留在一个案子,它应该可以渗透到设计师本身的生活,甚至是思想。我希望他们把设计作为一个平台,通过设计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然后慢慢推向一个新的未来,这样影响到的将不只是业主或者案子本身,身边的朋友、家人,甚至整个新的设计力量也会产生新的变化。

  新浪家居:作为本次活动的协办方诺贝尔集团,非常重视产品的开发和消费升级,像这次的瓷抛砖产品,不同于目前中国市场的大众化产品而是做到了产品功能和装饰的升级。对于设计师和广大消费者来说,目前的市场是否需要这样的产品升级换代?对于您这样的设计师,是更愿意使用新的装饰材料还是传统的石材?

  何宗宪:作为设计师来说,我们为客户和我们的生活寻找一种新的可能性,我们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追求或者寻找新的方向,是我们每天在做的事情。跟着时代赛跑,我们也会越做越起劲。同时回过头来,我觉得还是要回到设计的初衷,我们设计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不过问题是,什么叫好?好的层面我们怎么样再把它分析下去?这么多年来,对于品质和创新的要求都没有太大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大家可以看得到,是谁说得到做得到。以前大家容易被品牌效应所影响,现在消费模式开始不一样,人们越来越精明,因为透明度高,各种数据都很容易得到,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不断推陈出新,除了品质上的保障,还要比别人多走一步。品牌如果做到这一点,就不再是依赖以前所创造的个性,而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也会比较推崇一些品牌,比如诺贝尔,肯创新,设计师需要的就是这一点。

  新浪家居:在用户、材料商之间,设计师这个角色需要起到什么作用?

  何宗宪:设计师的作用蛮重要的,为什么呢?刚才提到了,不像以前可能用户会依赖设计师跟他们推荐或者帮他们代劳,现在很多用户开始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设计师的角色开始转变,他不是来指定要什么的,反而是作为一个第三者,打开所谓的眼界,让用户在不同品味上和生活处置上有一个新的提升。所以我觉得现在设计师的角色比以前更加重要、更加突出,因为我们不是教用户怎么样生活,而是告诉他们什么是优质的产品,什么是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然后再由用户选择。作为设计师,最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的时代真正要的是什么,站在中立的角度给消费者不同的忠告。

  新浪家居:今天我们主题是设计感动中国,您所理解的感动中国的设计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在室内设计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抄袭和模仿,对于这种情况您作何看法?

  何宗宪:我很喜欢这个主题。我们现在看到设计层面,不是在提高我们对物质的追求,而是提升我们精神的层面,所以我觉得用“感动”这两个字很贴切。姑且不说感动中国,我认为每个设计师至少可以有一些小小的贡献,让居住者享受到温暖,这种感动可能不是痛哭流涕的感动,而是在空间里感受到的温暖,是设计师和业主心灵上的一种共通。设计师慢慢把这些小感动累积起来,就会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也是在不同板块,我们用不同形式的努力,让大家感受到设计的温度,启发大家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这是我想要探讨的层面。

  说到所谓的模仿,我常常和一些年轻的设计师说,小孩走路的时候肯定要模仿着走,但是一直模仿的话,你一定跑不起来。各行各业都有所谓捷径的方法,一路走来大家会很了解,一直学着走一定走不稳,更何况我要跑在前面。所以我常常会让他们看到这个道,如果执迷不悟的话他还是永远还在学走路。我希望年轻人不要老是在学走路,这个时代是他们最好的时代,他们很容易可以做到不单单是“走”,甚至用另外的方法“飞”起来。

  新浪家居:感谢您接受新浪家居采访!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