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a Sempé 的设计在中国市场并不另人陌生,为法国品牌“写意空间”设计的沙发曾惊艳了全世界,为丹麦的生产商hay设计的一款造型极为简单的镜子系列“ruban”在时尚中有体现了一种精致的高雅之感。Inga Sempé 近年来与多个国际知名的家居品牌合作,作品涉猎的领域也非常广泛。
2018-03-06
作为现代化的缪斯和新生活方式的创造者,女性设计师的创造力常常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惊艳。今天,当我们谈论女设计师的时候,除了谈到从形态或色彩看到的优雅温柔,女性特有的敏感与视角,和她们为艺术设计作出的贡献,更有一种深刻的独立精神让人由衷称赞!
今天带你认识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十位产品设计女神,看看她们的作品如何悄悄俘获你的心!
➀
▼
Patricia Urquiola
西班牙色彩主义大师
意大利设计界人才辈出,Patricia Urquiola堪称其中的佼佼者,她被称之为“意大利设计的明天”,经她手设计的每一样作品都给人春风拂面的温暖感觉。
Patricia Urquiola出生于西班牙奥维耶多,毕业于马德里理工大学(Madrid Polytechnic)建筑系,现在米兰生活和工作。1996 年,Patricia Urquiola进入了意大利知名的设计事务所「Lissoni Associati」,负责 Alessi、Flos、Cappellini、Cassina、Kartell 等国际家居品牌的产品设计,也因此让世人慢慢的看见了她有别于男性设计师的细腻观察。
第一眼欣赏 Patricia Urquiola 的作品时,彷彿来到了花花世界,或像是进入异域部落国度,擅长将过去与现代完美融合的 Patricia Urquiola,最喜欢运用创新材质、缤纷图色、镂空雕花等等,叙述着关于设计的故事。
“我认为,理想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想象与概念之中;一旦理想成真,随即又会有新的理想被创造出来。”
--- Patricia Urquiola
1998年,Moroso家族接班人Patricia Moroso认识了刚刚事业起步的Patricia Urquiola,在看过她的设计后相当激赏,不但广邀她加入Moroso 的设计团队,甚至到后来,积极地鼓励她创业。
2015年9月Patricia Urquiola被任命为Cassina创意总监开始,一场关于Cassina新旧的冲突与改变也就开始了。Patricia Urquiola将年轻和色彩带给了这具有90年经典色彩的设计老牌,让它重新绽放光彩和活力,重生经典。
2017年,当时尚巨头路易威登强势登陆家居领域后,Patricia Urquiola为Louis Vuitton设计的SWING CHAIR 秋千吊椅也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➁
▼
Inga Sempé
不需要故事的触觉设计
Inga Sempé是一位生活和工作都在巴黎的法国设计师,她注重的是触觉设计,以灵敏观察力和处事风格而闻名。日常用品的实用性是她做设计关注的中心,常常用普通的材料与特殊的比例,展示作品新的可能。
出身于艺术之家的Inga Sempé,于2000年在巴黎开始自己的工作室,她散发著不可一世的态度,那巴黎人懒理身外之物的态度。
“为了一组沙发背后的设计故事而购买,实在愚蠢。这沙发品质好吗?舒这吗?视觉上轻盈吗?那些具有简单结构的日常生活用品对我充满吸引力。 我尝试设计简单,多用,不寻常和别致的东西,使它们更迷人。”------Inga Sempé
Inga Sempé 的设计在中国市场并不另人陌生,为法国品牌“写意空间”设计的沙发曾惊艳了全世界,为丹麦的生产商hay设计的一款造型极为简单的镜子系列“ruban”在时尚中有体现了一种精致的高雅之感。Inga Sempé 近年来与多个国际知名的家居品牌合作,作品涉猎的领域也非常广泛。
生长在艺术之家的Inga Sempé ,性格也与众不同,内向,固执,强势,不太好打交道。她坚持自己的立场,所设计的作品大胆,巧妙,充满智慧,她不爱说话,只做足迹喜欢的事。
Inga Sempé更在采访中表达过自己对艺术没兴趣,更感兴趣的是一个螺丝锥,而不是莫奈的画。尽管她看上去很冷静,但从作品里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内心是多么狂热。她将这份狂热和激情全都融进了作品里。
➂
▼
Cecilie Manz
不失都市文化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1972年出生于艺术及设计世家的 Cecilie,自然被设计占据了她的整个生命。1992年毕业于丹麦设计学院,再到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继续于艺术与设计研读。在毕业后的一年就已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可谓是独立女设计师的典范。
“在着手进行一项工作之前,我常常会先倾听内心的直觉。初时的直觉必有其意味,它令我即使面对不甚了解的事物时也能放下忧虑和担心,熟悉新领域才是工作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Cecilie Manz
Cecilie Manz设计家具、玻璃、灯具及相关产品,主要面向家居。Cecilie Manz 获得的大奖数不胜数:2011年ThorvaldBindesbøll奖章、2009年Bruno Mathsson奖、2008年柏林Kunstpreis奖、2007年Finn Juhl建筑奖、2007年家具奖、2014年王储夫妇文化奖等等。
与其他丹麦设计师相同,保持都市文化与自然的平衡是 Cecilie Manz 设计中的重点。或许正是这样高水准的环境基础,让她对设计有着更高的追求。
对Cecilie Manz来说,一切设计都胜在细节,那么她所有设计的开端则始于材料。对材料的直观认识,让她也非常善于发现每种材料的特有魅力,比如为Holmegaard设计的玻璃器皿,为B&O设计音箱,为Fritz Hansen设计的实木餐桌以及为许多国际知名品牌设计的织物等,每一件都当仁不让地成为同类设计中的畅销产品。
色彩也是 Cecilie Manz 创作中的基础元素,这是定义产品的一种方式,在她的作品中,经常能看到灰色与其他明亮色彩的微妙搭配。她所关注的是最接近本质的东西,特别是那些容易被忽略却能反映本质的元素。
➃
▼
Constance Guisset
天马行空的设计梦想家
在 Constance Guisset 还是个小女孩儿的时候,她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有着无数的规划,她并不拒绝任何一种可能,随着每个阶段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多个职业领域,从事政治、画廊经营、电影制作等工作,然而这些不过是 Constance Guisset过去的履历表。现在,她是个游走在设计与梦之间的设计师,被 Philippe Starck 称作“dreamer”的设计师。
多重的教育背景,给了她对这个世界更加多元丰富的认知角度,通过接触不同领域的人,使得她更加清楚每个人对“生活”二字不同的需求。
对她而言,数学和诗歌同样迷人。她曾说过“好奇心就像发动机,滋生着我与每个新项目邂逅的欲望。”而只有这样一个天真的人才能带给你如此浪漫的设计作品:她利用磁性抵抗地心引力,她用视错让飞鸟与鱼共处同一空间……
Constance Guisset 与许多法国和国际家具合作,如 Molteni、Established &Sons等。 此外, 她还设计工业饰物,如为路易威登马利蒂设计的旅行配件,从无彩到多彩,她在各个领域的产品上都积极的运用了色彩,用颜色呈现出如花的温暖。
来自法国的Constance Guisset,也是中国原创品牌-造作的签约设计师,为造作设计了一系列极具浪漫主义家具。
➄
▼
Ionna Vautrin
让人融化的萌物缔造者
生长在布列塔尼的Binic 小镇上,设计师Ionna Vautrin 从小就熟悉海边小镇的温馨气息,更对童话般的美妙世界充满好奇。
Ionna Vautrin最大的设计特点就是.............萌,每一件作品背后都隐藏着一颗超级无敌的少女心。“虽然三只鸟的体型是相同的,但是嘴和羽毛的变化决定了他们是不同的物种:一只鸭子,一只巨嘴鸟和一只海鸥。每个雕塑都有着不同的个性:聪明善良的海鸥,骄傲自大的巨嘴鸟,天真淘气的鸭子。”
她的手绘稿与作品是一贯的风格,呆呆,傻傻,萌萌,胖胖的,但看着心里充满温暖。
时常在海边散步的Ionna,或许也将Binic 灯塔视为平静心思、汇聚灵感的支柱。因此,当她将这样的意象,带入灯具中,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动物园系列是Ionna做给小朋友的玩具,有鲸鱼,熊猫,犀鸟,而每一个竟然都有1米多高,这么萌的庞然大物想必一定让小朋友们惊呼不已!
➅
▼
Ilse Crawford
英国设计师的舒适哲学
来自英国的Ilse Crawford,最初是个历史系的毕业生,做过杂志编辑、大学导师,最后转到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对于Ilse来说,每一个跳跃性的转变都非常成功。她对“家”的理解也来自这些丰富的经验,最终带来的产品大都简洁,却通过材料或是结构的设计,令整体家具出彩。
她以感性为设计时的首要目标,而非生硬的理论和逻辑,从她早期在Soho House Groupe 期间的作品以明显可看出这种倾向。十年来,她的才华在国际间各领域得到充分发挥。
Ilse作品遍及各地,包括伦敦的Cecconi’s 餐厅、Electric Cinema俱乐部、Babington House 酒店和纽约的Soho House饭店。
这些作品唤起人们美好的感受,呼应了她致力于舒适宜人环境的设计哲学,这样的理念加强了人们的感受体验。
她最新与宜家合作了一组系列,从灯具到杯子,在日常用品里也依旧保留自身特性,完美展现材质的纹理之余件件实用。
Ilse Crawford还为宜家设计了一系列以软木塞为主要材料的家居产品,质感温暖,充满自然气息。
➆
▼
田村奈穗
简约中寻找感性的日本设计师
田村奈穗非常善于在自然以及生活中取材,突然间的一瞬就可能触动了她的创作之路。田村奈穂毕业于美国设计名校帕森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曾在美国著名设计机构Smart Design任职,客户包括三宅一生旗下的“Pleats design”和“OXO Grind It”等。
原专攻平面设计的田村奈穗,其实一直想从事的是产品设计,因此她曾说遇上坂井直树是她工作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2005 年,田村奈穗回到日本,她有机会认识坂井直树,进而参与「au design project」的设计。
田村奈穗来自设计世家,除了父母都在设计界外,祖母和许多亲戚也同为设计人士,田村奈穗应是继承了优良的设计DNA。
田村奈穗的设计概念从感性出发,即便是科技产品,也希求发掘出功能之外的更多意义。
她善于透过2D/3D融入作品中和人们构通交流情感。她的创作方案打破了设计界原有的界线,超越了简单的设计,对于创新与美的结合超乎了常人的想象。
➇
▼
Christina Strand
打造丹麦设计的简练与温情
作为丹麦皇室级的设计师,Christina Strand对美有不一样的认识。将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从而使形式、功能、材料、色彩、质感、耐用性达到最佳的平衡,设计出简洁、实用、高品质的家具。她的设计多是小巧而简练的,没有繁复的细节。
2002年,Christina与丈夫创办的丹麦新生代设计事务所Strand+Hvass受邀参加丹麦家具行业协会举办的“皇太子座椅” 设计比赛。他们设计的“Rex 椅”在众多参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皇太子的那把椅子,使得Strand+Hvass一夜成名,而慕名而来的各大品牌几乎让他们招架不住。
回看Christina的设计品,无论是Ohashi、Fuji、还是Tightrope Dancer、Four CastOne,或是Hwam3355,它们都拥有着简洁、平衡的线条,美观与实用并存,他们的设计就如同一剂温情药,不经意间就触动了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2016年,Christina在中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为迎接红星美凯龙30周年,她与原研哉、隈研吾、Jurgen Bey、Luca Nichetto共5位国际设计师,根据中国人的文化语境和生活习惯,以“为中国生活设计”为命题进行家居创作。
对Christina来说,“家”诠释了他们设计和生活意义的全部。
⑨
▼
Sarah Böttger
专注日常研究的全能设计师
德国设计师Sarah Böttger,在进入奥芬巴赫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之前,Sarah从事细木工的工作。有此基础上,她在奥芬巴赫学习家具和玻璃设计专业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毕业之后,和大多数年轻设计师一样,Sarah选择了一家国际型设计建筑公司开始了她的设计生涯,在这里她接触到很多实验性和概念性的案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偏爱设计那些每天都可以使用的产品,研究那些不同的细节。”------Sarah Böttger
2011年,Sarah在德国的威斯巴顿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开始和很多国际品牌及公司合作。她的作品在很多国际展览、艺廊中展出,并受到媒体的极大关注。2012年,她也因此获得了“德国设计新人奖”。Sarah是展览的活跃分子,从2008年开始,科隆家具展、米兰家具展、法兰克福消费品展、巴黎家饰品展和北欧的一些设计展都有她活跃的身影。因为她充沛的精力及不断的努力,也陆续获得了业内的肯定。
2015年初将设计的脚步延伸到中国,与造作签约合作。这也是造作合作的第一个女性设计师。
Sarah对于产品的诞生过程具有强烈的兴趣及好奇心,比如一件产品的工艺是怎样的,生产过程如何操控,模型怎样建立,材料该如何选择,都是她的兴趣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她的许多作品的诞生。她偏爱设计每天都可以使用的产品,并反映出对细节的重视。
⑩
▼
Ariele Alasko
回归心灵的美女木匠
美国姑娘Ariele Alasko是一位女木匠,也是一位家居设计师。虽做着男人般粗糙的木匠活,但她的每一件作品都能带给人温暖与记忆。Ariele Alasko 说: 匠人以生俱来的生活气息和传承力量,让她无比自豪。
Ariele Alasko和她的宠物一起居住在布鲁克林郊外,并醉心于这种远离都市喧嚣的日常生活。林间小屋是她热爱的木作工作室,在这里手工制作各种木器,看似美丽柔弱的她,每一件作品从选材到加工都是由她自己完成。
Ariele Alasko的匠人品质,体现在对打磨的专注,对材料的珍视,作品的完美不亚于她的美貌,同时也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做个帅气的女木匠”让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关注!
她的作品最终网上售卖,几乎是一上架就卖空的状态,Ariele Alasko很享受这种自给自足的简单生活带来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