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大咖秀23期|娄永琪:设计造福世界

2017-05-04

 

未来,创造力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而创造力将让我们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深圳设计周以“设计创造未来”作为永久主题,今年首届的主题则是“面向未来的设计”。无独有偶,正在进行的TED年度大会的主题是——我们的未来。新浪家居采访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首届深圳设计周学术委员会成员娄永琪,从“设计丰收”这个设计思维主导下的社会创新项目为切入点,探讨设计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新角色、新方法和新工具,设计,将如何创造未来。

 

娄永琪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院长。首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长期致力于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实践、教育、研究。目前担任ICSID国际工业设计协会(WDO世界设计组织)执委,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意大利高等理工学院(米兰理工和都灵理工大学)科学委员会委员等国内外学术职务。他是Elsevier出版《the Journal of Design, Innovation, and Economics》的创刊执行主编、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出版《Design Issues》编委、Taylor & Francis出版《Journal of Visual Art Practice》编委。他在IDSA 2016, ACM CHI 2015, WDC 2014 Design Policy Confernce, IIT Design Strategy 2013等国际顶尖会议担任主题演讲人,他的设计作品在芬兰赫尔辛基设计博物馆、米兰三年展博物馆等地展出。2014年受颁芬兰总统“一等狮子骑士”勋章,2015年获得光华龙腾奖设计贡献金质奖章。


 

新浪家居:“设计丰收”这个项目从成立到现在已经十年了,目前的发展状况怎样?   

娄永琪:这个项目启动的时候是一个设计研究成分很重的项目。我们的任务是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思维整合城乡资源和需求,建立一个全新的基于城乡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重新定义各种关系和发展范式,包括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但是现在基本已经走出大学,更加接近于青年创业项目,进入市场化检验阶段。我基本放手不管了,只是一些方向性上的点拨。


新浪家居:这个项目达到你的期望了吗?

娄永琪:没有完全达到。这个项目真正的成功是有一个巨大的创意社群的形成,以推动更大范围的社会创新,以可持续为目标,用设计思维去重新定义生活方式,重新定义生活的价值,重新定义生产模式。这个定义,不仅仅是构想,更要去践行;不是一小群人,而是一个集合式的群体行为。我当时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说了,至少要做二十年,现在还有十年,乐观地看,应该还是有可能做成的。其实社会上对这个项目有非常多的误解,尽管媒体报道挺多,但是媒体往往有自己的切入点,带着他的固有观点来解读,比如国家倡导新农村,媒体可能就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来报道这个项目。过去有不少媒体把这个项目称为“桃花源”,但我从来不希望这个项目是“世外桃源”,那样的结果是失败的。我们要积极入世,而不是消极避世,要做的是非常接地气并且可以广泛普及的事情。


新浪家居:当初启动这个项目的初衷是什么?机会又在哪里?

娄永琪: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上海在筹备世博会。世博会的口号是“Better City Better Life”,但中文版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很容易让大家误以为只有城市化才有好的生活。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社会应该是有选择的社会,一个多样性的社会,中国梦应该是多元的。中国二分之一的人口来自农村,这是中国的一个机会,而不是中国的问题。因此,我觉得要对单一的城市化进行反思。这里面有环境容量的问题,有社会经济的问题,有文化多样性的问题。全球化带来的单一性,是非常值得警惕的。甚至从长远来讲,可能影响到人类种群的生存。更多的全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模式需要被开发出来。

 

回到农村,中国农村、农业的价值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价值也没有被挖掘出来。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希望通过重新定义问题,用设计思维在乡村寻找新发展背后的新动力,这种新动力可能是我们单一化之后的另外一种选择。现在乡村的经济价值,只被挖掘出很小的部分。农产品的价值,农民的劳动力价值被看到了,但是背后体验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环境价值等,从更大层面来说就是乡村与城市不同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应该酝酿出一个巨大的新经济。这会刺激很大的需求。比如,大部分家长都想让小孩体验自然,多了解动植物,多了解农耕文化,但是高品质的知识服务的供给远远不足。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研究如何通过产品服务系统设计(Product Service System Design)来满足这些需求。


新浪家居:你们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进行预设,还是在过程中发现可能性?

娄永琪:不完全是预设,它本来就在那里,像星星之火那样。但可惜很大部分星星之火最后不是燎原了,而是灭了。我们找到这些有潜力的可能性,首先理解它、正视它,然后通过设计思维去发现它、改进它、连接它,让它成规模、成网络、可复制。我们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来推进。从哲学上看,一个地方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可能是同时存在的,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要看到看不到的东西——首先要切换思维。

 

乡村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大呢?因为我们是用城市的思维来认识和解决乡村问题。大家觉得“Better CityBetter Life”,要像城里人一样生活,要住在楼房里。城市的基本逻辑往往是“聚众式”的。水厂、发电厂向每个地方供水供电,因此,集聚效率就越高。但很多事情前提一改变就会不一样,假设采用“分布式”思维,每个房子都解决了水、能源的问题,那么就不存在远距离运输能源、资源的问题。很多可能性的想象力,实际上是被常识扼杀的。现在在中国,我只要问你几个关健词,几室几厅、南厅北厅、南卫北卫,我就可以画出你家的平面图来——你发现,中国就这么几种户型。

 

新浪家居:说到乡村问题,现在不少设计师和艺术家介入乡村建设,引起关注,也有一些争议,比如说他们是以知识分子对乡村的想象来解决乡村问题。

娄永琪:我们项目里也有不少艺术家的参与,艺术家可以唤醒大家思想深处被掩盖的东西,但艺术家对于这个世界的很多重大挑战是无能为力的,因为解决问题不是艺术家的事情。

 

新浪家居:设计师可以救世界吗?

娄永琪:只关注造物的设计师也救不了世界。社会、经济这种大尺度的改变,需要具有设计思维的更为广大的社群。从设计丰收来看,我们希望能够有一小群人通过研究,把这种场景可视化、可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集聚具有共同愿景,且愿意为这种愿景努力的人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变革力量的可持续化。

 

设计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资源和投资,投到哪里,哪里就会产生戏剧性变化。当时设计丰收项目启动的时候,我选了上海崇明岛仙桥村。我们选择这个地方有三个条件:一是这个地方必须没有任何资源,就是最普通的村子,没有名人、没有风景、特别的东西;第二是交通最不方便,最难到达,当时仙桥村是上海到崇明的两个轮渡中间的一个点,从上海过去至少要四个小时;第三,我们希望当地能够有一些愿意推动改变的人,具体来说就是村干部或者镇干部,这就是我们唯一要求的。我们一开始就说我们的团队不会在这个岛上带走一分钱。说要去拯救世界的人,先说你给我碗饭我才来干,是没有人相信你的。

上海崇明仙桥村上海崇明仙桥村



新浪家居:艺术家不能拯救世界,然而设计师可以,你怎么看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区别?

娄永琪:传统的视角看,艺术家更多是唤醒,但是不设定愿景,艺术是很重要的批判工具,但是批判了就结束了。设计师不仅仅批判、唤醒,他还要回答应该怎样,提供愿景以及可实施的途径。各种各样可能的愿景是被被创造出来的。艺术家说这个世界怎么这么糟糕呢,人都站着。设计师说为什么人不能飘在天上呢?然后接下来问:人怎么能够飘在天上呢?设计师要会问对的问题,要预想未来,还要提供实现未来的方法,甚至亲自参与变化本身。这是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差别,看起来,设计师比艺术家要苦逼多了。当然,如果把艺术的定义放大,设计也未尝不是一种“行为艺术”。

 

新浪家居:怎样的设计师才能拯救世界?设计师的角色和定位跟过去相比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设计师更多是设计一个具体的物品、一个空间,在深圳设计周上几位国际设计组织的领导者在谈未来的设计时,都强调“设计”的外延在无限扩大,而设计师未来会是一个战略家,一个领导者。

娄永琪:其实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应该拯救世界,设计师也是知识分子的一部分。设计师式的思维为什么特别值得鼓励呢?一是设计是愿景导向的。是思考未来的,这也是为什么设计很有可能不被人工智能取代;第二,设计是过程导向的。设定了目标之后,很大的工作量是怎么让这个目标可以被达成,并不是设计师自己干所有的事,而是怎么能够让对的人创造对的条件,然后一点点把目标实现;第三,设计师总愿意冒风险的,因为设想的未来,本来就不存在,有风险是大概率事件;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设计师需要同理心,总是在用更加有效的手段来沟通,不管是图纸、视频还是其它什么方式。


现在设计师和过去设计师的差别是什么?原来设计师设计好一个店就不管了,但是现在可能他还要管这个店开得好不好,也就是设计师会更多介入事件本身成功与否的过程。明星设计师们的路径往往是这样的:接到项目—做方案—说服甲方—造出来—摄影—上杂志——评论——拿奖-再做下一个。这是比较典型的成功设计师的循环。但现在的设计师的责任线会拉得很长,比如这个咖啡馆商业是否成功,它集聚了什么样的社群,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原本都不在设计师的责任范围内。

 

原来设计师只参与其中一个环节的时候,设计行为,多少是有些被动。他的命运多少操纵在别人手里。当你把使命、视野放大之后,设计师才有可能进入一个相对更加主动的姿态。在设计丰收项目里,设计师群体看到的是全局,为了让更多人进入这个事业,自然要给商人赚钱的机会、给政府政绩、让农民受惠、让创业者成功。各种各样的相关者都在里面,提升他们的存在或者价值。设计丰收这样的项目涉及到的设计超越了造物层面,但与此同时,客观上也给了经典的基于造物的设计更多施展的天地,设计的疆域因此得以拓宽。

 

设计丰收事实上正在形成一种社群,大家做相互可以理解、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事。就像硅谷,就是集聚了全世界想要改变世界的人才和资本,然后就慢慢地成为了一个推动世界改变的现象,几乎改变了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生活方式。硅谷有创始人、管委会主任什么的吗?没有,没有人拥有硅谷,它是一个生态系统。把乡村的价值理解成硅谷的IT,就很容易理解设计丰收做的是什么。最终设计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慢慢形成一个社群生态系统。所以设计丰收这样的项目,到后面你也不知道谁在做,也不知道谁拥有这个设计,反正不是我。设计丰收这个生态系统就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互动。按计划,之前我们更多地在乡村工作,现在我们正把我们的工作拓展到城市。

设计丰收-丰收日农耕文化体验设计丰收:丰收日农耕文化体验

设计丰收-插秧节设计丰收:插秧节

自然教育设计丰收:自然教育


设计丰收-艺术家驻村计划设计丰收:艺术家驻村计划

设计丰收的创意民宿:田园生活,联合办公设计丰收:创意民宿,田园生活,联合办公


新浪家居:从“下乡”到“进城”,这个过程是怎么进行的?

娄永琪:我们做的是城乡交互,首先把城市资源带到农村去推动改变,然后把这些已经有的资源和人群,把乡村生活和生存方式和价值带回到城市里去,这样会产生很多新的机会、新的改变和新的力量。比如说农业进城,就是都市农业,进了城的农业,不仅是个食品问题,还包括教育、社交和生活方式问题。比如在我们和黄浦区合作创办的同济黄埔设计创意中学里,就有一个四层楼的可交互的鱼菜共生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在城里就可以获得很多农业的知识和体验。当然,我们研究的还有很多,包括CSA(社区支持农业),更加安全透明的农产品流通市场、流通方式,包括各种全新的接触点。它可能会改变现在城市里农贸市场的运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凝结新的社群,吸引那些对这个有特别爱好和追求的人。

 

新浪家居:具体地说,“设计思维”是怎样的一种思维?

娄永琪:Design thinking,首先,是创造地观察问题、寻找问题、重新定义问题,从而探索新的“愿景”;第二,设计思维特别强调用人的视角看问题,包括用户、行动者、投资者等各种利益相关者,用同理心不停切换视角;第三,是要行动主义,积极试错,迭代创新。不仅放大、缩小地动态地看问题,要主动行动,敢冒风险,摸着石子过河。

 

新浪家居:设计3.0时代重要的一个体现是设计主体的改变,从“给人们设计”,到“为人们设计”,到“和人们设计”,到“由人们设计”的转变,设计的主体由专业人士向用户和普通人转变,教育模式的改变会促进这个进程的发生。未来人人都可以是设计师,人工智能也在挤压设计师的空间,那职业设计师的价值在哪里?

娄永琪:任何一个学科都需要被定义再定义,如果人人都是设计师,设计师怎么办?设计师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比如人工智能。如果未来90%的事情可以由人工智能完成,那还有10%的事情是不可能被机器取代的,那就是设计师可以做。宜家让没有学过设计的人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软件来设计自己的家,这个体系是被“设计”出来的,设计师做的就是设计这个体系,设计一种模式,人工智能也是被人设计出来的。

 

同济大学曾提出“DesignX”,这个是对未来设计的讨论,我们也不知道未来设计到底怎么样,所以用X取代。什么是DesignX,它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它是关于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设计,为了更好应对现在真实世界的挑战,它必须是跨学科的,我们所讲的所有真实挑战都不是单学科的,它要把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整合起来,它是关系的设计、系统的思维,它是一种新的行动主义。现在设计师的角色还是被动的,设计师应该往前走一步,进入到愿景实施的过程。

新浪家居:在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你们怎么去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娄永琪:我们最大的教学资源不是课程,而是生态系统,用中国话来说是“道场”。我一直说我们学院最重要的科研场所是我们的咖啡厅,这里有最好的咖啡、披萨、啤酒、重庆小面。在这里你会遇到很多奇奇怪怪但很厉害的人,比如Chris AndersonDon Norman,Gunter PauliGiorgetto Giugiaro,还有很多最棒的老师们,很多人在做不寻常的事。进到这个场里面,比任何课程都重要。

学院在2013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全制式的Fablab实验室。它现在已经成为上海创客的大本营之一,全世界创客的一个重要据点。有趣的是,在这个平台上最活跃的人不一定是我们学院的学生,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创客是一个中学生。央视最近有部纪录片《我是创客》大部分场景是关于这个在我们学院不停创造的中学生的。

 

新浪家居:你们还在用设计思维介入哪些领域,分享一些项目。

娄永琪:城乡问题只是我们其中一个研究对象,我们还在积极地涉足创新教育、医疗健康、交通方式、智慧生活、产业转型等诸多方向。基本上我们干的活,就是把设计思维用到各个领域。前面说过的同济黄浦设计创新中学是我们在教育领域的尝试。这个学校60%的课程是基于学科的教学,比如数学、语文、化学、物理,还有40%的课程是基于设计思维的,是问题导向的,比如讨论空气、水污染、性别平等、社会公平、国家责任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把那些学科的知识穿插进去。这所中学并不是以培养未来设计师为主,而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设计思维的未来工程师、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等。我们希望这个学校的学生,不管从事什么事业,都会用创新和创意去重新定义其所处的行业。也许教育是最需要通过设计思维来重新定义的,因为它关系到未来。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