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记忆里的传统大灶菜

2014-11-07 厨卫电器 新浪家居

  新浪家居:孙老师的美食记忆里有没有传统大灶菜的痕迹,烹饪过程中有没有一种幸福感?

  孙立荣:我本身是深圳市传统文化艺术促进会的秘书长,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是我们的根本。中国上下五千年,都离不开吃,小的时候虽然在大城市生活,但也有这种炉灶,并且烧出来的菜非常香,万和推出的大灶火,如果确实能还原出妈妈的味道,我相信会受到市场的喜爱。

  新浪家居:在我的理解中,烹饪和设计是相通的,火候过了,菜就糊了;设计方案操之过急,客户无法接受,慢工出细活,客户又等不及;怎样从烹饪的过程中去找寻与设计相通的点?

  卢霭潮:我觉得设计跟烹饪有一定的关系,做设计和下厨都带有个人喜好,因为喜欢,才会用心去做。而不像在外面吃饭,单纯为了吃饱而已。

  吴英豪:烹饪也是一种艺术,同设计、音乐、舞蹈等艺术都是相通的。比如有时候我们需要文火,有时候需要武火,我们做设计有些地方是要特别突出的,有一些是配角,好比菜肴中有一些菜是提味,有一些小佐料。说到炉灶,如果达到对火候收放自如的控制,就像艺术到一定的高度,能够挥洒自如,那才是最好的炉灶。

“中国菜大灶火”新浪家居设计师沙龙第二期
荣誉国际室内建筑师事务所总设计师孙立荣

  新浪家居:要对下厨产生兴趣,除了对于吃的理解之外,还有对于厨具的要求,如何通过一款厨具让人们去爱上厨房呢?

  姜威:没有不想做好菜的女人,只有不会做好菜的女人。每个人都想把菜做得有传承感,做出妈妈的味道。但现在生活的节奏已经改变,你很难像长辈们那样靠时间沉淀打磨自己的厨艺,也无法熟练地掌握火候,我们能做的只有借助科技的手段,重拾遗失的美好。万和下一步的厨电构想是:用户不再需要凭借厨房经验就能很容易地使用它,期待燃气灶有娴熟的火力掌控技术,有一天像微波炉这么好用。

  新浪家居:很让人期待。设计师群体对于衣食住行的思考与要求是高于我们普通的消费者的。设计师们理想中的厨房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厨房能够吸引你下厨?

  孙立荣:一个超大的厨房,光线明媚,小孩子在写作业,我在做饭,这个画面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卢霭潮:除了空间之外,一间完整的厨房还必须备有齐全的厨具和酱料。

  姜威:宽敞的厨房所有人都喜欢,但我们做厨电的没有办法把厨房变大,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把油烟、噪音、热量等不好的体验降到最低。我们记忆中所有的大灶热量都是封存在锅底下的,但是现在很多灶是外延的,热量是往外扩散的。如果内燃燃气大灶一直发展完善下去的话,它可以做到让你不这么热,但是火力又很好。

  邱巍:我觉得厨房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用的,里面都是摆满了高科技的东西,烤炉等一应俱全,但是我并不认为我会经常使用。

  厨房应该成为我的工作室,密闭的,不受打扰,同时希望有一把好用的菜刀,有一个好的勺子和锅,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灶具。

  下厨,我不怕切,不怕洗,不怕扫,最怕的就是厨房的高温。刚才姜部长提到大灶火温度集中在下面,没有外溢,我觉得大灶火应该像手机一样智能,不只是一个器具,它应该成为一个革命性的东西,能够改变一个人做饭的习惯,颠覆别人对于厨房的认识。这些标准应该作为一种行业规范推出,以后谁的炉灶既不大火,又产生高温,就应该被市场淘汰。

  新浪家居:我做月子的时候恰好是广州最热的七月份,月嫂很聪明,教我把厨房的阳台和门关上,排气扇开到最大,这样下厨就感觉凉快一些,邱老师可以试一下。

“中国菜大灶火”新浪家居设计师沙龙第二期
广州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五设计研究所设计总监吴英豪

  邱巍:因为自己做菜偏辣,原来想在厨房装工业排气扇,但是会影响火的方向,后来买了万和的大功率抽油烟机,装了三个排气扇,一个吸顶式,两个是墙排式的,稍微改观一些。

  吴英豪:我们做设计时,业主希望厨房大一些,或者是餐厅大一些,这让我们很矛盾。如果厨电产品能够把油烟问题解决,还有灶火集中点的控制做好的话,或许能够实现开放性厨房,空间共享,下厨不再那么辛苦,还可以同家人沟通交流。在私宅装修领域,多以家庭主妇说的为主,特别是厨房这块,怎么样让空间做得比较大,对于家庭主妇多一点的关怀是我们设计需要考虑的。刚才说的这些,都能得到解决的话,就是非常棒的一个厨房。

  姜威:客户给的压力就是我们企业创新的动力,万和的定位就是做中式厨房电器,所有的厨房电器都是紧紧围绕着中式厨房这个概念来做。在广东吃的最多的就是烧鹅、烧鸭、脆皮,中式的烧烤是吊烧的,所以我们的烤箱里面加了一个旋转支架,360旋转烘烤,西方煎牛排是180度,中国人吃的东西一定要360度烤匀、烤熟、烤透。除了刚刚讲的大灶火,我们烟机在整个行业排烟量是最大的,是21立方米。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